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卷的做法家常: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8:35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2011-07-15 16:09:50|  分类:河南豫剧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615485300/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阎桂荣,豫剧五大名旦,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封丘县人。生在河南省封丘县仝蔡寨村。她的父亲阎彩云是清末民初著名豫剧男旦。
家乡是一个瘠土贫困之乡。天不下雨,遍地是白茫茫的盐碱地,难长庄稼;一旦下雨,又是一片汪洋。黄河在境内改道,风起时流沙滚滚,风停后聚沙成丘。人民饥寒交迫,多逃亡他乡。
她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老祖们姓高,无后,收养荆隆宫阎姓为嗣。后来,认姓归宗。她的祖父阎树生,兄妹三人,她二爷学得一手好画,专为庙宇画壁画,云游他乡不知去向;她的姑奶奶嫁到开州,去而未返。祖母刘氏,娘家住顺河街,是贫农。父辈兄妹三人,伯父阎彩栋,伯母陈氏陈寨人,生梅英、秋玉、来英三女。父亲阎彩云,母亲李青枝,生她姐弟三人。她的姑姑被卖给一个在郑州做裁缝的湖北人,一去音信皆无。
她的外祖父李全,弟兄二人,本县朱庄人,是佃农。他为人忠厚善良,一辈子吃苦耐劳,在一次为东家送粮途中,被车轧伤了腿。在她家困难时期,母子们经常住在外祖父家,依靠外祖父生活。二外祖父流落开封,拉洋车,在阎立品姐弟学戏时,他也不时周济他们。
阎立品的父亲阎彩云生于1894年(农历五月初二)。因家境贫寒,阎立品的祖父万般无奈之下,含泪送儿子到天兴班学戏,并答应儿子让他入老坟。
旧社会“戏子”被看成是不能入老坟的从业者,即使是“戏子”的近亲密友亦为耻辱。更甚者,污其为“无赖之徒”,非匪即盗。这些都是鄙视之说,是不实之词。
天兴班是封丘县清河集(旧属祥符县)许家办的科班。许家有钱有势,弟兄有在祥符县当差的。据说一共办班八期,阎彩云是第三科学徒。这科教师有名演员孙延德(白酥瓜)、林妮、王福成。天兴班培养出许多豫剧名演员,如:二科学徒王致安(贯台王),拿手戏是《胡迪骂阎》、《临潼山》、《送京娘》、《斩子》、《哭头》。
还有二科学徒李德魁,他非一般名丑,当时开封人民会场,一般名角也很难叫满座,他却能叫满座。他的代表戏有《卷席筒》、《老少换》、《打砂锅》。
第三科培养出来的名演员很多,其中李剑云(状妞)、阎彩云(二哥)、林黛云(连重)、时倩云(小根),这“四云”男旦最出名。可惜李剑云很早染上嗜好(吸毒品),坏了嗓,他也曾在开封办过科班,最后贫困交加,死于郑州铭功桥下。
李剑云脱离舞台后,只有阎彩云能接他的戏。“四云”中,只有阎彩云的艺术生涯最长,影响最大。阎彩云专攻刀马帅旦,兼演花旦、正旦。他继承了老派刀马武功的传统表演,一动一静、一招一式从不越轨。其身段灵活矫健,唱腔古朴。阎彩云一生教过很多学生,自山西太原回河南省戏校任教退休,卒于1982年,代表剧目有:《白莲花临凡》、《黄河阵》、《天门阵》、《天仙》、《九花娘》(又名《大狼山》)、《夺雍州》、《咬箭头》、《香囊记》、《坐轿》、《无盐娘娘》、《玉虎坠》、《黄桂香哭墓》、《反暹罗》、《蝴蝶杯》、《捡柴》等。
阎立品牢记着父亲的“戏贵一角独,技贵一招绝”这一名言,她还认为:“没有千角会,哪有一角独?”
