里番海贼王娜美h本子:教研员培训材料(专题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7:19
全市中小学教研员(培训者)培训班
材  料  汇  编
(专题讲座)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2010年12月22日
目           录
1.目录…………………………………………………………( 1)
2.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组织………………………… 姜  霞( 2)
3.校本研修实施策略………………………………… 李跃君(17)
4.教师培训的核心问题与关键环节………………… 王  玺(24)
5.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 张晓光(34)
2010年教研员(培训者)培训班讲稿之一
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组织
嘉荫教师进修学校  姜霞
今天和大家进行交流对我本人来说也是得到市进修学院领导的信任,得到同行们的支持才有幸得到这样的一个机会,我非常珍惜。在这么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各位我非常高兴,下面就在在座这么多张笑脸当中挑选几位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你来自于哪里?起码你能让我知道您来自于哪里?您的姓名或者让大家知道您的姓名和单位。你愿意告诉一下你来自于哪里?有请第一排离我最近的一位教师。我再选一位更帅的更吸引我注意力的。在前前后后的几分钟里(班级人数)这么多人中只提请了有幸三位教师跟大家做自我介绍。简单的这么一个交流希望得到什么呢?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准备好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接收信息。我们在参加学习也好,做任何事也好,就是信息交流和交换的过程,我想这种信息交换和交流,您是否做好了接受的状态,接受的准备。你究竟准备好了吗?以上过程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很愉悦的一种氛围,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我们能达成一个共识,有一种认真倾听的态度,能够关注跟你共同学习的团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感觉到有愉快学习的团体,有缘分聚在一起的,是有和谐氛围的一个团队,这是我们能够展开学习的一个前提。刚才简单的这么一个交流,目的在于什么?在于一个培训教师在讲台上也好,在一定的空间也好,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全体。其实今天的场面和内容,对于我们相对的交流,有一定的难度。真正的参与式培训的交流,我想应该在40—50人正好。希望你们放下手中的笔,高高地抬起头,相信我们都愿意进行简短的交流。刚才在我和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时,其目的希望我们进行更好的交流。交流是一个前提,大家认为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前提,今天你们自己说我们可不可以进行参与式培训的交流,行还是不行。如果还是没有做好准备。现在大家跟我做一个游戏。——伸出你的右手向你身前身后的人握一下手并真诚的说一声“很高兴认识你”。大家在一片笑声中在轻松愉快中我们就有了一个比较愉快的氛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进行参与式培训我们所要进行的活动,刚才进行的小小活动是参与式培训的前提热身活动,我们把它叫做破冰。破冰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成人与成人之间有一个自我防御的心理”。会有一种抵制,会有一种冰层。那么如果我们想成为团队,想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我们必须要打开信息交流的渠道。因此,刚才大家轻轻地一握,就打开了参与式学习的信息交流的渠道,下面我就开始今天的小小的信息交流的活动,叫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组织。这次讲座我为什么确定这样一个专题,怎样使我们的校本培训高效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对新课程理解程度、参与程度和状态,都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课改呼唤新型高效的校本培训。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把握课改美好明天的高度,站在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站在为教师终身发展服务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认真谋划新课程校本培训工作。而传统培训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过于强调培训目标、内容的统一,忽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培训形式单一,忽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活动中学员被动地接受,缺少主动参与;评价标准划一,只重结果,评价缺少激励功能等等。这样的校本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课改培训的要求,必须构建起一种新的参与式校本培训模式,在教师的积极主动、平等参与中,在开放的多维动态中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基于以上思考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课题。在座各位,很多都是学校校本培训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是一种最经济、最实惠而又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在新课改培训中,其重要性、优越性日趋凸显。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实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课题。在这样一种形式下,我想大家有必要了解更多的培训模式,以带来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今天准备按照这样两种思路来设计:一个思路是跟大家进行简单的关于参与式培训理念上的沟通;然后呢我们可能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大家来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我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始终在思考,我们在这样一个时间里沟通参与式这样的培训,究竟这个培训是一种颠覆式的培训,还是一种普通式培训。
一、参与式培训的内涵
我们说“它其实是个体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并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培训方法。”这就是为什么让您与你身前身后的人要握握手这样的一个前提,就是因为你今天的学习不只是你自己的学习,而是你跟在座的您身前身后的,他有可能成为你合作伙伴他也有可能成为你学习对手的。这种合作学习还包括在讲台上的我,我要与大家一起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就是参与式培训的定位。它其实只是一种描述性的问题。“它主要形式是聆听和发问的方式反映培训者的心态,大家知道如果是专家观点,我会不停的说一怎么样,二怎么样。事实上我要搞参与式培训更多的应该是聆听和发问,我们说在这个过程中向培训者或者参训者提出相关的反馈意见,这个反馈是信息的交换和交流,使培训者自己认清目标、价值观和角色,从而达到培训目的,这是我向大家推荐的关于参与式培训内涵的一种思路。
二、参与式培训的基本理念
(一)概念
如果一定要给这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我想“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工具,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参与监测的学习过程”。是整个参与式培训的过程。在这里请大家注意在这里参与式培训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从上至下单向传递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颠覆了传统的讲座模式。那么它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二)特点
1、开放性: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的参与式培训教室最好是同桌式的,没有这样一个讲台的隔离。
2、双向性:她的特点是有趣味性的,刚才大家在比较愉快、轻松地过程中获取信息。如果是在压力极大、信息不是很愉快的情况下,一定会造成信息的缺失或信息的拘谨。
3、操作性
4、监测评价的及时性:
5、创新性:
(三)注重分享
在培训过程中我很注意将我的想法与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到,在我与前两位教师交换介绍时,我还提示一下,“你愿意将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吗?”在我的提示下,第三位教师他主动说:“我愿意在这个培训中获得哪些知识”。而另外两位教师只是介绍了我的姓名和我的单位。他为什么没有更展开介绍其它信息,我认为可能是这位教师认为其他信息不能够和大家交流或者是没有和大家分享的必要。事实上参加这样的培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为了什么而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分享。
(四)注重培训过程。更注重的是培训的过程、交流的过程
而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第五是注重示范)
(五)注重示范。刚才在请几位教师自我介绍之前,我简单的介绍了我自己。你能把我介绍给大家吗?可能有些教师已经记住了我的名字,因为我对我的名字进行了诠释。诠释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愿不愿意进行自我诠释。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什么?就在于别人接受并记住了你传递的信息。那么如果自我介绍没有被对方所记住你,追其原因:一方面是倾听者没有注意你的自我介绍;另一方面应该归责于你没有很好的诠释你的信息。如:小沈阳现在很火,他在舞台上的自我介绍是:“我叫小沈阳,沈阳的沈,沈阳的阳,英文名字小沈阳。”在我们看了他说的就是一句费话,但是大家记住了,他为什么把这个名字强调一遍又一遍呢,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记住他。其实我们在这里说注重示范,作为每一个培训教师在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你就有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你是怎样理解的怎样传递给参训人员的。
(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从培训理念来讲,还是学科性质来讲都涉及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个特点一个问题(我县业务副校长论坛)。因此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仍然是现在所谓培训者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我有个基本的想法,在教师培训的讲台上,从事培训工作的人,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所有的培训理念应该是一个深入的过程。作为培训教师应该将我们所掌握的前沿的理论深化。如果想表达出来是不是一定要把那些绘色的生僻的字眼拿出来,它就一定能够是一位很高深的,你是专家观点的。作为培训教师我更看重的是浅出。如果这个观点被大家所接受了才能说它是一个成功的观点,或叫理论。因此,在这里参与式培训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三、参与式培训的基本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这种案例分析法可以由参训对象本人,每个人都要扮演一个角色,你每个人拿出一个案例,为什么这样做?我们所做的培训来源于不是你准备好了给人家,而是别人需要你为他讲什么。我们在没有调研之前不可能知道参训者需要什么.
