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怎么治疗最好:看柳州发展如何沦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5:34
作者: 唐齐聪(转帖)
    一说起20多年来,南宁从追赶柳州到超越柳州,成为广西城市中的“一哥”并越来越拉开与柳州的差距这件事,很多柳州人就会或咬牙切齿、或愤愤不平,然后各自找借口或理由替柳州抱不平。坊间所流传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自治区政府偏心,拿柳州上缴广西的税为南宁搞建设”,“南宁通过自治区把柳州的好东西收归己有”,“南宁利用首府地位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甚至于挤占柳州机会”……
其实,平心而论,以上很多流传的说法都是我们自己在不掌握真实资料的情况下,单方面臆造出来的,如果柳州人自己不认真自我反思,并总是以“受害者”的心态来看待南宁的进步的话,柳州南宁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直至望尘莫及……爱柳州,并不是喊口号,而是正视差距。好吧,就让笔者翻开20多年前的点点滴滴,看看当时的柳州南宁,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柳州领先篇:柳州河东与南宁琅东及其他
笔者曾偶然间翻开90年代的柳州市志,看到里面有一张图片,是位于河东的体育中心落成,当时还配有文字说明,说体育中心是柳州市政府东进序曲的开篇力作,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确实,柳州市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已经规划了将河东做为柳州市发展的着力点,并大手笔的建设三桥、把工学院东迁,建设体育中心……在80年代的中期就明确提出城市东进战略,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魄力,是柳州之福!南宁的琅东?这个时候还只不过是芭蕉、芒果、牛耕水浇地的村落名字,南宁琅东,属于你的时代还没有来到,耐心再等10年吧,我柳州河东先你一步发力奔跑了啵……从这一点上说,柳州河东起跑的时间比南宁琅东早了整整10年。
柳州河堤,是柳州的亮丽名片,仍然是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发动军民企业共同建起的浩大工程,并且在其《柳州市十年规划》(具体的文件名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就是柳州市第一部城市规划)中明确规定:“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既是防洪考虑,也是为了把河堤留给市民做休闲用地。这在80年代提出的规划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决策。但在石离开后,市规划立刻突破红线,河堤纷纷被各强力部门划分占有,一栋栋单位宿舍把河堤占满……现在的启动并艰难推进的“XX风情港”和“X沙角”项目,再次印证柳州城市建设所走的一大截弯路——如果相关规划部门坚持80年代的“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的话,何必弄得今天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拆除呢?对于“617”“719”的洪水记忆是否能够避免损失巨大。反观当时的南宁,有河无堤,有河无防。邕江边人家,随水位上下搬家……
1985年——1992年,虽然石途中黯然离开,但在惯性发展中,柳州仍然处处明显压南宁一头。1989年,柳州工贸就以107米傲视广西群楼,南宁最高楼的高度也只能与它“齐腰”;柳州桂剧团的历史桂剧剧《泥马泪》获得全国铜鼓奖,为广西首夺这一奖项,南宁直到10余年后才有《妈勒访天边》出现;当时的广西预备役师在柳州(当时称为柳州预备役师),41军军部在柳州南宁就是一广西军区和边防团;柳州人均工资数也比南宁要高出许多……
    柳州工业在相对安稳的情况下获得平稳发展,除被戏称“八大金钢”的大厂外,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街办工厂等,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柳州都能生产,柳州人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柳,就能买到所有生活用工业产品(甚至于还有“柳字号”的军工产品),加上地处“桂中商埠”的便利,商业加工业的完满结合,使得整个柳州城呈现欣欣向荣态势。当广东顺德的小作坊还在敲敲打打的时候,柳州都乐冰箱、柳州双马电扇的广告已经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占据中国小家电市场的一席之地(我家里的那台都乐冰箱,一直用了20多年,直到卖给收废旧的时候,那里面的压缩机仍然能正常工作,制冷噪音很低);而南宁,刚刚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备战氛围中摆脱出来,工业门类不全,很多东西(包括服装)还要从柳州采购回来……
