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巨无霸多少钱:阿拉伯简史 (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01:24
 

注册 登录
  • 论坛
  • 私人消息 (0)
  • 公共消息 (0)
  • 论坛任务 (0)
  • 系统消息 (0)
  • 好友消息 (0)
  • 帖子消息 (0)
中穆论坛 » 图书馆 » 《阿拉伯简史》全本上传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1#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tT 发表于 4 天前 16:28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阿拉伯简史》全本上传

本帖最后由 擱浅 于 2010-4-13 16:29 编辑

关于出版《阿拉伯简史》一书的意义
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近二百年来的大量考古发掘工作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以及考古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有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了解。史学界多年来争论的问题,将有望逐一得到圆满的解答。如史学界多年争论的人类文明发源地问题,将随着阿拉伯地区两河流域库尔德山脉—古兰土敦遗址出土的7000多年前的原始人类的陶器,进一步证明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已从尼罗河流域转移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证明了阿拉伯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此书将阿拉伯的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有机的结合起来,弥补了阿拉伯地区文明史的空白,阿拉伯地区文明史的充实与发展,将对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阿拉伯简史一书,翔实地补充了当前伊斯兰教历史书籍的空白。
伊斯兰教是非常古老的宗教,它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宗教。因此伊斯兰教对人类文明发展始终都应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前人类文明史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何将伊斯兰教历史的研究工作与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阿拉伯简史》一书将伊斯兰教的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翔实地论述了人类从原始初期陶器时代到红铜、青铜器时代,以及到铁器时代文明发展的真实历程。同时也论述了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包括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和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本书使广大读者对阿拉伯的历史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有一个明确认识,让世界更加了解伊斯兰教的悠久历史和它博大友爱的精神,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相信本书将会对推动伊斯兰教历史的研究和补充伊斯兰教历史的空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将读者带进科学地理解宗教,理解未来的美好前景。

作者 伊斯梅尔
2003年斋月函于 北京


目录

前  言     2页
第一篇 史前文化的阿拉伯半岛            4页
第一章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形式及物产      4页
第二章 阿拉伯部族的产生与发展          6页
第二篇 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半岛       29页
第一章 半岛部族概况                    29页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第二章 半岛古代国家和地区              32页
第三篇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世界几大宗教和国家的概况                   50页
第一章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政权的建立      57页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第二章 犹太教概况                      63页
第三章 基督教概况                      87页
第四章 希腊、罗马及印度的概况          103页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第四篇 伊斯兰帝国的建立与兴衰          121页
第一章 伊斯兰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121页
第二章 伊斯兰教文化                    147页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第三章 阿拉伯人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152页

书后附图表1—图表8

前  言
  
    阿拉伯半岛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世界贸易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通道。
阿拉伯国家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占有着一个重要的位置。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目光聚焦在阿拉伯地区,这是为什麽?难道仅仅是因为阿拉伯地区的战略地位和它在1932年所发现的大量的黑色液体----石油?
    近两个世纪以来,欧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阿拉伯地区的考古研究成果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文明的起源、宗教的起源、民族的产生,都是与阿拉伯的历史分不开的。
    如何以现代科技研究的成果,重新解读阿拉伯的历史和以前的立论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这个课题将有助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世界文明的起源将有望得到解答
2 远古时期人类的信仰及宗教概况
3 世界上几大宗教产生的原因及信仰的主要分歧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4 宗教派别产生的原因(两伊战争)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5 世界战争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本书将以现代的观点着重论述阿拉伯部族的产生和伊斯兰教产生的渊源,以及各宗教产生的原因,简单介绍阿拉伯地区的人文文化。以简明清晰的手法论述阿拉伯民族的兴衰及阿拉伯国家民族独立的过程与发展。
   本书着重为初学者了解阿拉伯历史提供服务,有些资料和立论可供研究者参考,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时间仓促,有些立论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还显不足,望有识之士不惜赐教给予指正,在这里将一并感谢。 本主题由 豪爽客 于 4 天前 20:03 设置高亮 收藏 分享 0
  • 0
  • 0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2# 发表于 4 天前 16:3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第一篇   
史前文化的阿拉伯半岛
第一章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形势及物产

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帝国的摇篮。了解阿拉伯的历史应先了解古代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形势、种族的产生与分布及古代的政治、社会、宗教及重要的传说与神话。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也是亚洲西南的一个半岛,这个半岛地域辽阔,面积为三百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欧洲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北界叙利亚沙漠,南滨印度洋,东接波斯湾和阿曼海,西临红海。
阿拉伯半岛西高东低,从西向东部波斯湾和美索不达米亚低地倾斜,这个半岛的脊骨是一条自北至南走向的山脉,与半岛西海岸线相平行,山脉的北端在米甸,海拔九千英尺,南端在也门,海拔在一万四千英尺,半岛的东西南三面,海滨低地的背后,都有高度不同的山脉,东海岸上的阿曼地方,有一座山名叫绿山,最高峰海拔九千九百英尺。
除了山脉和高地外,半岛上主要土地以沙漠和草原为主。
草原是各沙丘中间的园形的平原,下面蕴藏着大量的水脉。半岛北部的叙利亚旷野和美索不达米亚旷野,大半是辽阔的草原,叙利亚沙漠的南部俗称哈马德。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称为伊拉克旷野或称萨马瓦露天地。
半岛沙漠地区有三种不同的区域:
一、   在半岛的北部称为内夫得沙漠(也称天谷)沙漠南北140英里,东西180英里,没有河流仅有水井与泉源,沙为流沙,细软飘流。内夫得沙漠冬季多雨,生长有沙漠植物,开各种小花,居民多为游牧人,夏季干燥炎热,游牧人由内地转移到边地生活,到了冬季,又回到故乡。这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部族的生活方式,培养了他们游牧人的性格豪放的特征。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二、   西部的鲁卜哈利沙漠,沙为红沙,北自内夫得沙漠,南至鲁卜哈利沙漠,迤逦六百英里。
三、   熔岩地区沙漠也称黑石沙漠,是由火山爆发出的岩浆形成的从哈瓦兰以东直到麦地那。麦地那便是介于两块黑石沙漠之间的一块绿洲。请参阅图(三)
     阿拉伯半岛是一个沙漠半岛,但也有若干肥沃地区,有村落、有城镇,几千年前就有人从事耕种。肥沃的地区几乎全在沿海,如半岛西南的也门,古代称为“幸福地区”、“绿茵地带”,并产生过高度文化。南岸的哈达拉毛是出产香料的著名区域,东岸的哈萨,土地肥沃、物产丰盛,西岸的沿红海一带,虽然贫瘠,却有丰饶的草原,以优美的牧场见称。这个地区就是“汉志”(希贾兹),“汉志”意为“间隔”,因为那里有数山脉,分开了红海沿岸的低凹地带——提哈马和东部的高原地带——内几德。汉志贫瘠多山,虽然雨水不多也有少数地方如塔伊夫等地,气候较为温和。由汉志向东,至巴林沙漠所经过的高原叫内志,内志所经也门之间的地方叫叶玛迈。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麦加是汉志的首府,南北长二英里,东西长约一英里,缺乏饮水。
麦地那适于耕种,北有武候德山,多枣林,是先知穆罕默德和古莱氏族的多神教徒交战的古战场。
半岛的主要物产是:希贾兹盛产椰枣,也门和一些绿洲出产小麦。大麦是种来喂马的,谷子出产于某些地区。而阿曼和哈萨盛产稻米,在早期的商业贸易中乳香是半岛南部著名的商品。在与南海岸平行的山地中,特别是在麦海赖地方乳香树仍然很茂盛。
阿拉伯树胶是阿拉伯的半岛的重要物产之一,咖啡是也门著名的物产,而它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十四世纪时才传入南部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的纳季德的马、哈萨的驴、阿曼的驼都是世界著名的,但是随着1933年阿拉伯半岛开采石油以来,与石油业有关的各种广泛的活动已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石油的大量发现与开采使阿拉伯半岛自古以来再一次成为世界注视的焦点。在我们展望21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前景之前,还是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史前文化的阿拉伯民族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它对后来产生的人文、宗教及神话的影响





