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飞:禅定是怎么回事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2:00:15

上次跟大家探讨了戒定慧三学中有关戒律的一些常识。戒学是一门大学问,我们上次聊的,严格说还根本没有入戒学之门呢。真感兴趣的朋友,还是要认真从经典中去学习。

我们谈到戒律其实主要是一种修行的手段和方式。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手段和方法是随意建立的。事实上,佛家的戒律,尤其是那些根本的戒条,比如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完全是根据性德而建立的,是对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的反映,而不是佛陀个人好恶的表达。

而采用这些手段和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禅定了。

大家可能多少听过,佛门有许多宗派,像强调戒律的律宗、强调参究的禅宗、强调清净心的净土宗等等。但是,不管哪一宗那一派,都离不开“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一总原则。而这其中,定作为枢纽,就显得特别重要。

定是禅定的的简称,那么禅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根据中国佛教历史上著名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开示,“外不着相”名禅,“内不动心”为定。浅显地说,对外面的境界,要深入,要看本质,不要看表相,不要被表相迷惑;而要想深入,要想不迷惑,那么内心就要保持清净,要凡事不动心,不要掺杂好恶、贪着、傲慢、嫉妒、嗔怒等等复杂的妄想执着;不要整天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是我,那是他,这些是我的,那些是他的……

仔细想想,我们凡夫每天对着外面的人事物种种境界,在意识里不断“表达”出颜色、声音、味道等种种“妄相”,然后执着以为这些妄相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并在这里面进一步掺杂好恶、贪着、傲慢、嫉妒、嗔怒等等这些复杂的妄想执着,最后使自己深深地陷在这些妄相与妄想执着混合淤积成的泥潭里难以自拔,跟六祖所开示的禅定状态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了:如果说贪着、傲慢、嫉妒、嗔怒这些情绪态度习惯还可能后天培养修正的话,那颜色,声音,味道,我,我的,喜欢,不喜欢等等这些东西,可不是我故意要这么想这么看的呀,好像是我从生下来那天起,“自然”就存在于我的意识里面的,是“天生”的,这让我怎么去掉呢?而且,这些东西,真能去得掉吗?真要是去掉了,会怎么样呢?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面在讨论到佛菩萨的智慧时,我们谈到,佛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我们凡夫跟佛菩萨一样,都“内在本具”无量的智慧。只是佛菩萨的智慧已经开发出来,而我们的智慧还埋藏着无法使用。掩盖凡夫智慧的,就是前面讲的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误以为那都是“天生的”,“自然的”,其实,它们并不是本来就有的,是可以去得掉的。去掉的方法,就是持戒,修定。戒律真做到了,禅定真得到了,妄想执着就能去掉,就能开智慧,就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说到修习禅定的方法,有些人以为只有打坐才是修定。其实,佛门修定的方法非常多,像律宗以持戒作为修定的方法;禅宗以参究为修定的方法;密宗以持咒来修定;净土宗则用念佛来修定。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也有许多共同的部分,比如都要求高度专注,也都要求心高度清净。

我们一般人也有专注的时候,也有心比较清净的时候。比如有时候我们想到某件事情,会“走神”,周围的一切暂时都对我们不产生作用了;又比如有些人研究某个事物非常专注,以至于废寝忘食等等。可惜的是,我们这种专注,这种清净,程度都非常浅,而且时间非常短暂,很难产生什么可以觉察到的特殊功效。

在前面推荐给大家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中,钟茂森博士讲到催眠对于现代轮回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末学为此找了许多关于催眠和前世催眠的书籍来看。发现所谓催眠,其实跟睡眠根本不同,也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魔法那样可以控制被催眠者或者导致他昏睡。事实上,要想成功催眠,需要被催眠者高度的配合。其过程,基本上就是在催眠师的引导下,被催眠者配合地进入非常放松而又高度专注的一种状态。说是被催眠,其实是自我催眠。而且,确实有些“熟练”的被催眠者,常常在家自我催眠。

我当时就感觉,催眠状态好像跟佛家讲的禅定非常相似。我的这个感觉,后来在听净空法师早些年的讲经录音时得到印证,他老人家也认为催眠状态其实就是一种定。因此,前世催眠的实践,完全符合佛家关于禅定可以获得宿命通的理论。

通过修习禅定开智慧的道理,佛在《楞严经》里把它比喻为泥水沉淀的过程。我们普通人的心,就好比是泥水,还在不停的搅动,所以就一直是浑浊的。如果我们停止搅动,把水静静地放一段时间,泥沙就会慢慢沉淀,水就会慢慢变得透明。清澈透明的“去泥纯水”,就好比佛心。你看,佛心和凡夫心,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泥水也好,清水也好,水本身并没有改变过。

我们知道,不用等泥沙完全沉淀干净,只要泥沙足够少了,水就会逐渐透明。修行也一样,在成佛之前,有阿罗汉,菩萨等等的不同果位(果是结果,位是位次)。这些果位,有些人用宗教的眼光来看,以为是神职,其实,这些都是学位,是功夫的高低,是心清净的程度。

从学位来看,阿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而佛呢,当然就是博士了:)从妄想分别执着的角度看,果位越高,染着越轻,到佛就完全没有了;从禅定的角度看,果位越高,定功越深;从智慧的角度看,果位越高,当然智慧越高,越圆满,到佛位就真的“无所不知”了。

在前面,每次说到开智慧的功用,我们总是说“可以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里又说到“无所不知”。可是这些说法都太大了,也太空洞了,所以下次我们就来聊聊开了智慧有什么具体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