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纹身:全国新课堂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5:16
 新课堂下的小学古诗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浅谈“教师、学生、媒体”之结合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全体将“自身、学生、媒体”三者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与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引领下“七大板块”的做法浅谈一下。一、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定准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每堂课教师“教”有目标,有任务,注重学法指导,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阐明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任务。1、  示范法,教师做样子给学生看,引领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迁移的目的。2、  自学法,设置疑问,指出一条探索的路子,让学生独立钻研。3、  讨论法,引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突破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二、重视收集信息,查询资料的处理与共享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查询资料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前、课上预习这一环节是重要而又常被学生忽略的一步,大部分教师课上不去诊断预习情况,上课没针对性,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唱独角戏或采用一问一答式。依上述情况,我们课题组全体要求预习时教师具体指导、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查询资料,师生间、生生间要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去思考,去设计解决方案,从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其做法:1、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查询所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有关的图文资料等文化知识。2、《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课堂上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谈谈自己自觉收集信息的感受和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见,与同学共享;教师并拿出一份自己的处理意见,让学生从中比较,取长补短,与同学分享。3、请同学们重温以前学过的有关内容,将新旧知识、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这样,不仅强化了能力的训练,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解读,感悟课文作准备。三、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古诗1、描述引入,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引领学生进入情境。2、朗读引入,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读通,读懂,读出韵味。3、现代媒体运用的引入,结合古诗内容,采用音像电教手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古诗。四、质疑研讨悟诗情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堂是师生的舞台,师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适时、适度的点拨,相机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研讨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    其做法: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中至少有一名语文优良的学生做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组织交流。    2、组内自学,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古诗,划出对古诗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3、学习合作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解答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交流,评议。    4、师生做出结论。    这样,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的理解以及古诗的写作技巧等让学生“自助、互动”中得到了训练。五、引领诵读,想象,背诵品诗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课题组在培养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方面作了细致的研究。其做法:    1、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诵,教师对学生进行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导与范读,强调教师要敢于范读,让学生感悟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    2、变换形式读,让学生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3、利用古诗本身具有感染性强和陶冶性强的特点,教师引领学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感情。如,对诗中所描写的祖国秀美山河为之赞美、热爱;对诗中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从心底里升腾崇敬之情;对诗中所表现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幸倾注同情和关切……    4、俗话说,写诗贵含蓄,读诗贵想象。如,教学《早发白帝城》,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后,请同学们闭目想象:假如现在你就是李白,在获得自由后的一天早晨,坐上一条小船,告别美丽的白帝城回江陵。一路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5、结合课后思考练习,引领学生再读古诗,在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情感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六、迁移拓展悟诗质    教学古诗,就是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从这点出发,我们课题组提议,要求授课环节中,必须安排此环节。其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让学生悟出诗揭示的哲理;抒发的情感;对某事物表示的态度……其做法:1、出示思考题与作业:(1)教师引领学生就同题材古诗的主题、写法等进行比较或对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作比较。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2)学了这首诗,你最想干什么?2、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写对所学古诗的感受与看法,发现。3、教师引领学生用画图,画画的形式表达古诗内容。七、注重家长在学习古诗中的作用学习古诗还应重视一个参与者——家长,他们的作用往往被忽略。在中国的许多家庭,孩子教育的支出占家庭经济支出的比例相当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富仁先生认为:“中小学‘减负’的阻力并不主要来自教师,而来自学生家长。”,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家长沟通好,教育那些真正爱孩子的家长觉醒过来,学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使广大家长懂得孩子就像秧苗一样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懂得家长给孩子买的课外读物要与孩子的学段相辅相成,不要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过高的要求孩子背这背那。这样,就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教学。     综上所述,小学各个学段的古诗教学,每课时都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才能使学生享受自主性、开放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