第二章  阿拉伯部族的产生与发展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阿拉伯人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是
因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完成研究和分析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之后,而把焦点再一次投向二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二百年来科学家们所研究的主要的参考资料是用阿拉伯语写的伊斯兰教的文献、最著名的史诗及文化传说、如在阿拉伯地区广为传颂的《天方大化历史》,其次是分散在各处的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记载、再其次是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的埃及帝王史和楔形文字写作的亚述史巴比伦帝王史、近年辨认出来的玛雅文化和希木叶尔铭文、现代游历家和探险家的报告、以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补充资料。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以上资料的研究成果,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地理、部落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他们对世界宗教产生的影响。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各种宗教的朔源,都与阿拉伯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世纪时代阿拉伯产生的民族曾征服过当时的世界——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延续和发展从人类远古时期一神论的根深蒂固的民间习俗来看,也是人类宗教信仰发展的必然趋势,穆罕默德继承和发展了这种趋势,目前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穆斯林。
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不仅继承了远古时期人类“一神论”的信仰,同时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文化影响又传到中世纪的欧洲,遂唤醒了西方世界,从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
阿拉伯人的宗教从历史上说是人类宗教的根源,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上说阿拉伯语的人达九千万,在中世纪时期的好几百年期间,阿拉伯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和进步思想界所使用的语言,在9-12世纪之间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各种著作,比较用其他任何语言写成的还要多些。西欧的语言中有许多借用词是受阿拉伯语的影响,阿拉伯字母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套字母之一,使用这套字母的语言有波斯语、阿富汗语、乌尔都语和一部分突厥语、柏柏尔语和马来语。
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喜特人、腓尼基人已成为历史上的民族,现在已不存在了。阿拉伯人和说阿拉伯语的人,历史上存在过,现在也还存在,过去和现在他们都占了一个战略上最重要的地理位置,跨在世界商业最大动脉中的一条动脉上,在古代他们把握着古代商道的咽喉,影响着欧亚非三大洲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
在现代、他们的国际地位在东西方冷战的竞争中,通常成为重要的中间力量,他们的土壤里蕴藏着世界上最大的液体能量,即1932年初次发现的石油。
我们分析一下西亚语言分布图就会发现:目前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比亚东部和伊拉克的人都是说阿拉伯语的民族。阿拉伯的古代史告诉我们公元前3500年前后巴比伦人(最初叫阿卡德人,因首都阿卡德而得名)亚述人、迦勒底人先后占据了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后阿摩尔人和迦南人——包括腓尼基人——居住于叙利亚。而公元前1500年前后阿拉马人定居于叙利亚、希伯来人定居于巴勒斯坦。在十九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的奥妙破译之前人们是不知道以上这些民族之间是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的。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把亚述语、巴比伦语、希伯来语、阿拉马语、阿拉伯语和埃塞俄比亚语加以比较研究才知道,这些语言之间有显著的类似之点,因此是同源的语言,这些语言中的每一种语言其动词的主干都是三个主音,论时态只有两个形式,一个是过去时,一个是现在时,动词的变化是依照同样格式的。
词汇的要素几乎是相同的,只要把说这些语言的各民族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考察一下,再把他们的相貌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有极相似的地方。语言的同源,只不过是他们在类型上具有显著的一般共同性的一种表现,这一类型的特征是深厚的宗教本能、活泼的想象、显著的个性和异常的彪悍。
由此可见,这些不同的民族——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阿摩尔人、阿拉马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阿拉比亚人和阿比西尼亚人——他们的祖先,在演变成不同的民族前,在某个时期,必然居住在同一地方构成一个民族。
这个民族原来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构成了一个世界文明起源的问题。一般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曾作出各种不同的假说,有些学者注意到闪族与含族之间人种上一般的关系,认为在非洲是这个民族原来的故乡,有的学者主张美索不达米亚是这个民族的发源地,但也有人认为阿拉伯半岛是这个民族的故乡。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较新的认识:
翻开阿拉伯的古代史,我们发现地球上最早的那些城市是建立在伊拉克南部的低地平原和沼泽的。那个地区古代的名字叫作舒美伦,现在则被称作苏美尔,阿拉伯的历史阶段将从公元前6000年跨越到公元前2000年,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时代、红铜时代、早青铜和中青铜时代。
在阿拉伯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地区进行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们,已经挖出了我们从《古兰经》、《讨拉特》(旧约)、《引支勒》(新约)和其他古典文献中知道的那些大城市的遗迹,如埃利都、乌鲁克和乌尔等,其他一些不太有名的古代苏美尔人的聚集点也纷纷在考古学家们的锹下被找到,如舒路帕克、拉格什尼普尔和基什等,所有这些都反映出阿拉伯地区古代部落的形成与发展及苏美尔文明的兴旺和富于创造性的景象。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阿拉伯古代部族也是最早的聪明的建筑师,地球上人类第一个城市——埃利都的建立周长达9.5公里以上,人口估计约为5万,考古学家们鉴于这个有美丽神庙的城市的奇观,这个最早形成“城市化革命”的时代被命名为“乌鲁克时期”乌鲁克已成为阿拉伯地区古代史中的一个重要的一部分。
考古学家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到处都发现了苏美尔人时期宏伟华丽的石像和浮雕,苏美尔人在其悠久历史潮流的某一阶段,创造了图案精美的陶器和他们迅速发展的熔炼金属的技术。从而开辟了学者们所说的“青铜时代”,苏美尔人的文化遗产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一直流传下来,纵贯巴比伦、亚述和波斯时期,他们的一神论的原始信仰也始终保持在各民族中。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资料根本找不到有政治事件的记载,有关人和事的记载,只是在苏美尔历史晚期才出现的,而且记载的只是一些史诗的传奇故事和神话。这给历史学家解释考古发现造成了困难。
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传说都是“异想天开”或“荒诞无稽”,故而不能作为资料使用。我们不能指望古人像我们要求现代历史学家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那样,撰写确凿的历史。当我们想要了解阿拉伯地区远古发生的事情时,不能用我们20世纪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代讲故事的人。他们的古代史是围绕神和神化的英雄的行为展开的,是一个充满大蛇和鬼怪的世界,是一个奇迹和神话纵横的时代,学者们将这种资料称为“史诗文学”,是用来将这些传奇与当时的档案和碑区别开来的,后者本质上应该是可靠性更强的史料。而阿拉伯地区“大洪水”的传说和诺亚方舟的传说以及印度“大洪水”的传说和中国“大禹治水”的传说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都有着相对的可靠的史料意义。
在我们和读者共同进入阿拉伯的古代历史前,我们将和读者共同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文化与文明        二、神话与传说
一、文化与文明: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通过体力和智力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主要内容有:人类的知识、信仰、道德、艺术、风俗、习惯、法律等。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以精神文化的内容为主。
2 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明包容于文化之内,它只是文化的一部分。
二、神话与传说:
神话—它源于希腊语的“MUTHOS”意为“寓言”,而在《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中对“神话”的定义是:一般有超自然的人物、行为和事件,又体现一些对于自然及历史现象的通俗解释的纯粹虚构的故事。
2 传说—LEGEND一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
        LEGEND—意思是“读物”而在英语中被定义为:先前流传下来的、真实性未得到确定的通俗故事,也就是说:“传说”并非虚构—它是通过口述或笔录流传下来的、尚未经科学和考古发现证实的历史。讲故事的人相信,它所描绘的事件的核心内容,基本上是真实的故事,是远古时期真实的遗留。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从以上“神话”与“传说”两个概念的定义中读者可以发现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以前在阿拉伯地区那些脍炙人口的传说实际上绝不是神话,在诗情洋溢的面纱遮掩下的古代说书人的故事,比我们以前所认识的要真实的多。
近二百年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地层学、考古发掘及历史文献的研究已经能够描绘出一幅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化发展的全景图了,也为我们了解古代阿拉伯部族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他们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流行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传说及史诗文学,使我们对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有了一个更为深层真实的了解:阿拉伯地区广为传诵的《天方大化历史》一书,将读者带进了阿拉伯地区从神话到传说又从传说到历史的真实历程:
《天方大化历史》一书原名《白达义而辛胡勒》,它是阿拉伯历史学家木海默第采集阿拉伯地区、各名家所著的伊斯兰宗教典籍中的精华部分编撰而成。1919年由中国著名回族学者李延相译成汉文,将此书介绍到中国,书名中的“天方”原意指麦加,后泛指阿拉伯地区。“大化”的意思按照我国清代伊斯兰学者的见解:指真主安拉化生万物、化育万世、不断推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世界的演化。
《天方大化历史》一书起于原有无始、永有无终、大能全能真主将造万物,先造万物之福禄、善恶、寿夭、为之前定;然后造化天地、万物生、天仙鬼神各受性命,由化而出;后造化阿丹为人始祖逐渐繁衍于天下,于是化育流行,品类咸备,其中善恶、顺逆、吉凶、杂然相搏、治乱环生、将见天经屡降、圣人迭兴、代代相传、斑斑可考。
从阿丹到至圣穆罕默德,世界将近末世;世界始则起于先世,终则至于后世;这正是大化历史有始有终也。
伊斯兰教的历史应包括两部分:在真主造化天地生成后,阿丹降临地球前,地球上已经存有“神世时代”;阿丹降临地球后所形成“人世时代”。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3# 发表于 4 天前 16:32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一、   神世时代:始自真主造化天地、万物全备,然后造化1“震霓”神世时代2“哎勒班”神世时代3“礼霓”神世时代4“三札则来”神同天仙同世时代,距今几万年至几十万年,甚至更长时期。
二、   在经历了以上四个神世代后,真主方造化阿丹以成人世时代,从此传圣五十世,直至至圣穆罕默德时,世界将近末日。(人世时代)阿丹距今约8000年左右,约有12万4千余圣人传经50部。
人类从原始一神教逐渐演化成对祖先的崇拜;对多神的
崇拜;随着时间的变迁,演变成多神教;对天体的崇拜:如太阳神、月亮神、地母神等;波斯的二元论形成的所罗亚斯德教、及后来演变的密特拉教,犹太教,基督教,和印度的佛教等。
人类7500年来所接受的经典主要有50部:
阿丹时期的21卷                 7584年
以德雷斯时期(七世)30部
努海时期    (十世)            5100年
穆撒时期 旧约《讨拉特》         3200年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尔撒时期 新约《引支勒》         2000年
穆罕默德时期 《古兰经》         1400年
伊斯兰教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以及大量的史诗文学和历史文献,为世界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提供了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依据。
学者们根据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埃利都附近欧贝德发掘的早期古人类陶器年代(约公元前5000—前4800)的测定,定为:
1.   埃利都/欧贝德第一期
以下类推为:
2.   哈吉.穆罕默德/欧贝德第二期(约前4800-前4500年)
3.   欧贝德第三和第四期(约前4500—前4000年)
4.   乌鲁克(约前4000—前3200年)
到了欧贝德四期时代陶器已开始盛行,并已不再成为珍贵物品或身份的象征,而是日常用品了,并且陶轮的使用首次得到证实,这标志着已过渡到了“乌鲁克时期”。
5.   捷姆迭特耶色(约前3200—前2900年)
6.   早期第一王朝(约前2900—前2700年)
7.   早期第二王朝(约前2700—前2600年)
8.   早期第三王朝(约前2600—前2340年)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9.   阿卡得王国  (约前2340—前2159年)
10. 古蒂时期    (约前3200—前2900年)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1. 乌尔第三王朝(约前2112—前2004年)
12. 埃兰人的征服(约前2004年)
伊新—拉萨尔时期(约前2025—前1763年)
14. 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前1595年)
让我们再了解一下传统的两河流域历史年表:
公元前3550—前2117年
乌鲁克文化晚期   (前35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   (前3200年)
早期第一王朝   (前2900年)
早期第二王朝   (前2700年)
早期第三王朝前期   (前2600年)
早期第三王朝后期   (前2500年)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前2340   阿卡得王国
   萨尔贡一世
前2208后   古蒂
   尼利都皮齐
   伊鲁鲁友什
   提里甘
前2117年   
陶器是历史发展进程的非常有效的见证物,而陶器的故事是随着伊拉克南部湿润的平原上最早的开拓者而开始的。
陶轮新技术的出现标志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拉伯地区到达乌鲁克时期时,就已经离开了史前时代,而进入了有史时代。更早的陶器式样产于山中的部族。
真正的历史的确是从有文字开始的,文字看来是乌鲁克及其同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城市的人们发明的,最早的文字首先是在乌鲁克第四王朝时期被发现的,文书是用削尖的芦杆刻划在小泥板上的,其内容主要是向独一神献祭的牲畜头数。古代人向神献祭牲畜是古人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到了早期王朝时期文书才采用了我们定义的书面形式,有了完整的语法和词汇。最早的苏美尔口述史诗才被文字记载下来,它们包括对乌鲁克和基什伟大的英雄国王所统治时期的事件的传奇叙述。这种史诗文学非常受欢迎,很快被翻译成阿卡得语并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代代相传,它们的版本是在尼尼微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遗迹中发现的。它们包括被称做《吉加美士史诗》的12块泥版,其中有讲述苏美尔大洪水的著名故事,还有关于基什的伊塔纳,乌鲁克第一王朝的恩麦卡尔和卢加尔班达的传奇故事。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至此我们已经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基本理顺了阿拉伯地区两河流域古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状况的时期是从公元前6000年到前3000年的简单概况。早期王朝正处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时期,这一时期即公元前3000年前后,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的时期,多年来学者们所精心探讨的“大洪水”之谜及其产生时间决定着人类史前文化的分水岭,阿拉伯古代部族的产生都和这一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玛雅文字的破译和德国考古学家“大洪水”坑的发现(见书后表五)为现代人确定世界性的“大洪水”确有其事,并在玛雅文献中确定了“大洪水”的爆发时间是公元前3113年(多年来世界学者估算“大洪水”时期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之间)。
“大洪水”毁灭了史前文化没有给历史学家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资料,而考古发掘成果印证了史前的文化传说。
阿拉伯地区部族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与产生的渊源相关的,多少年来学者们都有各自的观点。
近两百年来的考古研究与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学者们将以各自不同的崭新观点来解读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历史,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历史部族的产生与发展将对了解人类文明及人类信仰的渊源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地区的考古发现和有关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向我们表明:阿丹及阿丹族人从活动的拉胡尼山发展到扎格罗斯山和伊甸园等地,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遗址,从古兰土墩遗址到埃利都,从古兰土墩到雅默的两条路线出土的陶器式样的研究以及对苏美尔史诗及其他历史文献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两河流域山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政治和历史的发源地。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2.   苏美尔起源于山中或者说库尔德山脉的山里人播种了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文明。
3.   苏美尔的乌鲁克平原王国与山中伊甸地区的阿拉塔王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4.   苏美尔人是从扎格罗斯山区迁到苏美尔平原的。
5.   阿丹的后代是从山区迁到埃利都的。
两个世纪以来的考古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我们通过研究这一地区陶器产生的时间顺序和比较不同土墩遗址的陶器类型,从而能了解阿丹族人从山区迁往平原的路线及时间(附陶器路线图)。阿丹族人历经了石器时代后逐渐学会了烧制陶器,进入了陶器时代,大约在距今6800年—7100年左右。阿丹族人带着他们的陶器从山区迁往平原进入了埃利都。
从附图②中可以看出阿丹族人是分两条路线从山区迁往两河流域平原的,经北到雅默的路线,后来发展成为古代的亚述古国及巴比伦古国(见历史年表)。
往南到埃利都的路线,后来发展成为埃利都古国和乌鲁克古国。
以上两条路线的山区古人部族是阿拉伯半岛产生诸多部族的渊源,根据陶器的发现及产生时间可以了解到阿丹族人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迁经埃利都后,学会了制造可以航海的芦苇船(这一点已被现代科学家以模仿形式造的芦苇船通过实际航海操作、能够到达目的地所证实)史前古人类从波斯湾海沿阿拉伯半岛向右转,可以到达非洲的红海,从而进入非洲及地中海,向左转可以到达印度的梅路哈,从而进入亚洲通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
从人类到达埃利都发明了芦苇船(公元前5000年)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1000年时间内,人类已从阿拉伯地区扩展到世界各地,并通过航海技术的发展,将他们的贸易需求及生活用品陶器和红铜、青铜制品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世界性“大洪水”之前(距今5113年之前),全世界几大洲几乎都有人类存在,这一点也已被考古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所证实。
我们从陶器出土的路线图可以看出,波斯湾两岸的陶器式样以及非洲和印度大陆的两岸陶器式样都与埃利都陶器后期式样相同。而埃利都陶器式样又与古兰土墩遗址陶器的后期式样相同,考古研究证明古兰土墩遗址的陶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陶器,距今达(7000年左右,在埃利都土墩发现了6800年前的彩陶)。
阿拉伯地区部族的产生是和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两河流域出土的大量陶器、红铜器、青铜、铁器可以了解人类发展的历程表:
公元前5000年左右发明了陶器
公元前4800年左右发明了彩陶
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发明了红铜
公元前3150年—前2300年  早青铜时代
公元前1150年—前600年   铁器时代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而传统的苏美尔年表告诉我们,阿丹族古人类从山区迁入两河流域平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欧贝德第一期(公元前5000年—前4800年)可以得到证实,到欧贝德第四期时(公元前4000年)人类进入了乌鲁克时期(公元前4000—3200年)人类已经形成诸多部落。
捷母迭特那色(约公元前3200—前2900年)
史前文化分水岭时期为公元前3113年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早期第一王朝(约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
阿卡得王朝  (约公元前2340年—前2159年)
古蒂时期    (约公元前2208年—前2117年)
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212年—前2004年)
古巴比伦王朝(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
近亚述帝国  (约前911年—前744年)
波斯帝国    (约前559年—前)
苏美尔国王表实际上是古人对当代英雄们事迹的记录,具体时间应从“大洪水”后开始的即公元前3113年。
能够反映阿拉伯地区历史记载的主要依据是《讨拉特》(旧约)、《引支勒》(新约)、《古兰经》、《苏美尔史诗》、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天方大化历史》、《苏美尔国王表》、《传统的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年表》。
近二百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以上资料其中的一些传说与神话应报有一种开明的态度。
我们中大部分人都记得《古兰经》中有关情节的故事: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4# 发表于 4 天前 16:33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一、我们都知道阿丹与好娲的故事以及致人类堕落,代表世界魔鬼之首离卜里斯的故事。(《古兰经》第二章第35—第38节)
