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咏春拳侯德贤: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55:41
《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任何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这里所说的“合格”不单是学历上的合格,而是指具有高尚的师德,宽广精深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过硬的基本功的教师。著名特级教师勒家彦说:“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概。”可见,提高教育质量有赖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赖于教师的高尚人格。

 那么,作为基本的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首先,合格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品德低下的人当不了教师。古人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乌申基斯也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办量。”实践也表明,模仿是人的本能倾向,这在青少年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到的。有人曾经说,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这话不无道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的言谈举止必须给学生以示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和楷模。东北一所小学有句名言说得好:“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合格的教师,应该是既做经师,又做人师。

 其次,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能”。苏霍姆林斯强调:“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得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重要的来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惟其学而不厌,才能会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陶行知语)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能获得教学上的成功,之所以有游刃有余的教学机智,都是与他们的丰富的知识以及对业务的努力钻研、精益求精分不开的。当教师具备了丰富而又广博的知识以后,才会有居高临下,厚积薄发的教学情境;否则信息闭塞,知识贫瘠,孤陋寡闻,势必导致教学上的力不从心和捉襟见肘。

 第三,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特级教师徐长青也说:“当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时,我们选择的是有限任务的完成;而我们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时,我们选择的是无限智慧的启迪。”所以,“知识不能单方面向学生传授,提供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获得探索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法国:弗雷内)

 第四,合格教师,应该是学会合作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决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三人行必有吾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意思是说,如果独自关起门来学习,没有朋友帮助,就不容易增进知识。因此《学记》认为教育获得成功因素之一就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国古代孔子也说:“吾尝终日而学之,不如须臾之所见。”说的是终日关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怎么也找不到答案,但是出去看一看便豁然开朗。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就特别推崇这种方法,提倡在师友之间相互切磋,不可“闭门读书,师心自是。”他强调:“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这里说的“切磋相起,”就是通过共同探讨,相互启发来进行学习,通过相互切磋,不仅能解决疑难,丰富知识,而且还可纠正缪误,发现真理,开启人的思路,这对于教师和领导都是如此。

 第五,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仅仅满足于制定计划,落实计划,这所学校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仅仅满足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内外辅导这些常规性的工作,而不进行教学的反思,那么这个教师是没有前途的教师。对此,特级教师徐世贵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所以,“如果教师能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工作转化为其乐无穷的研究工作,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呢?

 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读书。提高教师修养的最好办法,不是去考函授,不是去搞文凭,不是单纯地去开各式各样的研讨会,而是面壁读书。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一种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责任,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和途径。读书学习应该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习得精彩,生活才会精彩;只有学习的成功,生活才会成功。我想在这里对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用不着多讲,我只讲讲学习时间问题。我常听到老师说,学习实在重要,就是没有时间学。的确,工作与读书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工作等,稍一松懈,就挤掉了学习时间。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们以警示:一位大学教授在学生毕业时给学生赠言,说希望大家到工作岗位以后“每年坚持读一本书”,当时全场冷笑,大概认为教授是“杞人忧天”。数年之后,师生一次聚会,那位教授问:这几年每年坚持读一本书的同学请举手。全场寂然,举手者寥寥无几,但举手者恰恰是在事业上有成就者。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如果因为忙,一个月,几个月不读一本起码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甚至一年都不读一本书,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所以,读书靠的是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句话很有哲理。我说,这是人生忠告。试想,我们很多人,很多教师开始工作时,应当说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五年十年以后业务上就拉开了距离。落后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业余时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玩得多,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指出,我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就,就是因为我把别人玩麻将和耍小牌的时间用于读书和研究中。有人算过一笔帐,一个人活70岁,一生约62万小时,每周工作40个小时,工作35年,约7.28万小时。再减去睡眠、吃饭和幼年期,剩余约25.72万小时,是工作时间的3.5倍,相当于可以再读几所大学。如果在业余时间,除了必要的休息、娱乐之外,你不注意读书“充电”,与他人的差距一年两年可能不明显,但是三年五年以后,业务上就有高低之分了,人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要让读书成为业余生活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