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基环球集团干嘛的:引导学生自学 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5:36:01
(2)自学一篇文章
  自学一篇文章方法很多,有“浏览法”“设疑法”“比较法”“入境法”“列表法”“摘要法”“五步读书法”“十步读书法”等。读一篇文章也如同做别的事一样,一件事有一百样做法,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喜欢向学生介绍“四遍八法”读书法,并向学生介绍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基本方法。
  1、“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者及文章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
  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资。每分钟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育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服从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每篇文章都要读四遍吗?当然不是。有的浅显的文章,如《人民的勤务员》读两
  遍就能完成八步任务,也就无需再多读。有的文章如《岳阳楼记》读了五、六遍,也还是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妙处,自然还应再读。读每篇文章也不是非要完成八步任务不可。有的文章只要能记住梗概.复述大意即可。如《连升三级》,又如课外新闻记者报刊杂志上的大部分文章。有的则除了八步任务以外,还要完成其余的任务:加《语语六则》,还要使学生了解《论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1、“四遍八步”读书法,是适用于有一定自学习惯的学生的方法;决不是适应所有学生的方法,是适用于大部分文章的方法,决不是适用于所有文章的办法。
  也有的学生,一开始就细、精读,然后再速读,跳读,他这样读惯了,就一直坚持下来,效果也不错。但对还没养成读书习惯的同学来说,还是先跳读,速读,更适合当今时代的需要。因为现代社会信息大,每天都有上万种新书出版,每天都有上万种新报刊问世,这就要求人具有较强的筛选能力,一些文章,在跳读过程中,觉得无深究价值,就不必再支付时间去细读、精读了。
  刚开始跳读,速读,有的学生不习惯,因为一字一句地读惯了。但必须引导学生改变一字一句认读的习惯,训练速读.跳读的能力。刚开始读,我便只求其读得快,不求其记得多。如:读《制台见洋人》一文,全文近6000字,要求学生4分钟读完,宁肯只记住一个人,一件事,以后训练时间长了,学生的速记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能增强。
  2、引导学生掌握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经常有学生问我:“划发文章层次,有没有较实用的方法?”
  教材上没有提到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也有的老师坚决反对谈划分文章的层次的方法。
  也有的教师认为,万能钥匙虽然没有,但应该有适合于大部分文章规律的几把钥匙,用来打开一般文章的销,这样剩下少量的特殊文章,研究起来,任务量减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我曾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几种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用这些一般性的方法解决一般性的矛盾,但并不因此而否定矛盾的特殊性,同理也不因矛盾具有特殊性,便否定矛盾的一般性。
  (1)划分记叙文层次的五种方法
  其一,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以时间为,写人记事,交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多收了三五斗》,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某一天农民粜米的悲剧,第二分部写第二天翡剧重演。
  其二,按空间顺序划分。文章写自然景物,一般按空间顺序安排层次,也有的写人记事,也按空间顺序安排层次。如《老杨同志》就按人物活动的三个场面,划发为在村公所,在老秦家,在打谷场这样三个部分。
  其三,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有的记叙文,以记叙文为主,又在开头部分抒情,议论,末尾又以抒情.议论作结。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以表达方式不同发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抒写自己的感受,第二部分叙了三个事例,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
  其四,按材料性质划分。有的记叙文不受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事件内容为依据,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安排在一个部分里。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按不同的材料性质,划分为闻一多的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这样两个部分。
  其五,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如《荔枝蜜》,按作者对蜜蜂的认识过程,划分为不喜欢、想看看、赞美、联想到劳动人民,梦见自己变成蜜蜂这样五个部分。
  (2)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
  其一,三段工。大部分议论文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层次。在结构上分为开头(引论)、正文(本论)、结尾(结论)三部分。如《谈骨气》。
  其二,总分式。较复杂的议论文则先提出文章的总论点,为了论证总论点,又提出若干个分论点。
  其三,并列式。文章论述的两个或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铁,有几个问题,则划分为几个层次。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其四,递进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层层深入的。如《最后一次讲演》,第一部分揭露反动派的卑鄙,赞扬李先生的光荣。第二部分深入论述敌人的卑鄙,说明其末日将临。第三部分号召青年继承光荣的革命烈士遗志,紧后则进一步表示斗争的决心。
  (3)划分说明文层次的方法
  我们认为大致可以用划分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过去我们曾总结过划分说明文层次的十种方法,后来觉得,过多照顾了特殊的文章,以致弄得方法太多,失支了一般性的意义,不利于中学生掌握,就不用了。