   (二)南宁起步篇:布局、蓄势、魄力
柳州诸事顺利,孤芳自赏,感慨广西无对手时,南宁开始布局,寻求突围。布局第一步:企业改制转制,南宁的很多企业到了1990年已经疲态尽显、举步唯艰,同时每年给南宁市财政增加很沉重的负担(当时南宁市的财政非常困难,自治区财政又分文不给——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南宁财政跟广西财政历来混合使用,从分级财政角度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为了走出这一步,南宁创造性的率先在全国施行买断“国家工人身份”的办法(不是买断工龄),给予工人一次性适当经济补偿后,私人企业就能从用工市场上顺利招到大量的熟练工人(而在当时,很多工人由于放不下国家工人的身份,宁可在工厂无事可做、消磨时间,也不愿到私企找钱),实现双赢。南宁市财政发完公务员、教师队伍工资后开始还能有一定盈余,不象原来那么捉襟见肘了,那时候,柳州可是真正的财大气粗(缴完广西财政后市政府还有大量沉淀资金);布局第二步:资金借贷,无论国内国外,财政出现盈余后,南宁市大胆利用当时相对宽松的借贷环境,招国内外闲散资金来为南宁市服务,只要符合相关借贷条件的,都贷下来,一下就筹集到超过百亿的贷款资金(而柳州当时还在遵循“看菜吃饭”的财政原则);布局第三步:钱用刀刃、笔笔见效,百亿资金在手,如何运用成为成败的关键,首先,市政府将绝大部分投入城市基础建设,市中心几乎成了大工地,除少数道路外,其余道路拓宽、拉直……现在南宁市内的主要道路都是那时候一次性拓宽完成的,近20年来都不需要再挖挖填填(而回看柳州道路,却年年挖挖填填,如同儿戏),接下来整顿治安环境,
在全国率先建立三号联动指挥调度系统(即110、119、120三号合并、统一调度)……当时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将近百亿资金投进基础建设和警力设备更新去,效益在哪,这些钱可都是借来的,到时候拿什么还呀。其中更让人费解的是,南宁市主动向自治区提出,将当时哪个城市都不愿接手、只好轮流在广西各个城市摊派举办的“广西民歌节”固定留在南宁举办,唯一条件只是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正在伤脑筋为不知道怎么摊派分配举办城市的自治区当然高兴,答应了南宁的主动请樱。而南宁承接下来后并没有象柳州、桂林一样敷衍了事(在柳州大龙潭曾举办过一届广西民歌节,我只看到几个留学生上台随便唱几首“国际民歌”就草草收场了事,算是完成任务),而是又斥资400万,将1999年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晚会整体给中央电视台几个年青导演承包,那一届的民歌节开幕式晚会非常成功,广西观众首次亲眼目睹许多大腕明星到南宁展示风采,整台晚会水平很高,成为一个经典传奇……南宁国际民歌节一炮而红(从此以后,国际民歌节成为南宁的城市名片,广西民歌节再没人提起,而广西其他城市更是后悔莫及,也主动提出轮流举办民歌节,试图分一杯羹,但南宁市布局在前,已经与自治区达成永久固定举办的协议;而那几个原本在中央电视台里不得志的青年导演,也凭借“大地飞歌”晚会的轰动效应跻身一线导演)……借助南宁国际民歌节的魅力和媒介平台,内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南宁(包括不少原来在柳州驻点的企业),畅通无阻的市区道路、优美宽松的自然环境,良好迅捷的治安效率,通过口口相传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百亿投入换回倍增效应(民歌节后几年内南宁市吸引投资10多倍于百亿),当然也不必担心偿还贷款的问题了。这几步妙棋的走出,需要气魄、需要眼光,更需要长远的整体大局观。
(三)南宁超越篇:一步先步步快
如果说,1999年起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成功奠定了南宁广西城市“一哥”的定位,那么2003年被国务院总理宣布作为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则是使南宁昂首阔步走上国际有影响力城市的关键一步。俗话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南宁获得“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这个机会,则属于一次阴差阳错的“事先有所准备”,这种阴差阳错、歪打正着机率的出现,可能再过500年都不会重新出现。那么,当年毫无优势、事先不被看好南宁,是怎么样在争取“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的角逐中力挫强大对手,扭转局面的呢?