二、阿丹两个儿子的故事,哥哥杀了他的弟弟变成了亏折的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杀人的人。(《古兰经》第五章第27—第30节)
三、努海时代的“大洪水”毁灭了世界,一个虔诚的人努海和他的家庭因受启示而造了一只方舟而得救,这只方舟最终停靠在朱地山。(《古兰经》第十一章第44节)
四、努海子孙回到了平原开创了自阿丹以后的新的人类的文明。(《古兰经》第十一章第48节)
  玛雅文字近期的破译,使我们对决定史前文化分水岭的世界性“大洪水”的时间有了一个确切的结果。
玛雅民族虽然只有不到3000年的历史,但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档案保管员,在玛雅文化的历史文献中有世界上唯一记载世界性大洪水的确切时间,即公元前3113年。
努海时代以前的诸民族是以山区古人类的一个群体为基数的发展结果。
大洪水灭绝了人类的史前文化,我们考证史前人类第一个部族的产生,只有依靠史前的考古发现和神话与传说的互相印证。
传说中各种主要神灵都在史前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印证,如伊南娜女神、埃利都神庙、欧贝德的陶器(彩陶)等。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历史文献和陶器传播路线告诉我们,人类的最古的历史摇篮是从阿拉伯的库尔德山脉的古兰土墩,向平原扩展的。出土文物告诉我们,他们从一神论的古代信仰演变成努海时代之前的多神信仰。因“大洪水”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留给人类的只有考古发现和神话与传说作为历史的考证。
而阿拉伯地区各民族的信仰与生活习俗正是从史前文化中的“一神论”的信仰中流传下来的。
人类的信仰,从远古时期(约8000年)的一个民族的“一神论”信仰(以祭献方式崇拜),发展到诸多个民族的多种神灵的信仰(以祭祖和佛像方式崇拜),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论”的信仰,但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神论”的宗旨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穆罕默德能在短短的23年中的时间里,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诸民族归统到“一神论”为宗旨的伊斯兰教中来,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神论”的根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衰是与人类一神论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3113年大洪水的产生从公元前3113年到公元0年,近3100年的时间,人类徘徊在多神论的信仰模糊状态,而从基督始至距今1400年穆罕默德诞生前的600年间“三位一体论”使人类的信仰更加模糊,人类的文化陷入了空前混暗时期,难怪欧美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类历史文化黑暗时期,也就不足为怪了。
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印证了一部分阿拉伯地区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如许多民间传说都提到了第七世英雄的名字以及他的才能及他升天国的传说故事,传统的一神论称之为以德雷斯圣人(圣经中称为以诺)。
我们从第七世圣人以德雷斯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出土的,位于城市地下中心部位的供奉神像的庙宇神坛遗坛(距今有6000多年),可以看出人类的初级阶段就已经从“一神论”发展成为对祖先的崇拜。
第一世英雄的名字阿丹和他的妻子好娲的故事,是阿拉伯地区传诵最早最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真正的阿拉伯人谁也不会怀疑阿丹的后代形成了阿丹族人,后来称为苏美尔人的出土的陶器证明他们是世界是最早的原始部落,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地区出土的陶器的年代可以和库尔德山脉的古兰土墩遗址出土的6800年前的陶器相左。
每一个阿拉伯人都相信是阿丹族人的后代(苏美尔人),先后从畜牧业、农业、运河水利、原始陶器到6800年的彩陶,从红铜器到青铜器的制造,他们毫不怀疑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这些传说以远古的唯一神论为信仰基础,虽然唯一神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宗旨是一样的(他们都只相信宇宙中有一个主宰——真主)。
阿丹族人的后代在“大洪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诸多原始部族。
阿拉伯地区传统的苏美尔年表告诉我们,阿丹族古人类在形成较大规模的部族后,他们本能地从山区迁往平原,他们迁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这一点已被出土的城市遗迹所证实,如埃利都、乌鲁克、乌尔、舒布帕克等,其中乌鲁克占地1100亩、人口达5万人、各个城市国家争雄称霸相互征战,并于公元前4000年至前3200年建立了乌鲁克王朝。
部族的分化和新王朝产生,使原始的语言产生了分化与演变。至此我们已经顺清了阿拉伯半岛各民族语言分化演变的渊源。
努海之前形成的原始部族有汉志地区、阿曼半岛南部苏丹埃及叙利亚、土尔其等地,后来形成了较大的部族。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理顺了阿拉伯部族的产生是根据两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古代部族的陶器测定的时间及陶器的传播路线图,传说的苏美尔王国表以及西亚语言分布图和阿拉伯古代史,综合分析和研究证明:库尔德山区的部族(阿丹族人),通过他们的发展壮大、迁移逐渐演化成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前3200年)。
   我们从古人类陶器传播路线图,可以看出公元前5000年前古人类从库尔德山脉的拉胡尼山发展到古兰土墩,由古兰土墩分两条路线向平原发展,一条是向南到埃利都在波斯湾附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并通过埃利都的芦苇船,向世界传播发展,奠定世界各部落的基础。
另一条路线是由古兰土墩向北方向的雅默地区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古巴比伦和亚述王国。
(一)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历史时期,从原始社会发展起来的部族为了寻找立足点,在他们当时所能认知的土地上划定自己的疆域,标志着人类向定居时代过度。
(二)   如果说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进入了从山区迁往大平原的大规模定居时代,那么到了埃尔——欧贝德时期(即公元前4300—前3500年期间)在两河流域考古学家已经挖掘出传说中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并出现了陶器及彩陶。这时的人类既有小的居民点,也有面积达七千平方米以上的大一些的居民点。还发现了1000座墓和许多神庙,有的庙中央有殿堂,有装饰威严的大门和高高的祭坛,反映出那时期人类的信仰已从单纯的《独一神》的崇拜向诸多种神灵崇拜的过度阶段。
(三)到了乌鲁克时期即(公元前3500年—3100年)考古发掘表明,此时的乌鲁克城面积约有81公顷,其中有1/3的面积为神庙和公共建筑区,显示出人类自古以来所固有的宗教信仰的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发掘中还发现了能够转动的陶轮及彩陶,还有装饰性雕刻的石制器皿、印章及金属加工的珠宝、写在泥版上的图画文字、地方名称等。所有以上发掘表明:人类到乌鲁克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文明时代。
从考古发掘的大量的神庙来看,此时期人类的文化习俗已从单纯的独一神的信仰进入到崇拜多种神灵的时期,根据近期玛雅文字的破译人类社会发展到公元前3113年时,发生了世界性的大洪水,“大洪水”毁灭了人类的史前辉煌的文明,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近二百年来欧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两河流域的历史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以前许多不解之谜能够得以解答,为此能够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来解读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也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四)詹木迭特——那色(Jemdet.Nast)时期公元前3100——前2700年出现了青铜制品、小舟和车的绘画和粘土模型。人类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五)阿卡德时代和乌尔第三王朝时代
      公元前2700年——前2000年
这一时期的文明表现是:王家铭文,这是以国王的名义写成的铭文,主要有:敕令、书信、建筑铭文、国际性条约、法典、献神的铭文等,值得一提的是王表,现在所知两河流域最早的王表为《苏美尔王表》它编于乌尔第三朝时期,它的记载起自“君王自天而降”王表列举了“洪水前”连续统治了埃利都、西帕尔和苏路帕克等国的8-10个国王的名字,尔后列举了从基什第一王朝国王开始的“洪水后”王朝的国王。学者们认为《王表》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是研究两河流域早期的重要文献。该王表写在一个粘土制成的柱子上,现藏于英国牛津阿什摩棱博物馆。
(六)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和喀西特巴比伦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这时期的主要表现资料是基本上是用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写成的楔形文字,而最终阿卡德语变成了通用语言。
(七)亚述王国时期  公元前2000年——前609年
亚述战争史和考古发掘告诉我们,在乌鲁克以北的山那边的乌拉尔图,曾发生一次地理大迁移,从最初的政治中心乌尔米耶湖以南向西北迁往凡湖一带,后来的亚述人将早期的八个关系密切的部落或国家之一叫做乌拉尔特里或乌拉尔图,而乌拉尔图绝不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而是属于一块更古老的叫做阿拉塔的土地,这块土地的中心就是紧邻乌尔米耶湖南部的地区。
亚述学家证实,阿拉塔王国是乌鲁克人迁往苏美尔平原的故土。
从阿拉塔到埃利都,从埃利都到乌鲁克文化的建立的同时,在两河流域的北部苏萨地区也建立了诸多部族和王国,后来发展成为巴比伦和亚述王国。
考古发掘表明,苏萨的历史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还存在过一个前埃兰文明或称苏斯亚纳文化,这里的人不同于苏美尔人或阿卡得人或亚摩利人,苏萨地区的人的身份不明,我们对他们实际上还一无所知,他们有原始的书和文字,至今尚未破译,但考古学家告诉我们:苏斯亚纳早期的居民也与伊朗高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他们的陶器与古兰土墩遗址的陶器证明是一样的,苏萨是通往山区的重要战略门户。
由埃兰文化发展为阿卡得、古巴比伦和亚述王国,阿卡得语后来成为阿拉伯地区的通用语言。
综上所述,史前(即公元前3000年前)阿拉伯地区古代部族的产生与文明的建立是与苏萨地区的埃兰文化和南部地区的乌鲁克文化的发展分不开的。
两河流域的文化带动了世界各地原始部落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
他们说着同样的语言,信仰着同一个神——独一神,虽然后来的各部族对独一神的叫法有所不同,但都是指独一神的意思,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
古人类在后期发展中在信仰上产生变化,由古代单纯的《独一神》发展成为诸多神灵与佛像。如女神伊南娜、风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传说与神话。
直到公元前3113年“大洪水”毁灭了史前文明,一个叫做努海的人因受到启示而造了一条方舟而得救,这只方舟最终终停靠在朱地山。
努海的子孙回到了平原,在乌鲁克之地重新安家,他们重建了被洪水摧毁的城市,直到这时天下的口音语言都是一样的。
努海的孙子麦斯基亚加舍是在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英雄,也是被古代苏美尔人特别铭记的伟大首领之一。
苏美尔的国王表告诉我们麦斯基亚加舍曾从南边的海上扬帆远航,到一处山地登陆,他从埃利都(波斯湾)航行到迪尔曼圣岛(巴林),这是史前阿丹族人的后代来往于苏美尔和马甘之间的水手们的中途港,然后他的船队驶进了浩瀚的大洋,沿着阿拉伯半岛的南岸来到红海口的非洲海岸。他们在一处山地登陆,那地方我们今天称作埃塞俄比亚,而古时却叫做库施。他们在红海的南大门建起了一个港口,在好几个世纪中成为非洲的阿拉伯半岛珍奇商品的集散地,他们从波斯湾经红海进入地中海。然后又开始向地中海的西部挺进,甚至到了大西洋沿岸。
麦斯基亚加舍的一个弟弟麦西最终统一了埃及,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国王——何露斯,只过了寥寥数代,他的后人何霞斯的追随者们,便开创了一个可与世界上任何文明相媲美的文明——埃及文明。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5# 发表于 4 天前 16:3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考古和艺术方面的证据表明,在涅加达第二期考古地层有外人移入尼罗河谷的迹象,这些人起初是作为贸易者而来的,但是当他们认识到埃及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后,很快便又作为入侵者返回。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并对战败者建立了统治。经过好几代人,直到提恩/提斯时期,他们的何露斯王纳尔迈和阿哈的领导下,上埃及强大的勇士们最终征服了下埃及王国并在孟斐斯建立了新都,由此开始了漫涅托所划分的第一王朝,从而揭开了埃及法老时代的序幕,因而最早的法老实际上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外来先进者——努海的后代的。
努海长子撒姆(闪)的后代——以色列人、埃兰人、亚述人和阿拉姆人。
次子哈姆(含)的后代——腓尼基人、非利士人、亚摩利人和巴比伦人。
幼子亚伏羲(雅弗)的后代——米提亚人、波斯人、希腊人、塞浦路斯人和所有东地中海岛屿上的人。
学者们根据语言间的联系大致将他们分成三类:
闪族语系
哈姆族语系
印欧语系
从《苏美尔王表》可以看出“大洪水”后努海的后代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早期王朝时,埃及还没有进入法老时期,直到统一了上下埃及后于公元前2900年时才建立了第一世埃及法老王朝。
怒海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洪水”后的英雄。他有许多传说和名字及绰号,努海的名字在《圣经》中叫诺亚,而在两河流域最早的神话中他是与苏美尔的城市舒路帕克(现叫法拉)紧密相连的。
苏美尔人将他们自己的洪水英雄称为朱苏德拉,这个名字或绰号的意思是“长寿”(或永生不死)这个名字是出现在大约公元前1700年尼普尔的契形字文书上的。而在更早的阿卡德语文书中他的绰号则是阿特拉西斯,意为“极为聪明” ;也有的学者认为可以译作“极其虔诚”,这正是努海的品行之一,后来到了关于吉加美士的伟大史诗有了阿卡德语抄本的时代,两河流域的洪水英雄又被称做乌特纳普什蒂姆,意思是“他得到了永生”。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苏美尔人有关洪水英雄的神化是迄今发现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为《古兰经》提供的素材中最密切最惊人的部分,这也是《古兰经》与它之外的作品间最为著名的文学联系。
部族的分化和新王朝的产生,使原始的语言产生了分化与演变。
努海之前形成的原始部族逐步向汉志地区、阿曼半岛南部、苏丹、埃及、叙利亚、土尔其等地扩展,后来逐渐形成了较大的部族。
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巴比伦人(最初叫阿卡德人,因首都阿卡德而得名)
约公元前2500年的阿摩尔人和迦南人,腓尼基人居住在叙利亚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的古巴比伦人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约公元前1500年阿拉马人定居于叙利亚、希伯来人定居于巴勒斯坦
约公元前911年—前744年的亚述人
约公元前559年的波斯人、以及东非的的埃塞俄比亚人、后来形成叙利亚人、巴勒斯坦人、阿拉比亚人、伊拉克人
努海的后代继续谱写了以下的历史:
早期王朝 前2900年—前2500年
阿卡德王朝 前2340年(阿卡德语)
古蒂王朝 前2208年
乌尔第一王朝 前2100年
古巴比伦王朝 前1894年—前1595年
亚述帝国 前911年—前744年
新巴比伦 前612年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波斯帝国 前559年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理顺了阿拉伯部族产生的渊源。古代部族的陶器测定的时间及淘器的传播路线图、苏美尔王国表、西亚语言分布图及阿拉伯古代史。综合分析和研究证明,库尔德山区的古代部族的发展壮大,逐渐向平原迁移和演化最终建立了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前3200年)。
努海三个儿子的后代形成了无数个小部落并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包括上面提到的埃及第一世法老)。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和半岛四邻的居民是同出一源的。他们都是古人类,阿丹族人从库尔德山区向世界各地扩展的结果。史前文化虽然遭到了“大洪水”的灭顶之灾,但留给古人的依然是史前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独一神]的信仰和生活习俗,这一点已被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所证实,我们的历史也将从史前时代进入了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





第二篇
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的半岛
第一章   半岛的部族概况
如前所述,史前阿拉伯半岛古代部族的产生与文明的建立,带动了世界各地原始部落的产生与文明的传播。
如果说两河流域出现的文明是在约公元前4000年,那麽世界上其他地区出现的文明年代应分别是:
埃及文明起于约公元前3000年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黄河流域文明起于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注①
中美洲和秘鲁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500年
半岛北部即两河流域虽然已是文化灿烂,而被包围在高山大海中的半岛上的民族,依然过着游牧的生活。阿拉伯半岛虽然有较为进步的区域如也门等地,但是游牧生活遍及全岛。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状况和气候的变化,造就了阿拉伯半岛部族人(民族)的性格和生活习性。
阿拉伯半岛的游牧人分为若干部落:每一部落便是一个基本单位,各有其社会组织,各部落间带有纷争,为了抗御外来的侵袭或别种原因,便与另一个部落或许多部落结成联盟以增加自己的力量,若干年后那些由许多小部落合并而成了若干个大部落。
历史学家考证阿拉伯各部落的宗系及分支情况后认为,目前为阿拉伯半岛各部族所公认的世袭宗谱,,是从阿丹到穆罕默德的五十世宗谱。见图(二)。其他各个部落及宗教,如犹太教及基督教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同属于这一宗谱的。如犹太人认为这一宗谱中的第20位先人—伊布拉欣(亚伯拉罕)是他们的家长;而基督教认为和犹太教是同源的。一些宗谱学家认为半岛北部的阿拉伯人是伊布拉欣之子—伊斯玛仪(以实马利)的后裔,而南部是叶葛唐(又名葛哈唐)的后裔,所以习惯上便称南部的人为“也门人”或“葛哈唐人” ;称北部的人为“阿德南人”或“尼萨里人”或“木阿底人”。这种论断正确与否有待研究。总之,南部的人多定居,北部的人多游牧,自古以来南北各部族都有着密切的往来。在伊斯兰教帝国建立之前,也门人迁移到汉志地区的非常多,是由于马里卜地方堤坝坍塌,致使居民流离失所流迁到半岛各方;而北方人南迁的原因,认为是人口繁殖过多的原因。南北两族居民由于地理和文化上的差异,自古就结下冤仇,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麦地纳人和麦加人之间的世仇(根据宗谱学家的说法,麦地纳的奥斯人和海兹勒支人乃是属于也门人,麦加人属于阿德南人)。每一部族都认为自己是最光荣的宗系,而也门人认为自己优于北部历史悠久的游牧部族。伊斯兰教兴起后,穆罕默德是阿德南族人,而穆圣的继承者古来仪氏族的哈里发也是阿德南族人,于是阿德南族人在各族间便占了优越地位。也门人也不甘落后,采取种种方法企图恢复固有的尊荣,他们渲染自己有着光荣的古代历史,说也门人原是先知胡德之子葛哈唐的嫡系;或者自己承认和阿德南族同宗系,都是阿拉伯人之始祖伊斯玛仪的后裔;或把阿拉伯人分为三部分,说也门人才是土著的阿拉伯人,阿德南族及其他各族都不过是“新阿拉伯人”或“准阿拉伯人”而已。而有一些宗谱学家至今主张也门人的始祖是葛哈唐。
    伊斯兰教兴起时,葛哈唐阿拉伯王国早已灭亡,比较著名的部落如萨巴、克黑兰、加萨尼等都迁到了北方。
阿拉伯半岛目前的部族主要有两个部分:
一、葛哈唐人,追源于始祖葛哈唐定居于也门,所以葛哈坦人也以“也门”人而著称,或称“也门阿拉伯人”或称“土著阿拉伯人”。
二、 阿德南人追源始祖阿德南,据说阿德南是亚伯拉罕(伊卜拉欣)之子易实马利(易司马仪)之后人,所以阿德南人也以易司马仪人而著称。他们定居于汉志(希贾兹),因此又以汉志诸部落或汉志阿拉伯人和内几德(纳季德)的阿拉伯人或外来的阿拉伯人而闻名于世。
阿德南人除古莱氏族外全是流动的贝杜因人(游牧人),古莱氏族是定居的部族一部分居在麦加和塔伊夫,绝大部分居住在半岛北方的阿德南部落属于麦阿迪族。
注解1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研究课题,在1995年列入中国《九五》国家建设计划之中,2000年底公布初步研究成果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我国专家学者将夏朝定在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期定在公元前1600年—前1300年,武王伐纣定在公元前1046年,西周定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媒体据此将中国历史是纪年向前推进了1200年。
<断代>工程研究原因:
1外国学者质疑中国是否存在夏朝
中国还没有获得国际承认的《中国历史年表》
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宋健有一次到埃及博物馆访问,发现国外古文明的历史陈述,都有一份国际公认的年表,但中国则无。1995年9月他回到北京之后,提出运用科技整合的方式,做一个年代学研究的计划。于是1996年春成立专家组由政府提供经费、共二百多位学者、专家参与研究,课题正式列入《九五》 计划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6# 发表于 4 天前 16:3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本帖最后由 擱浅 于 2010-4-13 16:37 编辑

第二章          半岛的古代国家
   
前面已经谈到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半岛上各部族人的特点。茫茫的沙漠把半岛分为南北两部分,居住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就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
半岛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游牧民族以“毛屋”为家,他们原始的故乡当然是两河流域的大平原,而有历史记载的故乡,则是偏于半岛中部的希贾兹和纳季德。
半岛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定居的。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的故乡是也门、哈达拉毛和沿海一带,他们使用的语言是赛伯伊语和希木叶尔语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语很类似。而北部阿拉伯人所使用的语言则是非常优美的《古兰经》的语言,即是通用的阿拉伯语。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北部阿拉伯人所创造的文明是世界人类最早的文明,这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由大量的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为世人所证实。,但南方的阿拉伯人他们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成绩,他们比北方的阿拉伯人先于著名于世的,而北方的阿拉伯人直到中世纪时代才走上了国际舞台。
阿拉伯的古代史向我们展示了,半岛北部原始民族自有人类以来所建立的一系列的原始部族、地区和国家。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半岛的古代国家从什麽时代说起呢?如何以现代的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来重新释读阿拉伯半岛的文明史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中国历史学家在撰写中国五千年以前的历史时,感到非常困难,因为那时的记载充满了神话与传说。如中国第一朝代夏朝之前——尧舜禹的传说,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而不入的传说也是家喻户晓,了解中国5000年以前的历史是很困难的。同样现代的研究成果也使我们将一度认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从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转移到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现在学者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中心是阿拉伯半岛的苏美尔。苏美尔以前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南临波斯湾。如前所述苏美尔国王表已将“大洪水”前(公元前3113年)苏美尔地区五个先后强盛的城邦(国家)的国王名字列出。
  