如果是多准备几个课题,相对范围内的选择空间大一些,可能会带来更好的一个效果。这是我们说的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基于现代的培训。如果大家都是你把你的案例交待给大家,不如与大家分析来自学校自己的基层的它所面临的问题。
(二)角色扮演法:
这种角色扮演法,就是你一直都是培训者或是校长或教师,现在让你换一个角色。比如说,学校出安全方面事故,像前两天下大雪,学生在学校里摔坏了,你是一名教师,你是一位校长,你是一位家长,你是一位记者,你是媒体,从几方面的层面,你都可以扮演一下,每个人轮流扮演一下,在那样的情况下,你就可以体验到在那样的角色中你是怎样的亲尽全力想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在你亲尽全力的过程中,对方又是怎样的一种认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样去处理。这是角色扮演法。在参与式培训中,使用更多的是分组讨论法。
(三)分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我们现在培训比较常见的而且是比较好操作的。分组讨论法中有几种,比如说可以分几大块,按地区分,分3—4组;也可以由大家自由选择。如有的人自己站起来群起而拥戴之说:“我要自己建一个小组,谁愿意跟我一组”,愿意跟他一在一起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这也是可以成为分组的前提。在分组讨论法中需要有几个角色,一个角色叫召集人,我需要把大家召集来到团队;有记录人,记录这个团队是怎样来工作的;有计时人,汇报人等等,还会有你在活动中需要的任何角色。这个组就像一个部门一样,开始参与活动的运作
四、参与式培训的基本模式
参与式培训是圆桌形的坐式的,我们今天大家的坐法还是传统的交流方式,就不适合参与式培训。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参与式培训的几种基本模式,我建议大家如果你想搞纯参与式培训,班额不要超过50人。因为人数太多就不能够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总会有南瓜先生这样的观望者,总会有冷落的冷眼相看的人,总会有不能够完全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的角落。所以建议大家在进行参与式培训中考虑几种模式。参考这样的几种模式。
五、参与式培训模式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明确目标与问题。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时侯有谁能够回忆起来,在我今天讲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组织时,我们提过的一个问题。谁还记得我说过的那个问题?(提问有情第一排的女老师)你还记得我说咱们要带着一个问题来进行今天的交流,进行我们今天的所有学习。或者可以说你今天要带着怎样的问题展开今天的交流和学习。有谁还记得带着一个怎样的问题进行交流(如果没回答上来就再提问一名教师)。(如没回答上,从大家的这种反馈中就说明我们在讲座之初说起我,我们要带着一个问题去交流)我为什么没有把这个问题打在大屏幕上让大家看,就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听。我们今天的问题就是参与式培训究竟是颠覆式培训还是传统模式的培训。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展开所有的信息获得,所有的思考。所以说参与式培训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求它参与全程,参与式培训全程比较好操作的办法是提出问题。整个的结果都让它围绕问题来进行。这是我们说参与式培训常见的一种模式叫问题引入式。
(二)根据任务进行分组。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总会有不同的观点。如果说我认为这种方法就是颠覆式的,那么可能会有人说“算了吧,我就觉得不是颠覆式的”,观点的不同,就一定会带来解读的不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观点不同,态度不同,我们就可以分成几组。
(三)角色承担与头脑风暴。这里主要强调一下,小组不能分得太多,即使50人,也就可能分成2—3组。在这个过程中,当你们的观点一致走到一起不会人人都给你机会站起来说,“我们就是这样认为的”。
(四)小组代表发言。
我们需要与大家交换观点的时候,就要有人承担汇报人的角色,由汇报人来汇报。比如,电视看到的辩论赛呀,媒体上看到的新闻发言人等等,在这样一个团队中需要在你表明一种观点的时候,在团队当中你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角色。
(五)授课教师点评。这是培训教师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说的培训工作者或专家。这个点评基于什么?当然应该基于现场。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说提前我们准备一个稿子,我就要点评这些内容,可是在现场上学员并没有讨论出这个内容来,那么我的这个点评还有意义吗?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说,可能对所有培训教师来说,更难的,更需要我们有专业素养的就在于这样的一个环节,教师的点评要能够掌控整个学员讨论的过程,她所讨论的任何一种可能你都能从你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方面上进行点评和指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应该有的理论上深入的基本功。
(六)反思归纳形成结论。这种反思和归纳,我们在这里说其实不是你个人要反思,而是所有参加培训学员的反思。所有参与的每一个人扮演各自的角色,都会有不同的反思。以上这些这是我们所说的参与式培训模式的基本步骤。
六、参与式培训模式培训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里只是我一个人的信息的一个交流,有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提出来。我认为参与式培训不能随便乱用。这是第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随意乱用。不能说因为它比较吸引人,比较受欢迎,那我们在任何一次培训都要设计出参与式培训,那么真正参与式培训应该是水到渠成式的自然而然地把它融合到理论的讲解当中去。
(二)不要急于求成。也就是我们在引导对方,引导参训者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有的时候老师因为他已经做好了某方面理论上的准备,总是问你再想想某一方面、你再想想某一方面,他已经处在一个引导对方向你的思路来发展.而事实上真正的头脑风暴是由于一种碰撞,它可以思考任何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要急于一定要看到参与式培训的一个效果,尤其是成人教育可能在离开培训班现场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会有反馈,所以做为培训设计者不要急于一时看到监测或评价效果。
(三)培训者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搞参与式培训,培训师或培训者更多的意义上不再像专家,更应该像主持人,把话筒递给每一个需要参与活动的需要发言的人或者把话语权交给参训人。如果你不能掌握局面,不知道该要说什么,培训者这种应变的能力在培训前,提前要有思想准备的。那么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四)培训者对每一个环节都要积极地做好准备。
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尽可能的准备和设计。在设计时,都要有几种可能,做好提前的预计,A的打法是怎样的、B的打法是怎样的。所以我在设计这个环节时尽量在语言上能让对方接受。比如:“请这位离我最近的,”或“更年轻、更帅气的,”在形容的时候,尽量创造怎样使用语言更好地控制他配合你的这样的一种氛围。另外,要积极做好思想准备,做好点评。
(五)积极做好组织准备,注重点评。
说实话,如果想要学员服气,想要学员真正的觉得你的课有价值,更重要的不在于你把这个活动做得有多么好,可能更重要的是你的点评确实让他有所收获。对于培训教师来说就是一种知识上的一种要求,比如说现在的成人教育培训,成人获得信息是非常多的,一旦你把课堂开放了,经常会有学员提出,“我在网上看到的信息老师你怎么看?”这时一定需要有个人的观点和个人的知识储备,作为培训教师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储备。
(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与着装
在座的各位有女教师,也有年轻意气风发的男教师。我们经常会听到社会上评价教师时“当教师穿得应怎怎样?”。在讲台上最需要的是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在这里并不一定非得穿西服,并不一定要穿得很正统很严肃。我个人认为,注意仪表和着装最重要的是展示出你本人的特点和个性。信息的交换和交流你首先是愿意让别人接受,喜欢你的人,他才愿意接受你的信息。而我们如果说能够跟参训人员达成一种潜意识中的交流,恐怕你的着装就要稍微设计一下,所以我这里提出仪表和着装,跟各位沟通和交流的思想不是强调你一定要穿正装,而是强调穿最适合你的展示出你最好特点的展示出你气质风貌的形象的设计,我觉得这个比我们所说的穿正装打领带影响要更好些。这是我在这里跟大家沟通的一种想法。
(七)对问题的呈现方式尽可能地直观 。你比如说,刚才我和大家说:“我想让你介绍一下你的单位和名字,或者包括你在单位的氛围。”我已经和大家说得很清楚,如果我只是很隐讳地问,“你愿意把你介绍给大家吗?”这个时候的局面就不能由着你的思路来进行。所以说做为培训者你的语言表达最好能够很直观的表达你要要求大家完成的任务,以上是跟大家说的培训者所需要注意的细节,可能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培训当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去补充。
七、关于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组织实例
举短期培训的设计与组织。
平时我们做的培训更多的是讲座式的就像我所经历的一上午或一下午这样的讲座。短期培训的设计与组织我们怎样去考虑呢,一次讲座的设计,怎样融合你所期望的参与性元素,理论的引入是必须得,你要讲什么,与大家探讨什么这是必要的。接下来是根据内容的需求选择活动类型。你所讲的内容究竟需要哪一种活动。在参与性活动中游戏很多,比如:在沟通方面有撕纸的活动,在日常行为中有做手势的活动等等。在书店中这样的书籍也很多,但选择适合你培训对象的游戏确很难。我们要根据培训内容来设计。比如:学校管理怎样才能高效率这样一个内容。如何设计这样一个参与式活动,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以4个小组为单位,要求所有小组选择一所学校进行分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成员,提出学校管理效能方面的内容也自然不同。分析后由小组选择一人来参与到讲解之中,把你分析的学校展示出来,看这个学校面临的局面是怎样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这里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如不同意本组的观点,完全可以让他自己来表述他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在分组讨论中有一组将一所学校教师都比较年轻定义为劣势,教师年轻实际也就是教师年龄结构偏小。培训教师认为这个观点有争议,但还不能直说,必须有充分的论证。所以就把它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究竟是优势还是劣势。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达成共识,教师年轻可以是一种优势,他们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比较快,最终能将课改的理念带到真正的课堂当中去(举例哈尔滨一所学校)。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教师年轻其实是一种优势。这是我们说的短期培训的设计与组织。
关于活动过程的组织中有几个切入点需要大家理解
(一)题目的来源是教师实际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培训教师要有大量的比较翔实的、接近学员际生活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发生的典型案例,这就需要培训教师在深入的过程中注意收集。
(二)组织的重点在于激发小组竞争意识,如果每个小组竞争意识不够就不会带来思辨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在组织这样活动时要象主持人一样,“这边的朋友不服气,怎么样呀,那边的朋友同不同意呀”。一定要有现场气氛的调节,有这样一种目的激发竞争意识。
(三)讨论过程中引导案例解析。在队员选择某一案例时,作为指导教师,应引导学员不要偏离主题,在对这个案例分析时能够深入进去。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讨论中常常会遇到队员看到案例时就说我们学校或我们班的也有这样的事发生,怎怎的话题就扯到别处去了,越说越远。而与案例没有什么关系,这时指导教师就要马上把话题拉回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典型案例。
(四)纪律要求要人文和严肃。在成人教育讲台上,更重要的是尊重。不管是怎么样的观点,怎样的反应都是成人视野上的成人思路上的沟通和交换。为此,要尊重对方的身份、位置,纪律要求既要比较人文还要严肃。大家都知道在各种培训中,无论在什么场合,你怎么要求将手机关掉,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铃声响起,如果你用目光去杀死他,效果未必是好的。在组织培训时,注意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有严肃性,惩罚一定要有的。但是惩罚的方式要考虑到保护参与学习的过程。这就是说让他得到惩罚,让其他人得到教育,又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五)问题解决后形成共识。这是非常难的一点,也就是我们做的思辨和讨论,最终需要对某一观点达成共识,这需要很高的理论素养,如果真的达不成共识怎么办?由于时间关系或其他原因,作为讲课教师就要把它安排到课下,如果三个组达成共识,一个组没有达成怎么办,让其他组去说服他们另一组。我们最终的问题讨论不在于百家争鸣,而是达成一个理念上科学的结论,要达成一致性的能够操作的解决方案。
八、参与式培训的核心问题
今天我所讲的参与式培训需要大家达成一种共识,培训者要有参训人员的心态,参训者要有培训者朴实的心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话语权就交给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走上前台了,那么参与式培训更好地体现了培训者和参训者之间角色的交换。参与式培训核心问题在于什么,就是反思。
(一)什么样的局面--------描述所有的活动。
(二)为什么会这样--------思考。
(三)你感觉怎么样--------感悟。
(四)还可以怎样做--------探究。(第四是)你还可以怎样做,这就是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探究。
(五)尝试打造新局面-------行动。
以上跟大家能分享的就是我们认为的参与式培训的核心理念,它最重要的不在于活动的本身,而在于对活动的反思。反思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描述、思考、感悟、探究、行动等几个方面进行。最重要的是它在每一次活动中的背后都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这就是我们说参与式培训的核心问题。参与式培训,与传统意义上的培训模式相比,它有更新的展示。但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讲座中也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讲座模式,它只是一种补充的模式,对于参与式培训有很多游戏或很多活动,那么它的理念来自于拓展训练。
(一)什么是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拓展训练的思路是当然有一个安全维护的信息,有一个确立彼此信赖的关系也就是团队文化,确立一个合作目标,挑战你内心的一个心理极限,形成最高极限的一种高峰体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的比较幽默、比较快乐,解决存在的问题。拓展训练的基本理念与参与式培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举例:高空断桥。一个断桥活动可以让我们想到很多很多方面,在扩展训练行业中还会有很多活动引起你的反思和感悟。
九、关于设计参与式培训的思考
思考一:关于理念
1、培训是不是为了追求理论上的完美,还是要追求现实的有效性。你认为培训更重要的是给一个非常完美的体系,还是大家更注重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
2、对参训者来说是一种负担还是一种乐趣,如那种我说我不来,而你非要让我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才能使——培训是负担变成培训是乐趣。
3、成功的校长和教师是培训出来的吗?培训者能为他们做什么?