阎彩云的“跷功”是一绝,在演《无盐娘娘》时踩跷,尤其在《白莲花临凡》大闹公堂一节戏中,踩跷舞扇子,那套斗官府人役的表演妙极了,跷功配合扇子舞,更是锦上添花,是阎彩云的独创,堪称一绝。他曾把这套踩跷扇子舞的程式传给阎立品。但她未练过跷功,会路数,只能展示舞扇。阎彩云还有一招——踩跷“踢大刀过靠旗”的出手绝活。他还会唱罗戏。
阎彩云有一长处,讲义气,无论是师兄弟或同事,只要找到他,管吃管住,临走还送盘缠,多资助困友。所以,他的人缘好,人称“二哥”。
阎立品自幼家贫。受家父熏染,她自幼爱戏,10岁时母亲将她送到开封永安舞台义成班学戏,拜著名豫剧艺人杨金玉、马双枝为师,学演了《咬箭头》、《洪月娥背刀》、《烈火旗》、《玉虎坠》等几十出戏。。因其天资甚好,学戏认真刻苦,故而深受老师喜爱。一年后登台演出了《打金枝》(饰开平公主),因其做戏十分认真,虽唱腔还嫌稚嫩,但仍受到观众欢迎,3年后便在开封有了一定影响。因其人小但技艺颇为精巧,故而观众们便称其为“小闺女”。但是,初有成就的阎立品深知艺途之艰难,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为了练出更精的功夫,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敢有半点松懈,从30年代到40年代初,她从一个“小闺女”逐渐成长为一个戏路宽、会戏多、影响大,而且扮相俊美,嗓音明亮圆润的优秀演员。
学艺期间,阎立品在前辈艺人身上学到了“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先立人品”的道理,这道理成为她一生做人做戏的准则。1938年日寇入侵中原,阎立品同其他艺人们一样,备受日本鬼子和汉奸的欺凌,为了抵制鬼子汉奸们和那些土豪劣绅视艺人为玩物的行径,正值青春妙龄的阎立品竟狠心削发,女扮男装,到尚未沦陷的扶沟县埋名隐居,,宁愿吃糠咽莱,宁愿饿死也不在城里给鬼子汉奸们演戏,显示出高尚的气节和操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阎立品辗转活跃于豫东南一带,先后和豫剧名旦徐艳琴、常香玉同台演出,并排演了爱国剧目《守湖州》、《克敌荣归》。在高手云集的界首,阎立品吸收了许多不同剧种和名家的表演技法,注重刻画人物,注重精雕细琢,戏越演越有味,越演越红火,在当时与徐艳琴、毛兰花、马金凤并称为界首豫剧“四大名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阎立品重返开封大舞台,并先后在郑州、蚌埠等地搭班演出。虽然阎立品恢复了演出,而且依然在河南各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但她对在社会上盛行的“捧角”之风越来越厌恶,她说:“我宁为贞洁贫,不为污浊名。千两金,万两银,我也不能出卖人格。”为了回绝各种频繁的堂会、“宴请”,她毅然戒了荤腥,从此吃素。
阎立品不仅不畏权势,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表现了一个正直艺人的骨气,同时在艺术上也是严于律己,不随波逐流,不为一时的“红火”而牺牲自己的气节。从40年代开始,她就有意识地“净化”自己所演的一些剧目。她给自己约法三章:“粉戏”不演,脏词不唱,伤风败俗的动作不做。凡是她要演出的剧目她都要尽可能地(有时也请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进行修改整理后再上台演出。为此,她在各地演出时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名人雅士,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但使得她自己的文学修养日渐丰厚,而且这些人们也对她演出的剧目提出不少诚恳的看法,使阎立品在修改剧本时受益颇多。她不仅演技高超,而且艺德高尚,故而在观众中有着很高的声望。观众赠送她的各种诗词、旗、匾多不胜数,但最让她珍视的是当年在扶沟演出时观众送给她的一幅题字“品洁艺精”。阎立品认为这是现众对她最真切的希望,她将自己的名字“桂荣”改为“立品”,以勉励自己:立业需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此后她便以阎立品之名遍行河南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阎立品加入了商丘人民豫剧团,曾赶南京、上海等地演出。她在豫剧演员中独具的艺术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1954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收阎立品和评剧名演员新凤霞为弟子,这是梅先生第一次收地方戏演员为徒。梅先生在多次看了阎立品的演出后说,她脸上的戏变得很快,表演很细,是地方戏中少有的闺门旦。此后,在梅先生的指点下,阎立品开始主工闺门旦,同时对豫剧闺门旦的剧目进行研究整理。在梅先生的指点下,阎立品在表演、化装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同时唱腔也有了新的变化。为了拓展豫剧闺门旦行当的演出剧目,她还先后移植演出了《碧玉簪》、《盘夫索夫》等。
