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的简笔画:消灭“不平等”不可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2:28:44
消灭“不平等”不可能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塞缪尔?布里坦 字号 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英文 对照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信用紧缩发生之前,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是,右翼在经济论战中取胜,左翼则赢得了文化辩论。然而,左翼似乎还赢得了第三种争论——语言学争论。我指的是,他们使用“不平等”这个词语来表述收入和财富的差距。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平等应是常态,如偏离了平等,就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

如今这个问题再度引起热议。许多富有的商人,包括基金经理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似乎对自己的收入怀有负罪感,而且还呼吁政府向他们所属的群体征收更高的税款。官方统计人员不断发布有关不平等变化情况的研究报告。上届工党政府留下了一部骇人的《平等法》(Equalities Act)。根据某些解读,该法主要是为了打击种族与性别歧视;但根据另一些解读,该法的干预性更强。如果我对社会民主党派的朋友们说,实质性的平等只会出现在坟墓中,有时甚至在那里也不平等——莫扎特(Mozart)就被埋进了一座乞丐的坟墓——他们脸上就会流露出厌恶的神色,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来自另一方的反驳有些不够上心,他们的火力集中在英国最高50%的边际税率上。这一税率被称为一种无效且有害的政治作态——这说的没错,却未必是发起反击的最佳出发点。

不过,还是让我来驳斥一些反对追求实质平等的糟糕观点吧。第一种观点是,平等主义立法将导致稀有人才移民。以这种立法为基础就会将道德高地拱手相让于人。这样一来,非平等主义立场便只能依赖划分各国的边境线,在任何认真促进平等的国际性努力面前都会土崩瓦解。另一个糟糕的观点是,现有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反应了个人的价值。即便果真如此,这也是一种不充分的反应。“至于自己的才华是世间罕有,还是稀松平常,个人即使想要改变也几乎无计可施。美好的心灵或甜美的嗓音,美丽的面孔或灵巧的双手,敏捷的头脑或迷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和个人的努力无关. . .在上述所有方面,一个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他也借此获得报偿)所具有的价值,与我们所称的道德品行或‘美德’关系甚小。”你觉得这段话的作者是谁?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列宁(Lenin)?还是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都不是。这段话的作者是反社会主义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的作者、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最喜欢的经济学家F?A?哈耶克(F.A. Hayek)。

唯一令人信服的反对平等主义政策的观点,其出发点是否认所有收入和财富最初都归国家所有。哈佛(Harvard)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对此阐述得很清晰:“我们不是孩子,等着分得一块馅饼。没有集中分配这一说。每个人所得到的东西,都是别人为了交换另一样东西而给他的,或是赠送给他的礼物。在自由社会里,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资源,获得新资源的方式是人们的自愿交换或者行动。”

换言之,我们不是把一个固定的数量分配给每个人;每个人都通过各自的活动使馅饼增大。但这绝不是:其他人应把增大的馅饼当作公共利益的一部分。诺齐克说得有点过。财产权的真正内容,以及规范财产权转让和保护的规则,都是集体强制原则和决定的产物,而我们可以自由地改变这些原则和决定。然而,这种资格赋予国家的是影响收入分配的权利,而不是所有收入都属于国家的主张。       

我已经能够听到有人在说,这种强词夺理都逃不开一个事实:在过去三十年里,大多数英语国家的收入和财富向最顶层人口集中的速度一直在加快,同时,最底层人口的地位(至少是相对地位)在下降。声称巴菲特等人愿意捐出多少财富是他们的自由,并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说法。巴菲特完全有理由这么说:“我将自愿捐赠x,但如果有一种机制能保证其他有钱人按比例捐赠的话,我会捐赠x+y。”

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谁是受益者?”仅仅想要羞辱富人一番,反映出的是羡慕和嫉妒。大多数不平等指数,无论是听上去挺有技术含量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ent),还是体现最顶层10%人口和最底层10%人口收入之比的“90/10”比例,都会显示出对富人的没收性税赋明显增多,哪怕由此增加的收入被抛进大海。无论我们提出什么建议,是提高对富人征税额、还是以其它方式惩罚富人,都应该明确指出这么做如何能让最底层的10%民众、甚至是中间阶层市民收益。多年以来,我一直在重印一篇名为《要再分配,不要平等》(Redistribution: Yes. Equality: No.)的文章。或许现在这篇文章能引起某些人的注意了。

译者/邢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