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胸肉批发价是多少:用“意”拉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30:34
太极杂说142009-04-05 22:30
】拉伸是印度瑜伽功的基本形式,功法很多,值得借鉴。瑜伽传到西方比太极早,影响比太极大。练过瑜伽功的再练太极,优势明显。
另外练芭蕾、跳舞的,也是具有很好的基础,筋骨开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学习的领悟性皆是一般学生难以相比的,所以学练的内容重点也将不同。因材施教。
】再谈拉伸
    内家的拉伸与外家是有所不同的。内家的拉伸有三个特点:
    1、用“意”拉伸,不仅是肢体物理的拉伸,而且一定要加注意识;2、是在垂肩坠肘的基础上拉伸;3、是身体内部的互相拉,对拉拔长。在满足上诉三点要求的情况下是要用力拉伸的,否则效果不彰。理解了这点,则尾闾的拉伸还是问题吗?实际上,尾闾到百会的拉伸是时刻要注重、要保持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拉伸,虚领顶劲、敛臀是主要手段。
胸骨怎么拉?一个单鞭,两手腕之间的对拉拔长不就把胸骨也拉了吗?
】空談容易實練難,還是實練得益多。
練拳多由松柔開始,但松不是軟﹐松是筋開的表現﹐是身肢放長的效果。松也不是柔﹐松而掤勁不丟是謂柔。練拳是反覆練習身肢放長﹐每一動各關節都要在掤勁不丟的情況下走一個立体的順或逆纏絲﹐在旋轉中筋自然放長。例如﹕在上﹐以手領勁﹐旋腕轉肘﹐肩隨沉轉。在下﹐旋踝轉膝﹐胯隨沉轉。練習日久﹐全身關節松開﹐柔在其中。能柔始能言剛。關節松開之後﹐各關節可自作轉動而節節分家﹐因人身關節由骨骼﹐筋等連起來﹐當梢節領﹐中節隨﹐根節催時而節節貫串。因其貫串﹐上一動而下隨之。上下相合而週身一家。拳架因而活潑靈動。定架不是僵﹐是在遇外力而架不散。例如﹕手遇外力﹐仍保持松而掤勁不丟﹐手弓不散。如外力太大﹐一下轉關就化去來力。架散就如扁了皮球不能轉動。推手許多時敗於架散。
】眼神,当理解为,眼睛处出来的神。杨氏汪派有这个。但需要真出来神,否则是没用的。
“松”既是动词又是形容词,“放松”是可以操作的,而“松柔”是形容词,是状态。我认为这个“松”与“身肢放长”是有关联而又不同的。动词的“松”在英语里要用“relax”、"loose"来表达,而“放长”则是“stretch”,两者都是可以操作而且是不同的操作,是相反的操作。练拳初期,应该多注重“放长”(“伸长”更准确一些),以拉开筋骨关节,这是“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紧”后再一“松”。盘架子就是在这紧与松的对立统一中进行。从实践来看,这样做,得气快,松的快。
】对一般人而言,练太极应该从拉伸(stretch)入手,如果从“松柔”入手,可能几年下来都没有气感,事倍功半不说,也许永远都入不了门。我认为从“松柔”入手实际上是针对那些已经拉开筋骨的有武功的人士而言的,这些人从小压腿下腰甩胳膊,已经有了基础,学练太极要做的是改变用力使劲的方法,当然还有技击的原则策略等。而对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拉紧拔骨的功夫是不能省略的。当然,太极与其它外家不同的地方在于,通过盘架子你可以进行拉伸,而外家套路是鲜有这个功能的,必须单练。
】手、腕、肘、肩、脚、踝、膝、胯、腰(不一定行),用用拉伸可能还可。有些地方,仅举一例,尾闾、胸骨谁给拉伸开看看。松的要求之一,是全身骨节全部自然松开,非硬拉。是要通过站桩、打拳等逐步实现的。从松柔开始不见得就不能很快出气感,方法对反而出的更快。只是那么注意气感有什么用?凌空劲,和放人凌空概念不同。能出凌空劲者,必有很强的接手放人凌空的功力。指望看谁谁表演凌空击人的恐怕在公开场合没这个机会。本人不是汪派,看看提落是否符合自然,带不带自己的主观就够了。
】道家讲气是由骨髓--->骨缝--->骨膜--->经脉--->肌肤运行的.开骨缝是其中部份环节的做法.骨缝开启是有法则的,光凭放松恐难达到目的的.