1955年,阎立品由商丘调往洛阳市豫剧二团。1957年生性耿直的她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58年调往信阳地区豫剧团后方恢复演出。在信阳的几年中,她对《秦雪梅》一剧进行了改革,从剧本到表演,从演唱方法到唱腔设计都有了新的探索。可以说在此时她开始形成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艺术风格。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阎立品被视为“黑线人物”而备受折磨,被剥夺演出权利达10年之久,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恢复演出的权利。重新登上舞台的阎立品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在身处逆境时都一刻未曾停止的艺术追求,一登台便引起巨大轰动,她的代表剧目《秦雪梅》、《藏舟》、《西厢记》等上演后不仅好评如潮,而且许多老观众再睹其芳华之后激动不已,有人称她是“白发少女,青春不衰;荷花出水,梅花重开”。
阎立品的艺术特点在豫剧旦行诸流派中独树一帜,清雅之风怡人心神,从她在其代表剧目《游龟山》、《秦雪梅》、《碧玉簪》等剧的精彩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阎立品的艺术特点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豫剧及地方戏中都甚为少见的“精细”。而这个“精细”可以说是阎立品得益于梅兰芳先生亲传的结果。在向梅先生学习时,阎立品没有单纯学习梅先生外部的表演技巧,而是着重学习梅先生的表演神韵。所以在阎立品这几部作品中无不充满了京剧梅派艺术的意蕴。在声腔、表演、情感变化等方面,阎立品都很注重把梅派艺术的神韵同豫剧艺术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得她的表演艺术不仅具有豫剧艺术本身的特点.而且使豫剧闺门旦行当的表演具有了以“精细”为基础的新发展。
在唱腔上,阎派唱腔依然体现出了“精细”的特征,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声韵,甚至具体到个别音符她都要经过反复的雕琢。演唱时她注重行腔,注重意思的通达,不仅力度变化大,而且在音色变化上也有许多过人之处,可以说是明暗相宜,浓淡尽显。此外,在念白上她也有着极深的功力,《秦雪梅》中那段四十余句的“祭文”,不仅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而且声随情生,把这段“祭文”念的是哽咽有声,涕泣有节,令在场者无不撼到摧肝裂肺之痛。
在表演上,阎立品尤重从人物出发,精心研究人物后再进行细致的设计表演程式。其在《藏舟》中所饰胡凤莲的表演就堪称是阎派艺术的典范之作。尤其是“接杯”一段的表演,更是令人叹服。
在这段戏中,阎立品通过不同的形体动作、不同的眼神和富于变化的指法,多层次地表现出了少女胡凤莲的羞涩心理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心态。而最后胡凤莲转过身子将手从背后伸出让田玉川将蝴蝶杯放在手上这一身段设计之巧妙、之合理,更显出阎立品对艺术追求之精细。
从60年代开始,阎立品就热心培养后辈。“文革”后更是将很大精力放在了收徒传艺之上,其弟子遍布全国许多省区。
',1)">
冰清玉洁阎立品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22432238529/
阎立品原名阎桂荣,虽然幼年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从12岁步入梨园行后,在学戏之余,琴棋书画也无所不学。靠她的天资与勤奋,她的演技与文采与日俱增。谁都知晓,她能作诗划画,又认识不少字,会写短文,其文学修养堪与陈素贞相媲美。
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她目睹了花花世界丑陋、贪婪的一面,意识到自己的从业道路绝非是一条坦途,必将充满荆棘与险恶,所以在她成名之后,将名字改为了阎立品。这绝不只是名字的更改,"立品"两个字,道出了她要以人品为本,立志做一名玉洁冰清、光明磊落艺人的心愿。当年戏迷对她的改名赞赏有加,以"立"和"品"两个字做句首的第一个字,送给她一条题为"品端艺精"的匾额,及一幅"立身不使白玉玷,品高当与青云齐"的条幅。把她比作"白玉"和"青云",可见戏迷们对她的尊崇与期待。
