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h同人小说:想起毛岸英,纪念毛岸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51:54
                                                         
                                                         林楚方   温总访朝,是在一个特殊时刻。此行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说服朝鲜重返六方会谈——这个由中国搭建的外交平台。日本关注,美国关注,韩国更关注。

  对朝鲜,中国无疑具有最大影响力(在理论上),中国每年对朝给予极多人道援助,这几乎是朝鲜获得外界补给的唯一来源。

  远的是,如果没有半个世纪前,中国志愿军人的鲜血,就不会有现在的朝鲜政权,也不会有金氏父子的铁桶江山。

  几天前,温总凭吊毛岸英和其他志愿军陵墓时,外界就有解读,认为是在提醒朝鲜领导人不要忘本。

  但我翻起温总在毛岸英墓前的讲话,竟没兴趣分析当前东北亚政治局面,也不相信他在眼含泪水时,会想到六方政治博弈。

  “你们的鲜血洒在异国他乡,但你们伟大而崇高的精神留给了整个世界。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激励着我们把祖国建设好。志愿军烈士浩气长存,英灵永在!”

  之前,媒体流下了很多志愿军士兵重回朝鲜的记录,他们在几乎叫不上名字的战友墓前老泪纵横,久久不肯离去。

  新华社报道说,50多年前,240万年轻的中国军人跨过鸭绿江,其中的十几万人再也没有回来,客死他乡。

  50年前的朝鲜战争,其细节不仅仅是那些英雄事迹,而是一出出人间惨剧,一个个人血肉横飞,一个个人活活烧焦。

  其中就有一个年轻人叫毛岸英,只有28岁,新婚不久,是毛泽东的儿子,他所在的木板房被燃烧弹击中,形成上千度高温,此后一切都难以辨认。

  朝鲜战争的残酷,已经被后来的诸多著作描摹,如《远东朝鲜战争》等。

  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有千里背尸的新闻,其背后都是中国人对客死他乡的恐惧,而毛岸英等十几万人就永远埋葬在鸭绿江的彼岸。

  记得一部电影里描述,当时有人提议将毛岸英尸骨运回,毛泽东反问:岸英运回来,那几十万战士呢?

  五十多年过去了,关战争的性质有很多争论,就是在国内,也有人持和传统观点完全相反的意见,甚至认为如果没有当年援朝决策,朝鲜今天就不该是这个样子。

  说实话,在面对那些无辜志愿军人亡灵的时候,任何弘大叙述和正义非正义争论,以及其他对这场战争的定性,都与主题无关。用今天朝鲜的现状去否定志愿军人的付出,亦不恰当。

  因为,你不能否定那些年轻人的纯真梦想,他们是带着梦带着理想出发的,他们心中想的是“保家卫国”,他们是当年主流社会价值的捍卫者和实践者,他们的死和伤,都值得缅怀、祭奠。

  何必要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古人?甚至还有人提出,如果毛岸英还活着,中国可能会怎样,于是得出自己的假设性结论。

  将巨大的历史负担,压在一个无辜而纯真的年轻人身上,既不公道也不人道更不厚道。

  基于此,我感佩温总对志愿军人的祭奠,他确实是代表中国人民,也应该代表中国人民去看望他们,他告诉半个世纪前死去的青年,家乡人没有忘记你们。希望他们真的能听到。

  其实,每一个到朝鲜的中国人,都应凭吊那些他们,时常去看看那些尸骨不能运过鸭绿江的年轻人,摆上一束花,说上几句话。

  那些按照社会主流价值体系,而付出生命的人,值得后人尊重与缅怀,即使从最功利的想法考虑:如果你否定过去的他们,谁还为今天的你去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