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冲天 柳永翻译:03-黄奇帆:重庆在改革开放上创意不亚于上世纪深圳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55:49

黄奇帆:重庆在改革开放上创意不亚于上世纪深圳开发

2011年10月12日 06:18
来源:华龙网

字号:T|T
38929人参与346条评论打印转发

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发展战略,以民生为导向启动内需,缩小三个差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三是重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民生推进改革,启动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共同富裕。

为什么要用改革的概念?因为这10年、20年,区域、城乡、贫富等差距不断扩大,我们认为凡是长周期、大面积存在的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什么人唯利是图的问题,其本质是制度安排问题,是体制机制出现了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动脑筋,光在主观上有好的愿望和出发点,不一定能奏效。因此,重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调整发展战略,以民生为导向启动内需,缩小三个差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如果说细了可以说很多,仅去年推出的“民生十条”就有十件事,条条是改革,今年又出台了“共富十二条”,同样都离不开改革。我重点介绍下住房、户籍制度及创业这三方面的改革。

(一)是住房制度改革。住房是贫富差距一种标志性的表现。衣食住行是人人都离不开的四个环节。吃饭问题上,贫富差距不是最严重,现在不管胖子、瘦人、穷人、富人每天都吃这么点饭,吃不是问题。穿也不是问题,真正衣不蔽体的状态已经很少。住房是问题。富人住别墅,穷人住在棚户区,条件相差何止几十倍、几百倍,所以住房问题是关键,“宜居重庆”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重庆就启动了住房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有几个要点:一是我们觉得“双轨制”才能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因此,我们推出公租房,3年要建设4000万平方米,去年和今年已经完成2700万平方米,明年再建1300万平方米,就能够满足200万人的居住需要。二是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工、新生代大学生和城市住房困难户。这个标准简单明了容易操作,农民工谁都装不了,新生代大学生不管收入多少,只要有工作,暂时买不了房子都可以住,而城市住房困难户有没有住房一查就清楚。目前,重庆已经搞了三批公租房分配,查核下来没有浑水摸鱼的。三是公租房建设的经费。一说建设公租房很多人就说政府没钱,没钱怎么办?那就让房地产商建吧。我们认为这并不合理,房地产商是企业,逐利为本,是建商品房的;如果交给各单位自建,可能变相成集资建房;保障房是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事,就应该公事公办,公管公建,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办好。公租房造好后提供给老百姓住要收取租金,我们将租金定在一个家庭月收入的15%以内,比如三口之家一个月3000块钱,租金在500元左右,是能够承受的。政府融资怎么解决?大体上4000万平方米要花1400亿元,主要是三方面来源,300亿是土地成本,政府再投入300亿资本金,政府实际需要投600亿元,此外社会融资800亿元。目前,面向社会融资的800亿元基本已经到位,其中300亿元银行贷款,250亿元保险融资,还有其他信托融资250亿元,这也算是一个改革。

(二)户籍制度改革。去年重庆启动户改以来,一年时间,已转户农民工260万,剩下3个月估计还可以转四五十万人,最终达300万,实现原定的转户目标。这个目标怎么来的?重庆有800多万农民工,其中,400万在沿海打工,400万在重庆城里打工。我们对后400万人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他们中有200多万人是在城里打工3年以上的人,我们就定了位,把打工3年以上的人,已经在城里比较稳定的,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这样的话,这200多万人转了户后会带着自己的家人跟着进城落户,预计人口总量会有300多万。

重庆的转户并不复杂,只要转了户口,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和就业等五个保障一步到位,与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原先农民工尽管住在城里,政府也关心他们,但他们和城市居民就是有五个方面的不同,所以这件事是绕不过去的,是各级政府的攻坚战。2亿多农民工在沿海打工,年年这么往返回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既不符合以人为本,也没法启动内需,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在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上也造成了瓶颈效应。重庆300万农民转户进城,只要一人增加1万元的消费,就是增加了300亿元的消费,也是缩小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三)扶持微型企业的改革。要大量解决老百姓就业,除了大规模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外,怎么鼓励自主创业,也是实现富民的一种战略措施。去年重庆推出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大体上是三招:一个人只要自己有10万元,再带上8个人一起办公司,到工商局登记注册时,政府无条件送你3万-5万元资本金;二是有了15万元资本金后,银行将给予相当于资本金的贷款;三是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资本金15万元,就享受15万元以内的税收优惠。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约束,不得抽逃资本金,不得用于炒股票,不得炒房地产。在这“三不”前提下,政府放手抓好三个平台:一是那么多民营老板,大多是工人、农民、学生,他们要办企业,需要创业培训,有一个培训平台;二是抓一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各种各样零部件、配套业务,把这些业务发给微型企业,可能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带动200个微型企业,因此,政府要组织一批对微型企业有辐射产业链效应的龙头企业;三是搞一个孵化器,就是办公经营场所,一栋楼有50个房间,就变成微型企业街、微型企业楼,也是有效管理的平台。这三个优惠政策扶持,有了三个平台支撑,重庆微型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1年多时间,已产生4万多个微型企业,解决35万人就业。

