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和味精能同时放吗:炎夏趣读纳凉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3:55
        夏至一过,天气便日趋炎夏,暑气逼人,酷热难熬。此时,我们在用风扇空调等现代方法进行避暑降温的同时,也可品读一些古人的纳凉诗,不仅可以了解古人巧思奇趣利用各种自然环境来消热避暑,还可在闲情意趣之中增添丝丝凉意。
  唐代诗人白居易消暑方法是:独坐院中,修心养性,迎着临窗的徐徐清风而自得其乐。他有《消暑》诗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读着此诗,便见诗人纳凉情景,也不禁有凉意生生。而刘禹锡则喜在水亭内纳凉,有诗为证:“干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箪空。琥珀盏红凝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陆希声也有“天明清凉绿树荫,水亭高卧涤烦襟”的诗句。
  南宋诗人陆游喜欢独自一人到莲池边,在清风轻拂的柳树下支一张床,这里既有沁人心脾的荷花香味,又有微风吹拂的阵阵凉意,还有圆圆的月亮、悠扬的笛声。他有诗曰:“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看起,风定莲池自在香。”对此,杨万里颇有同感,他在《暑热游荷花池》中这样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说到杨万里,他还有一首有名的《夏夜追凉》诗,诗曰:“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明月中。竹深树密无人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此诗趣在一“追”,由室至外,在树林竹丛的月影中,信步寻凉去……
  元代诗人释英纳凉好到深山去,请看他的一首《山中景》:“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城镇赤日高悬,而山中树木葱郁,气清风爽,两者相比,自然青山更可爱。当然,于深山偏远之处纳凉的还有宋代诗人梅尧臣,他有诗曰:“高树秋声早,长消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志旧。”
  古代消暑纳凉诗还包括了丰富的思想内容。清代诗人吴嘉纪的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热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此诗描写了以煮盐为生的穷灶户,受尽官吏与盐商的双重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诗人为这些贫苦的人进行了申诉。“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里仞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爱国诗人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即便在乘凉之际也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