4、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是按国家计划施教,还是按个人需要施教呢?
5、我们把培训作为什么,培训作为一种恩赐和馈赠,还是一种待遇?
思考二:关于测量指标。一场培训或者一个讲座究竟是不是成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培训使你找到了自信、乐趣和成就感吗?也就是通过参加这样一次培训或活动,“我跟你说我在这方面还很厉害呢”。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2、另外,培训使你找到职业幸福感吗?你认为从事这个职业其实是很幸福的事情,你认为你在这个岗位上你觉得很幸福。你有这样的感受吗?我们现在强调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前提是人人都觉得自己很幸福。作为教师或校长或组织者职业的幸福感又是怎样的。
3、培训使你学会了思考,提高了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通过培训你愿意思考了吗?
4、培训拓宽了你的知识空间和想象力了吗?事实上我们在培训中拓宽了你的想象力,哪怕是仅仅得到这一点思路也算是一次收获。
5、培训使你找到了合作伙伴了吗?通过培训你是不是夹包就走,还是说通过培训我知道我还能与哪些人共同研究某一方面的专题或课题。
6、再有就是培训给你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了吗?我一直认为培训绝不是仅仅是老师或者培训师个人的舞台,它应该是所有人都参与的舞台,那在这个舞台上怎样表现自己的,那要看你自己的天赋和个人的悟性了。当话语权交给你,可以展示自我的时候,你是选择怎样的方式展示你自己,如果有更多的展示,你应该给更多的成员展示自我的机会。
7、另外,培训使你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在哪里吗?我们说一个培训,不通过培训你也可能获得观点上的理论上的内容。比如说一个专家所解释的关于什么什么的定义,我们通过博客或网站、著作、论文都能够收集到。可是他究竟如何来诠释的,只要他本人能够更好的给你讲他的思路。所以说培训使你知道了他的优势,也使你知道了你自己的优势。我觉得这才是成功的培训。这是关于测量指标。最后说一下
十、关于尝试组织参与式培训的感悟
关于理念。
关于过程。
关于风格。
2010年教研员(培训者)培训班讲稿之二
校本研修实施策略
伊春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跃君
我今天要和大家共同研讨的是校本研修问题,仅供参考。主要内容是:一、校本研修为什么;二、校本研修是什么;三、校本研修怎么做;四、针对校本研修的思考。作为一名培训者教师,我们必须要做到“腹中有墨,肩上有责,心中有爱”。
一、校本研修为什么?
我们知道优质教育必须要有优秀的师资,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推动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优秀教师、使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跨越的主要手段。为什么要进行校本研修?举例:
㈠海尔的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认为:“每一个人恰是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就越大。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而素质的提高要靠培训来提升。”这一理论给我们以启迪:即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实践的主体和关键,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就必须找准切入点,使一切活动紧紧围绕着这个“点”展开。这个“点”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素养提高”,校本研修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就教师素质来讲教师可分为五个档次:1、模仿型教师。三年教龄以内的教师我们开办新教师培训班,培训时间三年;2、经验型教师。五年以上教龄有一些自己的经验3、研究型教师。带着教学问题上课,能不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把学生的学法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预见性4、创新型教师。如特级教师,有独到的教学风格,用教学知识上课,而不是学科知识上课,他们的共同特点:⑴爱去书店,图书馆,资料室看新书,办公桌上总有书⑵给学生讲思路、讲方法⑶善于举办讲座。我们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5、艺术型教师。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他们都幽默、诙谐、风趣、有自己的思想,例百家讲坛易中天、纪连海、阎崇年等人。
二、校本研修是什么?
㈠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就是“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以及“提高教师修养”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
作为一种教师教育活动,校本研修的目的、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必然要反映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它含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例如:人的问题意识是与生惧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孩子刚刚勉强学会走路,就试图摆脱成人的束缚,离开成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习惯了的大马路,去到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说它不是路,那是从成人的眼光说的,说它是路,那是从孩子的眼光说的。孩子们本来没有关于路的概念,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孩子才放弃了每次不一样的路,走上了大家公认的马路。一旦走上了公认的马路,就再也不去探寻泥塘、石子、杂草丛生之地的乐趣和新奇了。
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实这是从强调领导者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作用的角度而言的;而从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的角度而言,确切的表述应该是: “学校如一列动车组,一位好校长,加上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才是一所好的学校”。“团队为王”,是惠普总裁卡莉成功的秘诀。每一名教师都是团队中的一分子,每一分子的工作都是构成联片互动链条中的一环,环环相扣,无缝链接。
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但是,还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㈡什么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教育形式。
㈢什么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确切的表述是:“教学行动研究,研究教学行动,为改善教学行动而研究”。
㈣“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有什么差别?
表面上看来,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是相似的,二者也确有相同之处:同是发生在教师任职学校的教师教育活动。但从内涵实质上看,二者却有明显差别。在学校组织的教师教育过程中,与实施“校本培训”相比,“校本研修”的突出特点是,转变了教师在教师教育中的角色地位,由“受训者”转变为“研修者”,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内容可以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自主需求,活动过程可以更充满教师的探究热情和生命活力,教师置身于“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的良好成长环境之中,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更多。
三、校本研修怎么做?
