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辣文一对一古代宠:14、众人不肯学习听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4:46

14、众人不肯学习听讲

【原文】所谓“方1”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所谓“廉2”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3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所谓“光”者,官爵尊贵,衣裘壮丽也。今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4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其故何也?使失路者而肯听习5问知,即不成迷也。今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众人不肯问知听能,而圣人强以其祸败适之,则怨。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众,数也。今举动而与天下之为仇,非全身长生之道也,是以行轨节而举之也。故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6,直而不肆7,光而不耀。”

【译文】所谓的各地方,都是内外相应的,言行相符合的。所谓的品行方正,是指必然按照命运来处理生命,轻视泰然处理资产财富。所谓的公正正直,是指行为方式公正,有公心而不结党营私。所谓的光明明亮,是指官大官高,衣服皮袍壮丽华美。如今有道之士,虽然中外民众都信任服从他,却也不去诽谤那些贫穷堕落的人;虽然能殉身就义轻视财富,却也不去侮辱被罢免的人及羞辱那些贪官污吏;虽然行为方式端正不结党营私,却也不抛弃那些奸邪犯罪及私心重的人;虽然权势尊贵衣服华美,却也不夸耀于贫贱中人并不欺侮贫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要使迷路的人肯向熟悉道路的人问路,就会不迷路了。如今众人之所以想成功而反而失败的原因,是产生于他们不知道道路和事理而且不肯去问知识又不肯去向有才能的人打听。众人不肯学习听讲,而圣人硬是要拿他们的错误过失责备他们,那么他们就怨恨。众人多而圣人少,寡不敌众,这是常理。如今用圣人的举动来与天下人为仇,就不是身全长寿的道路了,因此按照民众的轨迹来行为,有节制地来实行。所以说:“所以圣人有地方而不将它割裂,品行方正而不暗昧,公正正直而不放纵放肆,明亮而不耀人眼目。”

【说明】圣人品行方正而不暗昧,公正正直而不放纵放肆,明亮而不耀人眼目。老子这是追述前代圣人的言行,与孔子的“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乃是同一思路。韩非子之所以论述这些,解释老子的这些话,就是因为当时许多人假装圣人,满口“仁义礼智信”,实则是满腹男盗女娼。他们鼓吹仁义,实则是想捞个一官半职,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历史发展到战国时期,私有制已是畸形发展,“仁义礼智信” 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人人都在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考虑,都在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奋斗,虽然很多人也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但为了自己,谁还顾得上别人呢?尤其是不肯学习听讲这事,发展到今天更是严重,如今能讲的人越来越少,不肯讲的人也是越来越少。而肯讲的人呢?都是满口胡言乱语,邪门歪道,误人子弟。

——————————————————

【注释】1.方:《易·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书·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老子·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这里用为“各邦国”之意。亦为“各地方”之意。

2.廉:《书·皋陶谟》:“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考工记·弓人》:“紾而博廉。”《老子·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论语·阳货》:“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庄子》:“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荀子·不苟》:“廉而不刿。”《韩非子·显学》:“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吕氏春秋·孟秋》:“其器廉以深。”《广雅》:“廉,稜也。”这里用为正直、刚直、品行方正之意。

3.恬:《书·梓材》:“引养引恬。”《老子·三十一章》:“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荀子·富国》:“轻非誉而恬失民。”阮籍《咏怀》:“恬淡志安贫。”这里用为泰然、安然之意。

4.罢:《国语·吴语》:“我既执诸侯之柄,以岁之不获也,无有诛焉,而先罢之,诸侯必悦。”《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罢士。”《韩非子·亡征》:“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史记·高祖本纪》:“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广雅·释诂二》:“罢,归也。”这里用为遣归、遣去之意。

5.习:《战国策·秦策》:“不习于诵。”《战国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这里用为通晓、熟悉之意。

6.刿:(gui贵)通“昧(mei妹)”。《管子·水地》:“廉而不刿,行也。”《老子·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荀子·不苟》:“廉而不刿。”《荀子·法行》:“廉而不刿,行也。”《韩非子·难言》:“惚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于省吾新证:“刿应读作昧……昧谓暗昧。”这里用为暗味之意。

7.肆:《书·汤诰》:“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左传·昭公十二年》:“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老子·五十八章》:“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冕肆志。”《汉书·吴王濞传》:“不得安肆矣。”颜师古曰:“肆,纵也。”这里用为放纵、放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