这确实是一次惊险的城市发展机会争夺战,值得细细回味……2003年初,刚履新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外部环境、推动自由竞争区的建立,在对东盟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时正式提出,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举办一次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消息公布于众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积极筹划并物色适合的承办城市,当时南方几个省市自治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巨大机遇,哪个省的城市能夺得承办权(而且当时已经明确是将给予永久承办权),不仅仅是这个城市受益匪浅,整个省内的所有城市都能从中获益。广东、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申办材料并派出规格很高的代表团进京,广西是最后一个提出申办的,所准备的材料也没有其他兄弟省市那么底气十足:四川是人口大省,各类上下游行业齐全,与东盟产业互补性强;广东是经济发达省,进出口大省,且有广交会、深交会,又毗邻香港、澳门;重庆是新设立的直辖市,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势……而当时风头正劲的是云南的昆明市,这是一个号称“春城”的名城,又在1999年刚刚成功举办完世界园艺博览会,其城市影响力和良好形象正达到顶峰(当时一提起昆明,国内都知道在那举办的世博会),之前为办好世博会还投入巨资把昆明基础建设修缮一新,而且与东盟国家“正面接壤”(云南省不止与一个东盟国家领土接壤,边境贸易往来密切),优势强大……广西只不过是与东盟里的一个国家侧面接壤,边境贸易刚刚开始初步形成(当时中国跟东盟的贸易主要通过云南,很少“绕道”广西),南宁的城市知名度远比不上昆明……那时候,不少内部人员都将广西南宁纳入与贵州贵阳同一档的最先被淘汰行列——第一档当然是云南的昆明、广东的广州、重庆,第二档是四川的成都……中间国务院明确承办城市必须要与东盟国家直接毗邻。那就只能在昆明和南宁这两个城市中进行选择,很多人都已经认定,昆明将毫无悬念的以明显优势胜出,获得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确实是这样,在当时,无论昆明的名气、城市软硬件、承办经验、地缘优势等各方面都不是当时的南宁所能相提并论的(客观来说,差距真不是一点点),连广西申办团自己也都觉得大局已定。这次机会又将与广西擦肩而过了……。但这时候,审理负责人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2004年年内必须要能够举办,你们有合适的、高规格的会展中心吗?云南和广西的代表都懵了,对呀,这是一次博览会、展示会,不是露天搭个棚子就能进行的,而昆明世博园并不是专业的会展中心。而且只有一年多的时间,马上开工建设弄一个也来不及了。看到云南代表束手无策,广西代表也更加感觉毫无希望,南宁市内只有一个广西体育场,60年代建的,低矮陈旧,就更拿不出手了……但在场的一个代表突然冒出一句:“南宁市有一个现成的会展中心啊,而且马上就要建成了!”这句话让广西代表团一下有了起死回生的感觉,赶紧连夜给广西打电话,让南宁把在建会展中心的相关图片资料迅速传真到北京。审查组的领导、专家看完后初步认定:这就是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所需要的现代化会展中心,这在几个申办省市里唯一一个符合条件的,有了这个会展中心,南宁完全来得及在2004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历史的天平终于向广西倾斜,一个月后,中央审察组抵达南宁实地考察,在现场察看了正在建设中的南宁会展中心,中央审察组放心了(而且南宁市之前用借来的百亿贷款修建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使南宁的大型现代化中心城市雏形初显,也给中央审察组的同志印象深刻),云南代表团也无言以对——人家南宁几年前就悄然投资建设这么一个大型的现代会展中心,自己却还在沾沾自喜世博会在昆明落地,却独独没有利用世博会弄一个会展中心,如今,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