校本研修要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在线学习平台,使它成为教师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营造一个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工作生活的发展空间,使之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舞台,成为教师成长的良田沃土。
㈠校本研修主要模式如下:
⑴以即时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修
现代教师教育经常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纽带中介的地位,它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⑵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修
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教研活动中有由精品课、教研课、家常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体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
⑶网络信息交流式研修
学校开办信息园地定期发布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供教师学习,信息可通过网络等收集。学校对教师制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要求指标,促使教师上网、看报、读书,搜集整理信息,传播信息,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眼光与时俱进。
⑷以问题为先导的课题研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还有如下研修方式:
⑸ 现场诊断式研修;    ⑹ 主题式校本研修;  ⑺ 专题讲座式研修;  ⑻案例讨论式研修;    ⑼示范—模仿式研修。
㈡确定研修形式
校本研修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听课、说课、评课、研讨、访谈、听讲座、看书学习等。形式是为目标服务的,校本研修的组织者要考虑何种形式能为目标服务,为我们的教师服务,也有必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
四、开展校本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研修不能与教学脱勾 造成了研修与教学两张皮。
⑵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研修,而不去为研修而提出问题,这是目前的校本研修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的产生要从实践中来,形成的结果要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校本研修才能真正深受老师们喜爱。同时,问题必须立足于发展,因而在筛选问题时要有远见。
⑶更新知识  崇尚科学
在学问上要敢于较真。例
1、晏(艳)子和齐景公之间有一段故事。橘长在南方,枳(指)长在北方,这是两种植物不可比较。
2、 温水煮青蛙经济学案例,是美丽的谎言。青蛙在水温10°时不动,30°时醒了,蛙泳,水温超过40°以后,水体开始泛波,青蛙在反复助游后终于起跳。活青蛙被煮死后蛙体是直。生物的应激性。
3.开水和凉水哪个冻的快。凉水冻的快。
4.三角形内角和一定等于180°吗?在球体上球鼓起时大于180°,凹陷时小于180°。建设特大桥时。
5.教科书中碳有金刚石和石嚜这两中基本形态,这是金科玉律。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了新成员富勒体。
6、精明发展
7、云计算
图:请大家欣赏全球灯火。     推荐阅读材料:
•       1、《做教师的二十条军规》   2、《不想破产的中国人》
•       3、《台湾有这样一所学校》   4、《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                  5、《名贤集》
总之,校本研修这只青苹果,怎样使他尽快成熟,让大家品尝到它的美味,这就要靠各位同仁的智慧了。
2010年教研员(培训者)培训班讲稿之三
教师培训的核心问题与关键环节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王玺
我们的培训一般都是采取专题讲座(聘请专家)、现场观摩(研讨交流通过交流研讨)、参观考察(学习成功经验做法)、学员实践(培训期间的说、作、评课)、这些都是关注课堂、关注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关注培训过程,实际是关注培训的输入这些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还要关注培训的产出,关注培训研修后行为的调整、变化、发展之后的影响力,这里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教育能力的发展及学生的发展,甚至对整个教育的影响。那么我们的教师培训应该主要做好哪些工作才能使培训更有效。主要有七个关键环节,这七个环节就像链条一样,缺失一个环节,都会产生七减一等于零的后果,也就是说,这七个环节有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培训的有效性就有可能丧失。
教师培训定位:“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在加工资源(培训场地、设施和教具等硬件)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应用和转换的方式,实现以人影响人、以智力资源再生智力资源的活动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培训中的核心是培训资源,而培训资源的核心载体是人,即我们的培训者以及学员。所以我们培训关注的核心是人。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管理模式主要是四个方面,即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活动组织--培训效果评估(从培训项目开发就开始考虑)。
要做好这四个方面,就必须解决以下七个问题:
教师培训的七个核心问题与关键环节:
为什么培训
培训谁
培训什么
怎样培训
谁培训
培训效果如何
如何保证培训绩效
(一)     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开展需求分析
为什么培训是有效教师培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培训项目需要从追问“为什么”出发,明确培训需求,把握培训目的和意图。理解“为什么培训”,就是要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使培训更加具有目的性。
培训者要分析:(四个层面)
教师的个体需求:主观的愿望、想法及客观、潜在需求。
岗位需求:工作到位,不能该做的做不到,不该做的做了。
组织需求:培训组织希望,学校希望。
社会需求:如教育均衡(如农村教师培训、教材培训)。
培训者要分析这四个层面需求的具体表现,作为项目设计(层次、班型、人员等)的出发点。
管理者要分析:科学发展规律、教师学习规律(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学习规律与培训的关系)、培训行业规律(研培一体)、管理规律是什么。
培训机构要分析:知识补偿(如学历教育)、技能训练(怎样写教案,如何搞教研等教学技能,教师行动研究等教学科研方法…)、问题解决还是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成长方面,有些是培训能做到,有些是培训做不到的,如留学)?
通过需求分析要知道:
教师专业能力现有水平与应有水平是什么?产生差距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通过教师培训能解决?哪些问题是培训解决不了的?本次培训应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培训主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聚焦,不能盲目(没分析),或大需求小目标?
(二)     深度分析培训谁:把握学员特征
“培训谁”表面上看是要解决培训对象的选择和确定的问题,故在一般的培训项目中,培训管理者通常更关注培训对象的人数、学科、学段、岗位、职位、职级、学历、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即把握学员特征。这些分析结果是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与针对性培训的切人点,可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专家型学员
特征:初步显示出自己的教师专长和实践智慧,但不擅长经验提炼和理论构建。
对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提高培训。
价值:客串专家资源(教师培训者、培训顾问、培训合作伙伴)(某些可能超过培训教师,作为客串专家,讲座、点评,观点契合实际,对这些人要建档,充分利用,他们会尽心尽力)
有经验型学员
特征:以具备专门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但须进一步提高,达到更高的专业化水平。
对象:熟练教师、学校骨干教师的拓展性培训。
价值: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案例研究资源(培训者、教研员要了解、研究,他们有发展潜力)。
帮助型学员
特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但缺少足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达到教学岗位和学校组织的基本要求。
对象:新教师、新学科、新任务的上岗培训(如改行的信息技术教师,新上岗的校长)。
价值:教师胜任力形成的培训案例研究资源。
问题型学员
特征:既没有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验,也没有积极的培训学习动机,同时缺少专业发展和工作改进愿望。
对象:唯继教学分、唯行政摊派、其它缘由。
价值:培训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资源(这些学员有十分之一,你就很难受,研究如何解决)。
(三)     准确揭示培训什么:聚焦培训目标
“培训什么”旨在回答“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学员在培训中要有什么变化、提高和发展”以及“培训项目本身要取得什么成果”。培训目标主要分析培训具体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有效培训的目标应能够使学员便于理解、易于接受。为此,在培训实施方案中,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至关重要,准确地表述目标也非常关键。
什么是培训目标
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学员在培训中要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它不同于“目的”、“意图”和“希望”它是具体的、可操作、可评估的。
培训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主体在什么样环境下做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案例1:农村区级骨干教师(行为主体)通过1年时间的临堂观摩和接受导师指导,提高教学问题分析和教案设计能力(执行行为),并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带领本校其他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执行条件)修订本学科教案(执行标准)。
案例2:通过培训,使中学骨干班主任能够达到以下培训目标:
深刻领会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理念。(深刻领会到什么程度,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理念是指哪一方面)
提升从事德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在本学校和所在地区内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充分利用和挖掘培训学员内部的教学资源,实现班主任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培训目标做的太大,不具体如:
提升从事德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改为:学员掌握班级管理中的冲突问题解决、家长沟通、后进生转化等(需要结合培训需求确定若干方面)教育方法,并能结合本人工作环境进行实践案例分析,提出班级管理的若干有效方法。(较具体、可评估、易实现、与学员需求密切)
(四)     精心设计用什么培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和培训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如果说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那么,培训课程就是连接起和到终点的桥梁。
研发培训课程要兼顾以下四个方面:
1.照应培训目标,不能做成大目标小课程或小目标大课程,更不能目标指东课程说西,要兼顾课程的逻辑性、针对性和与目标的一致性。
2.基于教师学习特征
基于教师学习特征和学习规律,
知识补偿-学科课程(系统知识)
经验反思-活动课程(实践情境)(经验反思-活动课程是学习过程,也是创新过程,所以要设计活动课程为知识创新提供服务)
知识创造-隐形课程(组织文化)
3.兼顾知识、技能、情意
类型
目标
学科
本体
课程
职业
条件
课程
实践
智慧
课程
文化
通识
课程
专题
研究
课程
知识




技能




情意




4.遵循成人学习规律
经验-实用-参与-反思-行为结果(学习特征)
案例-问题-体验-观点-工具指南(内容逻辑)
(五)     遴选培训教师:资源优化组合
教师培训中的核心是培训资源,而培训资源的核心载体是人,因此,如何遴选教师培训,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也是有效培训的关键环节。
培训教师专业素养
学科规律:培训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培训者多数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探讨学科规律;
学习规律和专业发展:了解教师的学习规律和专业发展规律。
培训行业规律:了解教育改革发展背景及中小学随着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动态的)。
教师培训者类型特征
培训者
教师培训者
教师培训管理者
教学型
行政事务型
研究型
教学业务型
实践型
项目组织型
培训师型
培训管理型
专业复合型
专业复合型
教师培训者
教学型:掌握教学方法、艺术,在研究方面有发展空间;
研究型:研究成果转化,共性,中小学实践经验关注不够;
实践型:一线教学技能,具体操作技能,注重眼前,超前的理念不够;
培训师型:集研究与实践与一体,组织能力强、理念超前,他再对培训管理进行研究和创新,就发展成为专业复合型,是优质的培训资源。
教师培训管理者
行政事务型:培训的谋划、设计等培训的行政事务;
教学业务型:兼顾培训事物,兼顾教师,但侧重教学;
项目组织型:项目的需求设计、运作,发展方向是培训师;
培训管理型:教学业务,项目组织;专业复合型,很难找,但可用团队补充。
培训者团队:主持专家(将项目窜起来),主讲教师,客串教师,教师小队,学员资源。
(六)积极探究如何培训:有效培训方法
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需要建立在对学习者学习规律的把握上。对于不同的培训项目、不同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作为教师培训管理者,要在研究培训对象的知识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后,积极探究有效的培训方法。
参与式研修:学员参与、互动,情景体验,可将培训向深层次延伸,可生成培训资源。
工作坊:专家带领骨干形成团队,搞小项目研究、开发,在专家的帮助下,把辐射力发挥出来。
现场指导:培训团队到教学现场进行指导(如:我们的送教下乡,送教促教)。
虚拟培训:如网络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解决工学矛盾,但互动做不到,可将培训课程嵌入到我们的培训之中,使虚拟培训与现场培训结合。
专题演讲:优点是把知识系统的介绍出来,但有人研究,专题演讲学员记住的知识不多,缺少反思过程,应与其它方式整合起来。
对于培训模式,应视培训项目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培训模式。如新教师培训:集中培训——跟踪指导——成果展示。
(七)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开展绩效评估
“培训效果如何”,实际上是关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问题。针对一个具体的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投资方或组织方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对培训效果的价值,培训质量的好坏、高低,培训目标、课程与方法的有效程度等作出判断,其目的在于指导今后的培训决策和培训活动。
教师培训者的评价视野:
即时反应——当时表现:听课情况,参与情况,出勤情况等,表面评估。
学习效果——学习内化:作业、测试情况,通过培训你的工作思路有何改变等。
工作表现——岗位应用:通过培训,如何改变、影响你的工作情况,跟踪问效。
组织绩效——组织辐射:教师培训后,对他的单位,对他的教研组有什么影响。
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其他行业可以有成果转化的即时经济效益,有的可以通过媒体产生社会影响,而我们教育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不是短时间内能体现的,有的甚至很长时期内都不会明显的显现。但这并不能说明培训没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他主要会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变化之中。
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的评估模型:
