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野燕麦多少钱:"中国公务员原生态"之退休篇:退休之后做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41:32

  退休前后,除了情绪心态的转换和调适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退休后每天怎么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不知道怎么过,听起来,似乎是个笑话,其实不然,这确确实实是不少公职人员退休后面临的一个真问题。有些人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大半辈子,甚至连休息时间都搭了进去,没有个人的兴趣爱好,没有放松和娱乐。退休后,没有人布置工作了,于是,繁忙突然中止,工作突然停顿,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尽管这种茫然反映出我们这个历史阶段人在全面发展上暴露出的重大缺陷,但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有大的改观,现在谈“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少显得有些奢侈。但是要求每个人多几种爱好,多几种谋生的本事,多一些生活的情趣,多一些人生道路的探索和尝试,多一些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却是完全做得到的。不少人都游刃有余,活得很潇洒,你为什么举步维艰?在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我见到一位退休的评论家。他讲了一个关于职业和兴趣混为一谈的笑话。一位朋友问他:“我见你还在报刊上写文章,你不是已经退休了吗?”评论家反问道:“你也退休了吧?你的饭还照吃么?”如果这位朋友懂得作家写文章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是一种戒不掉的瘾,不写文章就难受,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

  我所工作过的机关大院里,有这样两个例子,对朋友们也许不无启迪。前面的一位,是个资格很老的司局级领导干部,工作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红光满面,讲起话来,音色浑厚,底气十足。没有人对他的健康表示过怀疑。可谁也没有想到,他离休以后,由于无事可做,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高血压、心脏病越来越重,一两年功夫便遽然离世。与之不同的,是另一位司局级的老干部,这就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著名杂文家牧惠先生。他离休以后,不但没有无所事事的烦恼,反而觉得如鱼得水,浑身轻松,创作产量立即大增。他的成就有高高的一堆著作为证,就不多说了。这两位老人的情况可以引发我们的思索:一个人必须学会找到自己运行的新轨道,新活法,这样就不会在退休后迷失自己。当然,牧惠先生后来又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惨痛教训:他忘了自己的年纪,太过勤奋,积劳成疾,在76岁上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突发。这是后话。

  既然我们讨论的是退休人的生存状态,那么这个群体便是都有退休金可拿的,是衣食无虞的一个群体。安度晚年的要义,便是精神愉悦和身体健康两个选项。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才能快乐健康地过好自己的退休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成功地做好自己生活的主人,包括精神生活的主人。就是说,生活的安排要以自己的快乐和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受时尚的影响,不为环境所动摇,不为儿女的利益所左右。

  其次,应该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兴致勃勃地投入进去,赢得良好的反馈。人毕竟是社会性的群体动物,不宜离群。人又是对自己生存意义不断拷问的精神个体,所以他必然会再把自己的努力不断对象化的过程中验证自身存在的价值。即便是退休了,一个人也不会丧失或淡化这种欲望。从这里出发,我们就应该在社会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生存乐趣。喜欢干事业的,不妨办个公司,开个店铺,当当顾问,甚至可以找个地方打打工,使自己过得很充实。喜欢玩的,也可以从兴趣出发,钓钓鱼,养养花,养养鱼,放放风筝,学学烹调,搜集昆虫标本,做做小手工艺品。喜欢运动的,可以搞些体育活动,也可以驾驾车,或者出去旅游。喜欢艺术的,可以练练书法,听听音乐,学学唱歌,学学绘画、摄影。世界太大了,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也许会在如何选择上举棋不定,而决不会感到无事可做。

  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的朋友,也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来发挥余热。你只要充分展示出对人们有用、对社会有用的一面,并逐渐形成良性的互动,你的身心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快乐和健康便有了保证。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快乐和健康,所以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活动,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年龄局限,不要跟自己较劲,要量力而行,扬长避短,知难而退,见好就收,不能自加砝码,自寻烦恼。记得一位高僧曾经说过一个警句,其中有“看透”、“放下”、“自在”、“平常”八个字。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其实玄机多多。真的能理解、能做到,便能在心灵上获得全新的自由度,超脱到一个新层次,使你的生命在新的探索途中赢得新的乐趣和收获。我们应该是找到新的轨道、重新有序地运行下去的天体,而不是稀里糊涂地成为一粒宇宙灰尘随风而逝。(文:郑观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