就是因为独独缺一个会展中心,煮熟的鸭子也飞了……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并直接站到发展的前沿……那么,南宁怎么会恰好有个即将建成的会展中心?难道在几年前开始建设时就能预料到这一天?当然不是,其实,这确实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巧合,而且南宁会展中心的决策、招标设计、投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争议、质疑,幸亏,南宁政府坚持顶住压力,让它顺利降生并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绝对是广西的幸运。
上世纪90年代,虽然深交会、广交会已举办好多年,但会展经济和节庆经济的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1999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昆明成功举办世博会,而南宁包装后推出的“南宁国际民歌节”获得巨大成功,这给当时的南宁市决策者很大启示:会展经济,很可能是下一步南宁寻求发展之路的一个突破口!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南宁市决定把原有的“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年纪稍大的广西人应该对这个交易会有些印象)文章做大,当时就感觉到这个交易会没有办法做大的瓶颈就是缺乏一个合适的展示、交易平台。因此在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节成功举办后不久,南宁市通过决议:投资兴建一个南宁会展中心!由于在决策过程中,政府内对此有不同意见,觉得为了一个长期不成气候的学生用品交易会而专门兴建一个大型会展中心是否有必要,甚至于提出修缮广西体育场的“节省方案”来叫停南宁会展中心……因此南宁会展中心的建设,是在一反常态的低调中进行开工建设,以至于广西代表团赴北京争取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时,都不知道南宁有这么一个会展中心正在建设……而且,2000年,有专业人员向南宁市政府献言:要想搞会展经济,光有会展中心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培养一批真正懂会展运作的专业策划、管理人员才行,南宁市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当即着手安排,在经过层层考查、筛选后,从南宁市政府里选出一批优秀人员,派往国外会展经济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会展经济的基本操作规律。2003年中央考查组抵达南宁查看会展中心建设进度时,恰好这批人员外出学习归来,硬件设施:会展中心;软件设施:一批掌握会展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于是,由南宁来负责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最佳选择!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哪怕当初的准备不是为这个机会而来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这样,南宁,一步领先步步快。那么,同一时期的柳州,又在做些什么呢……
(四)柳州停滞篇:固步自封、坐失良机、错断形式