背景评估:评价项目运行的基本条件,
投入评估:评估培训项目本身
反应评估:评估学员培训中、后的反应
产出评估:审查培训结果
教师培训效果的五个层次及评估
学习反应:学员评教、教学督导
学习效果:培训总结、绩效评估
工作应用:追踪指导、访谈、调查
组织绩效:长期追踪与研究
社会效益:影响力分析
关于教师培训质量控制的几项活动
需求调研活动
申报方案专家审议
实施方案专家审议
过程质量监测(职能部门和项目组)
项目自评总结
绩效总结专家评估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管理模式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活动组织--培训效果评估。
教师培训的七个环节:
为什么培训→培训谁→培训什么→怎样培训→谁培训→培训效果如何→如何保证培训绩效→新起点。
北京市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样式
1项目背景(政策依据、培训需求)、2培训主题、 3培训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 4培训对象(群体、人数、特征)、 5培训原则、 6培训课程(模块、专题、内容要点、课程结构说明)、 7培训模式与方式(总体模式、具体实施方式)、 8培训师资(来源、人数、结构、层次)、 9教学计划(课表:时间、专题名称、教学方式、教师姓名、地点)、 10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过程考核事项与要求,成果及考核要求)、 11项目组组织、分工与职责、12管理活动计划(时间、活动事项、活动方式、负责人、参与人员、地点)、13内部质量监测计划(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地点)。
附:经费执行预算
2010年教研员(培训者)培训班讲稿之四
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张晓光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教研系统一直是稳定教学秩序、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教研员是一支非常独特的专业队伍,他们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帮助教师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业务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新课程推进的几年来,对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首先要对职业角色有准确的认识,要理解教研员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的结构,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研练自己,在工作智慧的唤醒与积累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教研员的职业角色
(一)教研员的职业价值
教研员一般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业务指导的专门力量。教研员职业角色的独特性主要在于其角色的复合性。
首先,教研员角色的起点是一名教师,他必须精通学科基础,熟谙教学之道,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面对纷繁变化的课堂,也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与细节。所以说,教学经验是其角色之本。
但是,他不能仅仅是一般的教师,他要有高于一般教师的视野,他要以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而成为一线教师的业务引领者,是一个以研究为主要职业任务的教师。所以,学术视野与研究能力是其职业发展之“翼”。
不过,教研员不能满足于自我研究和纯理论研究,他的职业价值要通过“教师的教师”这一角色来体现,传播思想、普及方法、共同研讨探索是教研员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这要求教研员必须善于指导,对一线教师的工作状态了如指掌,且甘为人梯。因此,教学指导能力与服务意识也是教研员应该的重要素质。
当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指导关系不能只是简单的师生相授。要提高教师研修的质量与效率,就要求教研员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组织策划,来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这对教研员的组织运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实,对教研员要求还不止于此,新课程推进更要求教研员不能仅限于“学科思维”,要有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视野”,要有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教育的意识,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局理解教育教学的真谛,在研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任务。
因此,教研员的职业价值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1)传播先进理念,将观念理论通俗化;(2)协助教育管理,把政策规范操作化;(3)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行为科学化;(4)提高教学质量,让成功范例普遍化;(5)服务教师成长,助教师群体专业化;(6)丰富学术成果:促教育科学实用化。教研员专业成长的目标应该是有教学经验、行政视野、学术实力、组织才能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正是教研员区别于其他岗位的专业之处。
(二)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近日我在中国青年报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提到:在一线教师和校长的心中,教研员是教育行政机构的官员,其行政机构和领导角色远远大于业务成分,基层对他们表示诚慌诚恐的热情,并非是因为指导得力让人心服口服,而是一种不得已的应酬,因为他们有检验评估的权利,学校自然不敢怠慢。以往,教研室与基层学校的关系是“我要求你什么”,“你应该做到什么”,现阶段教研室要转变职能,加强服务。教研室更多地关注“你需要什么”、“我能给你什么”、“我们能一起解决什么”。教研室不应该是新课程的“中转站”,而应该是教学研究中心、新理念辐射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基层的学校需要尊重和激励,需要专业到位的指导和服务,需要个性化的帮助和助推,教研室要把自己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到课堂,更多地进行具体指导、创造条件、提供资讯,最大限度地引领基层学校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自主、和谐、持续的发展。教研员的角色和地位应是某地区某学科的带头人,是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建设者,教学质量的评价者,同时教研员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员。作为一名教研员,应该这样做:
1.要有积极的思考态度和自信心。
⑴教研员必须是一名善于思考和勤于思考的人,要善于抓住教育发展最新动向,明确怎样的教育是顺应社会历史潮流的。要具有运筹帷幄、统领千军的信心。古人有句名言:一日三思吾行。
⑵教研员应把“一日三思吾行”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每天要想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偏离方向,有那些工作是做了无用功。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树立长期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去完成。
2.要将服务作为专业生存状态第一要职。
⑴过去有人说:老师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也有人说:要学生有一杯水,老师要有涓涓的活水,而我想说的是:教研员要学会培养能挖井会找水源的教师。教研员不是发号施令的领导者,应该从原来的单纯的研究性工作方式和高高在上的专业状态中自我解放出来,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以多维互动,“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
⑵要有自己的思想。教研员不能当新课程、新理念的“搬运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课程的专业意识。要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专业生活的支撑,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研教和研学为中心的课程教研。
⑶作为一名教研员,就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民主作风,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走近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困惑,发掘解决现实的问题。专业引领要到位,但不能越位,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学习、学术交流、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的共同体。应具有教研员和服务员的双重角色。
⑷只有不断学习,集思广义,提高自己为大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要成为一名“点菜员”,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菜单式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提升全县教师的业务水平而提供学术指导,教研员的人格魅力时刻感染着一线教师,教研员应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促进者。
3.要拓宽自己的眼界。
⑴决不能沉溺于已掌握的知识,要有忧患意识,时刻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尽量多地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时刻冲在教学的最前沿,并寻找机会亲自上示范课、接触教学,避免教研成果形成空中楼阁。魏书生曾说过,学生学习不好是因为他有他的难处嘛,同样我们老师教课有问题,教学质量不高也是有老师的难处的。
⑵教研员要会深入基层,就是掌握深入基层的技巧,把握深入基层的时机,尤其关爱“教困老师”,让我们县的教学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要选择优秀课例带到教学一线,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空有理论指导。
4.要善于分析、判断和选择。
⑴当今时代是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品种繁多的教学方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又为教研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⑵教研员要及时、准确地对各种教学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有机的选择和整合,优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服务于基层教学。
5.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⑴作为教研员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责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这就要求教研员又较强的组织能力。
⑵教研员就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还要让别人(一线教师)过硬。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收集教师提出的优秀的教学经验,使资源共享。要把握好观摩的方向,设立层层观摩目标,推选优秀观摩课,努力使观摩活动有始有终。使教师顺着一条较顺畅的路,逐一完成目标。稳步提高能力,培养、打造出更多的名师。
6.为专业引领打好“底色”。
⑴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是打“底色”,教研员打好这一“底色”尤为重要。读书理应成为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内源性需求。在与经典对话中、在大师的引领下,教研员可以走出狭小、走出平庸,走好专业引领之路。
⑵教研员要把尊重作为专业引领的“支撑”。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时间和过程,在基层学校,一些教师开始不能适应新课程,感到有压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过程中,教研员应多为一线教师创设一个信任的、允许犯错误的氛围,不应过多地指责教师,要让教师得到尊重和期望,获得心理上的解放。要通过反思使专业引领更为厚重。反思是成长的阶梯,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理论素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更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
⑶我认为教研员的反思空间往往要比教师的反思更宽泛一些。教研员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对话交流等过程调研活动中开展反思,要借助问卷调查、成绩测查、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使专业引领变得更为厚重。
⑷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但仅有教师个人的反思是不够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要增强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以“教师就是合作者”的觉悟去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建共进。以“教师就是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教学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努力创生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7.要善于沟通、表达。
⑴语言是一门艺术,要运用语言,最大限度地将优秀教育教学方法传达给教师,使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应用于实践,再巧妙地接受教学反馈,对教学进行微调,再培训。形成良性循环。
⑵作为教研员要谦虚,认真,争取让大多数人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得到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的教研工作。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需要全身心付出和努力。教研员这一职业任重而道远。我衷心地祝愿教研员们,在漫漫的教研之路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满腔的热情去战胜困难,为我县教育辉煌的明天去拼搏去奋斗。
(三)教研员能力素质
从教研员的职业角色分析,教研员应该知晓教育原理、领悟育人规律、了解教师成长、熟悉学科特点、懂得教学评价。关于教育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师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关于评价的知识,这是教研员应该具备的知识基础的五个主要方面。当然这些知识主要不是依靠听授而获得的,教研员的知识积累更要依靠自学来汲取和领悟,特别是在某一具体研究任务的驱动下的学习。
从教研员的工作岗位要求看,教研员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应该有:(1)研究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2)试卷与作业的编制和学科评价的设计能力;(3)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4)教研工作与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5)培养骨干教师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能力;(6)横向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有些能力可能是教研员还在一线教学时期就已慢慢形成的,但当角色变化之后,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反思,促使这些能力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策略。当然也有些能力是必须要到“在其位,谋其政”之时,才会有所意识和发展的。我们可能还需要建立起提高教研员工作能力的研修体系。
一个人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会对其专业气质产生影响。我们认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的专业气质应该包括:(1)底气:学识渊博,专业精通;(2)秀气:儒雅端庄,以理服人;(3)灵气:思维敏捷,独具匠心;(4)正气:民主公正,坚持原则;(5)大气:淡泊名利,善于合作。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教研员形象,不过,这确是我们教研员专业发展所追求的方向。
