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俏护士百度云资源:让学生自己寻找写好作文的途径——点改法(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8:48
让学生自己寻找写好作文的途径——点改法(一)李元昌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学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1997年08期
【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临汾)1997年01期第40-44页
【作者简介】李元昌 吉林


    点改法,是我在以前作文批改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更新而形成的一种作文批改方法。它虽然只是作用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上,但实际上已超出了单纯作文批改的范畴。它不仅包括了作文批改的全部内容,而且也包括了中学语文教学“读”和“写”的所有训练内容。从基础知识到逻辑思维,都可以用点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一些试点校反馈过来的情况看,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了,通过对学生作文的点改,不仅提高了学生为文的能力,也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因此,有的教师把点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用这种方法配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某种情况下,以“点改”代“讲”,以“点改”促“读”,以“点改”促“练”,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现在,应《语文教学通讯》编辑之邀,把这方面的经验整理出来,介绍给大家。笔者在此郑重声明:这种方法刚刚问世,希望能得到广大语文教学同仁的帮助,合大家之力,让这种方法逐渐完善,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点改法,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易于接受的点改法。
    点改法作用在作文的批改上,与传统的批改方法的显著区别是:教师不直接说出学生作文中的得与失,而是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自己去认识;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修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作文修改的任务。点改法就是通过这种训练的形式,来促使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提高语文能力的。因此,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就不能教师一人包办代替,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负责点,学生负责改,此方面的情况后文将重点介绍。
      一、点改法的批改符号及使用方法
    为了便于教师“点”,学生“改”,原有的作文批改符号已不够使用,在对点改法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中,自创了几种符号,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 错字号,2个以上的错字写成“×[2]”,3个错字写成“×[3]”,依此类推。
    ≈ 别字号,2个别字写成“X[2]”,三个别字,就写成“X[3]”,依此类推。
    () 标点误号,表明标点错误,错2处写成(2),错3处就写成(3)。
    □ 词语误号,表示文中的词语有问题,2处有问题就写成,错3处就写成。
    — 语句误号,表示文中的句子有语病。病句多了,则在前面加上A、B、C等序号以示区别。
    ~~ 特提号,需要特殊处理的句子,2个以上需要特殊处理的句子,则在前面加上①、②、③等序号区别开。
    其它的批改符号与传统的批改符号基本相同。
    传统的批改方法,如在文中发现一个错字,则在那个错字上画个“×”,明确告诉这个字写错了。点改法则不然,如发现文中有一个错字,就在有错字的那一行所对的眉批上画个“×”,表示这一行中有一个错字。如果这一行中有2个或3个错字,就写成“×[2]”或“×[3]”,学生根据老师在眉批上的标示,自己去找错字,在错字上写个“×”号,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在所对的眉批上。学生在眉批上发现别字号,就在所对的那一行中找到那个别字,在下面画上一条线,然后在所对的眉批上写出正字。别字号的其它操作方法与错写号大体相同。
    标点误号是为了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标点错误而设的。发现行文中有标点错误,则在所对的眉批处画“()”号,表示这一行中有一个标点错了。学生找到用错的那个标点勾掉,写出正确的标点。如果学生在眉批上发现老师留下的“□”号时,就知道在所对的那行文字中有个词语用得不当,学生在文中找到那个词语,用一条横线勾掉,在上面添上合适的词语。教师在批改时,发现作文中有一个病句,就在病句所对的眉批处画条“—”线,学生找到这个病句,用长直线在下面标出,如果病句是2个或3个,就在前面加上A、B、C等序号,然后自己在文中改正过来。有些句子,用以上的方式处理不了,这就得动用特提号了。如有一篇学生作文,教师在文中画了3个特提号,在作文的总批中,则做了以下处理:
    1.(1)句属于哪一种描写,在眉批上写明,并指出作用;
    2.(2)句改成了感叹句,原因在眉批上答;
    3.(3)句中有个词用得很恰当,找出来,用“.”标出,在眉批上写出妙处。
    传统的作文批改符号在点改法中也照常应用,但使用的方法必须符号教师点、学生改的原则。如删除号,教师不直接把学生作文中多余的字删掉,而是在那行所对的眉批上画个删除号,学生在那一行的文字中找出多余的字用删除号删掉。
