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七纪元二十一大陆:先学后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6:35:06
先学后教 作者: 张 权 (初中化学  贵州遵义化学四班 )    评论数/浏览数: 4 / 20    发表日期: 2010-12-15 15:37:44 蔡林森的《先学后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相反,教师适时的引导是非常必要和至关重要的

一、学案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蔡林森的《先学后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相反,教师适时的引导是非常必要和至关重要的。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有效避免学生偏离教学目标,走弯路、走错路,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初衷,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根据每次课的具体内容,集思广益,设计学案,确定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挖掘出来,哪些内容比较难,必须提供引导,怎样引导等,从而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抓住每堂课的重点。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不至于在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面前丧失信心。

二、小组合作----实现学生共同发展

      有些任务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解决,而有些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区别于师生双边活动和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解决,运用合作学习应满足以下条件:要有吸引力的主题;可以分解的任务;有凝聚力的团队和小组;激励性的发展性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日渐成熟。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发展,养成了良好的合作品质与学习习惯。以下是我们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措施:

1、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因此小组的划分至关重要。

     我们教研组集集体的力量编写了一份详细的信息技术水平、特长、爱好、性别、能力、家庭背景等调查的问卷,每个学期初,我们会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学生机房座位的实际情况,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既保证了小组内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的人力资源相对均衡,使得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又能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

2、责任到位

    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因此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和成功,教师应组织得当、引导有序、适当介入。指导各个小组分好工,不能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尤其不能忽略不善言辞、动手相对差的学生的感受,尽量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自荐、推荐的基础上,我会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指导各组分工协作。思维严谨、表达能力强的可担当发言人;积极好动的可实践操作;有绘画基础的可做美工等等,为了切实提高每个成员的能力,可过一段时间适当轮换,如夸夸其谈的学生可让他担任记录员,使其学会倾听;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担任发言人,提高其与人交流的能力等等。

3、选好小组长

       组长的组织协调和小组成员的默契,从根本上保证了小组合作的健康发展。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长这一“领头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我推荐和成员公共推举的基础上产生小组长,之后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必要的技术、协调技巧、组织方法等,使其成为师生活动的纽带,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可以分担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尽量不要直接认定小组长,不顾小组成员的意愿,因为只有他们自己选出来的人,他们才会服从管理,积极配合,小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4、情境合理

     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太简单,任务单一,小组合作反而会浪费时间;问题太难,任务综合性太大,学生经过努力一般也不能解决,整个小组的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还会挫伤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精心设计确实适宜小组学习的任务,(也就是必须通过合作,个人无法圆满解决,只有小组学习的效果最好)充分激发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确保所涉及的内容有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成员进步。

5、适时指导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心安理得地成为小组活动的旁观者,而应通过积极的巡视,对话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指导。例如,当小组遇到技术问题,通过集体的力量也无法解决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再如,若发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合作态度不够友好或不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时,教师应引导他们用“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认为的”、“我帮你补充……你看这样可以吗…….”与他人沟通。总之,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服务于集体,代表的是集体的形象与智慧,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有经过长期有效的指导,才能帮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6、组内自评、组间互评

     交流展示是学生在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将本小组讨论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展示给其他小组和老师的过程。如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价值,那么,这一过程将精彩纷呈,小组的成果若在这一环节得到大家的肯定甚至赞赏,必会增强小组学习的信心,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就与满足。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自评,即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组内自评可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每个成员的分工及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着重表扬对本组工作贡献突出者;第二,简介本组合作的过程,总结有益的经验;第三,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总之,小组自评能够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

     此外,教师还应在小组自评后引导学生进行组间的互评,互取所长,交流共享,激发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如评一评哪个小组配合最默契,哪个小组任务完成的最好,哪个小组的提议最新颖等等,树立小组学习的榜样。

7、总结评价

      这一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展示成果、自评互评完毕后的总结过程。教师应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对小组成员的表现及最终的小组成果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自己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或讨论,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要注意,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积极主动的探究、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参与课堂并快乐、充分地互动。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学会了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了恰当地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实现了共同进步。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