1.  埃利都—由阿鲁利姆和阿拉尔卡统治
2   巴蒂比拉—由恩曼鲁安纳、恩曼加兰纳和杜木兹神统治
           3.  拉拉克—由恩西帕兹亚纳统治
           4.  希帕尔—由恩曼杜兰纳统治
           5.  舒路帕克—由乌巴图图国王统治
舒路帕克的国王乌巴图图的统治就在“大洪水”爆发的前一朝代(即距今5113年)随后是基什城邦在国王前加驳尔(意为耙)统治下的霸权时代。
国王表列出了基什王朝的统治者。

洪水后公元前3100年  自伊塔纳国王始
公元前3000年        乌鲁克第一王朝   国王:麦斯基亚加舍
公元前2900年                         国王:恩麦卡尔
公元前2800年                         国王:卢加尔班达
公元前2588年                         国王:杜木兹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公元前2487年                         国王:吉加美士
公元前2348年                         国王:乌鲁加尔
公元前2211年        乌鲁克第二王朝   国王:恩萨库什安纳
公元前2100年        乌鲁克第三王朝   国王:卢加尔扎吉西
                     阿卡德王朝       国王:萨尔贡一世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公元前2100年                         国王:黑木什
                                      国王:纳拉姆·辛
                                      国王:沙尔·卡
                                      国王:黑沙·里
公元前1959年       空白期
                                      国王:舒杜鲁
公元前1900年       乌尔第三王朝      国王:乌尔纳木
公元前1889年                         国王:舒尔吉
公元前1835年                         国王:舒辛
公元前1793年       乌尔第三王朝      国王:伊比新
公元前1667年       古巴比伦第一王朝  国王:苏姆阿布
公元前1569年                         国王:辛木巴里特
                                       国王:汉漠拉比
公元前911年—前744年  亚述帝国
公元前559年—前        波斯帝国

传统的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年表向我们表明:
公元前911年           近亚述帝国      国王:阿达德尼拉黑二世
                                       国王:亚述纳齐                                            尔帕二世
                                    国王:萨玛那萨尔三世
公元前744年        新亚述帝国      国王:提革拉·帕拉萨三世
                                    国王:辛纳赫里布
                                    国王:亚述巴尼拔
公元前612年        新巴比伦王国    国王:尼布甲尼撒
                                    国王:那波尼达
公元前559年        波斯帝国        国王:居鲁士二世
                                    国王:大流士一世
     近两个世纪的考古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已将阿拉伯半岛的传统的历史年表和新年表呈现给读者。
     前面已经谈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国家,类似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初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但战争连绵不断,经过多年的战争割据后,终于由阿卡德人于公元前2371年统一了全苏美尔地区,萨尔贡一世(约公元前2371年—前2316年在位)建立的阿卡德王朝首次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地区。这位自称“四方之王”的君主建立了上古时代的强盛帝国,基本上灭亡了苏美尔地区的各王国。但一百年后又为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所灭亡,同样在一百年后,原来苏美尔的乌尔王朝的国王乌尔纳姆的领导下取代了库提人的统治,于公元前2113年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这就是苏美尔的复兴时期,史称乌尔蒂尔王朝(公元前2113年—前2006年)。又经过了百年后乌尔蒂尔王朝被来自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人所征服,但不久他们又被阿摩利人所统一。从此以后两河流域平原地区随着历史的延续先建立了三个著名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亚述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以幼发拉底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了阿摩利王国,它的崛起与扩张使人们把美索不达米亚称巴比伦尼亚,这一王国的空前强大,使得两河流域的历史进入了“巴比伦时代”(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
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位国王汉漠拉比在位四十多年时期,使巴比伦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疆域和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顶峰状态,这也是巴比伦最为兴旺的时期。在汉漠拉比统治的第八、九、二十四、三十三这四个年头中成为集中开渠兴建水利的年代。发达的灌溉网络覆盖了尼普尔、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克和伊新等地,这样使分散的苏美尔和阿卡德重新联系起来,两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已成为古代最为发达的地区。如果说提及巴比伦王国必述汉漠拉比的话,那麽《汉漠拉比法典》是可能被忽视的,虽然这部名扬后世的法典象后来的亚述、新巴比伦的成文法典一样都是建立在苏美尔的法典基础之上的,但《汉漠拉比法典》是一部最为突出的法典。其众多的内容明确调整和确定了当时社会的各阶层社会关系和义务,给后人奠定了基础。
在位四十三年的汉漠拉比死后,巴比伦王国随即衰落下去,公元前1650年来自东北部的卡西特人推翻了古巴比伦王国,这一民族的出现使得这一地区进入了600年的倒退时期。这一时期另一支闪米特族部落亚述人建立的王朝,保存和发展了被卡西特人几乎毁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遗产。
彪悍的亚述人在三大历史时期的征战、称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及其他广大地区,标志着西亚进入了另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阶段。
一、   古亚述时期:(公元前3000年—前1700年)其势
力曾远达地中海东岸,但不久即衰落,被伊朗高原西北部的胡里特人所控制。胡里特人在两河流域北部所建立的米丹尼王国使亚述处于独立状态,为此古亚述告一段落。
从公元前1500年—前1300年米丹尼王国遭到了强悍的赫梯人的沉重打击后,亚述王国重新独立并灭掉米丹尼王国,从而进入了中期亚述时期。新亚述时期始于(公元前1000年—前700年)新亚述时期到了第三位强有力的帝王阿述巴尼帕(公元前668年—前627年)使得亚述帝国达到了极盛,不仅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而且中东地区包括叙利亚、以色列王国(不包括犹太王国)、埃及都相继成为亚述帝国征服下的牺牲品。
    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复兴强大起来,占领了巴比伦城建立了迦勒底王国—又称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年——前538年)。不久它与伊朗高原西部的新兴强国米底结盟共同反对亚述,并于公元前612年同盟军一举攻陷尼尼徽,7年后在卡尔赫米什战役中彻底毁灭了亚述军队,强悍多时的亚述帝国最终灰飞烟灭。亚述帝国灭亡后,新巴比伦王国与来底王国成为西亚两强。新巴比伦国王纳波帕拉萨尔之子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前562年),象汉漠拉比一样在位43年成为强大的国王。他与来底王国的公主结婚巩固了原有的联盟,并开始大举西征,于公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灭亡了仅存的希伯来人的国家—犹太王国,制造了史无前例的又影响后世的“巴比伦之囚”这一壮观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出兵巴勒斯坦,迫使埃及放弃了对这一地区的企望。尼布甲尼撒围住耶路撒冷达15年之久,犹太国王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被俘,挖去双眼后送到巴比伦尼亚,耶城被毁。尼布甲尼撒按照亚述人的传统,将犹太国大部分居民包括贵族和手工业者均逐往巴比伦定居,是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四”时代(公元前586—公元前538年),犹太人很快习惯了繁荣的巴比伦文化与经济生活,几十年后,当倍受犹太人欢迎并视之为救星的波斯帝王居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38年攻陷巴比伦城并解放囚禁于巴比伦的犹太人之时,大部分人已习惯了新的生活,不愿返回家园了,只有部分人(约4万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耶城神庙。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侵入巴比伦尼亚,并于第二年灭亡了不足百年的新巴比伦王国,从而整个巴比伦王国时代也划了句号。
    波斯帝国:伊朗西南部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本来是臣服于米底王朝统治的。长期以来,波斯人有6个农业部落和4个游牧部落,其中最有势力的一个贵族是公元前7世纪的阿黑万尼德,他开始联络其他部落伺机攻打米底王朝,公元前6世纪米底在与新巴比伦的冲突中发生内乱,阿黑万尼德的孙子居鲁士起兵于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建立了阿黑万尼德王朝即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崛起后先后粉碎了吕底亚国王克罗苏斯组织的国际同盟(包括吕底亚、迦勒底、埃及和斯巴达)。在联军集中之前迅速吞灭了各个地区。公元前546年,居鲁士攻陷了吕底亚首都萨底斯俘虏其国王克罗苏斯,随后占领了小亚细亚西南部沿海希腊各城邦;又征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最终攻下了巴比伦城。居鲁士虽然在平定后后防之战中死亡,但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完成了父业,于公元前525年他在腓尼基人舰队的护送下终于征服了古老的埃及王朝。冈比西斯在内乱中死亡,阿黑万尼族人大流士平定了内乱,内乱的历程被这位英明的帝王用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阿卡德)文三种文字刻于爱克巴坦那一离地面150米高的险峻的悬崖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它为后人译解了其中的波斯文。通过它与巴比伦文对照又先后读通了亚述文和巴比伦的契形文字,为考古学和历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大流士平定内乱后又继续扩张,把东部世界扩张到印度河流域西北部后,再次用兵平定了埃及的独立。公元前513年大流士率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征讨多瑙河下游及黑海北岸的西徐臣人,失败后在撤退中趁势占领了色雷斯等地,从而背后威胁了希腊城邦,埋下了与希腊人大战的种子,至此,波斯帝国成为包括亚非欧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从大流士一世开始,波斯帝国的首都有4个:前埃兰古都苏萨;原米底王朝首都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城和新建的东都波斯波利斯。此后波斯帝国由于希波战争的失败内乱又起,最终于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灭亡了这个煊赫一时的古代大帝国。
波斯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给阿拉伯半岛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国际影响。波斯时代的文化将半岛文化和周遍国家的文化融为一体,构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它将米底文化因素、小亚细亚(吕底亚)文化因素、中东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文化因素、埃及因素还有印度和希腊文化因素等等构成了新时代的内容。
如同半岛以前的和以后的征服者一样,波斯人不仅会破坏,也同样很善于吸收被征服地区的优秀文化。他们平时穿着米底人的衣服,而战争时又穿上埃及人的铠甲。波斯人在它300多年的征服与发展史上,是第一个统治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因此在300多年的帝国史上吸收、总结、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是完全可能的。
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539年的3000多年的时间里,波斯人是首次以一个新的人种,即古代印欧语系部族取代闪米特人种几千年来在半岛的广大地区的优势;并建立了波斯人种的数百年统治。波斯帝国虽然在公元前330年退出了半岛地区,但波斯王朝的势力足可以在公元240年左右波斯国王萨浦尔时,波斯人在幼发拉底河畔建立了希拉王国的阿莱尔.阿定为国王。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希拉王国臣属于波斯,国王由波斯王任命希拉族中的一人为国王,希拉人担任保卫波斯边疆的责任,波斯人则免去希拉人每年的贡税。
希拉的阿拉伯人因为是定居的,又毗邻文化水平很高的波斯,彼此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是阿拉伯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波斯政府在胡尔木兹第一位国王时曾以东罗的俘虏建立殖民地,这些东罗人中有些曾受过希腊文化熏陶,有些在艺术、医学方面胜过波斯人,波斯人很重用他们。这些俘虏有不少定居于希拉王国,这也可能就是希拉的基督教的来源,并加剧了阿拉伯半岛原有的古老的一神论与多神论的矛盾。
爱萨西奈王国和波斯王国一样,东罗马帝国为扩充在阿拉伯半岛势力于公元529年任命哈利恩.查白拉为叙利亚的阿拉伯各部落的首领,并赠他一等封号,这种封号仅次于皇帝,他是信雅各教派的基督教徒,也是雅各教派教堂的保护者。
公元613年—公元614年波斯人进攻东罗马后,占领了耶路撒冷及大马士革,从此爱萨西奈便渐渐地衰落下去,当伊斯兰教人征服了叙利亚后,爱萨西奈的最后一位国王查白拉.艾伊罕投降并信奉了伊斯兰教,随后赴麦加朝圣地,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当我们将半岛古代的北部国家叙述到此时,我们将回顾一下半岛南部的古代国家。
前面几章已经谈到,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虽然是半岛北部的苏美尔地区,但是首先闻名于世的却是南方的古代国家,如:赛伯伊.麦因、哈达拉毛和盖特班。从历史的时间顺序来讲,半岛南部的的马因王国可能是也门最古老的国家出现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630年。在阿拉伯的历史文献中找不到它的记载,甚至在马因所在的地区纳季兰和哈达拉毛之间也没有找到有关史料。马因的名字是在希腊和罗马的文献中提到过(见1874发现的石铭)马因国王位于也门哈达拉毛和奈芝兰之间的大草原上,首都盖尔诺,马因从事商业控制着半岛的南北商道。他们的政治势力远达北方的汉志地区,公元一世纪上半期半岛与西亚的商业掌握在马因和萨巴人手中,这两个国家同出一族,但长期不和睦不仅互相争夺也门地区的霸权,同时也争夺对半岛南北的控制。
半岛南部的古代国家主要有:赛伯伊王国、米奈王国、盖特班王国和哈达拉毛王国。
赛伯伊王朝:赛伯伊王朝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750年—公元前115年左右。赛伯伊人是南海的腓尼基人,也是南阿拉比亚家族中最卓越的一个支派,他们最初的故乡赛伯伊是位于也门地区纳季兰的南面。前几章已经谈到远古时期古人从波斯湾乘芦苇船南下,远洋到半岛南部地区及世界各地,形成了半岛南部地区的许多原始部族,腓尼基人是其后裔家族中最卓越的一个支派。他们了解南海的路线、暗礁和港口,熟悉南海难以捉摸的季风,早在公元前1250年间他们就已经独占南海的贸易,并开辟了从也门到半岛北方叙利亚的三条陆路商道。即沿半岛西岸北行经过麦加和皮特拉,在陆路的北端分为三条支路:一条到埃及;一条到叙利亚;一条到美索不达米亚。到叙利亚去的支路可以直达地中海的港口加沙。
赛伯伊王朝的全盛时代是把霸权扩展到整个南部半岛,米奈王朝也变成了其附属国,首都西尔瓦哈位于马里卜的西面。
米奈王朝:米奈王朝大约自公元前700年继续到公元前300年,米奈王国位于也门的焦夫一带,昌盛时期包括了南阿拉比亚的最大部分,它的首都盖尔诺(现今的麦因)。在焦夫的南面萨那的东北,宗教的首府是叶西勒(现今的伯拉基什)也在焦夫的南面在马里卜的西北。
除米奈王国和赛伯伊王国外,在这个地区还兴起了另外两个王国:盖特班王国和哈达拉毛王国。
盖特班王国位于亚丁的东面,定都于台木奈尔(现今的库哈兰)建国约自公元前400年至浅50年。
哈达拉毛王国位于现今的哈达拉毛地区,定都于沙卜瓦,古文献里的赛波台建国于公元前500年—前100年末,这些王国往往在赛伯伊王国和米奈王国的霸权下生活,它们的铭文在北阿拉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出土,它们的历史很少为史学家们所了解。
自公元前115年以后,整个半岛南部已归附于从西南高地来的西木叶尔人。这个时期的文明也被称为西木叶尔文明,西木叶尔的国运从公元前115年—公元300年建都于乎法尔,乎法尔曾取代了赛伯伊人的马里卜和米奈认得盖尔诺。西木叶尔的国王是克里伯.伊勒.瓦塔尔。
西亚奈伯特王国:早在公元前600年,奈伯特部落即已经定居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南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阿拉伯王国。奈伯特首都皮特拉位于干燥的高原,海拔3000英尺,到了公元前400年末皮特拉城已经发展成为也门、埃及和伊拉克之间的骆驼商队的中心,控制西亚商队达400年之久,奈伯特人因而致富。
奈伯特王国灭亡后,西亚出现了台德木尔王国,建都于巴尔米拉城邦。巴尔米拉城位于大马士革东北150英里的的霍姆斯附近,在大马士革与幼发拉底河之间,是沟通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贸易通道。按照阿拉伯人的说法,台德木尔本是阿拉伯城,被罗马人统治400年后才被阿拉伯著名大将哈立德收复回到阿拉伯人的手中。
伊斯兰教以前的希贾兹
希贾兹地区位于南方的也门与北方的奈伯特之间,在公元前先后属于也门的马因、萨巴和西木叶尔诸王国的的势力范围,同时北方的奈伯特人也曾将自己的势力从皮特拉扩张到希贾兹地区,希贾兹也深受奈伯特的宗教和语言上的影响。
希贾兹又介于东方的纳季德高原和西方的帖哈麦低地之间是一个不毛之地。其中三个城市是值得夸耀的:麦加、麦地纳和塔伊夫。
麦加位于希贾兹南部的帖哈麦,与红海相距48英里,在一个狭长的山谷之中。麦加在古代就早已经成为一个宗教中心了。麦加城内有一座神庙称为“立方体”,旧译为“天方”据传说:“克尔白”是阿丹依照天上的原型而建筑的。“大洪水”后的4000年前伊布拉欣(亚伯拉罕)和其子易司马仪重建一次,相传在易司马仪重建“克尔白”的时候,天神迦伯利把玄石递给他,那块玄石现在仍然潜在“克尔白”的东南隅上。在朝觐的典礼中人们都要抚摩它,“克尔白”建成后的管理权原来是在易司马仪的子孙中,随着时间的变迁,后来骄傲的祝尔胡木人和崇拜偶像的胡扎人,把克尔白据为己有。后来发展成为阿拉伯全体部落的神庙。阿拉伯半岛共有360个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把本族的神灵供奉在“克尔白”神庙里,其中有人像、还有兀鹰、树干、石块等。伊斯兰教兴起后,先知穆罕默德光复麦加后,将“克尔白”神庙的偶像全部捣毁,保存了黑石,从此“克尔白”成为全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圣地。古来氏人在麦加接续了古代的易司马仪世系,虽然多神教和拜物教在麦加等地占有一席之地,但作为阿拉伯半岛一神教信仰中心的麦加,在阿拉伯各部族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一神教和多神教及拜物教交融在半岛之中,安拉(ALLAH  ALILAH  上帝)虽然是麦加的首要神灵,但不是唯一的神灵,这个名称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的,安拉即是旧约书中耶和华,又是美索不达米亚闪米特部落所崇拜的亚神,也是古老的苏美尔人所崇拜的恩奇之神。两河流域的“独一神” “亚”或 “恩奇”传到了叙利亚,在叙利亚的温木只马勒地方,发现的阿拉伯语铭文里上帝的名称也是HALLAH,这个铭文是基督徒在公元600年时所刻的。而在南方乌拉发现的米奈铭文和赛伯伊铭文里也都有这个名称,而在公元前500年所发现的列哈彦的铭文里,这个名称屡次出现,写法是:HLH,而列哈彦显然是从叙利亚获得这个神灵。列哈彦曾经是阿拉比亚信仰中心,从以上铭文分析中得知,安拉这个独一神灵的信仰自古以来就在阿拉伯半岛根深蒂固地传接着。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叫法,但它们都是指同一个意思即独一神 “安拉”。希贾兹地区的麦加和麦地纳等,后来成为以独一神为宗旨的伊斯兰教圣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麦地纳:在麦加以北300英里,气候和土质都胜过麦加,位于也门到叙利亚古商道之间。这个城市以农业为中心,是以两个犹太化的安拉比亚部族和阿拉马部族为中心,以及阿拉伯人组成的城市。这里有伊斯兰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库巴清真寺。
塔伊夫:在麦加东南70英里,海拔6000英尺,是麦加到也门的必经之地。有平原、高地和森林,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以农作物为主供应麦加等城市的需要。塔伊夫全城都是果园,故称为“一小块叙利亚土地”,过去和现在都是麦加的贵族避暑的胜地。塔伊夫居民塞基夫族,也可以统称为北方的盖斯族,有来自也门的西木叶尔人以及来自麦加的古来氏人,古来氏贵族在塔伊夫占有不少田庄和园林,有着较为频繁的财务与贸易上的交往。
希贾兹地区三城市麦加、麦地纳、塔伊夫的概况,使我们对希贾兹有了这样一个大概的认识:在伊斯兰教之前希贾兹在文化上、宗教上以及物质上都受到了许多方面的影响。来自波斯、叙利亚、阿比西尼亚以及拜占庭等国,通过加萨尼、莱赫米、也门三个途径而传入的。远古时期的两河流域的“一神论”的影响在希贾兹各部族中已是根深蒂固了。这一点已从4000年前伊布拉欣父子重修麦加神庙—克尔白,及独一神安拉是麦加地区各部族所崇拜的主要神灵可以得到证实。
虽然基督教在纳季兰找到一个立足点,犹太教也在希贾兹和也门有一定的势力,但这两个宗教对于阿拉伯人民的传统信仰(即信仰和崇拜独一神安拉)似乎没有什麽影响,然而半岛上的陈腐的拜物教有所抬头,但它们又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上的需求。在穆罕默德履行使命之前的一百年期间,阿拉伯半岛传统的一神教如何适用当时文明的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精神上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个排在世界前100位名人之首的穆罕默德,陆续传达了安拉颁降的旨谕《古兰经》,凭借这部天经穆罕默德开创了中世纪震惊世界的伊斯兰帝国。从而奠定了伊斯兰教发展的基础,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程,从而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第三篇   
伊斯兰教的兴起及世界几大宗教和国家的概况
在我们和读者共同进入伊斯兰教的兴起及世界宗教概况之前,让我们和读者共同了解一下有关人类宗教的概况:
宗教     伊斯兰教     穆斯林
一 宗教:宗教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LIGARE,英文为RELI—GION,最初意为:捆绑在一起。
        近代宗教的意思是“人们对灵性存在的感悟”。人们在崇拜时他们的感悟是:左侧是地狱,右侧是天堂。因此,近代宗教一词的意义是:人在神灵前颇感惊恐与敬畏。
       宗教有两层含义:1宗教可成为“敏拉(MILLAT)”含义是信条和礼仪
2宗教也可称为“迪尼(DEEN)”
                         含义是生活方式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现代人理解的宗教含义往往是某一宗教的信条和礼仪,如信仰什麽神、礼仪中规定的各种形式等。
       阿拉伯两河流域地区的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史前人类宗教信仰的含义是:以“迪尼(DEEN)”即生活方式为主的,古人的宗教信仰已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阿拉伯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乌鲁克第四王朝时期被发现的文书。文书是用削尖的芦杆刻划在水泥板上的,其内容主要是向独一神献祭牲畜的头数,证明了古代人向神献祭牲畜是古人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也代表了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因为古时人类还没较大的活动范围)。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宗教信仰也产生了分歧,同时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也有所不同。有的宗教只注重其信条和礼仪,而忽略了人类社会在生活中对宗教的需求。伊斯兰教在穆斯林的生活中,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古兰经》的指导已融汇在穆斯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宗教在生活中的体现,对人们的信仰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48亿人信仰宗教,占总人口的4/5,可见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伊斯兰教是自有人类以来对独一神信仰的继续和发展,作为“一神论”宗教的名称—伊斯兰:是人类在“一神论”宗教信仰的宗旨下,经过了近6000年文明的发展后于公元6世纪(距今1400年左右),由穆罕默德先知在传达真主的旨意《古兰经》中最后一章确定其名称的。伊斯兰是真主赐予的名称,《古兰经》在第5章第3节指出:“今天我以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予你们的恩典,并选择伊斯兰作为你们的宗教。”伊斯兰教是普世性的宗教,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有穆斯林人口的国家共有120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有57个,而有的国家有为数不少的穆斯林,如前苏联有五千万穆斯林;印度有八千万穆斯林;中国则有两千万穆斯林。
          伊斯兰教的普世性为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二 伊斯兰
   伊斯兰有两层含义:1是“色兰(SALAM)”指安宁
                     2是顺从的意思
   伊斯兰的意思就是:通过顺从真主的旨意和格守着真主的戒律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社会和平,伊斯兰教就是无条件地顺从真主的宗教。
三 穆斯林
   穆斯林是自愿顺从真主旨意的人,在顺从安拉旨意这层意义上讲,任何信仰独一神安拉并行善的人都是穆斯林。
   穆斯林信仰伊斯兰并非信仰一种新的宗教,因为所有的先知如从阿丹、努海、穆萨、尔萨到穆罕默德等先知都宣讲的是伊斯兰。
至圣穆罕默德传达了真主颁降给人类的最后一部经典---《古兰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指南,也是真主给人类的最大恩惠。穆罕默德至圣身体力行的完成了真主的使命,继承和发扬了伊斯兰教。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古兰经》使我们知道了人类如何了解真主?了解真主有哪些方式?“天启”在了解真主中的重要性,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古兰经》中悟出一些道理。
人被创造出来之后就要去了解真主,人有一种天生的或纯自然的倾向—承认造物主并崇拜造物主,这种天生固有的本能,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到造物主的存在,并具有理解是与非的能力,当人们处于压抑、危险和逆境时,发自内心的向真主祈求帮助和需要。因此,先知在宣讲宗教时,如伊布拉欣向当时的人们宣讲真主时,他只简略地说道:“难道对于真主还会有什麽可怀疑的吗?无疑它是正确的。”
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强调知识与理性的重要性。
   《古兰经》劝告人们去追求知识;劝告人们要去观察整个宇宙,以及大自然与其万物之间存在的生态环境上的微妙平衡,这一切都为造物主的存在提供了深刻的例证,并且这些万物都是真主存在及其神圣德行的明证。对于那些深入思考的人们来说,所有这一切都是真主存在的明确迹象。
   天启的作用
   作为现代人对于天启的作用似乎缺少深刻的认识,因为目前人们掌握的知识是几千年来人类知识的总和,而人类知识的每一次升华都离不开天启,从原始的石器到陶器到青铜、铁、合金、工业技术、航天飞行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古以来所接受的经典,有阿丹时期的21卷;努海圣人的经典;穆萨时期的《讨拉特》;尔撒时期的《引支勒》以及至圣穆罕默德时期的《古兰经》。人类始终在启示进化律中发展,宗教也是在启示进化律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化的,启示是了解真主的关键途径之一。
       自有人类以来,宗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人类宗教的进化与文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宗教的意义使人类的认识更加深化,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宗教的启示进化中,从深层不断地去追寻、探索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来源与意义。这深层次的思考构成了人类的精神凝聚之源,同时也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奥妙无穷的宇宙构成了现实世界同时也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的范畴,人类生活在一个永远探索不完的生活空间之中,在科学技术和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宗教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并保持着旺盛的势头。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全世界50亿人口中有30多亿人信仰不同的宗教:
基督教有15亿人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伊斯兰教有8亿多人分布在172个国家和地区;
印度教约有7亿多人主要在印度;
佛教约有3亿多人分布在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等地;
其它公开和秘密的宗教人数无法统计。
宗教至今为什麽还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这是古今中外学者们长期争论不完的话题。
在当今高科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在3亿人口中有80%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从总统到平民其中不乏许多有知识的人,包括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银行家、政界文艺界知名人士。人们不禁要问,宗教存在的价值是什麽呢?宗教的真正意义何在?如果人类缺少了宗教信仰,人类的将来会发展成什麽样子?
近几百年来人类的文明史告诉我们,人们在心灵深处对神灵的崇拜与敬畏,给人类带来的和谐与安宁是任何教育阶段所不及的。在人类文明史发展过程中,没有神的世界几乎是不可理喻的,当代民间至今仍存留的宗教信仰就是最充分的例证及资料。信仰是人们精神上的主要源泉并使人和生命相谐和,人和社会以至于宇宙相谐和。
宗教居于人类精神整体中的深层。
宗教深层次的研究,对了解人类的过去和指导人类的将来有着主要的意义。
面对社会的压力和诱惑,个人的弱点有可能压倒我们天生的承认真主、崇拜真主的倾向,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产品的丰富,精神消遣的多样性,使人类的道德、伦理、信仰经受着严重的考验。古人所重视的问题如人类从何而来?造化的目的?以及死后复生等问题在现实代人们的生活中似乎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研究宗教、研究历史、研究人类远古时期的虔诚信仰,将使人们更了解宗教信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7# 发表于 4 天前 16:38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第一章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政权建立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诞生于麦加,穆罕默德这一历史伟人诞生在一个人类历史上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他将担负着一个什麽样的重大历史使命?
让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第一篇中我们已了解
到,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人类最远古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地进步,都已从两河流域出土的大量考古文物中得到证实。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在近两百年的考察研究中发现两河流域的历史虽然在不断的变化,而伴随着人类这些古代部族和国家对独一神的信仰和崇拜却始终没有改变。历史研究证明,麦加的克尔白圣地是自远古时期就有的,根据伊斯兰教的传说,克尔白是阿丹依照天上的原型而建筑的,“大洪水”之后伊布拉欣和其子易司马仪又重建一次,克尔白的管理权从易司马仪子孙的手里传到了古来氏族人手里,后来到了崇拜偶像的祝尔胡木人手里。随着两河流域多神论的发展,麦加克尔白独一神的神庙里又多了许多神像,“胡伯勒”偶像是阿莱尔、伊本、鲁哈文,从两河流域传入到麦加的,“胡伯勒”这个名称是有着阿拉马语血统的。“胡伯勒”具有人的形象,旁边安放卜算的神签。麦加是因宗教信仰的发展而建立的,在托勒密的书里,麦加这个名称为麦科赖(MACORABA)意为圣地的意思。远古时期麦加早已成为当时一个地区的宗教中心了。
“独一神”论的信仰在阿拉伯半岛的各民族中为什麽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已成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长期研究的课题。近二百年的研究证明,半岛内独一神论的信仰往往伴随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出现的不同的指导经典,如:传说中的阿丹时期的21卷经典(距今7500年左右)在古代的部族中指导人类信仰、生活和一切活动;姆萨时期的讨拉特(旧约)(距今3200年);尔撒时期的《引支勒》(新约)(距今2000年);以及穆罕默德时期的《古兰经》(距今1400年)。伴随着经典的颁降,在阿拉伯半岛的一长串圣人的名单中,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圣人,也是封顶圣人。这一传说概念在阿拉伯半岛的各族人民中已深入人心,任何歪理邪念都改变不了他们,这也是在麦地那圣地被篡改《旧约》而成立的犹太教和被篡改《新约》而成立的基督教,不能够改变阿拉伯半岛各民族对独一神论的传统信仰的真正原因;同时也是穆罕默德能在短短的23年的时间里,将一盘散沙的半岛各部族统一到以独一神为宗旨的伊斯兰教旗帜下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人类的活动、交通、能源、军事、经济、思想、和文化的频繁交流。指导人类一切活动指南的经典出现在穆罕默德诞生的时代,历史的使命落在穆罕默德的身上。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一历史伟人不平凡的生平:
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3月诞生在麦加,这一年正是埃塞俄比亚人率象军进攻麦加遭惨败,史称“象年”。穆罕默德还没有出生,父亲阿卜杜拉在赴叙利亚经商的归途中病故,而母亲又在他六岁时也不幸病故,祖父担负了抚养穆罕默德的责任。8岁时祖父病故,伯父艾布塔里卜又担负起这个孤儿的责任。穆罕默德随着伯父奔走谋生,12岁时就随往叙利亚经商。他15岁时就目睹了古来氏族中的两个兄弟族之间的争斗,20岁时参加了古来氏贵族所召开的联席会议,消除部落分歧走向部落联合。25岁时穆罕默德与麦加富孀海底彻结婚,当时海底彻已经40岁。海底彻在精神方面给予穆罕默德以巨大安慰和鼓励,在物质方面用她的家资支持他,使他能够全力倾注于他的事业。婚后穆罕默德在管理商务的同时,也进一步认清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人生对社会地思考、人间的不平之事和各种贪婪残暴使他对人生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地思考。他逐渐摆脱了繁忙的商业事务,选择了麦加附近的一个清净的小山洞—希拉山洞,经常在那里长时间地静坐深思。40岁时他宣称奉到安拉的使命:把人类引导于真主之道《古兰经》,第九十六章的第一至五节是他宣布的首次启示:“你当奉你的能创造的主的铭文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和人们所未知。”
穆罕默德宣布奉使命发生于公元610年伊历9月(斋月)27日或28日的夜间,《古兰经》称此夜为“尊贵之夜”—盖德尔之夜。初期穆罕默德经过三年的秘密传教后,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改为公开传教,得到了广大贫困阶层的支持。公元620年穆罕默德将传教的对象转向麦加以外的各个部族,最后穆罕默德从麦加迁都叶斯里伯,即后来的麦地那圣城。先知在麦地那奠定了建立伊斯兰教政权的基础,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穆斯林驱逐了挑拨离间的麦地纳的犹太人,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穆罕默德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所制定纲领,最大限度地团结了阿拉伯半岛的各族人民,统一在独一神论的宗旨下,在大众生活中坚持了伊斯兰教的原则。在政治和宗教上的统一思想取代了阿拉伯半岛上自古以来分散的孤立的部落思想,伊斯兰教的法律制裁取代了自古以来的血亲复仇。部落时代对克尔白的朝拜已成为阿拉伯的共同行为,“朝觐”已成为全体穆斯林的宗教仪式。
公元632年3月穆罕默德亲自领导了一次朝圣,并发表演说史称“辞朝”
公元632年6月8日先知穆罕默德病逝于麦地那。穆罕默德在短短的一生中,把向来散漫的阿拉伯民族团结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坚强的民族并建立了一个有组织的国家和一个覆盖世界的伟大宗教,奠定了伊斯兰帝国的基础,这个帝国的版图包括了中世纪时期世界上物产最丰富的地区。穆罕默德本人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但他所传授的经典《古兰经》,全世界有七分之一的人民信仰它,把这部经典看成是一切科学和哲学的指南。
穆罕默德领导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但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发展了两河流域最古老的宗教—独一神“安拉”的信仰。阿拉伯人的唯一神论的宗教直到公元六世纪后,穆罕默德时期才被确定为伊斯兰教。无条件地服从宇宙唯一的主宰—真主。
伊斯兰教宗旨是独一神论。远古时期古人以祭祀的方式崇拜宇宙独一神—安拉,见《古兰经》中两个儿子的故事,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所证实。在两河流域“安拉”也被称作恩奇,也有地方称为“耶和华”或“亚”,这一点已被两河流域出土的距今5000年—7500年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历史的发展证明:犹太教与基督教是古代7000年—5000年传统一神教的一个支派。犹太人篡改了距今3200多年前姆萨时期的讨拉特(旧约)而形成后来的犹太教;基督徒篡改了距今2000年前尔萨时期的引支勒(新约)而形成基督教。由于历史的原因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只有少数正统派信仰真正的讨拉特和引支勒“唯一神论”,而大多数人信仰被篡改了的新旧约(即圣经)三位一体的多神论。
从历史上说在诸多宗教中犹太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最相近的,这三种宗教是同一宗族的产物—即阿丹—怒海—闪族生活—伊布拉欣的后代。
伊斯兰教五大信条是:
一、信真主(安拉)—是创造世界和人类万物的,是唯一的无偶的,不生,不被生,是全知全能的。
二、信经典(天经)—相信犹太教的《旧约》和基督教的《新约》以及《古兰经》都是真主的经典,但又认为《旧约》和《新约》已被后人篡改过,因此实际上只信仰《古兰经》。
三、信先知—相信阿丹、努海、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如亚伯拉罕(伊布拉欣)摩西(姆萨)耶酥(尔萨)等等,都是为真主传道的先知,而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
四、   信天使—相信安拉与先知之间有中介叫作天使,而最大的天使叫(迦百列)这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是相同的。
五、   信末日—相信死后复生。