    有些符号是为了临时界定而用的。如在批改时发现某一段有一部分文字与中心思想无关,教师则用“[]”号把这部分文字括上,然后在总批中出这样一道题:文中用“[]”号括上的部分和中心思想是什么关系?怎样处理,请在下面答出。此题的后面要留一块地方,供学生答题用。
    下面是一篇批改例文:
    
    
    总批: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文的结尾很好,好在什么地方,在下面答。
    答:结尾和文题照应,并且表达了我的决心和感情。我觉得这样收尾很有力量。
    2.文中标有[]的部分和那段中心有什么关系,怎样处理,在眉批上答。
    二、按要求答题:
    1.(1)句应该删掉,在眉批上写明原因;
    2.(2)句老师给改过了,为什么那样改,在眉批上写清。
    从以上的例文可以看出,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首要的问题就是给学生讲明符号的使用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答题。点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批改形式促使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形成。所以,即使是教师给改过的地方,也是要学生答出为什么,如例句②。此外,运用这种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学生不是修改一次就万事大吉,教师在批改后次作文的时候,要检查学生在前次作文中修改和答题的情况,发现有答错的,就在后次作文的总批中单设一个题,指出前文哪题没作对,要求在前次作文的原题处重答,或者是在下面留出空白,让学生重新回答前次作文中答错的题。学生第一次没有修改好,还要修改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改好为止。教师也不是对一篇作文批改一次就算完成任务,学生对教师在作文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答对,教师还要继续点,追根问底,直到学生清楚明白,答对为止。一般的情况下,完成一次批改任务要经过二次,第一次点,第二次检查学生答题的情况和修改的情况。
      二、运用点改法,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找写好作文的途径
    通常的作文批改方法,无论是眉批还是总批,大部分工作都叫教师做了。错别字改过来了,病句修正过来了,文章理顺了。学生们拿过作文本,看看就放过一边,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认真真地、仔仔细细地思考。错在哪,好在哪;怎样改,怎么改好,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这种由教师“独家包办”的批改方法,常使学生处在不明不白的状态中,这又怎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呢?而点改法是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本身的为文能力。例如,有个学生作文时由于审题不清,没有把握好材料,写时详略不当,造成中心不突出的现象。以前作文中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在总批上常写上类似这样的批语:“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应该说这样的批语没有什么错误,然而这样的批语在学生中产生什么影响,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们在作文批改中必须思考的问题。那样的批语只是教师的认识,不是学生的认识。如果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也不至于把文章写成那个样子了,学生能否从批语中懂得:怎样写才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这又是一个不可知论了。点改法正是针对传统批改方法的不足而设的。学生作文中出现了详略不当的毛病,存在着中心不突出的问题,教师通过批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些问题,自己运用修改方法。比如,一个学生以“一个善于分析问题的学生”为题作文,他一共用了五个材料,在这五个材料中,只有甲、丙两个材料符合文题的要求,乙、丁、戊三个材料写的是这个学生如何刻苦用功,如何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等一些事情,并且还把后三个材料做为重点去写,这显然是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实际问题,我在总批中设计了下面的题,让学生去思考、回答。
    1.文题为“一个善于分析问题的学生”,此题的题眼是“善于分析问题”,据此,这篇作文应该选择能表现这个学生善于分析问题的事情去写。
    2.这篇作文你写了这个学生五件事,其中符合文题要求的是甲、丙二件事,另外的乙、丁、戊三件事与文题的要求无关或关系不大,而你却做为重点材料去详写,这样就造成了详略不当,导致中心不突出。
    (横线上的字是要求学生填写的,以下类同)
    3.根据答上题的体会,请在下面写出修改此文的方法。
    答:重点详写甲、丙二件事,略写或不写乙、丁、戊三件事。或者将乙、丁、戊三件事舍去,再选能表现他善于分析问题的事情去写。
    以上的填空题和问答题,代替了作文的总批。第1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第3题则是要学生拿出具体修改方法来。学生只有认真思考1、2两题,才能答上第3题。如果学生要答上1、2两题,就得根据教师的提示、启发,去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研究自己的作文。这样,才能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产生修改作文的设想,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点改法在学生作文中一实行,打破了那种“万马齐喑”的局面。作文发下后,有的读作文,有的查字典,有的几个聚在一起研究,笔者常被学生围住,问这问那问个不休。以前作文发下后,学生看看分,看看批语就放在一边。两种情况,截然相反,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点改法从客观上促使学生去认真研究自己的作文了。
