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洋神鱼油胶丸价格:校本教研:从粗放走向精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57:42
包昌升
摘自:《杭州教师教育网》
2004年,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出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细节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热潮。书中提出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对我们开展校本教研也很有启发。
细细考察当前的校本教研,我们不难看出诸多粗放型管理的特点:(1)教研目标模糊。校本教研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不是在认真分析本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研目标,而是跟着上级教研部门走,导致前后教研目标缺乏衔接,难以形成教研特色。(2)教研过程粗放。研讨时泛泛而谈,缺少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即使偶尔有交锋也往往因为活动时间有限而草草收场。研究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好像什么都在研,实际上什么都没能研细、研深、研透,停留在就课说课,研一课算一课,不能“举一隅而以三隅返”。(3)教研内容随意。研究的问题不是来源于教学实践,没有现实针对性,而是“跟风走”,人云亦云。这样的校本教研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校本教研要突出高耗低效的重围,必须从精细化管理着手。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校本教研,就是要从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入手,细化教研专题,关注教研细节,把每项教研工作落到细处。
细化专题
每个学校的校本教研都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有利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研中,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专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都要综合考虑上述几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问题是本校的真问题,保证教研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细化专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小题大做”,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体系,把专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步骤和途径。细化专题常用的方法是“横向拓展”和“纵向开掘”。“横向拓展”就是拓展问题的广度,由此及彼,横向拓展研究思路,确定与之相关联的若干具体问题;“纵向开掘”就是开掘问题的深度,由浅入深,将问题展开成有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
例如: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制定学期研究计划时,先进行研究专题的征集调查。面对一篇篇“无非是个例子”的课文,语文教师普遍感到不知如何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于是,语文教研组就决定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何确定”作为研究专题,然后将这个专题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开掘”。“横向拓展”确定的具体问题有:“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是如何表述的”、“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何联系与区别”、“名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目前语文课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存在哪些问题”等。“纵向开掘”确定的具体问题有:“语文教材是否就是语文教学内容,二者有何区别”、“如何凭借教材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如何选择语文训练的载体”、“如何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引导训练”、“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意文兼得’”等。专题细化之后,还要进行筛选,确定与专题联系紧密的关键问题,制定出研究进度表。
有了研究进度表,校本教研活动就能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既能保证专题研究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又能克服过去校本教研浅尝辄止和随意化的通病,达到“宁挖一口井,不开一条沟”的深度。
解剖细节
细节虽小,但往往能折射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一千万万颗行星》这节课时,忽然有个学生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笑声中,那个同学猛然醒悟,红着脸,垂头丧气地坐下了。于老师见状,便问道:“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学生一下子被问题吸引了过来。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问道:“对于这个意外的收获,我们应该感谢谁呢?”学生们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对刚才提问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的惭愧、自责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聪明了许多。[1]像这样成功的教学细节值得教师再三揣摩。
重视对细节的解剖和改造,可以帮助教师聚焦关键点,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校本教研要关注的细节有两类:一是校本教研活动本身的细节,二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细节。
对于校本教研活动中的细节,应着重围绕“过程和实效”进行剖析。例如:针对如何听观摩课这一细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供教师研讨:观摩课的意义是什么?你从观摩课中学到了什么?听课时应该关注什么?你是否带着问题去听课?如何做听课记录?前两个问题着眼于活动实效,后三个问题着眼于活动过程。通过研讨,让教师明白:在活动实效方面,观摩课既是教学研究的平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成功的观摩课应该具备这双重功能。在过程实施方面,听课不仅要关注教师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听课要带着问题去听,这个问题就是校本教研的专题,这样听课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听课记录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并随时记上自己的评价意见,以便课后交流评议。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应着重围绕“理念和操作”进行剖析。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细节很多,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一一剖析,应该结合研究专题,抓住一些“关键性细节”进行剖析。“关键性细节”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发生频率高。这些细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因此常常被教师所忽视,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教学惯性。(2)处理方式的多样性。“关键性细节”具有很强的情境依赖性,在不同的情境中,同样的细节可能有多种处理方式,这种多样性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键性细节”代表和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某些思想、内在规律,或者反映了教育教学的某些原理和策略,因此,无论是对课堂教学的改进还是对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然,在确定哪些细节属于“关键性细节”时,还要结合研究专题进行综合考虑。
解剖细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关键性细节”,并对细节进行详细描述。(2)挖掘细节背后隐藏的内隐观念,即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个细节。(3)对于这种处理方式,我感觉如何?学生感觉如何?(4)我们还有哪些处理方式?这些处理方式各有哪些优缺点?(5)在当时的情境中,哪种处理方式效果更好?
落在细处
校本教研的重点在于解决课堂实践问题,因此不能总围着理论打转转,必须把研究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比如:我校语文教研组在考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观点:问题设计、训练设计是贯串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语文教研落在细处就是要落在问题设计和训练设计上。就拿训练设计来说,怎样的训练设计才是有意义的?一是要围绕听说读写的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的综合来设计训练内容和方式;二是不能脱离课文搞单方面的训练,而是要“意文兼得”。情境对话、情境写话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例如:在教学《九色鹿》这节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情境写话训练:如果你是国王,你会对调达、九色鹿、王妃说些什么?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要用上“见利忘义”这个成语。这样的训练设计,就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从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意文兼得”,这比单纯地用“见利忘义”造一个句子要有价值得多。
再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这节课时,教师布置了一个练习:葬礼上,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用饱含深情的言辞,回忆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欢乐和骄傲,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如果你是巴西总统,你准备怎样演说?要求学生先写演说词,再练习演说。这个练习既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具体情境中的语言风格、演说时的体态语等的把握能力,训练的价值是多元的。
校本教研落在细处,需要进行教研方式的变革。要注重集中研讨与随时随地交流相结合,现场观摩与录像播放相结合,课堂设计与课堂诊断相结合,培养教师从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