  以上所说的文法,适合于大部分文章,不等于适合所有的文章。有的文章结构形式非常特殊,不有用现在的公式云套,只能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同一篇文章,有的书让分段,有的书让分层次,有的书让划分成几部分呢?”这是因为不同的编者、学者、专家对这个概念的表述方式有不同的见解。不过现在大部分资料认为文章下分部分,部分之下分层次,层次上再划分为段落。
  另外,不是每篇文章的层次划分都有一致的意见。比如:《向沙漠进军》就有分两部分的:沙漠怎样危害人类,人类怎样向沙漠进军。有分三部分的:在两部分的基础上把怎样向沙漠进军已取得的成果部分划出来。有分四分部的:把最后一自然段算第四部分。还有分五部分的,把第一自然段也算做独立的一部分。这种意见,教学参考书认为都对。重要的是能讲出这样分道理、依据。而教给学生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恰恰是引导学生讲出划分层次的道理和依据。
  近17年来,我从来没让学生抄过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我觉得如果学生自己不会划分文章层次,抄过之后不能讲出道理和依据,那么抄得再细,再多,也没有多大用途,反过来,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划分文章层次,学生大致掌握了基本方法,具备了能力,那也就用不着再费力气去抄那些标准的划分结果了。
  有一次外地几十位老师来听课,我讲的公开课就是《怎样划分文章层次》。结果一节课,我们给十几篇文章划分了层次,学生觉得很愉快,提高了学习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没有一些基本方法?这同划分层次一样,大家的意见也不一致。有认认为无法可循,反对教给学生归纳中心的方法。有的认为有法可循,适当教点方法,利大于弊。我赞成后一种意见,愿意引导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如果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特点划分,归纳中心的方法,大约有三类14种之多。学生刚开始探过这一问题,还是不分文体更容易掌握,等运用熟练了,再分得细一些。
  这些年来,我们班学生归纳中心思想,常用的是六种方法:
  (1)看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使人想到整篇内容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写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通过记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三个典型事例,选择了战士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深刻地告诉人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又如,看到《石油的用途》这一题目,也会使人想到这是说明石油用途的文章。再一看内容,知道文章的中心,确实是结合石油的性质、特点说明了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不少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比如《马说》第一句话就提出了文章论述的中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全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说明不遇伯乐,千里马会被埋没的道理。又如《黄生错书说》开头就提出了全文的议论中心:“书非借不能读”。还有的文章是在结尾部分点明中心,比如《井冈翠竹》就是篇末点题:“井冈山的毛竹……从不改色……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1
  (3)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文章在记叙、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部分,通过分析这些句子,也就容易归纳出中心思想。如《听潮》一文,在描写大海涨潮时发表议论:“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文章结尾处又直抒胸臆:“我喜欢海,溺爱大海的伟大力量。”
  (4)分析人物性格
  一些写人的记叙文,中心含而不露,这时你注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文章的中心。如‘第二次考试’的主人公陈伊玲的性格特点是勤学苦练,公而忘私。这样全文的中心也就赞扬她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和公而忘么的优秀品质。又如《老杨同志》中的主人翁老杨,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密切联系,群众,又注重调查研究。这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赞扬他这些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
  (5)综合文章各段段意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如《死海不死》这篇文章,第一部分说明了死海的牲,第二部分说明了死海的形成过程,第三部分简介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就可归纳为“本文形象通俗地说明了死海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简介了它的今昔和未来。”又如《最后一次讲演》分为四部分,综合这四部分的段意就是中心思想。
  (6)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有的文章寓意较深,不易找出,这就要弄清文章写作和发表时的政治历史背景。如《论雷峰塔的倒掉》,只有结合作品发表时(1924年11月)的背景,才能认识到文章的中心是表现了作者打破中国封建思想束缚的愿望和对压迫者的同情。
  以上六种方法,最常用的,还是前两种方法。
  归纳了中心思想的大概意思后,再将文字整理得通顺一些,表述出来。比如记叙文中心思想的一般表述形式是:前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后一部分是中心所有,“赞扬了(或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表达了、说明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感情、道理)”。
  以上所讲,都是归纳一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特殊的文章,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归纳。