二、提高教研员的素质
(一)提高教研员素质的途径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和学科教学的研究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为学科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向教研员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革命”,对教师来说是一次“职业革命”。对教研员来说,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蜕变”。教研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做到劈浪潮头,不辱使命。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一名教研员,只有树立“五种意识”、具备“五种素质”、做到“三勤”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下面针对这些必备的素质及提高途径谈一些粗浅看法。
1.教研员要树立“五种意识”。
⑴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研员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在平日的听课、调研及教科研等实践中发现问题,特别是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尊重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放和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这间的关系”等等,并能变问题为课题,以科研促教研。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⑵研究意识。从教研机构的职能看,国家对教研机构的最新工作职能定位是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在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三者关系中,研究是指导、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研员从原来国家大纲的诠释者转变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的“研究者”。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如果一个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有多么平凡,教会有无穷的无尽的乐趣。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一个好教师若只埋头教学,而不进行研究,充其量也只是个“教书匠”,只有潜心研究才能从“辛苦型”、“经验型”步入“研究型”、“专家型”的行列。作为教研员更应具有执着的研究意识,把研究放在教研工作的首位,要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使有组织的区域性的教研活动植根于、服务于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这就要求每位教研员能够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自觉掌握教学规律,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要围绕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避免将教研活动简化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组织复习考试等,更不要依靠课堂教学评比和组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指导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首先,要具备研究者的风范,如理论水平、超前观念、求实作风、治学精神等。第二,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第三,在教研工作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⑶创新意识。教研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教研员本身必须是创造型人才,要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和灵活思维。要能意识到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永远不是凝固、僵化的,也在“与时俱进”。因而教研员必须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和创新思维。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要培养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态度,要尊重事实,敢于打破传统,敢于打破权威,敢于怀疑,敢于追求真理;二要提高科学的素养,要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有意识地努力改善。特别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切都是新的,教研员和教师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因此,更需要教研员具有开放的胸怀。课改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对于这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教研工作正确的做法就是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研讨氛围,与教师一道大胆尝试,在理念和实践中大胆创新,和教师一道成长。对于课改中出现的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思想、观念,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要创新教研工作的方式。要改变传统的“教练式”的教研方式,必须明确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同时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现场诊断、调查研究、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⑷协作意识。教研员应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协作是多方面的,包括与教研机构、与课题组、与其他学科、与教师团结协作。在活动中要善于创造宽容、理解的氛围,要善于激励自己所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凝集周围人员的智慧,共同优化教研。教研员在与同行、教师进行业务交往时,应该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真诚、平等、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的氛围与方式。第一,为广大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可争论的教研活动氛围。教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敢于表达不同的想法与建议。第二,要尊重与包容教师的不同观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的领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因此,我们要尊重教师的不同观点,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加以验证。第三,要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要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在创设真诚、平等、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氛围的基础上,探讨教研方式的改进,增加互动式的教研活动方式的运用,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
⑸服务意识。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教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教研工作要明确工作定位,树立服务观。教研员自身观念和角色也需要转变,要增强服务意识。教研员不再是“专家”、“领导”、“检查者”,而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起到创设研究情境、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校本研究的作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教研员不仅是教师的指导者,更是教师教学研究中的伙伴和朋友。要倾心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学校课程实施服务,为上级决策服务。
2.教研员要具备“五种素质”。
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因此,教师要以德修身、以德育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作为教研员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奉献,要努力克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服务及教师的思想,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做教师的表率。
⑵广博的知识素质和实践经验。“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更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局限于课堂;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使学生的知识量聚增。作为一名教研员,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和教师一块探讨问题,因此教研员增加知识储备是当务之急。一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如教育理论水平、外语水平和信息素养等。作为教研员,要能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能制作和评价课件,二要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信息渠道,只有能科学有效地收集并处理信息才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研员必须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熟悉教学过程和学科教学特点,掌握教学规律,这样才能在教研工作中得心应手。
⑶科学研究素质。教研机构应该成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桥梁,教研工作不但要研究教育理论,而且要研究教学实践,促进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转化。新的课改理念会使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增强;教学内容变化加快;教育技术更加先进;教学形式更加多样。这就要求每位教研员能够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自觉掌握教学规律,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我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这一问题曾指出:“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这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教研员面对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参加实验的教师自始至终都是以科研的态度,用科研的方法从事着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教研员必须具有执着的研究素质。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⑷组织与交往素质。教研员在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之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因此教研员带好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学科教师队伍是首要任务。教研员首先要根据本县教师学科队伍现状,具有周密的计划能力(如针对现状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其次对教师要传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再次,教研员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一个学校的点上或全县的面上教研起着组织、推进的作用。因此教研员要能独当一面,出面组织各类课题研究,举行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加以推广,进而推进面上的教研活动,所以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与交往能力。
⑸终身学习素质。新课程的核心与灵魂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研员如何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但要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而且本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要不断地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一切可能要运用的领域学习。第一,教研员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把握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走向,对新知识领域、新观念持敏感态度,善于引导教学改革新方向。第二,教研员要向实践学习。第三,随着教研网络的建设与完善,教研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第四,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反思。我们要不断反思所学理论,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教研员要做到“三勤”。
⑴脑勤。新课程对对教研员来说,无论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全新的,在教育观念和业务能力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要有创新思维,善于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充电”,保持思想的鲜活。教研员不要做人云亦云的传声筒,不可盲从,凡事要动脑,要有独立的见解,找准切入点,深入开掘。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员自身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个没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同样一个没有个性的教研员也不会是一名好教研员。
⑵笔勤。一要随时记录教研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收获以及发现的问题,做到调研有记载,听课有记录。二要有一本摘录报刊介绍先进教育理论、教育现状的笔记(或卡片),在笔记中要有自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推进教研方略的心得。三要把在网络上看到的好文章及时下载并专项归类存贮在文件夹中、建立网上题库等,。四要善于总结和积累教学、科研等的工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科研论文、参加地方教材及教学用书的编著等,教研不止,笔耕不挫。这些都是提高教研员业务素质的很好的途径。
⑶腿勤。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参与其中的起点相同,不论教研员、校长、还是教师,面对的都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经验直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下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味着教研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教研员必须做到腿勤,要经常深入基层学校,特别要多深入基地校,沉浸其中,饱受浸润,通过深入调研,在与师生的面对面接触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应当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总之,教研员只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提高素质,更快地实现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为教师和学校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才能在新形势下,劈浪潮头,不辱使命。
(二)加强教研员的自身修养