    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点改法的主要目的。在这个前提下,形式可不拘一格,方法要尽可能灵活多变。但无论如何,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出题设问,要顾及学生的基础,不要超越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畴。
    有个学生以“家乡,我要为你添一笔”为题作文。第一段一句话:“我的家乡变了。”第二段是:“家乡变了,这是家乡人民努力的结果。我也是家乡的一员,我应当为家乡做点什么呢?”第三段接第二段谈自己献身家乡建设的理想。家乡变了,变成什么样子没有写出来,这就使文章的第一段成了空洞的话。批改时,我在总批中出了这么一道题:“此文的开头犯了__________的错误。”答案是“内容空洞”,或者是“笼统”、“不具体”。然而学生填了好几次也不符合答案的要求。后来我了解到,学生还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便补了这方面的内容,之后,我又设计了下面二道题:
    1.说话要有理有据,言之有物;反之就是内容空洞。在上次作文讲评时,老师曾讲过这方面的知识,请你认真回忆上次的内容,研究1、2段,看第1段有什么不足。
    答:家乡变了,变成什么样子没有写,读了以后不会给人变的印象,犯了内容空洞的毛病,应该具体地写一些家乡变化的景象。
    2.根据答上题的体会,请你具体修改。修改:
    我的家乡变了,站在高高的堤坝上遥看家乡,那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显得古朴而秀雅;那一家家宽敞明亮的院落,整洁而又干净。那一个个小山似的粮垛,那一根根新竖起的电视天线杆,显得格外精神。想起以前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想起以前那一张张无精打采的脸,我深深地感到,家乡变了,变了!
    这两道题是结合在一起出的。第1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忆教师讲课的内容,发现自己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针对作文的实际情况修改。由于这两道题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所以答得比较理想。
    为了促使学生思考,在点改学生的作文时,直接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要求的引导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题为“我的妈妈”的作文为例。作文前,我再三要求开门见山。然而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开头却绕了大弯,先写了爸爸、哥哥、姐姐,最后才写妈妈。还有的学生用一多半的文字写家庭如何和睦、幸福,对妈妈这个中心人物只用少数文字轻描淡写。对这类学生的作文,我在作文总批中设计了这样的题:
    如果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会收到怎样的效果?把这种方法同这篇作文的写法相比较,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这样写,一开始就直接写妈妈,能把妈妈这个中心人物突出出来。这篇作文的开头拉拉扯扯写了很多,写了很长也没接触妈妈,这也不合乎文题的要求。
    学生答上了这道题,要经过比较一番,促使自己更深入地思考,这样,修改方法也就自己产生了。
    通过以上几例可以看到,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既要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又要在开发学生智力上作文章。请再看一篇例文。
    
    
    1.这篇作文的题材是说明文,中心思想是告诉人们化肥烧苗的原因,怎样合理施用化肥。
    2.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3、4两段可不可以略去一段,为什么?
    答:哪一段都不能删掉,也不能少写,第3段说明化肥烧苗的原因,第4段证明了第3段的想法,这两段都是为了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
    3.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检查全文,你认为存在着什么问题,在下面答,在文中修改。
    答:第2段有些话与中心无关,如“我放眼一望……我非常高兴”,把这些话删去对突出中心更有利。
    这三道点改题的难度比较大,然而学生却完成了,基本达到了点改的目的。试想,如果教师在批改中直接把第二段中的一些句子勾掉,作文也算是批改完了,但有几个学生能考虑这三道题的内容呢?也许那样的批改又是做无用功了。当学生把握住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进行取舍时,才能做出决断,什么样的材料不能删,什么样的材料必须删。
    点改法,是教法和学法糅合在一起的一种作文批改方法。因此,每次作文批改的过程,都是教和学的过程,都需要师生共同来完成。这也是点改法的主要特征。教师的点,主要是在方向上点,途径上点。既要点清又要含而不露,既要点透又不能直接告诉,这也是点改法的基本原则。学生呢?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去寻路,去探求,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知道,点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去改作文,而是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怎样去做才能改好作文,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