《古兰经》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一切精神问题和伦理问题的最后依据。《古兰经》是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中最年轻的也是最古老的。据经典学家研究成果表明:《古兰经》是继人类所发现的,讨拉特(旧约原版—没被篡改过)和引支勒(新约原版—没被篡改过)这两部经典之后的延续与发展。内容涵盖了以前所有经典之精华,并成为人类活动的指南,《古兰经》已成为一切书籍中被诵读最广泛的书。穆斯林除了每日五次礼拜诵读它以外,它还是一本教科书,每个穆斯林都把它当成阿拉伯语的读本。
穆罕默德逝世的次年,欧麦尔觉察到能背诵《古兰经》的人有好几位已去世了,根据正统派的意见,他向艾卜伯克尔建议整理《古兰经》。艾卜伯克尔时代整理出来的《古兰经》由欧麦尔的女儿圣妻哈福赛保管,此次用底本。新校《古兰经》原抄本保存在麦地纳,另有三部抄本寄到大马士革、巴士拉和库法的军营中,其他抄本全部销毁,从而保证了《古兰经》的真实性。阿拉伯人在《古兰经》的指引下开创了一个伟大的事业,在全世界传播了伊斯兰教。
第二章  犹太教概况
穆罕默德所建立的伊斯兰教为什麽能冲破先于他们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势力,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帝国?让我们先从历史上来了解一下犹太教和基督教:
犹太人在地理上是阿拉伯人的近邻,在种族上是他们的至亲,《旧约》中有许多记载说明希伯来人原是沙漠民族。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是两种同源的闪族语言,希伯来语原本的《旧约》里面有些名字是阿拉伯语的名字,例如:以撒(易司哈格)的后裔的名字大半是阿拉伯语的。一个南方的阿拉伯人要想了解希伯来语的《创世纪》的第一章是不会感到什麽大困难的。据现代的研究证明,希伯来族教义中的初步教义是发源于沙漠的。
公元前1225年前后,希伯来各部族从埃及到巴勒斯坦去,在中途逗留于西奈半岛和内夫得沙漠地区40年左右,在米甸地方西奈半岛的南部同其东面地方缔结了神约,姆萨(摩西)娶了一个米甸祭司的女儿,那个祭司是传统的阿拉伯地区独一神耶和华的崇拜者。姆萨是独一神的崇拜者和继承者,他带领苦难的希伯来人从埃及法老地奴役下逃出红海的艰险,带着与神缔结的《旧约》以游牧的身份进入巴勒斯坦,他们跟迦南人住在一起,而且变成有文化的人。过了一段较长的时期后,这个民族的一部分人将与神缔结的《旧约》篡改,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正统的犹太人是不承认被篡改的《旧约》的,至今仍有许多犹太人只信仰姆萨留下的传统的独一神的《旧约》经典,同样在叙利亚目前还有许多“一性教”的基督教信仰者,他们也只信仰尔萨流传的“引支勒”即《原版新约》,他们反对篡改的《新约》,反对尔萨凡人神性化,只承认宇宙中独一的主宰—耶和华。
而在公元6世纪后半期,阿拉伯半岛出现的“哈尼法运动”反映了半岛的各部族人民,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篡改传统经典(新旧约)的抵制运动。著名的“哈尼法”运动是半岛各族对恢复伊布拉欣的纯正宗教的渴望,他们盼望被篡改了的(新旧约)能恢复它们的本来面貌,同时也渴望着能有一部经典指引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穆罕默德颁降的真主的旨意《古兰经》代表广大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色列的由来: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是伊布拉欣,他的长子叫伊斯马仪基督教称作“以实马利”,伊布拉欣的次子叫伊斯哈格,伊斯哈格之子雅各在雅博渡口及伯特利地方被改名为“以色列”,“以色列”的意思是“与天神角力者”,他是犹太人的始祖,因此他的后代就被称作“以色列”的子孙。基督教称为“以撒”,以色列人也叫做犹太人,阿拉伯人称他们为“亚胡狄”。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作为燔祭被真主考验。古时候人们将头生子作为燔祭是相当普遍的,考古研究证明在古代,世界上这样的实例是很多的。
伊布拉欣(亚伯拉罕):是一系列先知的祖先,他是安拉之友,是一位顺从的人,是一位穆斯林,他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祖先,是奉安拉之命牺牲其子伊斯马仪而留下了忠孝节牺牲的典范。他与其子伊斯马仪建“天房”,奠定了信仰者朝拜的中心,他是穆圣的祖先也是人类的楷模。
伊布拉欣及其近支的列圣:鲁特(伊圣的侄子);伊斯马仪(伊布拉欣长子);伊斯哈格(伊布拉欣次子)
伊斯哈格—雅各—12个儿子其中倒数第2个是优素福(约瑟)
雅各(业二姑伯)—其子俩威—俩威其子发西思—发西思其子业苏亥勒—其子而穆拉乃—其子姆萨
   姆萨与神缔约得降《讨拉特》,经过一段时期后被以色列人篡改,为私利服务。
   前面说过伊布拉欣即是穆罕默德的祖先,也是尔萨和姆萨的祖先,犹太教和基督教称伊圣为他们的家长,那麽我们如何来理解伊斯兰教的先知伊布拉欣圣人,同时又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这一较为复杂的宗教历史过程是怎样产生
的?如何以现代的历史观来理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产生发
展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使我
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较为深刻的认识。
    近两个世纪以来,欧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两河流域
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斯河两河流域,而伊斯兰教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就开始
的,因此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作为宗教的名称伊斯兰—是无条件顺从安拉的意思,是在公元6世纪时才最后确定其名称的,是穆罕默德在颁降安拉的旨意《古兰经》的最后一章时宣布的。两河流域考古发掘的神庙表明,人类在阿丹时期对独一神“安拉”的崇拜发展到对自己祖先的崇拜,进而发展到对佛像的崇拜对多神的的崇拜。历史文献与有关经典地研究印证了部分神话与传说的历史价值(如大洪水的传说)。阿丹时期的21卷经典指导当 时古人怎样敬神、拜神、祭祀神;不吃自死物、不吃不卫生的东西;怎样防热防寒;怎样遵守伦理道德等。而经过“大洪水”后努海的后代继续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到了伊布拉欣圣人时代人类社会进步到了一定程度;当到了姆萨时期时,《讨拉特》经典的颁降进一步指示人类不要迷信金牛,和解决战俘财产等问题;到了尔萨时期颁降的引支勒,指导人类如何处理更为复杂的纠纷,如结婚、离婚、遗产等问题;到了穆圣时期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古兰经》以优雅严肃的面貌著称于世,指导性条文通俗易懂,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解决人类一切活动的指南,也是安拉给人类的最大的恩惠。不同时期的经典解决人类历史不同时期的问题,而《古兰经》是安拉颁降恩赐给人类的最后经典,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准则,这一使命是由至圣穆罕默德完成的。
       阿拉伯半岛各部族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在从始祖阿丹到穆罕默德共50世系圣人的真传经典下生活的(见50世圣人世系表)。前面已经说过,为什麽“独一神”论在阿拉伯半岛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正是因为有先知引导,有因时利导的经典指引,才使得安拉颁降的《古兰经》为广大阿拉伯半岛人民所理解所接受,是水到渠成,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宗教发展的趋势必然造就了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而我们在解读从(大洪水)之后到公元零年(尔萨即基督)之间的3100年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时,就不难理解为什麽在不同时期的先知之后都有不同的民族篡改所颁降的经典为私利服务了。当历史从距今5100年左右的努海时代发展到距今4000多年的伊布拉欣时代时,还没有犹太教和基督教;当时中国正处在夏朝时期。根据伊斯兰教的传说,伊布拉欣是伊斯兰教50世圣人中的第21位先知,从阿丹到努海是十世间隔,而从努海到伊布拉欣也是十世间隔,伊布拉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上。
     年轻的伊布拉欣随着父亲他勒海(即阿则勒)一起离开了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流浪到迦南地方,最后定居在叙利亚北部的哈兰城。伊布拉欣作为犹太人的家长,这条世系传到了伊斯哈格(圣经称以撒),也就是差点被他父亲亲手做了燔祭的儿子。伊斯哈格的儿子雅各身体强壮、力大过人,后来在伯特利改名为以色列,“以色列”的意思是“与天神角力者”,因此雅各的后代即是以色列人的后代,以色列人也叫犹太人。
      雅各有12个儿子,其中第11个儿子优素福(圣经称约瑟)由于被其同父异母的哥哥们出卖到埃及当奴隶,他在埃及法老的监狱里认识了法老的御厨和酒政,并为其二人算命预示出狱,因此被推荐给法老圆梦。由于优素福为法老圆梦并解除了埃及7个荒年的难关,被法老封为宰相,于是他将父兄及其家眷从叙利亚接到埃及,住在法老允许的三角洲以东的地区。雅各(即已改名为以色列)率领的家眷刚到埃及时不足100人,经过了许多年后人口增多,优素福已去世,新上任的法老对以色列人采取了打击磨难政策,埃及人虐待以色列人并杀害其男婴留下女婴,就是在这种压制和恐怖的环境下,姆萨(圣经称摩西)出生了,姆萨的母亲将他藏在一个小蒲草箱里,漂流在尼罗河上,法老的女儿发现了这个婴儿,这位女儿不能生育遂收养了这个孩子,将他作为埃及的王子在法老的王宫内养大。姆萨长大后发现了自己的真正身世,他和以色列人一起同法老进行顽强的斗争。于公元前1225年前后率领雅各(即以色列)后代的各部族逃出埃及,经过多种磨难到达西奈半岛的何列山,并在那里接受了“安拉”的《讨拉特》经典。40年的流浪生活使姆萨病故,他被葬在俯瞰约旦河谷和尼波山之地。姆萨后代以色列人在完成了他们的战争后聚集在示剑,约书亚在巴力—一个叫比利土庙前竖立了一根大石柱,在石柱前以色列支派宣誓永远忠于安拉(上帝),姆萨的上帝就是将他们从埃及法老的枷锁下解救出来的造物主—耶和华、安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人就篡改了讨拉特《旧约》,为自己的私利服务,只有少数正统的以色列人遵守姆萨的讨拉特。这就形成了被篡改的旧约而出现以色列人的犹太教。
      前几章已经谈到犹太人在地理上是阿拉伯人的近邻,在种族上是他们的至亲,这是努海的后代在历史发展的变迁中所形成的民族。
       根据伊斯兰教古老的传说,努海的三个儿子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许多民族:长子萨姆(基督教称闪)—居住在阿拉伯地、西方鲁穆地、发勒西地、黑扎子地、业满地、而拉革地、沙穆地。其后裔所形成的民族有:埃兰人、希伯来人(以色列人)、亚述人和阿拉姆人。
次子哈姆(基督教称含)—居住地为:南方的赞者地、海北涉地等处。后裔所形成的民族有:腓尼基人、非利士人、亚摩利人和巴比伦人。
幼子亚伏羲(基督教称亚弗)—居住地为:土耳其、支那等地。后裔所形成的民族有:波斯人、希腊人、米提亚人、塞浦路斯人及东地中海岛屿上的人。
前几章已经谈到“大洪水”后(距今5100年)努海的后代形成了许多较大的部落民族,两河流域的乌尔人是努海长子萨姆的后裔,后来发展为希伯来族人,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800年时,希伯来人伊布拉欣(原名亚伯兰)跟随父亲他勒海(阿则勒)离开了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与希伯来族人西迁到了叙利亚的哈兰城。同时由于伊布拉欣的孙子雅各在伯特利改名“以色列”(意与天神角力者),他的后代即从希伯来人称为以色列人。公元前1500年左右时,希伯来族人迁到了埃及,在埃及经受了近200年的磨难后,在姆萨的率领下,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逃出埃及进入西奈半岛。在姆萨的领导下在西奈半岛创建了信奉耶和华的同盟会—即初始的犹太教。在姆萨去世前,此时的犹太教具有以下的特点: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   在姆萨先知的坚持下,忤逆的犹太人以当时颁降的“讨拉特”经典为根据信奉造物主耶和华。
2.   犹太人即原来的希伯来人,是从两河流域西迁到西奈半岛的,因此具有较深的古老的苏美尔文化传统。了解和掌握许多民间传说与神话,包括当时领先世界的语言、文字、冶金、建筑等技术。
3.   以色列人在埃及流浪多年后,形成的以色列民族与埃及人的融合,使他们了解了埃及人的文化并掌握埃及人的有关建筑和天文方面的技术。
4.   以色列人到达加沙后与腓尼基人多年生活在一起,又了解和掌握了腓尼基民族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先进的语言文化。
因此以色列民族的遭遇使其民族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成为当时较先进的民族,但是由于他们对信仰造物主耶和华的叛逆,遭到了历史上其他民族少有的磨难。这一点在姆萨先知在世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明,在《圣经》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在我们将《圣经》出处展示给读者之前,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希伯来人的“约柜”的传说。“约柜”据说是希伯来人存放上帝耶和华与希伯来人约法的圣柜,它是希伯来民族在原始初期存留下来的文物,这一文物是希伯来人信仰耶和华的实物见证。实际上在阿拉伯半岛上所形成的较大的民族中,都有经典文物保存,据经典学家统计和圣训研究成果表明,从阿丹到50世穆罕默德,人类各民族共接受了达50部经典,各部经典在完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后,都有新的经典取而代之。穆罕默德这一最伟大的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圣人所受安拉颁降的经典—《古兰经》是指导人类的最后一部经典。希伯来人保存的“约柜”里的经典,在姆萨接受“安拉”颁降”的“讨拉特”(即原版旧约)之后,将被“讨拉特”取代之。以色列人不愿意在经济利益由于高利贷利息等逐步丰盛的环境下受“讨拉特”(原版旧约)的约束。姆萨对以色列人忤逆造物主耶和华之举看得很清楚,知道以色列人为了经济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真诚与信仰。为此我们和读者一起来看圣经旧约全书申命记第31章中的摘录:“每七年朗读律法(指讨拉特即原版旧约)一次。”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末的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后,摩西吩咐他们说:“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以色列众人来到耶和华—你的上帝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要招聚他们男、女、孩子,并城里寄居的,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你们的上帝,谨守遵行这律法的一切话,也使他们未曾晓得这律法的儿女得以听见、学习敬畏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在你们过约旦河要得为业之地,存活的日子常常这样行。”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姆萨先知向当时的以色列人宣讲“讨拉特”,是以圣人的高贵的思想境界向世人宣传主道,而决非仅局限希伯来民族,但由于以色列人为了经济利益篡改了原版“讨拉特”经典律法,为私利服务,使后来的“讨拉特”(旧约)原目全非。他们试图将“讨拉特”作为本民族的私有财产。因此公元前1300年左右(距今3300年)颁降的指导人类一切活动的经典“讨拉特”(旧约),只经过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就继续颁降了尔撒时期的“引支勒”(新约)距今2000年取代“讨拉特”指导人类一切活动。随后《引支勒》又遭到了谋私利的基督教徒的篡改,因此仅隔600年穆罕默德就得到颁降了真主安拉的最后经典《古兰经》,由于《古兰经》的真实性,得以在全世界传播并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
让我们继续回到《圣经》中关于以色列人的论述,了解一下姆萨先知对以色列人的本质的看法。《圣经》中继续说道,对摩西(姆萨)的最后指示:
“耶和华又对摩西说:你必和你列祖同睡,这百姓要起来,在他们所要去的地上,在那地的人中,随从外邦神行邪淫,离弃我,违背我与他们所立的约,那时我的怒气必向他们发作。我也必离弃他们,掩面不顾他们,以致他们被吞灭,并有许多的祸患灾难临到他们。…现在你要写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传给他们,使这歌见证他们的不是。”摩西将这律法的话写在书上,及至写完了就吩咐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末人说:“将这律法书放在耶和华—你们上帝的约柜旁,可以在那里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因为我知道你们是悖逆的,是硬着颈项的,我今日还活着与你们同在,你们尚且悖逆耶和华,何况我死后呢?你们要将你们支派的众长老和官长都招聚了来,我好将这些话说与他们听,并呼天唤地见证他们的不是。我知道我死后你们必全然败坏,偏离我所吩咐你们的道,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手所做的惹它发怒,日后必有祸患临到你们。”从以上《圣经》的摘录中可以看出姆萨先知早已对以色列人的悖逆本质有深刻的了解,尽管先知作了嘱咐并制定了律法,七年一学习的定制,但以色列人还是违背了先知的意愿,任意孤行违背主道,因此遭到了其他民族少有的历史性的磨难。
《古兰经》中对以色列人的论述,《古兰经》中第二章第53—56节:“〔53〕当时我以经典和证据赏赐姆萨,以便你们遵循正道,〔54〕当时姆萨对他的宗族说:‘我的宗族啊!你们确因认犊为神而自欺,故你们当向造物主悔罪,当处死罪人。在真主看来这对于你们确是更好的。他就恕赦你们他确是至睿的,确是至慈的。’〔55〕当时你们说:‘姆萨啊!我们决不信你,直到我们亲眼看见真主。’故疾雷袭击了你们,这是你们看着的。〔56〕在你们晕死之后,我使你们苏醒,以便你们感谢。”《古兰经》中第40—42节,“〔40〕以色列的后裔啊!你们当铭记我所赐你们的恩惠,你们当履行对我的约言,我就履行对你们的约言,你们应只畏惧我。〔41〕你们当信我所降示的,这能证实你们所有的经典,你们不要做首先不信的人,不要以廉价出卖我的迹象,你们应当只敬畏我。〔42〕你们不要明知故犯地以伪乱真隐讳真理。”《古兰经》在第二章第106节、140节和第136小节分别说,“〔106〕凡是我所废除的,或使人忘记的启示,我必以更好的或同样的启示代替它。难道你不知道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吗?”“〔140〕难道你们说过:‘伊布拉欣、易司马仪、易司哈格、叶尔孤白和各支派,都是犹太教徒,或基督教徒吗?’你说,你们更有知识呢?还是真主更有知识呢?自己手中有从真主降示的证据,而加以隐讳的人,有谁比他还不义呢?真主决不忽视你们的行为。”“〔136〕你们说:‘我们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伊布拉欣、易司马仪、易司哈格、叶尔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姆萨和尔萨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归顺真主。’”
从以上姆萨、《圣经》、《古兰经》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事实见证了以色列人的灾难与惩罚,几千年来少有的民族大屠杀都降临在以色列人的身上,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警觉。
让我们抛开以色列民族的悲惨历史,来了解一下古代希伯来民族建立以色列国的历史:当希伯来民族这个努海长子撒姆的后代,在两河流域所形成的古老民族西迁至西奈半岛后,因伊布拉欣的孙子雅各改名为以色列而成为后来的以色列子孙—以色列民族。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8# 发表于 4 天前 16:3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本帖最后由 擱浅 于 2010-4-14 08:23 编辑