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使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在课程改革形势下,需要转变教研员原有的工作职能和教研内容,改变教研员的角色意识和工作方式。因此,作为教研员与新课程同行,伴教师共同发展首先要从提高自身修养做起。
1.深涵养。
⑴教研员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合作者,就必须进行自我革命,把自己当成教师中的一员,克服多年来形成的居高临下的指导者心态,养成谦虚、朴实的平民心态,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再是“权威者”和“真理的代言人”。
⑵我们将面对的是两个“零”,即教研工作的“零”起点,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零”距离。我们和教师是平等的,我们的任务是努力为大家创设一个宽松的对话环境,以保证教师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思考和充分的交流,以发挥其创造性。这当中,教研员身份的转换,将会引导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相应的角色变化。
⑶要做到要学会宽容。不以个人意志要求教师,不以自己的意见代替教师的观点,鼓励教师不同的课例出现,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使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坦诚无私的对话、交流甚至纷争。
⑷要尊重教师主体地位。要把自己定位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辅助者,先教师之忧而忧,后教师之乐而乐,创设“科学民主、宽松和谐、合作负责、创造发展”的学习研究环境,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相互尊重、乐于争鸣的教研氛围。
2.厚功底。
⑴只有对教学教研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理论养料,教研员在工作中才不会乱说话,瞎指挥,才会先教师一步,引领教师开展教研。当前,广大教研员特别是远郊区县的教研员,除了负责本区域的教学教研任务外,还兼其他工作。许多教研员被束缚在事务性的工作中,少了学习的意识,少了教研的热情,更多的是成了上传下达的联络员。
⑵推进区域性的教学教研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素质,由“杂家”向“专家”转轨。一是要养成读书习惯。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课改理论书籍,厚实自身底蕴;二是要培养反思意识。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善于找出教研实践中的不足。三是要提高研究能力。特别是要扎根于日常教学教研实践工作的点点滴滴,针对在推进教研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研究,找出相关对策。
⑶作为一名教研员,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样指导教师实施新课改才能够科学、得体和适当。要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和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研员必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也就是说,在横向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这种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才能保证自己“库存”的充足;才能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实验的论证,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证明和修正;才能摆脱昔日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低水平重复。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教学行为对新课程的实施。
3.宽视野。
⑴教研员自身应有开放的心态,拒绝闭门教研,善于博取众家理论,不断丰富修正已有的教研经验;不断拓宽教研工作的外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工作是一项接力赛的工作。作为教师,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也要对其他的相关育人知识有所知晓。作为教研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本学段本学科的研究,也要树立大教研观,建立科学、全程(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的教研理念;不仅通晓教学规律,也要具备广博的教育视野。要站在全程育人的高度研究本学段本学科,站在为人类的发展谋幸福的制高点研究教育与教学。这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作为教研人员的历史责任。
⑵面对新课程,我们应树立一种大的教育观,今后的工作绝非单纯研究学科教学,而是研究教育。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研究如何“用教材教”,而非“如何教教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现代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勤实践。
⑴研究是教研员的天职。但是,中国不是缺少科学家,而是缺少像袁隆平一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引路人。同样,目前不是缺少教育理论,而是缺少一线教师急需可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教研员是桥梁与纽带。作为教育理论的诠释者,教研员研究的天地在学校、在课堂。教研员只有亲力亲为,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有了切身体会,才有发言权,教育理论才会更好的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⑵作为教研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一是要树立问题意识。要能够有一种敏锐的职业意识,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存在的问题,从表面的繁荣中透视出教育的本质。二是要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研究指导意识。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教研员要能高屋建瓴,找出问题所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为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令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⑶教研员在领悟课改精神上,在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真正的教学经验还是要在一线教学中产生。因此,教研员要想感受新课程,必须深入课堂,善于听,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与一线教师交流探讨,倾听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收获与困惑;善于思,思考和反思教育教学问题,为教师改进教研方向;善于说,努力使自己成为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善于评,用新课程理念来分析教师的教学实践,评析课堂教学;善于研,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有条件的教研员亲自在一线课堂上课,为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在亲身实践中自我反思。只有这样,我们的教研工作才有扎实的根基。
⑷教研指导重在使基层形成“造血”机制。教研员对教学的指导主要是对教学起支持和保障作用,指导的目的重在培养基层的“造血”机制,逐步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自我成熟和自我完善。目前,许多教师对教研员尚存一定的依赖心理,作为教研员,要帮助广大教师消除这种依赖心理,使他们能在课程改革中迅速成长。就教师和教研员的关系而言,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首席”是教研员的最佳定位;在合作共建基础上的“指导”是教研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的“服务”更是教研员不变的宗旨。
5.善规划。
⑴课程改革与实验工作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事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决不是各自为营,需要的是各个学校整体联动,协作攻关。肩负着全区教学改革实验组织和管理工作任务的教研员,应树立全局观念,既亲历亲为,也要善于谋篇布局,统一指挥,整体规划区域性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研究特别是当前实施课改的进程上,要目标明确,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既着眼于眼前现实,又寄予希望,展望未来。在推进区域课改均衡发展上,要高昂城区龙头,紧抓深山区骨干,促进课改进程的均衡发展,使全区的课改实验工作呈现出和谐发展、循序渐进的态势。
⑵课程改革与实验工作也是一项成就人的事业。当前“校本教研”的教师群体教研形式倍受欢迎,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成基本力量。教研员应在“专业引领”这一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努力做到重心下移深入到教师中间,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教研员“中介”和“枢纽”的作用,使教研工作向更高的层面提升。当前,教研工作服务的主旨应是帮助教师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个性成长,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新课程下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教学能手,更应是个性突出和风格鲜明的教育教学专家。
⑶教研员在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之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因此教研员带好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学科教师队伍是首要任务。其次对教师要传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再次,教研员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一个学校的点上或全区的面上教研起着组织、推进的作用。因此教研员要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要能独当一面,出面组织各类课题研究,举行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以点带面加以推广,进而推进面上的教研活动。在推进实施新课程工作的进程中,教研员特有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与教师在一起摸爬滚打,因此,现代教研员还必须懂得掌握运用社会交往技能。重构与教师的新型关系,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伙伴甚至知己,尽职尽力帮助年轻教师尽快走向成熟、年长教师独具风格、骨干教师成为专家。
6.乐奉献。
⑴教师是照亮学生成长道路的蜡烛,同样,教研员是帮助实现教师自我成长的助燃剂。教研员既要有实现自我成功的愿望,也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成就他人成功的美好品质。
⑵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研工作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经验传授给教师。既要自身取得发展,也要惠及他人;既要让少数教师修成正果,也要广洒甘霖普渡众生;既要以厚实的底蕴征服教师,也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
三、如何做好教研员工作
(一)教研工作对于教研员精神层面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人格魅力。
警语:教研员的工作,是非常需要人气的工作,人气主要靠教师的信任,要靠人格的赢得。
1.自然、和善的面对你所接触的所有语文教师。更多地记住你所能接触到教师包括最普通教师的名字。
2.在重要的日子来到之前提前问候与你保持交往的教师。
3.认真对待每位教师的讲课,细心批改每一位教师请你过目的教学设计。
4.在接触中或者活动中给教师们创造快乐的氛围。
5.让老师们感受到你恒久的细心,让你的工作细节常常被教师们赞叹。
6.常常给教师们交流你关于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7.将你收集到的常用资料与教师们共享。
8.在坚持进行的系列活动中让教师们感受到你的工作精神。
9.在所有的活动中都保持公平等。
(二)对教研员工作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发展自我,带动大家。
警语:把事业的阳光撒向自己,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沐浴在事业的阳光下。
1.不离学术,不离实践。
2.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坚持研究是提升自己真正的坦途。
4.在自身发展上追求三个层次。熟能生巧是技术,游刃有余是艺术,见微知著是学术。
5.在某一个方面有专门的学术造诣。
6.不同深度的磨炼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7.规划自己,塑造自己。
8.没有业余时间就没有专家的产生。
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精神——求真与创新。
教研员是学科知识的研究者,是教育科学的实践者,是教学规律的探求者。学科知识、教育科学、教学规律都是“科学”。而知识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求真”是教研员的灵魂,也是学习型教研员学习精神的主要特征。学习型教研员应做到:
1.真真切切的读书学习,那些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学习、断章摘句、以一些时髦的词句唬人的学习必须克服,使读书成为教研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内源性需求。
2.教研员要将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结合区域性教改教研实际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通过学习、反思,要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敢于修正自己曾经提出的观点,敢于发表可能引起争论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与众不同的风格。
4.坚决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如果说“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己满足”,那么我以为学习型教研员的最大敌人是急功近利。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所有的科研成果是学习的升华、实践的结晶。“广学习、多实践、慎发表”是求真的精神、科学的态度。
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精神突出表现在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崇尚学习而又善于学习、善于研究而又敢于创新。
学习型教研员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不断丰富学习的内涵,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不断扩展学习的领域,善于跨越时空,多渠道、多方式地有效地进行学习,敢于突破框框,敢于批判陋弊、敢于超越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反思,促进创新性的学习。
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特点——合作与反思。
教研员既要投身教学改革,又要开展教研活动;既要下校普遍进行听课调研,又要抓毕业年级的复习指导;既有“面”上的工作,又有“点”的工作;既有日常的教研工作,又有长远的科研专题。教研员独特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学习型教研员鲜明的学习特点。
1.自学。学习型教研员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发自内心,崇尚学习;紧跟时代,自觉学习;不断更新,善于学习;合理安排,高效学习。特别是能发扬“钉子”精神,钻进去,挤时间学。
2.实践。学习型教研员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教改、教研多彩的教学实践,为教研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了自觉学习的过程。
3.合作。教改试验、教研活动、教育科研都是开放性的、群体性的。学习型教研员善于团结同行、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进步。经验证明,合作学习不但促进了教研员与骨干教师的和谐交流,而且能明显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了教研员个体的发展。特别应指出的是教研员要善于倾听,虚心倾听,从倾听中捕捉真知的火花。
