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报告的秘密是什么:教育家,从课堂里走出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05:16
2010年1月10日,早上八点半,北京十一学校的魏勇老师穿着中山装,与自己的13位同事出现在钓鱼台国宾馆10号楼的会议厅里。
  这是魏勇生平第一次踏进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颇为神秘的钓鱼台。但是,他并没有好奇地溜达张望,而是面含喜悦地与自己的同事一起,静静地等待一个时刻的到来。
  九点,来宾齐集。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年第一期《中国教师报》摆在每位来宾的面前,新开办的“教育家周刊”专栏吸引了大家的视线。
  大厅里灯光悄然变暗,音乐响起,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解说者用富有磁性的声音讲述着四位先哲的教育故事。每个人的心都被紧紧地抓住了。
  当辉煌的水晶灯重新亮起,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走上主席台,高声宣布:“‘教育家,从课堂里走出来——中国教师报教育家成长工程启动仪式’现在开始。”
  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活动,14位入选教育家成长工程的北京十一学校教师和他们的亲人,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总共不过一百多人。
  但,这又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活动:一直以来总是笼罩着神圣光环、高高在上的“教育家”称号,终于开始了和一线卓越老师的“对接”;一个倡导从课堂上,从实践中诞生教育家的时代可能就此到来。
  当代教育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这不仅仅是一个启动仪式,还是关于教育家问题的深度研讨会——当领导和专家开始发言的时候,所有与会者都有这种强烈的感受。
  北京市教委罗洁副主任把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放到一边,即兴发表了对当代教育家特征的理解:
  作为教育家,要有教育家的情感。教育家视教育为生命。北京十一学校老校长李金初,已经70岁高龄了,仍然在探索教育规律,仍然在总结提升自己的办学经验。他不追求回报,不谋求职位,而是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寄予教育,把教育作为终生的追求。所以,真正的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是发自肺腑的,是深刻而厚重的,是基于对人的深切关爱而萌发的。
  作为教育家,要有教育家的信念。教育家对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教育家的信念来源于自己的理性判断和自省,并且将这种判断和自省上升为个人的教育信仰,终生不渝地地追逐着,身体力行地实践着。
  作为教育家,要有教育家的胸怀。板凳甘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可以用来形容教育家的成长过程。教育家面对的环境与一般教育工作者并无二致,同样要面临各种冲突和矛盾,而教育家要有宽广的胸怀,他不畏这些冲突和矛盾,不抱怨时事和环境,他总是用创造性的办法解决困难和矛盾,并最终取得成功。
  情感!信仰!胸怀!三个沉甸甸的词语,撞击着每一个听众的心怀。
  14位老师面色凝重地聆听着,每个人都在心里,把这三个词语反复地咀嚼着。
  教育家从哪里来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教育家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样培养教育家?
  坐在会议厅里的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思考,心中都在追问。
  被聘为北京十一学校教育家成长工程指导专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温文尔雅,但语出惊人:“在中国,我们并不缺乏教育家,而是缺乏对教育家的发现、肯定和赞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教育大国,一定有成千上万的教育家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而已!”
  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所有的目光都投向郭教授。
  她提出了强烈的追问:“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名噪一时,凤凰卫视等各种媒体一窝蜂地采访他。而灾难中有很多优秀教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学生,这种伟大高尚的形象却没有像‘范跑跑’那样被人们植入到记忆中。这是为什么?这太值得反思了!我们对这些牺牲的优秀教师,没有像对‘范跑跑’那样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宣传。”
  郭教授提高了语调,满脸严肃地对着所有的人,一字一顿地说:“现在,我们应该踏上‘发现教育家之旅’了!”