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部落,从公元前1800年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的乌尔西迁叙利亚,到公元前1050年扫罗领导的便雅门部落(12部落之一)历经了700多年才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国家(公元前1050年)。当第二代国王犹太部落领袖大卫,赶走了腓尼基人征服了迦南人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仿效东方君主大兴豪华宫舍,并建立耶和华圣殿,把约柜置入,从此耶路撒冷也成了犹太人的圣城。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北方的十个部落拒绝服从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并在北方的以撒马利亚建立了以色列王国。而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南方的以色列的两个大部落建立了犹太王国,从此希伯来人进入了多年的分裂时期。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征服了以色列王国,并将王国的居民分散到亚述帝国的各地被同化,因此撒马利亚的十个部落,以色列人称为历史上失踪的以色列十个部落。与此同时,以色列南方两部落建立的犹太王国也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最终于公元前598年和公元前586年两次被尼布甲尼撤二世攻下首都,造成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从此犹太王国不复存在,王国不在而民族犹存,作为一个民族虽然饱经磨难,但犹太人又建立起耶路撒冷神庙。到了公元前538年至前332年的200年中,它又成为波斯人的属国后,又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王国,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属,到了中世纪又成为阿拉伯人所管辖。当西方十字军和东方的蒙古军对这一地区进行侵略时,他们首当其冲受到侵害。最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长期统治了这块地区。直到1948年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美英等国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独立的以色列的国家。但巴勒斯坦地区是全体阿拉伯民族所关心的目标,这一地区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政治斗争的焦点。
《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同时也是基督教的圣书。
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各部落—努海长子的后裔,他们在苏美尔文化、阿卡德文化和巴比伦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发展起来,又经过200多年的埃及磨难生活,使他们熟悉了埃及的文化,当最后在迦南建立国家后,腓尼基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又使他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以上原因使以色列人在发展本民族的宗教文化时,既有真实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有为了本民族的利益明显地改动了经典内容的特色。
《旧约全书》中的《申命记》是犹太人的法律核心,也是古代汉莫拉比法典的继续,实际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法律大全的翻版。犹太教的经典《圣经》后来成为基督教的《旧约全书》,它的希伯来文古本有24卷,而现行的《旧约》有39卷,分为律法书、先知书、圣著三大部分,其中律法书是主要的宗教经典或圣典,于是《圣经》也由此而来。《旧约》是犹太教的祭司们根据各种文献史书、神话、诗歌、箴言、训诫、编年记等,在犹太教教义的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其主要经典的内容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末记、民数记、申命记等,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尽管《旧约》被犹太祭司们圆满地篡改了,但由于时间的变迁内容又有变动。直到 1947年“死海古卷”发现后,才使得这部《圣经》的研究有了依据。后来研究证明这是公元前130年至公元67年禁欲主义组织文塞尼派所抄写的《圣经》经文,它和近代流传下来的《圣经》同出一辙的,都是上述犹太祭司们的杰作,决不是“圣物”。尽管《圣经》的真实性受到世人的质疑,但希伯来人的《圣经》还是被基督教徒全盘接受,16世纪时加尔文教还把《旧约》作为法律和政治的理论依据。《圣经》也成为以后基督教世界文学艺术的灵感之源。
《旧约全书》中的《箴言》及《外经》(传经)的大部分资料都是犹太祭司们从埃及人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中汲取的。由于以色列人是在3300年前从埃及到达迦南地区的‘他们同迦南的腓尼基人共同生活多年。腓尼基人是古代著名的航海民族,他们在很古的时候就控制了阿拉伯半岛航海权,对阿拉伯的沿海国家深为了解,并熟悉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文化。公元十世纪末以色列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都是按照迦南语的发音,用腓尼基字母写成的,所有希伯来文献内容包括神话、礼拜仪式、世俗歌曲、历史、法律、寓言、箴言、先知语录等等,都综合反映了苏美尔文化、阿卡德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以及腓尼基文化(由于腓尼基民族的航海技术发达,使其能了解广泛地区的文化,因此具有综合文化的内涵)。《旧约全书》前五卷即“摩西五经”中的一些神话,源于苏美尔公元前14世纪的腓尼基文学作品—乌加里特文书证明《圣经·旧约全书》中的《诗篇》和《箴言》卷都具有腓尼基人赞美诗的风格,而且有的箴言几乎一字不漏地取自《阿门内莫的教诲阔》,因此见多识广的腓尼基人将埃及箴言传给以色列人是很可能的。
3300年前的姆萨时期,安拉颁降的《讨拉特》即旧约被以色列人篡改后,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时隔1300年后的尔萨先知的诞生时,安拉又颁降了《引支勒》新约。当时以色列人以他们篡改的《讨拉特》蛊惑人心,蒙蔽世人,自认为很成功,可以长期蛊惑着阿拉伯地区的宗教经典。当《引支勒》颁降时,以色列人是何等地恐慌与愤怒,他们极力反对基督教的《新约》,历史上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争斗是非常激烈的。但是历史是无情的,宗教发展的趋势使当时尔萨时期的《新约》给予了长期以来操纵着《讨拉特》的犹太人以沉重的一击。真主派尔萨引导世人,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是以色列人所能抗拒的。正如〈《古兰经》在第二章第106小节所谕:“凡是我所废除的或使人忘记的启示,我必以更好的或同样的启示代替它。难道你们不知道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吗?”
随着历史的变迁《引支勒》(新约)也遭到基督教徒的篡改,我们现在看到的《圣经》与历史上安拉先后下降的《讨拉特》《引支勒》已相去甚远,内容已遭到严重的篡改。我们今天看到的《圣经》是耶酥去世很久之后才用希伯来文、古希腊文写成的,而耶酥的母语是阿拉姆语,因此希伯来文或古希腊文《圣经》中记载的耶酥的讲话不过是别人的翻译,后来《圣经》又被翻译成其它文字(如英文)时又经历了一次翻译,因此不会与原来耶酥说过的话完全一样,更不用说英译本转译的其他文字《圣经》了。因此我们在阅读《新旧约》(圣经)时,应注意其基本观点:如认主独一;造物主创造天地万物(创世纪); 人死后复活并接受最后的审判;奖善的天国和罚恶的火狱等。3300多年前姆萨接受了安拉颁降的《讨拉特》(旧约),经过多年的变迁,被以色列按着自己的私利结合当时他们所了解的文化知识加以篡改,并成为后来基督教的经典与被基督教徒篡改的《引支勒》(新约)成为一体,即后来的《新旧约》(圣经)。
(圣经)中的历史和观点虽然有许多的地方被篡改,但有些地方和伊斯兰教的观点和有关历史是同出一源的如:
一、观点
(一)   上帝造人的观点(但〈〈圣经〉〉被篡改成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
(二)善恶的后世报应观点
(三)造物主派遣传道的诸先知观点
二、历史相同的部分
(一)   造物主造人的初始阶段的时间7584年(阿丹与好娲—〈〈圣经〉〉称为亚当和夏娃)
(二)   大洪水时期的传说 (努海及其后代—〈〈圣经〉〉成为诺亚方舟)
(三)   伊布拉欣等圣人的历史几乎是相同的
(四)   神世传说是伊斯兰教保存的最古老的传说
因为从阿丹时期安拉降示的指导人类活动的经典,到姆萨时期的《讨拉特》经典(旧约)和尔萨时期的《引支勒》经典(新约),以及穆罕默德时期的《古兰经》都是安拉降示的经典,是一脉相承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民族根据本民族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宇宙万物的理解程度,和对人生哲学的悟解产生了各种不同于原始“一神论”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了许多新的宗教,如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基础是早期的两河流域从“独一神”的信仰基础中派生出来的对宇宙天体的崇拜,如太阳神、月亮神、山神、海神等。这一点从法老的墓地出土文物中明确地显示出来;而印度佛教的产生,是人类从对人生哲学的悟解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如大乘、小乘观点等;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也是如此,而波斯人在拜物教与多神教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论的观点:即善与恶、黑暗与光明引出了新的教义并发展为密特拉教。
而犹太教和基督教不同于其它宗教,明显地与伊斯兰教相近,因为这两个宗教都是以伊斯兰教传统“一神论”的经典为根据,进行篡改后提出新的信仰观点而形成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由于这一历史原因,以色列人在形成犹太教、基督徒在形成基督教的过程中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其原因是:
一、   当姆萨接受安拉的旨谕《讨拉特》时是距今3200年左右,而在这之前的阿拉伯半岛各民族已相继接受了安拉通过众先知所颁降的一系列经典,如前所述的阿丹时期的21卷;二世师思降经典50卷;七世圣人以德雷斯的30部经典;努海圣人时所降的经典;这些经典在阿拉伯各族人民的心目中,已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以色列人篡改《讨拉特》经典必然要遭到半岛内各民族的反对,同时也遭到坚持正教的犹太人的反对,以色列人受到强有力的宗教历史发展趋势的约束。
二、   因此以色列人经过了漫长痛苦的过程,从公元前1300年姆萨时期到公元前500年近800年的时间,犹太教的祭司们才根据他们所掌握的人类文明的知识,将《讨拉特》篡改成《旧约全书》。
三、   当尔撒接受安拉颁降的《引支勒》时,犹太人又极力反对尔撒先知所宣传的新的经典《引支勒》。
四、   尔撒去世后,基督徒又篡改了《引支勒》,以基督教的观点反对犹太教,基督徒保罗的观点被当时的罗马皇帝为了政治上的统一所利用,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政权的作用。基督徒又承认了“旧约”的观点,并以“新旧约圣经”为自己的新经典,形成基督教。
五、   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是在姆萨先知和尔撒先知去世后很久才形成的,犹太人在姆萨去世的800年以后直到公元前5世纪才完成了《讨拉特》的篡改,成为犹太教的《旧约全书》;而基督教是在尔撒去世后,由一个希腊化的犹太人保罗(他生于小亚细亚的塔尔苏斯城,是他使基督教广为传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他认为尔撒不应仅仅是犹太人的救世主,而应是全人类的救世主(基督教在尔撒即耶酥生前和传说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后这段时间里,仍是犹太人的信仰)。认为上帝派耶酥来人间是为了要他替全体人类赎罪,因此基督教不再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而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宗教。保罗这一观点的新宗教,吸引了当时罗马帝国的劳苦大众,同时也包括了犹太人和一部分上层人士。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终于停止对这一新宗教的迫害,并于公元313年公布了米兰教令,允许这一新宗教的存在。当历史发展到公元399年时,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官方国教。基督教在尔撒去世近400年才被罗马帝国承认。
基督教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犹太教形成的历史原因是非常相似的,它们都是对伊斯兰教传统一神论的经典篡改后所形成的。犹太教是在以色列人在3300年前姆萨去世后,经过800年的时间直到公元前5世纪(距今2500年)时,才将姆撒时期的《讨拉特》经典在犹太祭司们的精心策划下篡改为现在的《旧约全书》。如前所述,以色列人所形成的《旧约全书》的观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的袄教的影响进一步改变了以色列对传统《讨拉特》的宗教信仰,最终在公元前5世纪完成了对《讨拉特》经典的全面篡改,形成了《旧约全书》。
从公元前1300年左右至公元前500年的8个世纪中,阿拉伯各族人民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一神教”为主流,其次又以《旧约全书》为经典的犹太教的影响之下。当时各种宗教以不同的影响力交融在阿拉伯半岛,并对当时的世界各地特别是较为相近的欧洲南部及东部;印度的北部;非洲的埃及等地的宗教信仰产生重要的影响。《旧约全书》于公元前5世纪问世后,阿拉伯人是如何以当时的人类文明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面对被篡改后的《讨拉特》的:
《旧约全书》是在公元前5世纪时才最后成书的。当时的阿拉伯半岛不但有多神教和拜物教的影响,同时又多了信仰《旧约全书》的犹太教的影响。当时的惟一神论受着多神教的影响,在这种信仰状况下,500年后即公元30年—33年,尔萨(基督)得到安拉颁降的《引支勒》,尔萨的诞生带来了安拉的《引支勒》。半岛的各族人民在尔萨的领导下遵循《引支勒》的教导,有效地抵制了犹太教所大力宣扬的《旧约全书》。随着尔萨的去世和时间的推移,半岛各族人民又经历了同基督徒篡改《引支勒》为《新约全书》的斗争。而在公元前129年,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地阿犹太王国的,是信奉独一神《讨拉特》的犹太人,他们遭到了信奉《旧约全书》的犹太人的反对和迫害。信奉《旧约全书》的犹太人勾结罗马将犹地阿犹太王国消灭,并残酷地将2000多人钉死在象征罗马信奉的太阳神的十字架上。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了,当时犹太人尽管已将《讨拉特》篡改为《旧约全书》达300年之久,但仍遭到本族的反对。
如前章所述,公元6世纪半岛各族人民为反对篡改《讨拉特》和《引支勒》即(新旧约)而掀起了“哈尼法”运动,当人类信仰处于低谷时期时,安拉派穆罕默德颁降了《古兰经》以指导人类的一切活动。公元6世纪在阿拉伯半岛掀起的著名的“哈尼法”运动,是半岛各族人民反对犹太人和基督徒篡改新旧约,恢复伊布拉欣正教的运动,是半岛人民追求真理的一次民族运动。安拉派遣穆罕默德颁降了《古兰经》是进一步给半岛人民和全人类指引了信仰的方向。
基督教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宗教,是由于它的经典《圣经》是在篡改《新旧约》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有些内容延用了传统“一神教”(后来叫伊斯兰教)经典的内容,但由于它否认了一神论的观点,因此它不可能在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站得住脚,它只能在欧洲原始多神论的部族中传播。由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在形成的过程中有许多地方被世人所质疑,所以后来有许多欧洲的基督徒逐渐转向了伊斯兰教。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第三章  基督教概况
基督教是在尔撒去世之后399年才被罗马帝国宣布为国教的,尔撒大约出生于公元前8年,诞生在古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南部的犹地阿。尔撒生活在著名的罗马时代,一个正统的信仰独一神安拉的犹太人家庭,虽然有关尔撒的生活资料很少,但历史研究仍然有许多资料证明:尔撒在世期间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曾接受割礼,坚持给教堂纳税,并经常在所罗门教堂祈祷,他信仰一个上帝(真主),他从未自称是上帝之子,或是第二个上帝,尔撒也绝不知道三位一体观点。尔撒是在一个木匠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在世的33年中,他的传教活动只有3年,除了阿拉姆语外尔撒不懂任何其它语言,他说的话都是用希伯来语记录下来的,没有任何记载说明他受过任何教育。尔撒的使徒大多来源于同一社会阶层。尔萨在宣传主道的初期,从十二个部落中挑选了一名首领后来发展成为70个弟子,最后发展成近4000人的军队。尔萨在宣传主道的同时与罗马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安拉通过尔萨颁降《引支勒》经典,是为了指导当时半岛的各族人民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潮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尔萨在短短的一生中宣传主道完成主命,33岁时在逃避罗马士兵的追击中被埃森人救走,从此消失。当时传统的一神教各民族认为尔萨圣人升天被安拉招去;而基督徒认为尔萨(基督)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有关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及后来基督复活问题,较为复杂,致使福音书不但相互矛盾,而且不能自圆其说。
尔撒(基督)去世后,早期的基督徒中间没有发生过有关耶稣的凡人神性化和圣灵怀胎的说法,也没有发生过有关耶稣和上帝的关系的讨论,根据最早为基督教辩护的人亚里斯泰德的说法,基督徒甚至比犹太人更崇拜一神论,因为他们都是耶稣本人的门徒相信耶稣是凡人,他们丝毫没有受到使徒保罗所引入的新思想的影响,他们反对保罗所提出的基督是上帝儿子的说法。在作为尔撒使徒的基督徒中产生许多学者,他们虔诚的信仰和渊博的知识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他们对《圣经》的注解都是符合历史的,他们不只接受先知讲话的字面意义,而且还深入细致地寻求经文中隐寓的意义,他们坚定地相信上帝唯一论,反对三神论的教条(当时的提法不是现在的三位一体论),同时也反对认为《圣经》 中某些章节比其它章节更有价值的说法。
在早期耶稣的门徒中除巴拿巴外,都不会读书和写字,因此保罗为了宣传自己的创新观点,将巴拿巴逐出,并不许他的《福音书》进入保罗创办的教会中,这就使耶稣的教导只能通过口头进行传述,尽管耶稣原来的门徒将耶稣的教导流传在半岛的各民族中间,但在以后的几代人中,遵循耶稣的教导越来越困难。这就为追随保罗的门徒在以后的年代里大胆的篡改《引支勒》创造了条件。尔撒去世后三百多年来,坚持《引支勒》的耶稣门徒一直与保罗所创办的教会进行着激烈地争论与顽强的斗争。
从没有见过尔撒的保罗,在尔撒去世后加入了尔撒使徒的行列,并在使徒间的讨论中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尔撒(基督)不仅是犹太人的救世主,也是全人类的救世主。同时还提出尔撒是上帝的“儿子”的观点,认为上帝派遣他唯一的儿子拯救人类,尔撒具有神性也就是将凡人尔撒神性化。他的这一观点当然遭到亲眼见过尔撒的使徒们的反对,他们坚决反对尔撒是上帝儿子的观点,坚持上帝是独一性、永恒性、不可能有儿子,并坚决反对将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尔撒神性化。
尔萨去世后,有关尔萨生平的各种传说很流行,但无确认的经典。当时地方的牧师有权根据自己的选择接受或拒绝任何一种版本的经典,在尔萨去世后近300年的时期中就有300—4000种《福音书》在基督教世界流行,直到公元325年罗马教会决定接受四种《福音书》,它们就是今天的〈〈新约全书〉〉的一部分。教会不承认的《福音书》则被付之一炬并作出如下规定:1罗马人的星期日定在基督教的安息日;2把传统的太阳神生日(12月25日)改为耶稣基督的生日;3标志着太阳神光的十字架成为基督教的象征;4用耶稣的雕像代替太阳神偶像,但通常在12月25日举行纪念仪式。随着尔萨耶稣被奉为“第二上帝”,紧跟着就引进了“圣灵”一说,并因此而完成三位一体的体系。到了公元325年基督教完成了全部罗马化。但新的基督教遭到了原始基督教的反对,反对者的领导人是圣·阿里乌,他领导纯正的基督教信徒拒绝改变他们的宗教,虽然遭到迫害,但不屈服,圣·阿里乌曾坚定地宣称:只有一个上帝,唯有上帝不生育,唯有上帝永久存在,唯有上帝永恒不变。圣·阿里乌反对上帝人性化的观点,同时也反对尔萨神性化的观点,他拒绝承认把神性赋予尔萨的教义。圣·阿里乌的观点使我们看到了坚持真理的“一神论”的教徒,以人类固有的理性反对篡改上帝的经典〈〈引支勒〉〉,并坚持为伊布拉欣纯正的“一神论”宗教而斗争的精神。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潮流是以“一神论”为主体的,半岛各族人民历来反对为自己本民族的利益而篡改安拉的经典,篡改经典的人不但遭到本民族坚持正义的人的反对,也遭到了半岛各族人民的反对。圣·阿里乌就是基督教初期阶段,一部分坚持真理的人的有力代表。
基督教是由犹太教的一个教派发展而成的,它全盘接受了旧约全书的内容。而基督徒和犹太人一样篡改了“引支勒”,经过二百年的篡改形成了《新约全书》。
《福音》是尔撒(耶稣)宣讲过的喜讯,是尔撒亲自指定由巴拿巴记录的。在耶稣去世后不久,早期的基督教徒中又有几个信徒作书写有关耶稣的生平和言论,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都成为耶稣的《福音》书了。历史研究证明《巴拿巴福音》书是公认的被耶稣授权给巴拿巴写成的,这也是巴拿巴的荣誉。《巴拿巴福音》书包括耶稣的全部教诲和他巡回布道的情况是可靠的经典福音。他比罗马教皇指定的《四福音书》中的任何一部都更准确易懂,是《圣经》方面容易理解的一部记事。但是《巴拿巴福音》为什麽没有被罗马教皇选中呢?因为巴拿巴的遗物中发现的《福音》是巴拿巴的《福音》,巴拿巴是追随尔撒先知的70个门徒之一,代表着从伊布拉欣到姆撒又到尔撒的传统“一神论”的观点,而《马太福音》是当时基督教派中“三位一体”论的代表,是符合罗马帝国的政治统一的神学需要的。因此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亚宗教会议上确定了《马太福音》等四部《福音》,收进了《圣经》的正经。这四部书是传记文学,并没有提供给我们有关耶稣所有事迹和言论的详尽记载。而《巴拿巴福音》却包括了耶稣从出生到升天的全部历史。《四福音书》中的大部分情节在《巴拿巴福音》书也都有,《巴拿巴福音》预言了穆圣的姓名,把他当作上帝的使者和完善耶稣之道的伟大先知。巴拿巴传达了先知穆罕默德将要降临的“喜讯”,证明了自古以来被称呼为伊布拉欣之上帝、姆撒之上帝和雅各之上帝的全能上帝是宇宙中唯一的主宰。人类的历史是在“启示进化律”中发展的,而犹太教的《旧约全书》就它的神学目的来说是限定在一个民族范围内,连上帝的概念都是部族的,上帝没有被认为是属于全人类的,而只是属于雅各的上帝,是一个家族的上帝。抱住部族的信条篡改真正的经典,引发了长久的世界性的民族冲突,它丝毫不能阻挡“启示进化律”的发展。在《新约全书》中可以追溯到《旧约全书》的教义,而最后在《古兰经》中则充分详述了这些教义。伊斯兰的友爱精神,将团结世界各民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耶稣逝世后不到20年就出现了对立的宗教,那就是保罗的宗教,它于公元313年被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公布的米兰赦令所宽恕,并于公元399年被罗马帝国接受为官方国教。基督教由传教士于公元600年—800年传布到英格兰和日耳曼语民族,在800年—1100年又传布到斯堪的纳维亚和斯拉夫语民族,随着欧洲的扩张,又由传教士和移民传布到世界各地、北美、南美等地。基督教能够成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其原因有三:1 基督教是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经典依据的,它们是来源于传统文化的。
2 《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都是在传统“一神论”的经典《讨拉特》(旧约)和《引支勒》(新约)的基础上被篡改而成的。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3《圣经》很容易在文化底蕴浅薄的地域和民族中得到传播,如中世纪的欧洲、美洲、澳洲等地,而在文化底蕴较深的地区和国家很难传播,如阿拉伯半岛、北非、印度、中国等地。
罗马帝国在成为基督教国家之前是信仰多神教的。太阳神是罗马人信仰的主要神灵,因此罗马人反对太阳神以外的各种神灵。罗马人打击迫害信仰《讨拉特》的犹太人,也残酷地迫害信仰《引支勒》的基督徒。在当时的形势下,罗马人的残暴镇压,使犹太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一部分犹太人与传统的埃森人联系在一起。埃森人是死海岸边的洞穴居住者,据历史学家普利尼介绍埃森人时指出:埃森人是世界上最卓越的人种,几千年来他们在洞穴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依据《讨拉特》来生活。一般认为大约公元前8年尔萨(耶酥)诞生,在尔萨诞生的时代,罗马人残酷地镇压犹太人,迫使他们发展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秘密团体,历史资料证明他们与尔萨(耶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埃森人的情况对于我们曾经是个迷,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埃森人居住的600多个洞穴,在洞穴里发现了写在羊皮上的“死海古卷”,这个迷才被揭开:“死海古卷”是1947年一位阿拉伯牧羊人在死海西岸寻找一只丢失的羊时,发现了一个从未看到过的山洞,他扔进去一块石头,听到一阵奇怪而可怕的声音,吓得他扭头就跑…后来他带了一位朋友,发现山洞里藏有50个圆筒形的泥罐,罐子里塞满了一卷卷的皮革写书,后来证明这是公元前130年—公元67年的禁欲主义组织文塞尼派所抄写的《圣经》经文,这也是世界文献资料史上最为特殊而且重大的发现之一。“死海古卷”的经文同样是抄自公元前5世纪犹太祭司篡改的《讨拉特》的杰作《旧约全书》的经文,但它的出现说明埃森人的部落中除了有按《讨拉特》生活的人之外,还存有遵循《旧约全书》的埃森人。有的历史学家称埃森人为不想生育的部落或称他们为禁欲主义者,但又承认他们是具有几千年传统的部落,并遵循《讨拉特》生活的人。这一观点似乎和阿拉伯民族传统的信仰和生活习俗有些矛盾。因为自阿丹以来到尔萨时期半岛部落所接受的先知的经典条文中,还找不出一条有关鼓励人们不生育或禁欲的条文。后来的历史证明,埃森人与尔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埃森人在埃及有居住地,尔萨的堂哥是由埃森人养大的,因此尔萨的母亲才能将尔萨带到埃及,逃避了当时罗马帝国杀害伯利恒孩子的命令。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9# 发表于 4 天前 16:3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本帖最后由 擱浅 于 2010-4-14 08:24 编辑