我算了一下非常划算。如果政府要解决50万人就业,在工厂里一般一个人能创造50万元产值,50万人就业就是2500亿产值,而要形成2500亿产值,没有1500亿投入根本不可能。但是如果我们搞微型企业,50万人只要5万多个企业,一个企业政府补贴5万,是25亿,他们自己带进10万,就是50亿,加起来75亿,银行放75亿,就是150亿,我就算免税再给他75亿,就是两三百亿投入,他们就自己滚动起来,就能把50万人的就业问题解决掉,所以把这个事情做好也很有意义。

我举这几个案例,既缩小了差距,又促进了民富,就是为了说明重庆的改革是在围绕民生而推进。

围绕提振精气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综合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唱读讲传、打黑、干部大下访和“三进三同”等活动

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精气神,围绕这一方面,重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综合管理等方面成功地做了四件事。

(一)唱读讲传。就是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红歌实际上是指各个历史时期产生的比较积极向上的歌曲,比如中国的国歌、法国的马赛曲也是红歌,每个国家都有红歌,“人之初性本善”,“善”就是红歌的基因,一唱红歌,情绪高昂,精气神会调动起来,唤起催人奋进的感觉,因此,唱红歌自有它的动人之处。经典,囊括了古今中外所有名家格言,小孩子读一点这些经典很有意义,比如我自己在二十多岁时,就喜欢把各种各样书里好的格言抄下来,印象中30多本笔记本都抄满了,所以现在要用时,脑子里还有印象。因此,年轻一代,多读格言是有好处的。

(二)打黑。重庆历史上一直就有江湖习气,码头袍哥文化传承百年,虽然大规模走私贩毒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不多,但赌博、欺行霸市等黑社会性质组织还是有一定基础。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般是四要素具备,一要有严密组织,二要有固定经济来源,三要有刑事犯罪,四要有保护伞。这些年,重庆打黑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打黑过程中,维护了司法正义,也注重程序正义,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性,对这些犯罪团伙主要负责人、团伙分子的定性,司法独立都做得还是比较好。我就举一个数据,去年底,检察院起诉涉黑涉恶人员530多人,经法院判决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人员是370多个,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法院独立办案,有1/3的人没有定性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打黑过程中,过去十几年没有破的刑事案件,破获了700多起,同时,和打击保护伞联系在一起,我们查处了公检法司系统副处级以上干部99个,可以说,重庆的打黑一是实现了办案和恶性刑事案件相结合,重大专项相结合;二是和打击保护伞相结合;三是和打击官员的贪污腐败相结合。这“三结合”成效有目共睹。

(三)大下访。社会除了有恶性案件要整治以外,还有一些人民内部的矛盾需要解决。群众有上访,我们就主动下访,20万机关干部走进基层“大下访”,解决了20多万件历史积案,为此我们花了100多亿资金。这100多亿不是出钱买太平,而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老百姓反复上访,大面积上访,肯定有原因,可能是制度规定该修改了,或该付的钱没有到位,可能是恶性的道德问题,也可能是管理上失误,各种原因都有可能。比如说,过去,国有企业破产后,十年时间一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些钱发光了,断粮了,国家就出台了一个政策,这些破产企业职工,不用找企业要钱了,直接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这个政策一出台,全国几百万人的养老、医疗问题解决了,重庆也有20万人的问题解决了。但重庆还有两类企业,一类是集体企业,也面临同样问题,破产后,职工安置了十年,没钱了怎么办?中央没有政策,地方又不出政策,这些老百姓就不断上访,这也不能怪老百姓,所以,我们大下访就是要把这些事情一条条梳理出来,花钱花精力去解决。因为这些努力,重庆这些年上访人员减少了百分之八九十,说明我们还是踏踏实实解决了一些问题,老百姓怨气消除了,这不是作秀做得出来的,因此,重庆被中央政法委、公安部表彰为社会综合管理最稳定、平安的地方。

(四)“三进三同”。机关干部“三进三同”不是重庆的发明,上世纪60年代我国干部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现在是广义,到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工厂要下车间、下班组,在基层发现有什么问题直接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带回来研究,也就是说因地制宜,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加强干部与群众间的血肉联系。

以上这四方面的内容,是熙来书记带领我们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共同研究确定的重大战略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的举措,也可以理解为是外界提出的重庆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