提到广西唯一的主题乐园,大家都知道,是位于桂林兴安的“乐满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携全家前往,但当初,“乐满地”的首选落脚地,其实是当时消费能力、辐射效果极强的柳州!而且连地址也选好了,不占用原有城市已规划好的中心地带,拟用当时还在市郊外围的千亩湖那一带,以期带动那一带发展起来。但是非常遗憾,当时的柳州市政府拒绝了这次将柳州从纯工业城市向二三产共同协调发展的大好良机(具体拒绝的原因和谈判过程等一系列迷团至今仍未解开)……很是让人扼腕的是:1990年至2003年(即石琪高离开市长位置到陈向群被任免为柳州市长这段时间),柳州发展陷入一个相当漫长的基本停滞困境,甚至于接连不断的出现好几起天灾人祸,每一次都让柳州被损害得元气大伤、雪上加霜!内耗,再雄厚的家底都会因为内部纷争而不堪虚耗——尤其在这百年不遇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危机并存时刻。危机面前,抓住了就是机遇,没有抓住甚至昏招叠出就是步入困境。很遗憾,1990年到2003年中,南宁是化危为机,而柳州则化机成困!那么当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内耗将柳州送到如此困境呢?这还要从石市长蒙受冤屈、无辜落马说起……
83年—88年的柳州经过石市长几年的励精图治,已经初显规模且后劲十足,石本人的威信也随之达到顶峰,柳州上下言必称石市长如何如何,这就引起市里另一位主要领导的不爽,恰这时一件普通的举报信让他如获至宝,他就根据这个“线索”对石本人进行追查和持续不断的向自治区反映,而当时自治区领导偏听偏信,在没有什么确凿证据的情况下,1990年免去了石的柳州市市长的职务,等待审查。而石本身是个干事业的人,之前一心扑在工作中,平时不是很善于与上级领导处理好关系或寻找“靠山”,这也就为他的悲剧仕途埋下了隐患。一封所谓作风问题、言之不详的举报信就将一个干实事的好领导击倒,并让他无从辩驳。真是柳州的历史性悲哀,而那位为一己之私而对此推波助澜的市领导居然能获得成功,也是一种让人无可名状的悲愤(10年后,石市长的问题才随着另一起高官案件的被查处而得到证明清白)。石离开后,他的很多具有长远眼光的规划也被废止弃用,而柳州企业那些实干精明、敢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群体也逐渐被替换下来,一些钻营取巧的人员逐级占据管理层,并且对上级领导唯命是从,这个时候,新一个市委领导提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的发展口号并积极推进、月月督促,这个目标当年超额完成,但强行拔高、不符发展规律的浮夸后遗症立即显现。产值不等于销售所得,例如:当时广东的小家电正以其灵活经营迅速抢占柳州家电企业的市场,当时柳州家电企业该进行的正确对策应该是或改制(这是上策)、或投资加大技术改革力度,以可靠技术赢得市场信任(这是中策,广东小企业只不过是刚开始模仿国外新功能、新品种,质量暂时饱受诟病)、或象广东企业一样增加品种、适应市场对小家电的新需求(这是下策,但至少也还有一拼)……结果“超百亿”一提出来,上中下策全部没有采用,而是进行了简单提高产品数量的“昏招”,生产出大量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积压仓库(以电风扇为例,当时小型电风扇已经广受群众喜爱,而柳州电风扇厂仍然生产出大量立式摇头扇),其他行业也都基本大同小异,既生产积压产品,又耗尽流动资金,在随后进行的技改中缺乏资金支持,恶果显现,
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外市场丧失大半,再想重新夺回已是力不从心。并且为了“超百亿”,在全国各个城市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改制浪潮中,将柳州企业改制时间表往后推迟,这一推迟,又使柳州企业远远落后于人。一步差步步错,由于改制滞后,企业负重前行,这时候天灾不期而遇——94年遭遇“617”,损失巨大;96年刚恢复一些的时候遭遇更惨痛的“719”;97年直接领教亚洲金融危机……柳州红红火火的大批优质企业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整体坍塌,很多企业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在早几年前完成企业改制的话,抗打击能力增强后的企业也许只是被重创而不是灭亡,但现实没有也许,柳州,开始停滞、消沉,直到2003年。
(五)柳州消沉篇:保守与畸形并存,昏招迭出