尔撒传奇的生平以及他所宣传的安拉的旨意《引支勒》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新约),被犹太人看作是等待了近700多年之久的弥塞亚
(救世主)出现的象征。当时犹太人认为尔撒即是《旧约
全书》中的救世主,但这观点被同样是犹太人保罗所扩展引用。保罗生于小亚细亚的塔尔苏斯城,是一个希腊化的犹太教徒,他大胆地提出:耶酥不仅仅是犹太人的救世主,而且是上帝的儿子是解救全人类的救世主。这一观点既能使犹太人接受,又能使广大非犹太人所接受。而且吸引了罗马帝国的千百万非犹太人之后,它由一个教派最终发展为一个新的宗教—基督教。
伊布拉欣的孙子雅各改名为以色列(即与天神角力者)后,雅各的后代即从希伯来族人改称为以色列人,也叫做犹太人。200年后到了姆萨时期(距今3200年),姆萨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接受了“安拉”颁降的《讨拉特》(旧约)。在姆萨(摩西)去世后,以色列人于3050年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民族的国家—以色列王国。虽然只经历了近200年的建国时期就被亚述王国所灭亡,但以色列人一直没有放弃对《讨拉特》的篡改。以色列的祭司们从公元前3200年姆萨时期的《讨拉特》到2500年时历经近800年的时间,完成了将《讨拉特》篡改为《旧约全书》。从公元前500年《旧约全书》的完成到尔撒后公元400年基督教徒完成对《引支勒》的篡改。而罗马国王则承认《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为圣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这是在公元399年)。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之前,罗马帝国对基督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而在尔撒之前即2000年至2500年《旧约全书》篡改后的500年间,罗马帝国同样对犹太教徒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与反对,其原因是自罗马人成立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信奉多神教,国内各民族一直受希腊和埃及的多神教的影响,如太阳神、地母神等传统的多神教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反对任何异教徒的观念。罗马人在尔撒(基督)之前坚决反对坚持伊布拉欣正教的原版《讨拉特》的犹太教徒,而在尔撒之后、公元313年之前又残酷地迫害基督教徒,同时也反对被犹太教徒篡改《讨拉特》所形成的《旧约全书》。因为无论是《讨拉特》还是《旧约全书》,罗马人认为都是与他们所信奉的太阳神(以十字架为标志)相违背的;而在尔撒之后到公元313年之前的基督教徒同样是遭到罗马人的反对与迫害。公元313年以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代表的罗马贵族们,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采纳基督教为国教则是为了促进罗马社会的统一,并宣布皇帝们的权力是从神那里得来的,而不是由公民授予的。掌管社会财富的人成为“神圣的伯爵”,国家的权力机关帝国议会则被称为“神圣的参议会”。
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打击和亚述人对犹太人的打击,虽然使犹太人亡国和销声匿迹,但当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29年时,视《讨拉特》为经典的正统犹太人,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在巴勒斯坦的犹地阿建立了犹地阿王国(这时期篡改《讨拉特》为《旧约全书》已有300多年)。王国的统治者是正统的信奉独一神耶和华的犹太人,因此遭到了信奉《旧约全书》的犹太人的反对,反对者最终利用罗马人的力量将犹地阿王国灭亡,并残酷镇压了一次犹地阿人的暴乱,将2000人钉死在象征太阳神的十字架上,其暴乱首领也被活活烧死。
从信仰《讨拉特》的正统犹太人的犹地阿王国被罗马灭亡这一历史事实可以看出,尽管犹太人篡改《讨拉特》为《旧约全书》到公元前129年,时隔300年的之间,在犹太人的部族中仍然有很多人一直在信奉姆撒时期的《讨拉特》,并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建立了犹地阿王国。一部分犹太人为了经商的利益篡改《讨拉特》,他们既反对坚守《讨拉特》经典的正统犹太人,也反对坚守《讨拉特》经典的半岛的各族人民。有些半岛的原始部落为了逃避当时罗马人的迫害和篡改《讨拉特》的犹太人的迫害(当时《旧约全书》还没有完成),不得不躲避在山洞里坚守《讨拉特》的信仰。根据历史学家记载,埃森人即是一个典型,他们长期以来居住在死海岸边的山洞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普利尼在介绍这个部族时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卓越的人种,因为他们不娶妻,他们拒绝性爱,他们在洞穴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埃森人的迷被揭开后我们可以确信,埃森人是一个有组织的秘密团体,并在公元以后与耶酥(尔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埃森人的情况大致可以推论为三种情况:
一、   从公元前1300年姆撒时期的《讨拉特》到公元前500年篡改成为《旧约全书》,在近800年之中,埃森人在山洞里坚守《讨拉特》指引下的生活,并一直坚守到《引支勒》的颁降。
二、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初,埃森人中出现了信奉《旧约全书》的人群。
三、公元后到公元2世纪之间,埃森人中又出现了禁欲主义者,并抄写了圣经即“死海古卷”。而第一种情况的埃森人与尔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搭救尔撒逃出罗马军队的追踪,这可能是历史上尔撒失踪的原因。而尔萨失踪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   一神论认为尔撒被安拉召去
二、   基督徒认为尔撒被罗马军队钉死在十字架上
三、   民间传说认为尔撒被埃森人救走
但是不管尔撒的去向如何,他给世人留传下的《引支勒》则是被世人所接受的伟大经典,是当时半岛各族人民的指南。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基督教只能在民族文化底蕴较浅的地区传播,只能在当时处于愚昧时期的欧洲地区传播,进而在远离亚洲的北美、南美、未开化的民族地区传播。当时的中东、西亚、北非、中亚、印度离罗马最近的地域基督教都不能涉入。中国的文化底蕴更不能接受洋教入内。教会于公元325年对于社会上76种之多的《福音书》只接纳其中4种,教皇认为合适的4种《福音书》经过编撰而成为现在的《新约全书》。
   前章已谈到犹太教的上层人士为了经济利益大胆地篡改《讨拉特》,经过近800年的时间终于在公元前5世纪,将《讨拉特》篡改成《旧约全书》,但从始至终一直遭到半岛各族人民的抵制,同时也遭到犹太本民族人的坚决反对。正统的犹太人始终坚持信仰姆撒的唯一神论的《讨拉特》,坚决反对为本族的私利而篡改传统经典《讨拉特》的做法。他们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在公元前125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一神论为宗旨的的犹地阿犹太王国。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了当时在半岛内信仰唯一神论是占主流的,后来虽然信仰《旧约全书》的犹太人勾结信仰太阳神的罗马人将犹地阿王国灭亡,但仍然改变不了半岛内各族人民以唯一神论为主体的的信仰。
篡改成《旧约全书》是在公元前500年,那是一个多神的时代。在阿拉伯半岛虽然传统的“一神论”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信仰的变化,从对唯一神安拉的崇拜发展到对自己祖先地崇拜、对天体的崇拜、和对多神的崇拜。多神论的发展在半岛内已有一些势力,并已影响着周围的邻邦。两河流域的太阳神传到了埃及,最后成为埃及的主神,这一点已从法老墓穴中出土的文物得到证实。随着历史的发展,埃及所形成的神学观点又部分地影响着古希腊的宗教信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古希腊著名的《神谱》研究证实,古希腊的神学内容有许多是来自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老神学。前面已谈到波斯的袄教内容也传到了希腊和罗马,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变着犹太人对《讨拉特》的观点。公元后罗马人虽然已全面征服了希腊,但它却被希腊的神学文化所征服。罗马人的神学观念大部分来源于古希腊的文化,当时的罗马社会是以多神教为宗旨的,象征太阳神的十字架为代表的是罗马人的信仰中心。公元前5世纪《旧约全书》篡改成书到尔撒诞生这段时间内,围绕阿拉伯半岛四周的国家即西部的埃及、北部的希腊、罗马东部的波斯、南部的印度等国,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多神教国家。犹太人的《旧约全书》不但遭到了半岛内各族人民的抵制和犹太本族人的反对,同时犹太人也遭到了罗马人的迫害。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犹太人的宗教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出现,都是与崇拜太阳神相违背的,因此罗马人便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在这种形势下,坚持正统的犹太人只有转入地下活动,而坚持信仰《讨拉特》的人有一部分躲避到里海岸边的洞穴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信仰生活,如前面所提到的埃森人就是一很好的例子。在这种背景下,尔撒诞生了,尔撒出生的年代是人类信仰危机的年代,多神论的观点模糊着人们的信仰,安拉颁降的《引支勒》便指引了当时人们信仰的方向,指导人们的思想和活动。《引支勒》的颁降摧毁了犹太上层人士几百年来所垄断的经济利益,因此在犹太人看来,尔撒的诞生比罗马人的迫害更危险,他们在初期阶段将尔撒看成是上帝派来拯救犹太人的弥赛亚(救世主),到后来看到所颁降的《引支勒》将会取代《旧约全书》,这将严重地影响犹太人上层人士几百年来垄断的经济利益,于是就将尔撒看成是最危险的敌人。当时犹太人期望尔撒成为他们的领袖,可以摧毁罗马帝国,并将耶路撒冷作为犹太人的地盘。然而尔撒(基督)所宣传的是主道,他所看重的是道德和虔诚的唯一神论的信仰,并不是犹太人在政治上的追求,这使得当时犹太的上层人士感到十分失望,他们感到耶稣比罗马人更危险,于是他们以阴谋罪、欺骗罪和伪证罪宣判耶稣为罪人。同时耶稣也在斗争中看清了犹太人的堕落本质,并预见到犹太人如果不改变其堕落的道德品质,就要自行毁灭。公元70年犹太人发动了反抗罗马人的疯狂行动,遭到罗马人对他们的大屠杀,而当时的基督教徒没有参与这次行动,因此后来基督徒逐渐取得了自己的地位。
当历史发展到公元325年夏季,罗马皇帝亚历山大为体现罗马帝国的和平团结和巩固自己地统治,便以一个异教徒的身份(罗马帝国在基督教确定之前是信奉太阳神的)主持了一次宗教会议,地点是比兹尼亚的尼西亚(尼西亚意为和平之意)。这在当时的罗马皇帝亚历山大看来,在多年争论的两派基督徒之间恢复和平乃是取得民心的一种神圣事业。由于当时罗马的教会各主教与尔撒使徒的坚定信仰者—安提阿教派的路济安门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于是便派亚大纳西作代理人在这次重大的宗教会议上,亚大纳西代表皇帝迫使参加会议的许多主教违心地通过了有关三位一体的决定。罗马皇帝又不想给人们留下一个迫使主教签名而违背信念的印象,因此就将270多种根据同一来源的不同版本的《福音书》放在会议大厅的一张桌子的下面,从中请主教们寻找的真正《福音》,这样,真正的《福音》书可能会浮出水面,主教们昼夜祈祷,担心民间传颂的真正的《引支勒》(福音)一旦露出水面,宣传三位一体的保罗的基督教徒将会彻底败露。因此罗马皇帝为了罗马帝国的统一和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遂决定将所有桌子下面的《福音》书全部焚毁,并宣布凡持有未经许可的《福音》书的人都是罪人。后来居然有近150万基督徒惨遭杀害。尼西亚会议说明了在尔撒去世后的300多年,当时代表基督徒的各地主教还是以唯一神论的《引支勒》为其主导,后来他们迫于皇帝的威力而违心地在尼西亚会议上签字。尼西亚宗教会议说明了当时的罗马帝国的统治阶级和鼓吹三位一体的基督教徒害怕真正的《福音》书出世,150多万基督徒惨遭迫害则说明了唯一神论和三位一体论的斗争是相当残酷的。罗马皇帝亚历山大以异教徒的观点巧妙地利用两派基督徒的矛盾,将当时罗马帝国所信奉的表示太阳神光的十字架与三位一体的基督教融合一起,圆满地利用人们对神权的崇拜,建立了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神权统治。
第四章  希腊、罗马及印度的概况
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研究,证实了人类历史曾是从原始时期(约公元前6000—5000年)的部族社会经过2600年左右发展到苏美尔文明的辉煌时期,而“苏美尔文明”因“大洪水”而毁灭,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消失了的“苏美尔文明”。努海是传说中的“大洪水”后的英雄,他的后代继续发展了人类文明,即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向当时能够认知的世界拓殖。从地缘关系看,首先拓殖的有半岛内部的部族、波斯湾两岸、土耳其、埃及,然后向南发展到印度,向北发展到里海和咸海之间的大草原。在北方的大草原上他们最初形成了诸多的部族和部落,在里海和咸海的大草原上,最终形成了印欧语系人种的祖先。随着人口的发展,他们最后分成两大支系,从里海向南和向西两个方向拓殖:从里海向南迁至伊朗高原和印度的恒河流域,形成早期的伊朗人(波斯人和米底人)和早期的印度人(雅利安人);从里海向西迁至欧洲腹地形成了早期的希腊人、罗马人、高卢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等部落。
以上这两大支流的印欧语系人种的迁移对后来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部分人种的产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印欧语系部落的产生虽然和努海之后的后代所形成的部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努海(5100年)之前正如我们在前几章所提到的,阿拉伯地区古代部族的产生与文明的建立,是与两河流域南部地区的乌鲁克文化和伊朗高原西部苏萨地区的埃兰文化的发展分不开的。前边已论述过,前埃兰文化可以和古兰土墩的历史相媲美,早在努海时期以前就已经建立了古老的文明,并创造了伊朗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线形文字。如果说印欧语系人种需要探讨的话,那麽前埃兰文化将可能成为它的重要线索之一,印欧语系人种所拓殖的希腊人、罗马人和印度人将成为我们下面论述的重点:
希腊文化 罗马文化 印度文化
在我们论及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印度文化形成的原因时,我们将同读者一道共同回顾一下世界文明中心的发展历程,这将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化的深入了解:
A人类文明中心的建立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当前世界学者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两河流域是最早的人类文明中心
约在公元前4000年远古时期,在阿拉伯地区的两河流域,人类首次进入乌鲁克文化时期,形成了人类初始阶段的诸多部族,并最终创建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约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B按着历史的顺序世界各地的主要文明中心是:
1、两河流域文明中心   约公元前4000年
2、埃及文明中心       约公元前3000年
3、印度文明中心       约公元前2000年
4、中国文明中心       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5、玛雅文明中心       约公元前500年
当人类的历史进展到我们将要论述的中世纪时代时(即公元6世纪),是一个人类文明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伊斯兰政权建立的初期,如果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话,那麽在世界的东方有中国文明;南部有埃及文明;西部有希腊文明;而更远一些的西部地区就是我们今日意义上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文明格局的形式下,伊斯兰帝国的形成,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阿拉伯地域相近的西方世界,在伊斯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欧洲文明的建立是和希腊与罗马分不开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罗马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因此,在我们和读者共同进入伊斯兰帝国建立的历史进程前,了解一下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希腊文明和亚平宁半岛的罗马文明的概况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伊斯兰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希腊文明
古代文化意义上的希腊要比希腊的领土大得多,它主要包括: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意大利南部及其许多岛屿。
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希腊半岛是古希腊的主要领域,西西岛和地中海东海岸已成为希腊文化的卫星区。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上的四百多个岛屿以及小亚西亚西部的海岸地带,给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商业的往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古希腊居民大陆上有皮拉斯基人,海岛上有卡里亚人,他们应该是约公元前5000年后阿丹的后裔。当历史进展到约公元前2000年时期,从里海大草原迁来的操印欧语系人种的游牧部落定居在希腊后,在以后的年代里,依所操方言形成了阿卡亚人、多利亚人、伊奥里亚人等。他们同上述两种原住居民长期同化而演变为古老的希腊人。19世纪70年代,由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克里特岛发掘出迈锡尼王宫及陵墓,证明古希腊文明的辉煌年代。考古发掘资料将古希腊文明分为三个阶段: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一、早期米诺斯文化即克里特文化,约在公元前2600年—约公元前2000年氏族社会阶段,在石器和铜器过度时期有彩陶出现。
二、中期阶段:(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进入奴隶制国家阶段,出现了城邦和宫殿,青铜文物和线形文字的发掘体现了当时文明发展的初步状况。
三、   晚期阶段:(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25年)克里特岛发掘的众多城邦使其称为“百城之岛”,发掘出来的城中的宫殿规模宏大,其中有寝宫、厅堂、剧场、浴室、仓库等,结构极为复杂。百城之岛的发掘和其内涵丰富的文物体现了希腊文明晚期阶段的辉煌时期。
由于克里特岛是属于爱琴海诸岛的范围,因此人们将以上三个阶段的古希腊克里特岛文明,最常称:“爱琴文明”(从约公元前2600年始—约前1125年止),她反映了当时宏观上的古希腊文明状况。当历史进展到公元前1500年后期时,克里特岛被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人所侵占,迈锡尼人所建立的文明把爱琴文明推向更高的阶段,这一点已被迈锡尼王国的出土文物所证实。
当历史进展到公元前1200年末期时,来自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伊里利亚的多利亚人消灭了繁荣一时的迈锡尼王国,从此希腊进入了四百年的“黑暗时代”(约公元前1200年—前800年)。由于能够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唯一文字资料是“荷马史诗”,因此“荷马时代”成了希腊“黑暗时代”的代名词。这一时期希腊还没有形成诸多国家,公元前800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希腊地区形成了二百多个城邦,到公元前530年时,数百个城邦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兼并,最后形成两大强国:一个是以斯巴达为盟主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另一个是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的雅典城邦国家,于公元前431年开始斯巴达与雅典的两雄争霸到公元前404年才结束。战争虽以斯巴达的胜利结束,但由于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与长期性,使希腊人民受到重创,战争后的内战更是连绵不断,使全希腊满目疮伤,元气已耗。战争给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造成了一个绝好的时机,腓力二世率领大军于公元前338年打败了希腊联军,成为希腊的真正霸主。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后,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瘁死,使强大的帝国昙花一现。公元前301年帝国一分为三:1、中东和北非的托勒密王国2、西亚和中亚的塞流古王国3、希腊地区的马其顿希腊王国。当历史进展到公元前146年时,已经崛起的罗马共和国控制了希腊,希腊地区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东西分裂后,希腊便成为东罗马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即拜占庭帝国的主要领土。拜占庭帝国维持了近一千年后,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于1460年整个巴尔干半岛也被占领了。直到18世纪后,西方列强逐渐渗入这块战略要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日渐衰落。希腊人民在法国1789年大革命的影响下,成功地进行了革命,并于1830年正式宣告独立,建立了君主制帝国,1924年又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希腊共和国。
希腊人的宗教与神话:
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是以多神论为中心的,其形成的渊源同样是与两河流域形成的多神论分不开的。古代多神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前几章已谈到在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发展中人类从远古时期对“独一神”的崇拜发展到对自己祖先的崇拜,进而又发展到对自然界天体的崇拜如:地神、月神、太阳神等,进而发展到对佛像的崇拜并形成有关神学和佛学的体系。两河流域的太阳神则成为埃及的主神,波斯的密特拉教已形成一个多神体系,埃及与波斯的宗教信仰都对古代希腊人的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希腊人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各种神诋。他们的神话带有明显的世俗性,早期希腊人的神是以放大的人而定塑的。古希腊希西阿德的《神谱》中,神权更替的神谱代表了希腊人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希腊人使他们的神灵具有人的身体和性情,能行善也会作恶。人神之间和神灵之间时有来往的世俗性特征,使希腊人的神话生动感人,成为后世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希腊典型多神论的信仰和它人性化的神学观念,已使希腊成为西方文化的发祥地,它对罗马人的信仰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位于地中海北岸的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两岸,当希波战争结束后,罗马人便成为亚平宁半岛的主宰。
来自北非、西班牙及高卢等地的部族,将意大利半岛带进了新石器时代,而历史进入公元前2000年时,来自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印欧语系移民迁至意大利,将意大利带进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这些人包括:拉丁人、萨宾人、翁布里人、马尔西人,他们成为意大利人的祖先。公元前8世纪左右,来自小亚细亚的伊特拉斯坎人和希腊人分别占领了意大利不同的地带,并将希腊文化和小亚细亚文化如宗教、文字、、冶金术、占星术、角斗娱乐等传给了后世的罗马人。他们同意大利半岛北部和中部的原居住者长期融合,构成了今日意大利人的共同祖先,罗马人在以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元前1000年左右,意大利半岛的拉丁姆地区形成了许多部落。当历史进入公元前8世纪时,以拉丁姆地区为中心的各丘部落开始联合起来,组成了所谓七丘同盟,这就是罗马城形成的基础,实际上也是罗马部落联盟的开始。传统观点认为,当时罗马人共有300个氏族,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库里亚”(胞族),每十个胞族组成一个“特里布”,构成了部落联盟,即罗马公社。公元前753年罗马进入了“王政时代”,到公元前509年时,罗马人推翻了“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的残酷统治,从此罗马便进入了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罗马王国之后,罗马人用了近200年的时间,先后战胜了伊达拉里亚人、萨奈人和高卢人,并于公元前275年贝尼温敦一役彻底击败了希腊人,从而罗马人完成了对意大利半岛的全面统治。之后,又在同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的争霸中取得了绝对胜利。罗马人继而向东部扩张,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于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控制了整个希腊地区,使之成为马其顿行省;随后又通过叙利亚战争把小亚细亚和色雷斯纳入其势力范围。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罗马已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罗马人在共和国时期,经历了恺撒无冕君王和屋大维确立了“奥古斯都”(至圣至尊之意)称号,而后便宣告了罗马共和国的结束,从此罗马即进入了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屋大维所创立的体制史称“元首制”,他死前指定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皇位继承制的先例。当历史进展到公元324年时,君士坦丁成为了唯一的君主,他于公元330年迁都东方的拜占庭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由于领土庞大,导致了罗马帝国东西分裂。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族占领,并在亚平宁半岛、伊比里亚半岛、北非和高卢等地区建国。公元476年,日耳曼族人废黜了罗马人的最后一个皇帝-罗穆略,至此,从公元前753年建立罗马城的罗马人经1230年,至公元476年而结束了它的历史,随后进入另一个新的时代。
罗马人的宗教与神话:
罗马人的宗教和神话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它的原始宗教也是多神教体系,而神话则是罗马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
罗马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到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则与周围文化水平更高的民族信仰不断地联系交流,罗马人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信仰习俗,最终便使外来的神灵占据了罗马的神话史。希腊文化的影响使得罗马的原始诸神逐步融入奥林匹斯山的神族里。罗马的各主要神灵的功能及象征完全借鉴了希腊人的神话如:希腊神话中的厄洛斯已成为罗马人的最重要的爱神—丘比特,而希腊的地母神德米特也成了罗马的谷神塞利斯。古代罗马每次军事行动和政治活动都要通过占卜以了解神意,而罗马人的每个地区都有本地区的保护神,每个家庭都有专门祭神的地方。当罗马进入共和国末期后,外来的宗教对罗马人的宗教信仰便产生了重要影响,异族的信仰被普遍地引入,波斯的密特拉教和埃及的灵魂保护神—奥西里斯都直接影响了罗马人的信仰。密特拉教在罗马的下层社会和军队中都受到普遍的崇拜。
尔撒去世后,公元40年左右,罗马出现了信奉耶稣的基督教。初始时期是秘密宗教,200年后曾受到残酷的迫害,公元399年便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罗马成为一个神权国家,同时也代表着西方世界的基督教信仰中心。
印度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古代的印度是泛指整个南亚
大陆,它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印度。“印度”一词古称“婆罗多”,取名于印度古代的婆罗多族。我国在汉代史籍中把印度称为“天竺”,而在唐代玄奘西行后改称为印度,从此沿用至今。
        印度处于的南亚次大陆,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它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洋环抱着南亚次大陆,它的西边是阿拉伯海;东边是孟加拉湾;北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印度的地理状况将印度分为两大区域:南部的德干高原和北部的印度河与恒河地区,长达3180公里的印度河流入阿拉伯海,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印度文明,从这里诞生的佛教是亚洲许多国家人民的信仰的中心内容。印度文化是在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从印度佛教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充分了解人类信仰是如何从两河流域原始“一神论”发展成为3200年前的犹太教;2000年—1600年的基督教(公元399年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和2400年前的佛教。
        前面已经重点介绍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概况,下面我们从宗教发展的角度重点介绍印度佛教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前一章我们已经谈到阿丹的后代在大洪水前(即5100年前)就已经通过芦苇船航海到达印度的梅路哈即今日印度的旁遮普,成为印度5000年前早期的文明渊源。古印度文化的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印度古老的民族中包括了所有的种族: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以及混合型人种在印度均有。南部的达罗毗荼人及澳语人北部的蒙古人种与非洲件格来人以及雅利安人的后裔—白色人种;西部沿海地区的日耳曼人种。以上这些人种经过多年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印度古老文明的祖先。历史进展到公元前2000年中叶达罗毗荼人将印度文明带入了金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正如我们前几章所介绍的在里海大草原上所形成的,印欧语系人种两支民族在大迁移,南下的一支部落到达印度河流域而形成了雅利安人,他们后来成为印度古代的主要居民。以后的历史随着希腊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不同民族的入侵,给南亚次大陆的民族成分和印度文化的复杂性奠定了基础。
        近二百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在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古城遗迹被定为印度河流域文化,亦称“哈拉帕文化”。它的诞生时期大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前1750年,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判断印度流域文化的标准,只是根据印度河铭文、语言比较接近达罗毗荼语的来确定的。而从各种资料看,创造这些文化的人可能有来源于原始澳语人种和蒙古人种。总之,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同西亚和埃及的文化一样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印度的历史有比较明确的文献记载是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的。来自于印度西北方向的印欧语系人种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遥远的北方里海大草原一批又一批地侵入到南亚次大陆。他们定居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将古代两河流域的传统一神论文化和古代波斯的多神论文化及印度本土文化融为一体,编纂了印度文化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献—婆罗门教的圣书《吠陀》,此书在“吠陀”时代亦即其文明史上的英雄时代而得其名。它终结于公元前7世纪,这也是雅利安人完成向国家过渡的历史时期。
雅利安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他们将敌人看成是黑皮肤的不祭神诋的人。雅利安人所用的梵语同古波斯语、希腊语和拉丁语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同属于印欧语系。当梵语文字形成后,雅利安人僧侣阶层编汇了宗教诗圣歌的经典文献《吠陀》,雅利安人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有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歌民谣、咒语、医用口诀及祈祷词等,给《吠陀》这部古老文献充填了丰富的资料,被称为古印度的“百科全书”。现在的四部《吠陀》文献中,以《梨俱吠陀》最为重要,它包括有1000多首诗,大约成书于3400—3300年,主要描述了雅利安部落的“十王之战”以及反对婆罗多国王之事,其余三部是《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反映的时代更晚。吠陀内容还有一些长篇史诗,它们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对《吠陀》加以解释后汇编而成的。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三部经典:《梵书》亦译为《婆罗门书》即后来成为婆罗门教的经典。《森林书》因圣贤隐居于森林中布道而得名。而《奥义书》被称为吠陀经典“压卷之作”,它论及宇宙及人生的奥妙,具有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内涵。
        从《吠陀》文献中可知,在《吠陀》早期时代雅利安人是崇拜自然神灵信奉多神。在印度神话中诸神之多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在《吠陀》后期时代祭祀们将《吠陀》中有宗教的内容作为正式教义,并创立了等级森严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继承了以前的雅利安诸神并给许多重要的神以重新解释,确立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创世主婆罗那—大梵天。
        婆罗门教随着教义的不断深入发展,最终成为印度最为流行的宗教—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都与婆罗门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他们的强征勒索和蛮横做法,遭到新兴官僚贵族代表刹帝利人以及大商人代表吠舍的强烈反对。宗教的改革于公元前6世纪就已开始,婆罗门教的神创四大种姓学说遭到了普遍的反对,于是佛教和耆那教诞生了,这两个宗教都有更适合于时代需要的宗教仪式和教义。
        耆那教的创始人是马哈维拉,意为“大雄”生于释迦牟尼同时代(约公元前540年—467年),三十岁离家修道,经过12年漫游后创立耆那教,信徒称他为“耆那”(意为胜利者或成功者)。耆那教的基本原则是强调生命意义,人类不可伤害世间任何有灵魂的东西,哪怕是昆虫、树木、石头等。这种著名的“杀戒”,成为后来印度非暴力主义思想的源泉,这种教义的原则也成为后来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耆那教的人数在印度虽然已很少了,但它的影响力犹如希伯来人的犹太教一样,目前在印度有着一定的地位。
佛教: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城,他的俗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5年—前485年),是释迦部落的贵族。他是迦毗罗卫国王的儿子,后来被称为牟尼(意为圣者、悟者或称为“佛陀”简称“佛”),而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16岁时与其表妹拘利城公主耶输陀罗成婚,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29岁时离家修道,35岁修成,此后便开始了四十余年的传道生活。80岁时在印度的联合邦迪夏城阿利罗拨提河边的婆婆林圆寂。他所创立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教内种姓合一,只要信佛均可得到解脱;这种原则受到广大下层人士的欢迎。释迦牟尼从一开始就用通俗易懂的恒河方言传教,避开用巫术、祭祀的难懂经文,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后来的发展中,佛教逐步完善,有了丰富的经典。佛经分为经藏、律藏、论藏三经,总称“三藏”。在佛陀即释迦牟尼逝世后几百年,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佛教分裂为两大流派,即大乘和小乘。小乘保持着原始佛教的精神,大乘佛教吸收了其它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原有的教义。佛教的传播始于公元前3世纪,由印度向南亚次大陆的南部和西部传播,对非印度居民而言,大乘佛教的观念更易于其它民族所接受。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东亚和中国,到公元6世纪时隋唐时代,南方佛教徒越来越多。公元4世纪时佛教就从中国传至朝鲜半岛,6世纪时又传至日本,后又传入蒙古和西藏。而小乘佛教传至锡兰及东南亚各地,至今仍很普遍。
由于佛教的许多教义内容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发展的,佛教成为婆罗门教的教敌曾达几个世纪之久,而最终由婆罗门教演化为印度教这一新宗教,成为在印度居统治地位的宗教。佛教在印度受到了严重的排挤、打击并逐渐衰落。佛教在印度本土形成并存在一千余年后,突然从印度本土消失可能是任何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也是令人费解的。它的教义真谛的生命力在印度本土被否定,这是令人深思的。从里海大草原南迁而来的操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种,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到达印度河流域,与当地的居民长期融合创造了印度的原始文化—哈拉帕文化。他们所汇编的印度古代经典文献的代表《吠陀》,为印度的各种宗教的产生如婆罗门教、佛教等教奠定了宗教思想的基础。而在雅利安人本身发展和征服的过程中形成的古印度史上的一种特殊等级制度—瓦尔那制度,至今在印度仍存在着一定影响。
前几章已经谈到“大洪水”之前,即5113年前,阿丹(亚当)的后代已经通过芦苇船从波斯湾的埃利都达到了印度的梅路哈即今日的旁遮普。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拉·巴 尔在印度河下游的摩享位·达罗发现了古城遗址遂被称为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代表。其中发掘出的文物主要有青铜器、印章、文字、生产工具、动物骨骼,当时没有发现铁,说明当时已进入了青铜时代。而印章、文字的出土是印度河流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考古研究证明,在西亚两河流域的一些城市(乌尔、基什等处)和伊朗高原的雅赫雅特普,以及波斯湾的巴林岛等都发现了属于印度河流域文明代表的典型遗物—印章,说明古代印度与西亚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所说的巴林岛是古代印度与两河流域联系的中间站。古老的印度文化虽然在史前(即公元前3113年)就已存在,但印度的历史有明确记载的文献只能起于吠陀时代,大约公元前13世纪,来自于西北部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侵入到南亚次大陆之后,便编纂了印度文化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献—婆罗门教的圣书《吠陀》。吠陀时代起源于公元前13世纪而终于公元前7世纪,这是雅利安人在印度完成向国家过度的历史时期。吠陀时代后期,祭祀集团及僧侣们创立的等级森严的婆罗门教统治着印度。当历史进展到公元前518年时,波斯帝国入侵印度并占据了印度河流域,不久,印度便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持续了几个世纪以后,到了难陀王朝时期,摩揭陀国征服了所有对手而统一了印度北方。到了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印度河流域,但由于气候不适,士兵厌战,不得不望而却步,只留下部分军队建立了希腊化王国而自己带兵撤退。到了公元前324年,以 陀罗笈多为首的军队驱逐了印度北部的希腊马其顿军队,不久又灭掉了难陀王朝而建都华氏城,这就是史学家们所记载的—孔雀帝国。孔雀王朝建立后,马其顿军队北迁,陀罗笈多逐步统一了印度各地。到了公元前273—前236年阿育王时代,整个印度基本统一,同时阿育王也将佛教纳为国教。阿育王死后公元前 185年,加族将军杀死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建立了加王朝,同时在印度北部又建立了贵霜帝国,后由于来自中亚地区的外族侵略,致使印度重新进入了一个分裂时代。公元320年—540年,笈多王朝统一北部印度之后,建立了笈多帝国,从此印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中世纪。
20世纪对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掘,已把古代印度的文明提早了近1000年,大大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印度人民终于在1947年取得彻底的独立。
当我们将印度的历史介绍到此时,下面就进入到中世纪—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阶段。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擱浅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擱浅 当前在线