4.反思。教研员的反思空间比起基层教师更加宽泛,在反思中学习是教研员学习的主要特征。反思可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反思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反思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思可以由表及里,归纳升华。要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
5.坚持。持之以恒,日有所得,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6.总结。注意积累,甄别梳理,勤于小结,善于总结。
作学习型教研员,是时代的要求,是工作的需要,更是教研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员与第一线的教师相比,与教育科研人员相比在学习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崇尚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终身学习,教研员队伍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教育大家。
(三)从教学业务工作的性质看,教研员工作的三个关键词:引领、指导、培训
警语:提高教师素质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不是“服务”二字能解决问题的。
1.“引领”重在宏观,着眼于大方向,大面积,主要是告诉教师们此时和不久以后最好应该做什么。
2.“指导”重在细节,强调准确与高效,主要是点示老师如何去做,做的方法与角度是什么。
3.“培训”重在创意在先,细节到位,主要是引领和指导的综合;培训是为了老师们做得更好。
(四)教研员工作的高层境界是四个字:形成特色;或者说:系列、创新。
警语:教研员平凡的工作同样需要创新,平凡的工作同样创意无限。
1.追求创新“六个字”:角度(与一线教师在同一个基点上研究教学),精度(要求问题找准、成绩找足、措施可行),难度(要高于日常教学,要有前瞻性、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富有创意的工作之内涵:远大构想与步步为营,发展自己提升别人。
工作创新的五个方面:
1.在教研组织上创新(针对新课程的需要,设计工作);
2.在活动内容上创新(教研工作内容有针对性,不追求文字的更新);
3.在骨干培养上创新(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教师);
4.在教研成果上创新(能指导本校、本地区的教学);
5.在细节管理上创新(教研工作的宽化和细化)。
(五)从基本工作的角度看,做好教研员工作有五“抓”。
警语:一切教研活动的开展,无非两个目的,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抓课堂教学的教学研究。
2.抓优秀青年老师的培养。
3.抓高层次教研活动的开展。
4.抓当地教研成果的产生。
5.抓中考、高考的复习备考。简言之,即:抓队伍、抓活动、抓成果。
(六)教研员人个业务素质中最重要的六种基本能力
警语: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用自我训练的方法提升自己。
1.钻研教材的能力。
比如:语文教研员的教材研读,可细化为概括的研读、提取的研读、语言的研读、联类的研读、写作借鉴的研读、别有创意的研读。
2.专题研究的能力。
其策略之一是“实用性”;策略之二是“小话题”;策略之三是“重提炼”。
3.评课议课的能力。
评课的五个要素:一要谈课文的教育教学价值。二要提炼出普遍适用的优胜之处。三要从理念与手法上进行分析。四要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点拨。五要形成多种多样的评课模式。评课水平的最高层次在于准确生动的即席评课,在于说课活动中对于一连串的课,进行即席评点与对话。(点评,即席评估;评析,深层次的探讨、切磋)
谈谈评课问题
评课是教研员日常教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多的事情,最能体现教研员的水平和能力,做好评课工作十分重要
(一)评课评什么
1.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教学行动。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民主与艺术化,评价教学思想注意三个并重:一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重;二是研究大纲、教材与研究学生并重;三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指导学法并重。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应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民主平等的学生观、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新课程理念的运用。
2.评教学内容。一评教师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教学内容;二评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偏不倚,不过易不过难;三评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
3.评课堂结构。一评教师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案设计是否精心;二评课堂引入是否有新意,课堂讲解是否深入浅出、具体生动,知识内容是否准确无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疑难、点拔了认识误区、指导了学习方法,课堂信息反馈是否及时保真;三评练习讲评是否适时适度实效,课堂结尾是否达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整个课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各个环节的组合是否环环相扣。
4.评教学艺术。一评教师是否能依据生情、学科特点、课型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而非千篇一律单调乏味;二评教法是否有益于激活思维、化解重难点、揭示规律、总结方法;三评教师的教学机智,重点观察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四评教学特色一堂有特色的课凝聚了教者的大量心血,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芒,甚至可能孕育着崭新的教学思想;五评教学手段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要适时适度,不能冲淡主题,否则只能给人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感。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一般意义上讲语言艺术最关键,组织艺术、调控艺术、板书艺术是重要内容,从教学艺术上能窥测出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与发展潜力。
5.评教学效果。可以从一堂课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反馈、课堂氛围是否良好、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等方面得到评价。
(二)怎样评课
1.端正学风,讲求客观公正。评课者发言要语言要准确、有理有据、定性要合理、评价要客观、优缺点要分明、态度要诚恳,不以貌取人,不以情代评,不掩饰缺点错误。
2.以理析课,突出指导性。评课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素质教育、新课程理论以突出前瞻指导性。对一堂课的优点与不足、成功经验与典型失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从理论上作深刻剖析,从理性上找到根源,从实践上指出解决的方法,做到以理析课、以理服人。对于一堂课的教法与学法,要善于归纳总结、补充完整,以便改进指导教学。
3.以效定性,突出科学性。任何一位教师都希望把课上好,在实施教学前都作过一定的准备,评课者不能把从教者良好的愿望当作效果,更不能把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当作经验加以褒奖,亦不可把一时的失误当作话柄加以嘲笑,切忌把自己的主艰偏见强加于人,而应该让事实说话,依效果作评判。
4.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评课不同于学术报告,不可能面面俱全,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对象择其要领重点评述。一般意义上讲,对初上讲台的教师应重在指导教法,帮助总结经验,遵守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艺术;对多年耕耘讲台的老教师则应加大用现代教育理论观点评析的力度,帮助他们克服定势,注重知识更新,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气息。
5.肯定为主,突出激励性。对教师的劳动要肯定,教学经验要总结,教学特色要发掘;从关心的角度,以切磋的口吻和风细雨,切忌草率评判,轻易贬低,更不可讽刺挖苦。此外,评课中的褒奖与指出不足还应考虑环境和从教者的性格特点,对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要简单地肯定和否定,要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潜心教改,做教书的能手、科研的内行。
(4)学术讲座的能力。
学术讲座是区别教研员与教师的鲜明划痕。
(5)试题研究与指导复习备考的能力。
组织与指导备考,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教研员必须是试题编拟的专家。
(6)撰写论文的能力。
论文写作的最好习惯是随时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
(七)遵守教研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
2.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聊天(谈家庭琐事),出满勤,讲求工作效率。
3.到学校听课应作好计划安排,提前进入课堂,不迟到,尊重教师的劳动,不中途退出课堂。
4.评课要遵循教学原则,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观念,坚持课堂常规标准,对教师讲课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要善于发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5.关心集体,维护单位荣誉和利益,共创文明部风,不损人利自己,不损公肥私。
6.为人正派,主张正义,尊重同志,关心他人,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7.尊重一线教师,爱护基层学校,真诚为教学服务,热情帮学校解难。不居高临下,滥下任务;不主观武断,乱作指挥。
8.依规管教,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个人不向学校、学生、家长、兜售任何书籍和资料、学具和生活用品。
9.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廉洁作风,不以职谋私,不以工作之便到校吃喝。
10.讲礼仪,自尊自爱,洁身垂范。
(八)提升教研员队伍整体素质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优良的服务。
第一,要有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意识。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愿意服务于素质教育,主要解决态度问题,是我们的教师都愿意为素质教育服务。
在一个电视剧中,我看到中统的训令:“明礼仪、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这时从事一项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是否有借鉴的作用?从事教研、培训等工作,是否也应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要有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本领。一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基础;二是扎实的教研基本功(要能听课、敢听课、会听课;要能说、敢说、会说);三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投入;四是有创新和合作精神;五是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解决能服务,会服务的问题。
第三,充分挖掘现有教研员的潜能;积极开展德育、心育、以及小学科的教研活动;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所用;因事设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避免人才浪费。调动积极性,鼓励教研员经常深入教学与一线听课,研究教学,对坚持经常听课,并对教学有所促进的教应给予优惠政策。
第四,为教研员创造条件及时充电。充电有多种途径,期中有一条常常被忽略,就是向一线教师学习。部队有一个做法,叫做“野营拉练”,就是把部队从营房拉出去,在实战环境中练兵。我们不妨借鉴这种做法,把教研员拉出去,到教学一线,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锻炼、发展、提升。
有的人总说教研员素质差,能力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有人说,没有那个教研员敢说自己是“专家”。
其实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研员缺乏实际的锻炼,每年能有几天是在学校听课?如果我们给了他机会,让他到学校听课,那么半年、一年就有可能进步。如果给了他机会,它还是没有长进,那么就可以劝他改行了,应为他不能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专家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需要机会,更需要能抓住机会。
教研员应该与一线教师平等对话,不能摆出一副“专家”的架子。指导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做好了,就是双赢。
第五,要分工明确,实行任务管理。对现有人员按照工作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人,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做到人人有工作,人人能工作,人人爱工作,人人想工作。避免大帮哄、大锅饭。
作为一个教研员,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灵活的头脑;全新的理念。
我国古代宋朝选仕的标准——“身”、“言”、“书”、“判”,
所谓“身”,是指外貌长相,要“体貌丰伟”。 应当堂堂正正、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刚直不阿,还包括和蔼可亲、着装得体、举止大方等。
所谓“言”,是指语言能力,要求“言辞辩证”。 话说得抓住要害、丝丝入扣、入情入理,把话说到人们的心坎里,令人口服心服。
所谓“书”,是指书法水平,要求“楷法遒美”。 在古代文化比较落后单一的情况下,书法水平往往是检验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素质修养好坏的简单而又直观的标准。因为字要写得好,不多认几个字、不多写几个字是不可能的,而在古代能多认几个字多写几个字其实就是文化水平高的标志。同样,写字不写到很多很高的程度,怎么能知道一划一笔都有来历?而在当时能知道一划一笔都有来历其实就是素质修养好的标志。此外,写字看是事小,其实关系重大,因为“字如其人”、“著字识人”,写字很是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处世态度和价值旨求。在现今一个人写字楷法遒美,反映出一个人笔力遒劲富于美感,进而反映出一个人风骨遒劲唯美至善,最终反映出一个人秉性刚直不阿,做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而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判”,是指行文,要求“文理优长”。在古代,信奉“世上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谓文章千古事,文章高于一切,因此,以文论人、以文取人也就不言而喻了。这就是所谓的“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孔子把“文”置于“言行忠信”四教之先,也足见文章之至高至上。教研员要经常写各种材料,就要注意文章要“理形于言,叙理成论”。
在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听课的九字方针:即能听课,会听课,善听课。能听课是对教研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走得出、坐得住、听得进。会听课就是要讲究听课方法,关注敏感问题,做到听课之前有计划,听课之中有记录,听课之后有小结。善听课就是要讲求听课的效率,要有创新、有批判、有整合,能用较少的时间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
听课的应采取三种方式:跟人听、跟班听、交叉听。
再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员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强化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服务意识;
教师要坚持三个学习,即坚持理论学习、二要坚持向一线教师学习、三要坚持反思性学习;
教研工作的“三忌三要”。一忌高谈阔论、不懂装懂,提倡虚心学习、就课论课;二忌听课乱说、评课不说,提倡边听边记、认真交流;三忌感情用事、惟我独尊,提倡尊重在先、一视同仁。
教研工作要讲艺术、指导教学有高度、接受信息有速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