1990年——2003年的柳州,自从石市长离去后,官场纷扰频繁、高层地震不断,经济的停滞也与此有着密切联系。一二三产业都在缓慢前行的同时,各种“地下经济”、“灰色经济”却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头。畸形经济:表面繁华难持久。古亭山,本来是柳州寄予希望的新开发区,却在某些部门的纵容下,迅速成为藏污纳垢的“公开红灯区”,黄色产业异常发达,一到入夜,只要开车进入古亭山地界,沿路都是一群群莺莺燕燕或坐或站,招手揽客,甚至于冲到路边敲开车窗自我推销……不少外地人初来乍到,见到一眼望去,近万名流莺在路边揽客的“壮观景象”都笑称“不用去广东了,在这里就可以啦”,古亭山“鼎盛时期”,不但南宁、桂林的“闻香客”纷至沓来,就连广东、海南、湖南的人都专程开车过来一探究竟,那时候的古亭山房价,曾飙升到1800元/平米都还供不应求(“市场火爆”使得外来人口迅速增长),但好景不长,由于名声在外,在自治区领导的直接督促下,公安、武警调集几千人一举将古亭山所有临时建筑推平,把人员遣散回家,这一举动还上了香港凤凰卫视的专题新闻报道,以至于那阵子柳州人出外地,一自我介绍是来自柳州,对方都忙说,知道知道,古亭山就是在你们柳州的。之后,古亭山迅速沦落成为柳州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大家忌讳谈论那里,无论白天晚上,那里都是人迹稀少,房价最低才400元/平米,号称是广西最便宜的商品房价;也是在那几年,柳州市内外几乎无处不赌、无街不乱,很多地方的公厕里丢满一次性针具。柳州,仿佛成为了“赌博家的乐土”,娱乐场所秩序混乱、游戏厅里赌博机、跑马机公开摆放。基层派出所当时最喜欢安排的工作就是“抓赌”,一次次出击,一次次收获(颇有60、70年代的香港警察所处的社会环境)。柳州警察迅速富了起来,但柳州的商业环境却日益恶化、好逸恶劳的风气弥漫柳州(震惊全国的三檬集资案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中央纪委的直接参与下,整个城市的公安系统被自上而下大换血,市公安局长及几乎所有副局长被捕(后局长被针决,几个副局长被判重刑),整个公安市局班子被“一锅端”,绝大多数各级警察骨干(各派出所所长副所长、大队长、中队长、警长)被审查下岗……这样大幅度整顿一个市的公安系统秩序,在中国的所有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之后还发生一个小插曲,一个被整顿下来的中层公安领导(职务被一橹到底,下放基层派出所当一般民警),因为受不了所里同事的奚落,在派出所开全体例会时,突然持枪杀害杀伤好几名干警,造成又一次震动。畸形经济还让柳州当时的很多职能部门官僚主义化日趋严重,对待百姓利益漠不关心,甚至于侵害群众利益。曾经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的广告词而斐声龙城的王连生,就因为得罪了某一职能部门的领导,被该部门一再公然威逼而无奈离开柳州,(后到南宁开了连升饭店,成为那时南宁的高档酒楼),王记连升狗肉的香味也只能存在于柳州市民的记忆中了(至于当时逼迫他离开柳州的职能部门,一说是工商、一说是税务,由于时间久远,加上忌讳莫深,具体也不再清晰啦)……保守决策:徘徊中难前行。一提起文惠桥,柳州人都摇头叹息,在这么咽喉的交通要处,建起这么一个袖珍的“单行桥”,完全是一个并不好笑的冷笑话。与它并排的柳江大桥建于60年代,在那个没有多少车辆通行的年代都具有那么良好的前瞻性(现在仍然承担柳州市中心的主要交通流量,双向四车道),而建于90年代的文惠桥,却建得那么小气和拘谨。这也正好印证了60年代柳州人的豪迈大气和90年代柳州人的谨小慎微……反观90年代的柳州,那时候的决策就是一个特点:细小和繁琐!成为后来一个闹剧的分体式自行车识别卡,也就是在那时候隆重推出并以市政府的执行力进行推广应用,而这时候,其他同类兄弟城市都在轰轰烈烈展开企业转制、合优汰劣、城市大建设的大手笔,柳州的步履缓慢和曲折,甚至出现倒退。众所周知的青云菜市问题,其实,原本在那里,有一个建于50年代的国营菜市,后来,由于场地陈旧,已不适应需要,本来应该由市政府出资重新修建一个新的菜市场,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政府将此地交给一个新加坡的投资商(其实也只不过是去新加坡的柳州人而已)建设,规划里也明确规定要其在一楼回建一个市场,但被该人钻空子,一楼是建了一个市场,但不是菜市场,并且立即被其分片割卖(几经出租都是冷清,最后纠纷不断),而柳州规划局也不加审查直接让其验收过关。