阎立品(1921--1996)是封丘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父亲阎彩云(1896--1982)是豫剧名旦兼戏曲教育家孙彦德的高徒,排在五名"云字辈"徒弟之首,早年是名震中州的豫剧男旦。因父母关系不合,家庭生活无所依靠,母亲在她12岁那年,带着她和弟弟沿路乞讨到开封,投靠在"艺成班"班主杨金玉的门下,让他们姐弟学戏。师父杨金玉多才多艺,生旦净丑全拿,师母马双枝当年是红极一时是名旦,戏班子中的周青山也技艺非凡,学戏期间,阎立品向他们学了不少戏,为她的艺术道路铺垫了基础。她14岁在开封挂牌演出,因扮相漂亮,嗓音甜美,而受到省城戏迷的关注。之后,便开始了她居无定所、四海飘零的艺人生活。她跟父亲在杞县、中牟、开封、郑州一带闯荡,以后在许昌、商丘,甚至在安蚌埠、界首、亳州的舞台上,也留下了她的足迹。从登台到解放这十几年里,她颠簸流离,经历了世间的艰辛,如果说有喜悦的话,那就是戏迷对她艺术的认可与赞许。
解放后,演员地位提高了,生活上有了保障,也有了相对安定的演出场所,她为报答党的领导,于1951年在河北邯郸成立了"立品剧社"(于53年解散),期间除上演传统戏外,还新排了《刘巧儿》、《柳树井》、《刘胡兰》等现代戏。1955年来到洛阳,加盟于"五月剧团"(洛阳市豫剧二团前身)。58年刚从山东济宁演出回到洛阳,想不到一场灾难便降临到她的头上,被划为"右派",同年10月被押往信阳劳动改造,59年"摘帽",62年"平反"后,被安排到省豫剧二团,从此,老太太才过上了安逸的生活。1996年,老太太走完了她的人生历程,落叶归根,葬在了故乡的黄土地下。
阎立品天生有一条唱祥符调的好嗓子,她音色明亮,音质清脆,唱腔山映斜阳天接水,上扬下抑,回转自如,且带有一股十足的奶声奶气,所以开封人管她的嗓子叫做"小奶腔".她的戏做派规范、大方,做戏不追求噱头,不张扬,不过分外露。她专攻闺门旦,以演秦雪梅、崔莺莺等大家闺秀着称,有时也演樊梨花这样的刀马旦戏。阎立品早年常在外地演出,回开封的时候少,所以,我看她的戏并不多。只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她在工人戏院搭班演出,看了她主演的《情探》,隔上两年,又看了她的《藏舟》。1956年冬,她调到洛阳市豫剧团不久,便带着这出折子戏《藏舟》到郑州,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这出戏由当年着名艺术家崔巍修改兼导演,由她和着名女小生徐凤云主演,不但荣获演出一等奖,还双双获得了演员一等奖。
阎立品一生多在河南及皖北、鲁西南及冀南一带打拼,也到过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演出,她一生至少演戏过百场,且和名角同台演出也多。早在1946年就在许昌和唐喜成合演过《义烈风》,同年在开封与姚淑芳搭班也合演过。48年到皖北一带演出,与她的师姐妹马金凤、徐艳琴及豫西"十八兰"之一的毛兰花关系融洽,经常来往,被戏迷评为"界首四大名旦".55年到洛阳后,与马金凤、王二顺合演的《打金枝》更为戏迷所熟知。她常演剧目除了前面提到的几出戏外,还有《霄壤恨》、《梵王宫》、《老羊山》、《三上轿》、《三上关》、《玉虎坠》、《陈妙嫦》、《风雪配》、《桃花庵》、《香囊记》、《姐妹告状》、《盘夫索夫》及《碧玉簪》等戏。但她耗费心血最多的是《秦雪梅》及《西厢记》两部大戏,使这两出戏成了她的代表作。
建国前后,描写秦雪梅与商林爱情故事的戏有两出,一出是《闹书馆》(即现今戏中的"观文"一场),另一场是《秦雪梅吊孝》。阎立品以这两出戏为基础,将它们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如今演出版本的框架,后经她逐场、逐段、逐句、逐字的反复推敲和精心修改,删除了一些低俗的唱词,增添了一些合理的戏份,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使之成了她的代表之作。另一出《西厢记》也是她早年演出的一出戏,几经她反复揣摩,与戏曲专家共同研究,于80年代初推出了接近王实甫原着的大型经典名剧《西厢记》。在这两出代表作品中,她的唱做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都包含许多好听的唱段,但我更偏爱《西厢记》,因为其中像"庭院内静悄悄花山月影"的唱段,文辞优雅,唱腔细腻委婉。在《秦雪梅》中,我也喜欢"观文"、"别府"两场,"小丫鬟上楼来对我言讲"等好几段唱腔,欢快流畅,令人百听不厌。恕我直言,我不太喜欢"哭了声商郎夫"那段唱腔,因为太让人伤感。另外,在她的其他戏中,也有许多好听的唱腔。例如"掀红纱借灯光偷看新郎"(《风雪配》)、"自幼儿生长在宰相家"(《盘夫索夫》)及"鼓打五更鸡叫明"(《三上关》)等唱段也在戏迷中广为流传。