  如何发现,她提出了具体的想法:教育家需要发现,需要命名。教育家也许是自在的,但教育家的发现应该是自觉的。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要善于把我们身边那些恪尽职守、专业过硬、道德高尚,把教育工作的自尊与个人的人格完善结合起来的,为教育事业和学生无私奉献的,有独立思想自由人格的优秀教师发现出来。我们应该让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进入师范大学的课堂,激励和滋养一代一代的未来教师;我们还要像输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那样,把我们优秀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输出到世界,让他们的思想被世界各国教育界所熟悉、研究和传颂。
  没有哪个教育家会自封自己为教育家,但教育界、舆论界要对教育家命名形成共识。对于教师群体中的这些优秀者,教育理论界和舆论界应该让他们能够深入到人们的记忆中,像科学家、战斗英雄、劳动模范那样被全社会熟悉、尊重、传颂。
  郭教授高度评价“教育家周刊”的创办,她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中国教师报》创办了“教育家周刊”,真的是可喜可贺,教师教育家从此有了非常专业的宣传平台。
  怎样锻造教育家
  教育家不是可以像造星一样造出来的,而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成长出来的。一个教师,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无论怎么样努力都难以成为一名教育家。罗洁副主任的观点得到了所有与会者一致的赞同。
  但是,教育家的成长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离不开学术的引领。北京十一学校针对首批14位入选老师的具体情况,整合了一个教师教育家成长的系统工程——
  十一学校为这个14人团队聘请了一个课程论方面的专家指导团;为每一位老师聘请一位学术导师;为每一位老师聘请一位学术助手;在学校内部组建一个项目组,通过项目组,把14位教师的成果和经验辐射到全校,做到智慧经验共享;为14位老师提供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培养周期初步拟定两年。这些老师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是课程、教材,也可以是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学校和《中国教师报》将为他们召开教学思想研讨会。
  这些措施,为14位老师的成长搭建起一个宽阔的平台;这些措施,也为其他学校或者地区培养教师教育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一直坐在听众席上静静聆听的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他说:“《中国教师报》和北京市十一学校共同启动‘教育家成长工程’是首善之举。这一举措,使教育家办学不仅仅停留在一种理念或是期望,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中国教师报》是全国权威的、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媒体之一,近年来致力于为中国教育家成长呼风唤雨,我们期待并且有理由相信,这一工程的实施将对形成一个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环境,对成千上万的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新一代教育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好好努力
  一位位专家和领导的发言,迸射着密集的思想火花,闪烁着动人的智慧光芒。
  会议厅里的灯光再次变暗,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央视制作的14位入选老师的专题片,精彩的教学生活镜头不时激起轻微的笑声。
  当14位老师踏着红地毯,在悠扬的乐声中登上主席台,接受鲜花、证书、纪念杯的时候,大厅里掌声雷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一位入选老师的妻子,悄悄擦拭着脸上滚下的热泪。
  王春易代表14位入选教师,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感慨:“教育家”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曾经是我们仰视的天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领地。今天,想不到的是,我们这些普通的一线教师也要向这个教育的制高地进军了!“教师教育家”这几个字,说起来也是沉甸甸的,因为它不仅仅是荣誉,是肯定,更是责任,是使命。我们深知迈向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为此我们愿意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创新!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语调高昂有力:“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当教育家是从课堂里面走出来的时候,这个时代的教育才是成熟的教育,这个国家的教育才有可能是充满智慧的教育。今天,我们即将迎接着这样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今天教室里教师脸上是否有笑容,将决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明天有没有笑声。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幸福的明天,我们今天有责任来塑造幸福的老师。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好好努力。”
  简洁而饱含激情的启动仪式结束了。
  人们走出会场。
  钓鱼台开阔的草坪、空地上,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高大的塔松、白杨、银杏沉静地伫立在雪野里,蕴蓄着春天里的成长。深呼吸,空气清新。人们欢欢喜喜地忙着拍照留念。
  1月10日这天,国务院出台抑制房价的重要举措;广铁在国内率先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欧洲持续的暴风雪导致交通瘫痪……这么多关系国计民生、世人瞩目的事情,密集拥挤在央视的“晚间新闻”里,但是,关心教育的人们依然在这个重要的新闻频道里,看到了这样一条记者的现场报道:“中国教师报教育家成长工程启动仪式今天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首批入选的十四位教师全部来自北京十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