  有一次上公开课,我说:“今天咱们学新课。”接着板书课题《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看了,提出异议:“老师是不是写错了?教材上也没有这一课呀?”我说:“这是自编知识短文。接着引导大家回顾我们归纳文章中心时的思路,总结出以上六种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紧接着我们用这六把钥匙,试着去开一篇篇没学过课文的锁,一节课竟然归纳出了十六篇文章的中心。学生兴趣盎然,觉得既开动了脑筋,又学会了方法,比起抄老师给归纳的中心思想效果好一些。
  4.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写作特点的方法
  我曾问过几名毕业的学生:“《苏州园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他们回忆了一会儿说:“答不上来,但我们已经抄到笔记本上了,一翻笔记本,就能知道。”我又找出杂志上登的一篇小说,请他们分析,尽管这篇小说特点很明显,他们还是说不出,我问为什么说不出,同学们理由很充分:“老师还没讲,还没抄,我们怎能会1
  于是我想,该教给学生一点基本的方法,使学生用这方法,能独立分析一些浅显文章的写作特点,效果大概比只是听和只是抄要好。
  1979年起,我便同学生讨论、商量、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用什么方法,我们觉得从五个方面入手较适合初中生的实际。
  (1)分析中心
  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一般说来,能选入中学评议教材的文章,中心思想是鲜明、集中的。深刻则是少数文章的特点。如《变色龙》这篇文章,作者塑造具有奴才特征的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中心意图,不仅仅是揭露趋炎附势、看风使舵这类奴才的丑恶灵魂,更主要的意图是为了揭露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与反动。所以,中心思想深刻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之一。
  (2)分析选材
  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详略是否得当。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只选取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最感人、最典型的事例驾以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原来搜集了20多个事例,最后从中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写入文章中。《桃花源记》开头的引起和结尾的余韵都略写,中间部分淦人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则详写,这样安排文章的详略,突出了中心。
  (3)分析结构
  看文章的开头和是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便提出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结尾又说:“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照应了开头。《故宫博物院》介绍的故宫虽然规模宏大,建筑群复杂,但却写得层次分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的两部分之间,用了两段议论的话过渡,显得自然流畅,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分析表达方式
  分析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小说的特点,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塑人物形象。如《筑路》,通过典型环境描写表现人物顽强的革命意志。那么环境描写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老杨同志》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变色龙》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第二次考试》则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刻画人物。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用一种表达,常有几种表达方式结合起来用的现象。如《听潮》是散文,但在记叙、描写中又有议论、抒情的部分。《论雷峰塔的倒掉》是说明文,但也穿插了神话小说。这些又都可以称做是文章的一个特点。记叙文在记叙顺序方面的特点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说明文在说明方法方面的特点又有分类别、下定义、比喻、比较、列数字、举例、画图表等区别。议论文的重在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5)分析语言
  主要注意四点:①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炼。如《向沙莫进军》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语言准确。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什么特点。如《听潮》这课书就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③语言感情色彩是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漠、悲凉,还是欢乐、喜悦?如《论雷峰塔的倒掉》语言特色是幽默、讽刺。④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如《老杨同志》人物的语言者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以上是从整体角度来说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就一篇文章而言,不可能五个方面的特点都突出。所谓写作特点,是区别于一般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突出之处,成功之处。每篇文章分析时从五个方面入手,最后找出两、三处最突出之点,再加以具体举例,分析就可以了。
  经常引导学生练习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就用不着死记硬背老师给抄的写作特点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这用这些方法,凭这些能力,自己去分析报纸、杂志、课外书籍上许多文章的特点。
  学生学会了读一篇文章的办法,就用这方法读更多篇文章,逐渐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有了自学习惯,学生就逐渐成了学习的主人,越学越愉快,越学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