当前,一些戏迷--甚至包括一些专家--在认识豫剧上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之一是豫剧是大腔大口的剧种,唱豫剧得大腔大口,使劲吆喝。固然,唱黑头戏需要这样,不这样就出不来激情,就出不来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演大家闺秀的闺门旦还这样唱,岂不破坏了人物形象?阎立品的唱腔是"细腔小口",不也是唱得很好听吗?细品阎立品的唱腔,在用气、发声、吐字、归韵等各个方面,都与京剧旦行有许多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梅兰芳大师慧眼独识,在1953年看了她的《洛阳桥》和《女贞花》两出戏后就赞不绝口,54年就决定收她为徒,同年就在北京举行了她与评剧名旦新凤霞的拜师仪式,随后便陪梅大师去上海,接受了大师的传授才艺。55年在梅大师生日期间,又赶赴北京为大师拜寿,57年在西安演出时,恰逢大师也在西安,师徒两人见面时,听到阎立品移植了《盘夫索夫》及《碧玉簪》后,大师大加赞扬,还答应教她《游园惊梦》,但不久她被错划成"右派",这一次见面成了他们的诀别。阎立品从京剧中学到不少东西,始终未忘大师的教诲,直到1985年她还准备移植大师的《凤还巢》,但未能如愿。阎立品的弟子不多,其中张美贞、赵玉英、原淑静、赵晓梅、常俊丽等人演技精湛,颇有阎派风韵,她们多已退居幕后,默默无闻地为传播阎派艺术尽着力。
阎立品技艺超群,人品端正。在我们聆听她的优美唱腔时,也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不给日本鬼子、汉奸走狗唱戏,正处青春妙龄的她,不惜抛洒美丽,把头剃成了光头,以男子形象流落在民间,戏迷们对她在民族危难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气节,无不给与肃然起敬。也不会忘记她终身未嫁,一部分戏迷可以认为,此举表现了她人品的纯洁与高尚,给与了肯定与赞扬;另一部分戏迷可以有不同看法,不过都认为旧社会妇女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女艺人更是如此,从维护妇女人权的观点,对她的选择仍给与了充分理解与尊重。
顺口溜出几行不成体统的诗,作为拙文的结束:

冰清识破风尘雨,玉洁岂容无赖欺?
梨园路上品为本,技艺不惊死不休。
声声哀怨《秦雪梅》,句句惊叹《西厢记》。
生前艺海一片云,身后留下百出戏。
(2009年2月)
豫剧六大名旦唱段荟萃
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唱段荟萃113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唱段荟萃85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唱段荟萃35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非常有戏倾心推荐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唱段荟萃85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唱段荟萃85段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4.24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豫剧《蝴蝶杯·藏舟》(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5.02
豫剧《蝴蝶杯·藏舟》(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豫剧《西厢记》(精彩唱词+在线欣赏+相关资料) 2011.04.30
豫剧《西厢记》(精彩唱词+在线欣赏+相关资料)
越调《李双喜借粮》(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3.29
越调《李双喜借粮》(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河南戏曲流派 2011.05.02
河南戏曲流派
豫剧历史——个人日记 2011.05.19
豫剧历史——个人日记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 2011.04.16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
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2011.04.26
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 2011.05.31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
纪念闫立品先生:台下做人:"立身不使白玉玷",台上演戏:"品格当与青云齐". 2011.04.25
纪念闫立品先生:台下做人:"立身不使白玉玷",台上演戏:"品格当与青云齐".
豫剧六大名旦及当代旦角名家名段荟萃590段 2011.04.16
豫剧六大名旦及当代旦角名家名段荟萃590段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