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香雪海梅花图片:想起了海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4:41
                       
    偶然间就想起了海子。  海子也是安庆怀宁人。小的时候回老家是听人说起过的,只是现在有些记忆不清了。  上学上到高二,翻遍语文课文,无意遇到了一首深得我意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钟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海子死前两个月写的,如此明媚的诗句。仿佛一株暗地里生长的植物在濒临颓败前奋力开出的绚丽花朵。让我在春暖花开中有些犹豫,恍惚听到来子山海关的那凄厉凛冽的汽笛声。  但是心里却一直没理由的相信,他是一个温软真纯的人。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随父亲回到怀宁高河的一个表亲家。去的路上,是满目的收割完的稻田,有欢快的农村孩子在稻田上放鞭炮,蹦蹦跳跳的单纯快乐,让我的脚步也轻松了许多。池塘边大片大片的芦苇在冬风里破败开来,池塘边坐着一个农妇。父亲拉着我走过去问好,她转过身来,用宽大粗糙的手摩挲着我的头发,“这是八九年回来过的那个两岁女伢子么?都这么大了哦。孩子长的都快,海生以前就不愿吃饭,小骨架瘦的……”农妇的声音慢慢低了下去,我感到她的手一空,转身走了,却一直喃喃不已。父亲说这就是查妈妈,海生的母亲。也许自从海子走了以后,她就丢失了原本贫乏的欢乐。  她已经不能够喜悦了。  那个晚上,我和父亲聊了一宿,全是关于海子的。父亲缓缓的语句,给我凑出了海子的点滴。那是一个奋斗着的单纯青年,那是一个沉默的麦田守望者。我想,海子应该是瘦弱的,并不很高,有些落腮胡,带黑色的框架眼镜。也许眼镜腿会绑着白色胶布,那是和孩童们一起摸鱼时不小心弄坏的吧。  海子,这样写出我明眸皓齿后伤口的人。  父亲诉说了一个十几年前的有着同样月亮的夜晚。八九年的春节。那是我第一次回到故乡,只是个没有意识的两岁婴儿。一到了夜晚,我就哭闹的厉害,全家人哄都不行。正巧海子一家到石牌镇上串亲戚,也住在我爷爷家的那个院子里。半夜,我的哭声又清脆的响起,父亲努力的回忆着,他说是海子从他手中将我接了过来。然后在院子里的合欢树下来回踱着步。我居然香甜的睡着了。父亲至今也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信任的在一个从未某面的陌生人怀里安然入睡?  我想,那是因为海子有着一双清澈如婴儿的眼眸吧,让年幼的我放松安心。海子,那个你走前三个月时轻抱过的婴儿已经长大。心里莫名的信任找到了理由。  于是开始读海子的诗,读他意识里的永恒,读他热爱着的麦田,读他的热情,读他的忧伤。那些一句句,云飞雪落的话,我一直记得。  因为神经衰弱,夜里我总是睡的不深。好几次被噩梦惊醒时,眼前总会出现十多年冬夜的画面:月光漫撒的合欢树下,微笑的海子怀抱着婴儿悠悠踱步。然后所有的声音消失,画面慢慢的淡去。顿时心里就平静了下来,可以安然的合眼。  于是莞尔。海子,十几年前的你温和的安抚了我无知的浮躁,而今,你仍然怜悯着我慌张的灵魂。  网上有言论说,海子的山海关之死,其实是提早的预言到了同年的六月。有些牵强附会的意味。在我看来,他的死亡本身就是其诗性的一次绽放,一次成就,山海关的一跃,本身就是诗歌。  我的朋友B就对海子的死亡赞不绝口,更让他赞不绝口的是另一个男人的死,海明威大叔。B说他们死的很男人。  1961年7月2日的静朗清晨,我们敬爱的海明威大叔身穿睡裤,浴衣,进入地下室。他拿出了枪和一盒子弹,然后,到了门厅。他把两发子弹装进了那枝猎枪,慢慢张开嘴巴,把枪头塞进去,轻轻扣动了扳机……  砰。  我对着镜子模拟着同样的姿势,然后觉得毛骨悚然。  他不仅是打飞了自己大半个天灵盖,而且把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都给打懵了。西班牙的一位伟大的斗牛士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只是缓缓而清晰的吐出三个字:“干的好。”我想这大概是战士们之间的敬意。  接着全世界热爱他的人都开始猜测他的死因,最终确立的人人都能接受的两个自杀原因是:海明威不堪忍受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作力的衰竭。我向来是讨厌这样正儿八经,完美式的答案,不过当时我还没出生,没有发言权。  然后41年过去。  2002年1月1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原型——富恩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有27家网站出现了这么一张有意思的问卷。  “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为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给他奉献一切;在他的国家里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他爱到哪儿旅游就到哪儿旅游,哪怕是敌对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慕的人,可是,在他获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62岁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地颐养天年,请问为什么一个拥有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选择了活着?假如你已经知道了答案,请发给我们,我们愿把它刻在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墓碑上,因为他的墓碑至今还空着。”  后来,那位渔夫的儿子在此期间公布了一封信,据说是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写给他父亲的,并交待让他帮着刻在墓碑上。信上这么写的:“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  这么说来,海明威的死,其实是对自己生的满足。我想,当他觉得自己不再是海明威那条汉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死,当他担心自己被打败的时候,他就想到了死——在他尚能站着死的时候,他选择了最酷的方式。   有这么多的人歌颂死亡。  海明威大叔在30年代,他的一篇小传里提到:“自杀,就像运动一样,是对紧张而艰苦的写作生活的一种逃避。”他觉得这玩意儿能够一了百了地解决所有心理、道德、医学以及经济上的任何难题,是“那种建造精美,能够治疗失眠,消除悔恨,医治癌症,避免破产,且只需指尖轻轻一按就能从无法忍受的境地炸出一条出路的工具。”  尼采说:“要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颠峰者最为光荣。”  古贺春江的口头禅也是“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这又想到了对古贺的口头禅极为赞赏的一个自杀者,那个只歌唱日本之悲与日本之美的瘦小的老人。川端康成。  很小的时候看的电影版《伊豆的舞女》,看到结尾时,踏着木屐的小小舞女总算在开船前赶到,站在岸上咬着嘴唇拼命的挥舞着手里的白手绢儿,船上的少年也不停的挥手,然后船开了,岸越来越远,终于在一个转角处,那白色的星点看不见了,消失了。不懂事的我也就这样被川端康成纤细敏锐的伤感打动了,撅着小嘴掉下眼泪来。  再后来逐渐看了《雪国》,《古都》等作品, 觉得文字安净而不热闹,叙述方式也是清秀舒服的。川端信仰佛教,喜欢书法,可内心中却仍是孤独脆弱,矛盾自闭的。这也许和他悲伤的幼年有关系。川端年幼双亲皆丧,跟着古板的爷爷奶奶生活,我想我永远无法体会年幼的川端在接到姐姐的死讯后,把信读给盲了的爷爷听,由于写信人的字迹潦草,十一岁的孩子认不全,只能在爷爷的手掌上把字描画出来,这甚是凄惨的感觉。后来唯一的身边亲人,川端的爷爷也在他十六岁的时节去世了。这种悲凉的孤儿之痛,始终在其笔下隐隐显现。  最后他也自杀了。他说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这些有着杰出文字的男人,这些自己走向了死亡的男人。  而我,只不过是平凡烟火里的一个小女子,不敢也不需要乞求上苍让我无限的活,遇到激烈的时刻,有时也会偷懒的想,啊,可不可以不要坚强勇敢呢。中国是有古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世代的中国人都仰慕和追求泰山般的死亡。可我,却想要如鸿毛般轻盈美丽的死去。如果可以选择的话。  那么不仿在某一个阳光温柔的午后,老的豆腐也嚼不动的我躺在摇椅上晃荡。虽然是老,但可也要是美丽的。不过到了一个年龄,对美丽的要求也不相同,这时候的美丽的我也许不过只是头发面容不乱,着装干净整齐的吧。脚边匍匐着我的爱猫,唱片里悠悠的放点什么,随便什么,只要是软的,轻的,然后摇椅晃着,晃着,就在某一秒钟不再晃了。  宛若鸿毛一般被风吹远,不要惊动了那些忙碌着的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们,就这么吹远了,吹远了,直到远出所有人的记忆,世上再不提及我。便是最好。  我愿我死,如鸿毛般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