】我和大家讨论一下陈氏太极拳盘架子时关于眼神要注意 的问题。前两天,师父陈瑜先生从湖南传拳回到北京,看到我们盘架子,指出了我们盘架子的一些毛病,其中一条就是眼神问题。
很多太极拳家讲到眼神,主张“眼随手运”,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师父陈瑜先生则更强调“眼睛要盯住假想敌”。以“斜行”过渡动作来说明。双手向右后朋捋出,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蹬出。这时,眼神应该是怎样的呢?按照我以前养成的习惯,我的眼睛是向右后看的,“眼随手运”嘛。师父却指出,眼神应当向左前方看,向左脚蹬出的方向望去。因为,此动作应该是对付左前方的来敌。师父讲:“你打人应该是看着对方的,没听说过后脑勺冲着人出拳的,打人不看着对方,不盯着对方,力量也会大打折扣”。要想明白眼神应该注意的方向,明白每一个动作的技击体用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师父还特别强调,眼神要犀利,呼气,打人之时,要将眼神放长,放远。吸气时,眼神内敛。把这些加入到平时的练拳中。甚至,师父还讲过,站桩时,目光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吸气时目光内敛,也就是讲,将眼神收回来了,呼气时,将眼神放开,放长,将内力,通过意念,反映到眼神上让对手感觉到。有人可能问,眼神有这么重要吗?太夸张了吧!实际上不是的,我们看到师父盘架子时,加上眼神,整个架子立刻充满了活力。反映到技击上,师父骤然一转头,目光如电,将拳势蓄在那里,我看到师父的眼神,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好象师父的目光已经钻入了我的骨头里,心窝里。师父为了强调眼神的重要性,给我们讲了一个他本人的故事,师父有一个朋友,豢养了一条大狼狗,非常凶。有时,连主人都扑,但师父第一次见到这条狗时,瞪了狗一眼,扭头变脸,目光放出寒光。那条狗也很有意思,立刻在师父面前温柔摇尾讨好,师父想怎样都可以,狗的主人看到后,嫉妒的要死,师父一眼把这条凶狗瞪服了。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眼神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师父教我们二路拳中的“裹鞭炮”时,讲双手向上冲拳时,要用眼神配合双手,一下子将对方领起来,双拳往下砸时,眼神要跟上,要加意念,要有一下子把对方砸进地里的气势。这样,拳架子才能更完整,更痛畅淋漓的把传统拳架子表现出来。
】也说眼神
首先,“眼随手运”是错误的,不知此话从何而来,不过大部分学生都犯此病。我告诉老外学生的做法:1、设想临敌情景,无人当有人;2、动的顺序是:心意、眼神、身(体)轴(心)、手足;3、动的原则:徐行骤至,柔起刚落,落了即松。
】太极有阴阳,但阴阳未判,《易经》说了那么多,离不了阴和阳。中医讲气,《皇帝内经》论气,你气感强烈后,自然而然会喜欢看《皇帝内经》。你不推手,很难体会《孙子兵法》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站桩该站不站,不理他该不该,站他100 天,你会体会到《道德经》的自然无为之妙。站桩的最高境界是非想非非想,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禅。实战的最佳心理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怎能无相用心念一念《金刚经》和《心经》。
】整个“化”的关键就是转动受力面使受力角度最小,小过5度时,受力小于10%,可以算作比较成功的“化”。公式:T=F×sin(A)。
】“整劲定律”:如果某人通过训练从身体的某处发出的打击力大于等于其体重的2倍,则我们可以称此人在该处发出了“整劲”。
    说明: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可以把2倍于自己体重的杠铃挺举过头,而根据大家所公认的,练太极者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发出威力巨大的劲,而且都还看不起举重的“拙劲”,则太极的发劲应该大于举重,所以2倍于自己体重的打击力应该是合理的。当然,如果大家觉得能练出杨班侯的百分之一的劲,则这个数值可以往高调。
量化测试:(用拳、掌、肘等)击打一已知重量(质量)的物体,测出该物体的动量变化,由此算出其受力大小。这种方法的好处:1、可操作;2、可重复检验;3、客观真实。
】意和形:
    意是意识,思想活动,观念。形是形体,肢体活动,运动形势及状态。
    举例:挤:(向前)人们往往只有把对方挤出去的意识,而出现顶。但为什么不可以是把自己挤退的意识呢?即身体向后移,表现在形上,是手与身前后开(手相对不动),对方可能“落空”,同时我已经“蓄劲”,打不打,如何打,由你。
   捋:(向后)人们往往只有把对方牵带向自己或向则后的意识,而出现丢。怎么不可以是手不撤(相对不动)而身进呢(移位)?与他进来没有多大区别吧?(我出去与他进来应该区别不大,这就是“相对论”)
    “棚”:(向上)手向上撑不住,怎么办?可以身体下落呀,我还是撑着你吧。
按:(向下)非要把别人按下去吗?我们还是可以身体上移呀。跳马墩,就是个典型的“按”。
】在保持整体状态的前提下移位(不仅仅是脚步)”。
】“重心转换时如屁眼擦锅底”一句,应是沙中之“金”。粗俗了一点,但千正万确,形象实“用”。
】当重心转向某腿时,此膝应里扣。
】一提一落只是为了松。
】中国文化是一种体悟文化。太极拳是一门艺术,绝离不开文化的根。
】太极拳是搏击的武术,但搏击并非练太极拳的目的,搏击是拳之用,而道为拳之体,体用颠倒了,练拳就走入歧途,佛说入魔。历史上的武术大家无一不追求武道合一禅拳归一。
】不仅把拳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里去考察,把眼光和心胸放大一点,把它放到世界文化背景里也来考察一番,有比较才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