UID
12585 
帖子
7397 
主题
29 
精华
积分
8668 
声望
6943 点 
金钱
5407 金币 
我的信仰
伊斯兰教 
我来自于
甘肃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来自
兰州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最后登录
2010-4-17 

高级会员

10# 发表于 4 天前 16:4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真主和他的天使们都在赞颂圣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33:56〗【进入祝福】

本帖最后由 擱浅 于 2010-4-14 08:25 编辑

第四篇  
伊斯兰政权的建立与兴衰
             第一章 伊斯兰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穆罕默德是在公元610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宣布奉使命的,届时已40岁。首先奉教者是他的妻子海底彻,然后是他的堂弟阿里及朋友,后来发展许多贫下阶层人士。穆罕默德以先知的身份宣传主道,遭到了古来氏族有势力的贵族统治集团反对。他们认为穆罕默德所宣传的宗教威胁他们当时统治阶层管理克尔白供奉偶像的巨大经济收入。他们的讽刺、嘲笑和打击都没有吓退穆罕默德,相反为了宣扬主道,穆罕默德更以饱满的热情献身于新的任务。穆罕默德的宣传得到了广大贫困阶层人民的支持,壮大了信教者的队伍,但是面对统治阶级的迫害与打击,穆斯林不得不采取转移到埃塞俄比亚的策略。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后,又有许多人加入了伊斯兰教,迁移出去的人同时也回到了麦加。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9月24号把传道的火种从麦加迁移到麦地纳,这就是著名的“希志来”,是一次经过两年周密考虑的有计划的行动。这一年被17年以后的哈里发欧麦尔定为伊斯兰教历纪元的开始。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从麦加迁移到麦地纳的穆斯林为迁士,麦地纳的穆斯林称辅士。在新领袖穆罕默德的领导下,三百人的穆斯林军队战胜了一千人以上的麦加人,从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重大的军事胜利展示了穆斯林军队严守纪律为主道而牺牲的精神。在麦地纳,穆罕默德排除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切影响实现了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化、民族化。在不到8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一支几万人的穆斯林大军。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一万大军攻克麦加,终于凯旋而归,阿拉伯各部族纷纷派代表团表示皈依伊斯兰教,这就是阿拉伯历史上著名的“代表团之年”,从此阿拉伯半岛从分裂走向统一。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经过艰苦地斗争,在麦地纳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并制定了麦地纳宪章,为阿拉伯人的部落社会走向伊斯兰教民族国家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这一年里(公元630年-公元631年),许多部族派“代表团”到麦地纳表示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忠顺。他们出于对伊斯兰教的觉悟而联合起来,而伊斯兰教的原则是只要人们口头上表示信仰而且交纳天课(济贫税)就可以成为穆斯林了。当时派代表团的有来自遥远的阿曼、也门和哈达拉毛,连从来没有归顺过任何人的拜物教也都纷纷归顺了先知穆罕默德,他们都愿接受能够满足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一种宗教—伊斯兰教。自古以来,交融在一起的一神教、多神教及拜物教的各部族集团,在先知穆罕默德的领导下,能够团结在一起无条件地服从独一神——安拉的宗教——伊斯兰教,这是史无前例的。纯朴刚强的阿拉伯各部族一旦团结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就形成了一种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将冲破国家的疆界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穆罕默德所开创的事业是继承和发展了伊斯兰的事业。
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6月8日病逝于麦地纳。穆罕默德在短短的一生中,把向来散漫的阿拉伯民族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下,使他们成为一个坚强的民族,从而奠定了伊斯兰帝国的基础。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各族人民心目中的最伟大的先知,是一长串先知名单中的最后一位,也是封顶圣人,是他把《古兰经》传达给了人类。这种精神上的伟大使命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接替他的。先知在世的时候,他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同时也是穆斯林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兼国家元首。
先知的去世谁来作他的继承人即哈里发,已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先知没有指定一个继承者,也没有遗留下儿子,他的几个儿女都在他之前去世了,只剩下他的女儿法图玛和他的女婿阿里。在先知去世后,几个派别之间就发生冲突,以迁士派为代表的部族认为他们是穆罕默德的族人,并首先追随先知信奉了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教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所以他们应作为继承人。而作为辅士的麦地纳人认为,穆罕默德取得的成绩与他们显著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以阿里为首的穆罕默德家族认为自己是先知的女婿,坚持主张只有先知的后裔才有资格作先知的继承人。经过一翻较量后,最后被德高望重的艾卜伯克尔当选了第一任哈里发(继承人),他是先知的岳父,是资历最深的四名先驱者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这四位哈里发都是先知的亲密战友和伙伴,又都是他的亲戚,他们的执政时期分别是:
1 艾卜伯克尔   公元632—634年
2 欧麦尔       公元634—644年
3 奥斯曼       公元644—656年
4 阿里         公元656—661年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在正统派的哈里发时期,先知穆罕默德的高尚品德和作风指引着这四位哈里发的思想和行为。四位哈里发总共执政时期为29年。
艾卜伯克尔担任哈里发时期,主要忙于处理伊斯兰政权初建时期的变节、内乱事件,他坚决平息了内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使阿拉伯中部变节的各部族都投降了。他首先击败了泰伊族,又先后击败了艾赛德族和盖特方族,这两个部族的伪先知是泰勒哈。最后击败了叶麻麦地方的哈尼法族,他们在伪先知穆赛里麦的旗帜下,统帅了四万人与穆斯林的两支大军相对抗,直到哈里德伊本韦立德统率第三支军队到来后才把他击败,在第三支军队里有许多人能背诵全部的〈〈古兰经〉〉,他们中有许多人在此战役中牺牲了,其它的部队在穆斯林将领的指挥下,都分别在也门、哈达拉毛、巴林、阿曼等地作战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
向伊拉克和波斯进军
伊拉克战役和波斯战役
艾布伯克尔平定了内乱后,伊斯兰教在半岛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播,使波斯边境上的阿拉伯人受到了很大鼓舞。舍利班人首先入教,在酋长木桑纳•本•哈利赛多年的领导下,舍利班人与边境上的波斯驻军进行了长期斗争,但由于力量有限,始终没有取得胜利。当麦地纳穆斯林政权建立以后,舍利班酋长主动请战与波斯人斗争。艾布伯克尔派哈立德率8000人会同当地的舍利班人酋长木桑纳进攻伊拉克的波斯驻军,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公元633年—634年)就打败了波斯军队,并招降了希拉王国。又经历了一番坎坷后,公元635年10月在布威伯的重大战役中打败了波斯军队,奠定了攻克伊拉克的基础。这时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不得不动员全国的力量来阻挡阿拉伯军队地进军。但是在新哈里发欧麦尔的领导下,赛耳德•伊本•艾比•宛葛斯作为统帅,率8000人军队,公元637年5月在希拉城附近的噶底西时,与3万波斯人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数日鏖战使波斯军队大部分战死,主帅鲁斯坦阵亡,这是阿拉伯人向世界展示穆斯林圣战的一次著名战役。噶底西战役后,阿拉伯人士气大旺。而波斯人经过四年的准备后,动员了近15万人的军队于公元641年,在奈赫旺达与阿拉伯军队又展开了激战,波斯军队终于败北,死伤惨重前所未有。波斯国王于公元651年被侍从杀死,从而使历时400年的萨珊王朝从此划上了句号。当伊拉克战役结束后,艾布伯克尔派遣三个分队,每队三千人,开始了征服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闻讯后,立即派大军迅速南下迎战阿拉伯军,哈里发艾布伯克尔闻报后,在公元634年3月,调伊拉克战场的大将哈立德向西支援,历经艰难终于与叙利亚的穆斯林军队会合,共同击退拜占庭守军取得了初步胜利。随后艾布伯克尔任命哈立德为全军统帅,调集大军与拜占庭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艰苦的斗争后又取得了几次大的战役胜利,造成了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围城之势。这时传来了艾布伯克尔病逝的消息,由于他生前指定了哈里发的继承人是欧麦尔,而欧麦尔又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辅弼,英勇机智深得人心,因此穆斯林政权没有受到影响,战局也在他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欧麦尔继承了前任的事业,开辟了更大的战略决策,并任命了艾布欧拜德本查拉哈为为叙利亚战场的统率,取代了哈立德并于公元635年9月攻下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等地,随后趁势向北推进,又攻下了北方重镇霍姆斯。在另一战场上,穆斯林的军队在阿慕尔的率领下,占领了加沙和沿海城市。随后又于公元638年攻进了耶鲁撒冷城,于是三教重地耶鲁撒冷落入阿拉伯人手中,而后,阿慕尔又占领了由拜占庭皇帝的儿子康斯坦丁率重兵把守的恺撒利亚港,至此叙利亚的全部领土都落入阿拉伯人手中。叙利亚战场胜利后,欧麦尔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巩固了叙利亚的局势,决定以叙利亚为基地,采取了更大的战略部署—挺进埃及。在叙利亚整顿后,哈里发欧麦尔于公元640年派阿慕尔率大军,由巴勒斯坦南下,横跨西奈半岛向埃及进发。埃及是个著名的文明古国,公元30 年被罗马帝国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和粮仓。因此当阿慕尔的军队进攻埃及时,便受到了当地土著民族的欢迎与支援,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阿拉伯人攻陷了拜占庭占领的斐尔马仪城。阿慕尔从斐尔马仪出发又向埃及纵深处挺进,先后攻陷了卡瓦绥尔古城和比勒贝斯城,最后又经过了六个月围攻,于公元640年占领了埃及的重镇巴比罗尼城,使亚历山大城失去了南方的屏障,使埃及失去了中心。阿拉伯人可以长驱直入地从水陆两个方向向亚历山大城进攻,阿慕尔的军队与拜占庭军队在尼罗河西岸的木努费叶附近经过激烈的战斗后,迫使拜占庭军队败退到亚利山大城内顽强防守。双方坚持了三个月之久,最后守军终于坚持不住提出讲和,阿慕尔大军终于在公元642年进入亚历山大城。这样,亚历山大大帝修建的这座著名城市,当时也是埃及的首府,终于落入阿拉伯人的手中。阿拉伯人结束了拜占庭人在埃及长达400年的统治,300年后阿拉伯语取代了科普特语和希腊语,阿拉伯人巩固了在埃及的地位后又向北非继续挺进。
阿拉伯军队顺利地从埃及向西推进,很快就征服了利比亚同时伊斯兰教也传入了北非。由于兵力不足,整个北非的征服,在公元695年攻陷迦太基、征服摩洛哥后才完成。如果说征服世界的活动分为几个阶段的话,那麽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的功绩是平定了内乱,并在他执政的两年时间内(即公元632年—634年),奠定了征服叙利亚的基础。到了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即公元634年—644年)十年中,他完成了对叙利亚的征服,并打败了波斯帝国结束了萨珊王朝对西亚400多年的统治,又打败了拜占庭帝国结束了拜占庭帝国在西亚和北非的统治。在他的领导下,阿拉伯人征服了当时能够被认知世界新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欧麦尔规定了“希志来”(迁移)为伊斯兰教历的纪元,组织了帝国的政府并制定了财政制度。公元644年11月3日,欧麦尔在他进行晨礼时,被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奴隶所杀害。公元644年奥斯曼当选为第三任哈里发,在他执政的12年内,完全征服了伊朗、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各部。由于他的任人唯亲因而遭到了反对派的攻击,终于在公元656年6月17日被杀害。奥斯曼被刺后,公元656年6月24日,阿里任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穆罕默德的亲堂弟,也是他的女婿,他所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阿里是唯一合法的继任者,是正统主义、是天命派。阿里在他的新首都库法建立了新的制度,他撤换了前任的大部分省长。在他执政的五年中,由于他相信了敌对派穆阿威叶的谎言,使他的内部造成分离。分离出去的一部分人被称为哈列哲派,而阿里于公元661年1月24日清晨被人用军刀杀害,行刺的人据说可能就是哈列哲派的人。阿里被埋葬在库法附近,后来他的陵墓被发展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之一。那个圣地就是现在伊拉克的纳贾夫。在阿里的追随者什叶派看来,死去了的阿里比活着的阿里更有力量。伊斯兰教世界认为作为一个圣战的殉道者,阿里是英勇的、英明的哈里发,朝觐者川流不息地去朝拜纳贾夫的阿里的陵墓。什叶派每年都在伊斯兰教历一月十日举行一次的称为苦难节纪念活动。公元661年,阿里的敌对派穆阿威叶在耶鲁撒冷称哈里发并将叙利亚的省会大马士革变成伊斯兰帝国的首都。他死后宣布他的儿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的职位,但遭到阿里的次子候赛因的反对。于是在伊斯兰教历61年1月10日(正月初十)名将赛耳德伊本瓦嘎斯的儿子欧麦尔,率领4000人部队,将阿里的儿子候赛因及其200名部下全部杀害,并将候赛因的头颅割下来献给大马士革的穆阿威叶的儿子叶齐德。后来叶齐德把头颅还给了候赛因的妹妹和儿子带回卡尔巴拉与遗体合葬在一起。为了纪念候赛因的殉道,什叶派的穆斯林规定每年两节的纪念活动,前节在伊斯兰教历的正月初十,在巴格达郊区的卡齐麦因举行,是为了纪念那次200人殉难的战争;后一节是初十日以后的40天内,在卡尔巴拉举行,称为“头颅的归来”。候赛因的牺牲也是什叶派兴起的原因,因而正月初十也成为什叶派的诞生日。在什叶派的教义中,“哈里发”的代名词“伊吗目”,必须由阿里的后裔担任,这一规定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为“候赛因报仇”的口号已成为什叶派推翻穆阿威叶的伍麦叶王朝的重要原因了。在另一个阵营,逊尼派证明伍麦叶帝国是事实上的正统统治者。
从公元632年由艾布伯克尔开始到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去世(公元611年)这个时期,被阿拉伯的史学家称为-哈里发帝国的共和时期。四位哈里发叫做“拉什顿”(正统派)而接替阿里为哈里发的伍麦叶族的穆阿威叶则被称为哈里发帝国第二个的奠基人,因为他曾提名他的儿子叶齐德为他的继任者,这样的世袭原则使他变成了一个王朝的创业者。在穆阿威叶执政时期(公元661-680年),先制服了所有的反对派后,便全力以赴地对付伊斯兰教在西北方的强大敌人拜占庭,在征服叙利亚不久就夺取了拜占庭在阿克装备齐全的造船厂,这些船坞后来成为伍麦叶王朝的海军基础,在伊斯兰教的海军史上仅次于埃及的船坞。穆阿威叶在东方战场上以巴士拉为基地,征服了呼罗珊(公元663-671年),通过了乌浒水阿姆河侵入了遥远的突厥斯坦的布哈拉(公元674年),因此穆阿威叶不仅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基创业者,同时也成为一个在欧麦尔后哈里发帝国的第二个奠基者。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帝国(公元662-750年)建都于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帝国定都于巴格达(公元750-1258年),而法蒂吗王朝哈里发帝国(公元909-1071年)定都于开罗;另一个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帝国(公元929-1037年)则定都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最后一个哈里发帝国是奥斯曼土耳其人(约自公元1517-1924年)定都于君士坦丁堡,1922年11月土耳其安卡拉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废除苏丹兼哈里发穆罕默德六世,否认君主权,并于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职务。
伍麦叶族人穆阿威叶所开创的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帝国(661年-750年),其继承者是麦尔旺支派的奠基者-麦尔旺(683年-685年执政)。传位给儿子阿卜杜勒麦立克(685年-705年执政),这位“列王之父”的四个儿子又先后继承了王位,使大马士革的伍麦叶王朝的势力扩大到了顶点。伊斯兰帝国的版图从大西洋的东岸到比利牛斯山脉、到印度河和中国的国界,再次征服了北非及欧洲最大的国家西班牙。公元705年,大马士革的哈里发职位由“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麦利克传给了他的儿子韦立德(705年-715年)。韦利德发动了全面战争,分三路向外扩张,任命穆萨努赛尔担任北非战区长官;古太白担任中亚战区长官;穆罕默德本卡西姆担任印度战区长官。
公元707年北非长官穆萨努赛尔首先征服了北非大部分地区,将部队部署在突尼斯,于公元710年10月经过精心策划后,开始对西班牙进攻。西班牙当时正处在西哥特王朝统治末期,全国处于非常混乱时期,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西班牙这个欧洲最大的国家也是西欧古老的国家,3000年前就成为地中海东岸迦太基人的殖民地,而到2600年前又成为希腊的殖民地,仅过100年迦太人又重新被迦太人统治了。在这之后,西班牙受到了来自希腊人和亚非文化的影响,后来又深受罗马文化特别是基督教的影响。公元4世纪末,日耳曼西哥特人侵入西班牙,并在其首领阿拉里科的领导下,横扫了罗马帝国西部,于公元396年成为西班牙的统治者,建立了西哥特王朝,直至公元707年威提萨继承父位3年后死去(710年)。由于没有指定王位继承人,使西班牙政局混乱,。阿拉伯军队也是正是看到这个时机 ,于公元710年开始了向西班牙地进攻,经过与西哥特王国首领罗德里克军队的斗争后,于公元713年6月最后攻下了西班牙最大的城市塞尔维亚及重镇梅里达。穆萨努塞尔成为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后的第一个统治者,担任北非总督兼任西班牙省长。
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了省督制,使西班牙成为大马士革倭马亚哈里发王朝的一个省区。他们先立朝后立国,在西班牙维持近800年的统治,使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在征服世界的活动中,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奠定了基础,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达到了高潮,第四任阿里任内由于内讧暂时停止了向外扩张。从公元632年到611年四位正统的哈里发执政不到30年的时间,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凭借人类自古以来的原始一神教的基础及各民族内在的文化联系,迅速地建立起一个从中亚的乌浒水阿姆河到北非的小流沙的伊斯兰哈里发帝国。这一帝国的版图,到了伍麦叶王朝和阿拨斯帝国时期(公元661-1258年),已扩展到西自大西洋东岸和西班牙,东到印度和中国边境。
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帝国,从公元661年到750年,先后有十四位哈里发在位,最后于公元750年被阿拨斯人的阿拨斯王朝所取代。在先知穆罕默德诞生之前,阿拉伯半岛北方的几个部族迁移到两河流域,在底格里斯河建立了赖比尔族人的住所;在幼发拉底河建立了穆达尔族人的住所,在穆达尔部族中盖斯人居于领导地位;而居住在叙利亚的部族则是从南方的也门迁移来的凯勒卜人;而在伍麦叶王朝统治区的波斯东北省区呼罗珊的阿拉伯人,大多数是从巴士拉来的殖民者,也即是北方阿拉伯部族的盖斯人,他们在那里居于领导地位;呼罗珊也有一部分艾滋德人,他们来自也门,所以也叫呼罗珊的也门派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北方阿拉伯民族为代表的盖斯人形成一个政治派别的核心,而代表南方的也门人则形成另一个政治派别的核心。
我们知道伍麦叶王朝的奠基者穆阿威叶是以也门部族为基础,以叙利亚为首都建立王朝的,他的妻子是也门人,他的儿子叶齐德作为王朝的继承者当然得不到北方盖斯人的支持。
伍麦叶王朝除了有阿里的后裔、什叶派、北方盖斯政治派别的反对外,还有另一种反对势力也在逐渐发展壮大,那就是阿拨斯人。阿拔斯是先知的叔父,其后裔强调自己是哈西姆家族的成员,并坚持对王位的要求。波斯的穆斯林对伍麦叶王朝的反抗情绪日益加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虽然成为了穆斯林但他们并没获得与阿拉伯穆斯林完全平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反而降到顺民的行列中去,另外他们也不是可以经常免交人丁税的。还有另外一层更为古老的文化内涵的原因,即呼罗珊人认为自己代表更为先进更为古老的历史文化,这一点是被阿拉伯人所认可的。前一章已谈到过,考古发现也证明阿拉伯地区古代部族的产生与文明的建立,是与波斯地区的埃兰文化和阿拉伯两河流域西部地区的乌鲁克文化分不开的,因此呼罗珊人深为自己的古老文化而骄傲。当阿拨斯人和呼罗珊人及什叶派这三种反对势力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伍麦叶王朝的垮台。而这个联盟的领导人就是先知的叔父阿拨斯的玄孙艾布勒阿拨斯,他开创了伊斯兰最为长久的阿拨斯哈里发朝代(公元750年-公元1258年)。正象伊斯兰历史上其他各朝代一样,阿拔斯王朝建立不久就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达到了灿烂辉煌的时期。赛法哈和曼苏尔所创立的巴格达哈里发帝国,在哈伦赖世德和他儿子麦蒙统治时达到了全盛时期,这两位哈里发开创了伊斯兰历史上最著名的时代。著名的传奇小说《天方夜谭》讲述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故事。哈伦赖世德在位的时代(公元786年—公元809年)使巴格达从一个荒凉的村庄变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具有国际意义的豪华都会,历史和传说承认这是巴格达最为辉煌的时代。到公元1258年第三十七位哈里发穆耳台绥术时代时,阿拔斯王朝被蒙古人灭亡。125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大军扫荡了阿萨辛人和哈里王朝,1258年2月旭烈兀大军占领了其首都,1260年旭烈兀威胁着叙利亚北部并建立了波斯的蒙古王朝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自阿姆河,东至叙利亚边界,北自高加索山,南至印度洋,旭烈兀已成为波斯蒙古王朝的奠基者并首先成为用伊儿汗(意为部族首领)这个称号的。他的第七位继承者合赞汗麦哈茂德(1295—1304),将什叶派伊斯兰教变成了国教,旭烈兀企图摧毁的伊斯兰教文化,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他曾孙合赞汗为了同一文化的复活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并成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
第七位伊儿汗虽然承认了伊斯兰教为国教,并为伊斯兰文化作出了很大努力,但将伊斯兰的旗帜向新领地发展的不是蒙古人,这个任务是由奥斯曼土耳其人苏来曼(1520—1566年)来完成的。当时伊斯兰的版图从底格里斯河的巴格达到多瑙河岸上的布达佩斯,从尼罗河第一瀑布的阿斯旺到直布罗陀海峡。
自从旭烈兀率领的蒙古大军攻陷首都巴格达后,使结束了阿拔,斯王朝历时500余年的命运。阿拉伯半岛的形势主要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的伊拉克已成为蒙古王朝的领地,历时达200余年,而西部以叙利亚和埃及为中心,已成为 马木鲁克王朝的天下,也统治了近200余年。马木鲁克军团是以**人为基础的,在阿拔斯王朝的末期,军队的实权已掌握在马木鲁克军团的手中。蒙古人的入侵反而加强了他们的势力,他们进一步独立了,直到公元1516年—1517年时才被前面说到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亡。
奥斯曼土耳其人起源于中亚的突厥部落,其首领苏来曼率
领本部落在13世纪初期到达小亚西亚东部的草原地区发展。他死后他的儿子得到了当地的塞尔柱王国苏丹阿拉丁地支持,继任酋长并获得本部族中独立的地位。当苏来曼的孙子奥斯曼继位时,在塞尔柱人的大力支持下,向西部拜占庭帝国的领地扩张、并占领了大片土地。当1299年蒙古军队进攻小亚细亚时,塞尔柱人无力抵抗,苏丹阿拉丁在同年死去。至此奥斯曼宣布完全独立,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奥斯曼王国,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奠基人,史称奥斯曼一世(公元1300年)。
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经过多年地奋战而取得辉煌的战果,终于在1451年攻下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从而结束了历时千年的基督教东罗马帝国在土耳其的命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新纪元从此开始。土耳其人取代了基督教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同时将代表宗教首领的伊斯兰帝国元首哈里发和代表政治制度的帝国元首—“苏丹”又称“哈里发”集政、教大权之于一身。
土耳其人于1516年占领了叙利亚的南部;于1517年打败了埃及的马木鲁克军团从而占领了埃及首都开罗;1534年又打败了伊朗人而占领了巴格达控制了伊拉克。土耳其人信奉伊斯兰教的正宗派(逊尼派),而伊朗人和伊拉克南方人则信仰什叶派。土耳其人为维护在伊拉克的统治,对什叶派采取了宽松的态度,企图希望所有阿拉伯民族都能归顺奥斯曼土耳其哈里发—苏丹的政权。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土耳其人先后征服了西亚和北非的全部阿拉伯国家,并都设置为行省。奥斯曼帝国从奥斯曼一世(1299年)直至阿卜杜拉买吉德(1922年—1924年),终于废除了哈里发制。
当我们的历史叙述到此时,让我们回顾一下以前所讲述的阿拉伯地区的简史,以便我们以现代的眼光继续叙述阿拉伯地区的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简况。
从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公元632年6月8日)先后有四位正统的哈里发执政:一、艾卜·伯克尔  公元632—634年
二、欧麦尔        公元634—644年
三、奥斯曼       公元644—656年
四、阿里         公元656—661年
前面已谈到在欧麦尔和奥斯曼时代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的版图已扩展到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和埃及,它象征着穆斯林在发展中的第一时期,而到了阿卜杜拉·麦立克和韦立德执政的时代,伊斯兰帝国的版图已扩展到西至大西洋的西班牙;南到印度洋;东至中国边界,象征着穆斯林发展中的第二时期。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49年)和阿波斯王朝(公元749—1258年)的建立,象征着穆斯林发展史上的第三时期的开始。这一时期也是伊斯兰帝国哈里发执政最长的时期,伊斯兰文化在这一时期已有很大的发展,如著名的小说《天方夜谭》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1258年阿波斯王朝被蒙古人灭亡,而后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元1300—1924年)则使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从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取了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第一次取代了拜占庭帝国而建立了哈里发与苏丹的政教合一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其疆土已扩展到西亚、北非及全部阿拉伯国家,包括伊拉克、叙利亚、汉志、也门、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
17世纪时,欧洲资本主义列强向世界各地进行掠夺和扩张,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威胁,并夺取其地盘。首先进入历史角色的是葡萄牙与西班牙,然后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国。17世纪末期英法两国为争夺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的霸权,进行了百年战争。到了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新兴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向英国争夺殖民地霸权,拿破仑首先进攻埃及,企图控制中近东,夺取英国在地中海的贸易,从而进一步远征印度。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35000人的军队载乘着350艘战舰远征埃及,打败了统治埃及的马木鲁克军队,于同年7月24日占领了开罗。这次战争激发了埃及人民反侵略、反殖民主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持续发展三年之后,即到1801年9月2日,即迫使法国军队撤离埃及,使埃及又重归土耳其实际上是被英国人所控制。当时的埃及实际上有三种势力:一种是土耳其军队;一种是英国军队;还有一种是马木鲁克军队。这三种势力都没能使埃及独立,直到1805年5月,穆罕默德阿里取得了土耳其帝国在埃及设立的总督位置后,便使埃及有了一个短期发展的机会,他彻底消灭了土耳其帝国在埃及的势力和马木鲁克势力。并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设立的埃及总督的名义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他采取了改革维新方式提高国力,用三年的时间占领了苏丹的大部分土地。1831年又派他的儿子伊卜拉欣率三万大军攻占叙利亚,土耳其守军败退;1833年4月又迫使土皇(即苏丹)签定《土埃停战协定》,明确了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的总督职位,并规定埃及、大马士革、贝鲁特·阿勒颇阿卡等地受埃及总督管理。
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触及了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人的利益。于是在西方列强的干涉下,1840年11月27日签订了《英埃协议》,1841年7月13日英、俄、普、奥、法五国参加的伦敦会议签署了《伦敦条约》。于是穆罕默德阿里忧郁成疾而死。埃及失去了独立的机会,继续成为奥斯曼帝国范围内的一个省区。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882年7月10日英国军队开进开罗,由于埃及人民强烈反抗,西方列强之间的利害矛盾,英国对外宣称:英国军队在埃及只是暂时占领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控制了埃及后,在英军的指挥下埃及军队于1899年4月占领了丹格莱和白尔巴,英埃军队共同进入了苏丹首都喀什穆,并排挤了法国在苏丹的势力。英国人利用埃及人的力量不但控制了埃及,而且控制了苏丹,这就是所谓的英埃共管“苏丹”的真相。 淡泊宁静            
悠然自得

TOP

学习区
  • 伊斯兰
  • 古兰经
  • 圣训集
  • 资料室
  • 教法问题
  • 图书馆
讨论区
  • 穆青广场
  • 时事论坛
  • 阿訇论坛
  • 读书批评
  • 原创文学
  • 边缘论坛
  • 中穆印象
  • 中穆图库
  • 中穆视频
  • 阿拉伯语
  • 阿校论坛
  • 中穆翻译
  • 爱穆镇
  • 亲子街
  • 大学城
  • 苏菲研究
  • 五花八门
  • 水吧
  • 清真指南
  • 中穆菜谱
  • 中穆旅游
服务区
  • 清真寺登记
  • 中穆婚介
  • 人才市场
  • 清真餐厅登记
  • 中穆下载
  • 自由市场
  • QQ群登记
  • 中穆问答
  • 中穆商城
公益区
  • 中穆救助
  • 志愿者中心
  • 活动汇总
地方社区
  • 广穆社区
  • 兰州社区
  • 义乌社区
  • 昆明社区
  • 郑州社区
  • 银川社区
  • 宁波社区
  • 河州社区
  • 西安社区
  • 成都社区
  • 西宁社区
  • 昭通社区
  • 福建社区
  • 上海社区
  • 北京社区
  • 武穆社区
  • 邵阳社区
  • 常德社区
  • 沙甸社区
  • 南阳社区
  • 西湖社区
  • 洛阳社区
  • 威宁社区
  • 曲靖社区
  • 南京社区
  • 焦作社区
  • 呼市社区
  • 张家川社区
  • 纳古社区
  • 平顶山社区
  • 长治社区
社区中心
  • 黑板报
  • 办公室
  • 《网友》
斋月活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 href="javascript:;">[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中穆网 ( 陇ICP备05000787号)|联系我们 | 网站统计 | 站长统计 #CNZZ_AD_BOX a img {border:none;}div.CNZZ_AD_BUTTONS {position:absolute;top:15px;right:15px;}div.CNZZ_AD_BUTTONS img {cursor:pointer;}

    GMT+8, 2010-4-17 12:59.

    Powered by Discuz!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