于是那一带由于丧失原有菜市场,在那里的世代经营的菜贩子就将菜摊摆到路上,并且在市中心日益扩大,青云菜市问题由此开始,市政府当年为省下新建菜市的钱把这个“包袱”扔给开发公司自行开发(那个开发商实力太弱,居然在这么黄金地带建起仅有5层楼的商品房就拿钱走人),现在却是年年为青云菜市的脏乱差耗费财政支出且效果反复,为省一小包袱却背上一大包袱,这就是保守思想的代价又一生动体现(柳州至今仍为文惠桥的“娇小秀气”而左右为难,拆又浪费,用又憋气——总之就是“顶你个肺”的感觉);再提一句不是题外话的往事:“体操王子”李宁在88年汉城以惨败而谢幕后,黯然退出体坛,后来又离开国家体委(当时安排他当教练),就在他最需要帮助时,柳州,这个号称李宁家乡的城市,并没有给这位外出多年、遍体鳞伤的游子应有关怀,倒是桂林市体委主动接洽、伸出援手,接纳他到桂林体委工作,并且为他与广东健力宝牵线搭桥,开始了一代体商的传奇生涯……柳州当时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可见一斑,而对李宁的放弃和现实作法,我们又失去一个提升城市形象的绝好契机。
昏招迭出:伤筋动骨、人气渐失复原难。一个城市最基本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靠的是什么?聚人气!说起柳州人气消失的原因,论坛上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这与90年代以来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做法有很大关系。总的来说,就是哪里最热闹繁华、人气旺盛就对那里进行拆除和强令搬迁。提起起南宁的中山路夜市,很多广西人都印象深刻,尽管它的存在引发不少问题,但南宁市政府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小心翼翼的对其进行保护和逐渐提升(哪怕就是在广西的“城乡清洁工程”最高潮的艰难时期,南宁市政府仍然顶住巨大压力把其保了下来,这一做法在以后看来仍然会使许多南宁人庆幸不已),使之成为南宁的“城市记忆”,而柳州自己的“城市记忆”,早已丧失。青云小吃,一个逝去多年的柳州名片,那时候的柳州人很幸福,因为不用花什么钱就能在市中心品尝到美味特色小吃(一个人带上10元钱,就能大快朵颐,往往饱餐出来后10元钱还有得剩下),那时候的柳州人很自豪,每逢有外地朋友到柳州,直接带去青云品尝小吃,花很少的钱就能换来一迭赞叹不已的羡慕,那时候的柳州人很和谐,无论你有钱没钱,在青云都一样或坐或站着吃东西、按秩序排队。但遗憾的是,青云小吃,没能和柳州一块进入21世纪。在一大堆貌似合理的理由面前,很无助的被自己的市政府亲手拆除,一张鲜活的城市名片被柳州人无情撕碎。而为了缓解拆除青云小吃街时引发市民的抵触情绪,当时的主流媒体连续撰文,揭批青云小吃街的脏乱差和拥挤、消防隐患、噪音扰民等“累累罪行”,失去后方知道珍贵,如今走在宽阔的青云路面上,心里总感觉丢失了什么东西,没有了喧嚣的情景、浓郁亲切的小吃香味,这里,空荡荡而萧瑟,这一带没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守着宽阔的马路在吃政府低保,有一技之长的离开柳州另谋发展——柳州青云小吃这块金字招牌,在柳州以外的其他城市里仍然名声赫赫,但是被柳州连根铲除的青云小吃,失去“集团作战”优势,仅靠在外地单打独斗的维持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暗淡、消失……如今,在南宁中山夜市消费的柳州人,心底也暗自嘀咕:我们柳州也曾有过比这里更加热闹10倍的夜市。解放南路夜市,这又是一个柳州人挥之不去的快乐记忆。柳州人都记得,一到入夜,解放南路就拥出许多的饮食摊位,小炒、螺蛳、炒螃蟹、烧烤、凉茶、啤酒摊铺满道路,这里的晚上就自动成为市中心的一条“休闲步行街”,人头攒动,密不透风,有人戏称,这里一到晚上就把柳州市的人全都集中起来了,全部集中当然不可能,但40%的柳州人的夜生活在此度过却是实实在在的,在这里喝啤酒,经常会从街头第一摊喝到街尾最后一摊——因为各摊都有自己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在喝啤酒……当时这里夏天是最热闹的,在这里逗留的人,常常通宵达旦。每天天亮收摊后,捡啤酒瓶的都能收到300000至40000个空啤酒瓶(这还不包括旁边迪吧里喝掉的啤酒),由此可见其热闹非凡,如今柳州30、40岁一代柳州人的酒量,基本都是在那儿练出来的。但这里没能走上桂林夜市街那样的良性发展之路(白天通车,夜晚封路经营),也被政府强制拆除了之,因为两点:油烟噪音扰民(被住那条街楼上的居民投诉)、路面油污影响白天行车安全。又是一个典型的多数人为少数人让路的例子(住那附近的楼上居民大约500人不到,而在这里休闲消费的市民每晚超过10万,靠夜市讨生活养活家人的经营业主及家人超过1000)……柳州市又一次在简单算术题面前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亏本买卖,市中心人气进一步被打散萧条。其实,桂林、南宁难道没有遭遇过这类的投诉、指责吗?想清静可以将房出租或出售(在这样繁华中心区租金很高),然后租住或购买安静的小区;天亮前提前一个小时将街道路面清洗干净(各业主也愿意出钱请环卫部门日日清洗)。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此外,还有年货一条街、河堤的狗肉一条街、荣军路和龙潭路的卡拉OK一条街等等,一律被简单粗暴的一拆了之、一撵了之。柳州市对自己“下刀”的部位很准、力度很大,但无一例外,拆除的都是普通市民休闲、消费、娱乐的最佳去处,也是具有柳州特色的风情味道,没有了这些“味道”,整个柳州失去自己的个性和活力,一个缺乏韵味的城市,把自己装扮得和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能够吸引到外来投资者吗?而且绝大部分市民没有适合自己消费档次的休闲去处,只能呆在家看电视,看着干净空旷的街头,投资者还信心十足吗?所以,自青云小吃街、解放南路夜市等地方被“城管”后,柳州人气急剧下降,倒是为周边的南宁、桂林提供了很多在柳州无法立足的饮食业主、夜市经营者来充实、丰富别的城市夜生活、内容,而每到周末,很多柳州人又会追随热闹的气息开车到南宁、桂林体验久违的精彩夜生活,将娱乐、休闲消费用到柳州以外的城市——柳州,真的只适合居住了(或者说,只适合睡觉——因为特别安静)。每一次简单粗暴的对市民聚集消费场所的拆除驱散,其实都是对自己城市生活信心的打击。我们已经吃过很多次这样的亏了,城市管理,目的应该是协调城市各阶层的利益获得、使城市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而不是一再打击城市的前进步伐,一再打压某些阶层的发展积极性。我们不应该一味追求表面的“山清水秀地干净”,而应该是城洁路畅人安乐!可惜的是,那时候,我们不懂城管,当我们明白城管可以与繁荣共存的时候,人气已经涣散、信心已经被昏招迭出的举措损伤……
企业改制,又是柳州人心中的疼痛,虽然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活跃在前台的柳工、柳微和柳钢,伴随它们三个孤独巨无霸身边的,只剩下两面针和金嗓子两个行将没落的小伙伴,其他的那一大群如同天空中璀灿闪耀的柳州品牌企业呢?甲天下、元宝味精、双马电器、佳力、鱼峰啤酒、“神仙水一滴”冰泉果冻、双力电度表、龙城开关、都乐冷柜、都乐糖果、花篮针织品、灯花床单、金凤毛巾、千里光香皂、都乐电冰箱、天天乐口服液、柳州面粉厂、柳州肉联厂、柳州罐头厂、柳州一棉、二棉、三棉、柳州一空、二空、华力电蚊香、柳州高锌高碘蛋厂、柳州海燕服饰、柳州糖烟公司、柳州二安……这些都是改制中倒下去再也站不起来的柳州骨干企业,每一个企业名称的摘牌背后,都是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整体下岗和“柳州力量”的削弱,柳州改制的那几年,由于政府指导部门的摇摆不定及某些负责人的以权谋私、私相受授(不久前的秦茂林案又牵扯出这段往事中的权钱交易“潜规则”),使得整个改制过程混乱、反复,贻误了最佳机会。几十个国营骨干企业和上百个国有中小企业,很短时间内相继宣告破产、低价变卖,其速度之快,让柳州人目瞪口呆,柳州苦心经营积攒几十年的精锐工业力量,就这样被昏招迭出的“指挥员”葬送在冲锋的路上,侥幸冲过封锁线仅存的三柳(柳工、柳微和柳钢),也茫然四顾,孤独的蹒跚前进。
逐渐丧失人气和自己大部分的品牌企业后,柳州的天空,灰暗阴晦,曾经的辉煌,曾有过的繁华,仿佛非常遥远,2003年开始的复兴,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不期然来到柳州
(六)柳州恢复篇:艰难起步,百折不挠
说到柳州恢复的起点,不得不提一个从北京“空降”来柳的人:陈向群。这位新市长的到来,带回了柳州缺失已久的:大气魄和大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