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吸奶有什么感觉:像孙悟空那样听讲(连中国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01:30
 

像孙悟空那样听讲

(2009-12-07 13:35:50)转载 标签:

四中

听课

复习

教育

分类: 教育臆想

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本领高强,腾身一跃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变化神通广大,且有一双火眼金睛,尽识世间万般邪恶。西天路上,他一路降妖伏魔,鬼灵精怪,无往不胜。他的百般神勇,万般机灵,若谈论起来,许多人都可滔滔不绝,为他色舞眉飞,为他倾倒拜服。但一般人谈论孙悟空说的都是他“参加工作”之后的所作所为,不知大家可曾关注过悟空在学校当学生时是何表现,更不知大家是否关注过猴性难驯的悟空上课是怎样听讲的?

大才子吴承恩对此还确有记载,他似乎很在意一位社会“成功人士”当年在学校时的“听课状态”,在《西游记》第二回云: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诸仙”就是“同学们”),开讲大道(注意,这就是上课了)。……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小动作”真多,后来竟然有了“大动作”)。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这个回答妙不可言)。望师父恕罪!”

“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这些话吴承恩写得实在是好!他不但是个大作家,他甚至还是一位“教育家”。悟空确实是优秀的学生,他的状态完全不同于他的其他同学。从他的状态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悟空所在班级的其他同学的“听课状态”,他们一定是“老老实实”的。如果大家都像他那般“作此踊跃之状”,祖师就不会单单责问他。“老老实实”其实是一种可怕的“听课状态”。持有这种状态,它说明你对知识,对本领,对进取,对老师所涉及的内容缺乏内心深处百般的渴求与无尽的向往;它说明你对所学的内容,知道也罢不知道也罢;它说明你在听老师讲解时只是把它当作了一门“知识”,而还没有将其深入内心,与自己的情感、血液交织在一处,化为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丰沛感悟。“老老实实”是可怕的,它是一条将你带入“平庸之辈”的宽广坦途。“老老实实”是可怕的,它会让你几年下来依旧如此,“改变”甚微。“老老实实”是可怕的,它会让你养成一种对什么都没有十足的兴趣,都无所谓的生命状态,而这种没有生命激情的状态有必然会将你导入到庸庸碌碌的命运轨道上去。因为在一定的意义上,你能激起多大的生命激情,你便能成就多大的事绩功业。悟空的同学是“老老实实”的,所以虽常伴祖师,终无所成;悟空的同学是“老老实实”的,故而祖师并未将自己盖世绝艺“腾云驾雾”与“七十二般变化”传授给他们;悟空的同学是“老老实实”的,故而漫漫的充满奇险的取经路上不曾有他们的身影……

作为一位教师,我甚至觉得,从“听课”的那一刻起,悟空与他的同学们便注定会成为两类人。“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这是何等高贵的“听课状态”。祖师语言的水流,破开时空,在众生团坐的教室中流淌,道道水波沁入泻入奔入悟空的脏腑;悟空的脏腑顿时变成了美丽的湖,湖水冲涤而出,再达四肢百骸……祖师的语言流欣然填满了悟空每一处凹陷的知识渴求,沛然滋灌了悟空每一处在前一时刻尚还龟裂的思维焦灼……祖师飞花溅玉的语言流在悟空体间脑内欢畅无阻地流淌着,有时它们潺湲成秀丽的道道大河,有时它们跌落成险绝的万丈飞瀑。祖师的语言流构成的千般奇观,百般景致,让悟空目不暇给,流连忘返,沉浸其间。祖师的水流终于汇聚撞击出悟空生命的喜悦,这喜悦从悟空的心底腾跃而出。悟空抓挠舞蹈,悟空用耳用腮,用眉用眼,用手用足,终至“喜不自胜”,“作此踊跃之状”;这等生命的大喜悦实在太盛大了,悟空的心头已经装不下,跳荡的喜悦排闼而出,肢体与心一同欢畅着。

在四中的讲坛上,我欣赏过孙悟空式的优秀学生。在高三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一次讲课我说道:当年徐志摩走进剑桥大学书架叠叠、储有万卷书海的图书馆的时候曾说,我就像一条小鱼游进了大海。大家现在看穿高考现代文阅读1500字,将来还会像那些大学者那样贯通古今中外,读懂世界上最美的思想与最卓越的见识。古往今来的这些伟大学者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学力”这个词;他们确实是学力深湛;他们确实是大师,因为他们胸藏万卷,横亘古今。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许多孩子的眼睛晶晶亮起。这晶晶亮起的眼睛,确实让我感怀不已,这些眼睛里亮起的是人类高贵的精神之光。在孩子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有的人也许或说,我之所以没有像孙悟空那样听讲,是因为我的学校不好,老师不好。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即便讲道如祖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作“踊跃之状”的。

“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这个回答确实妙不可言,这样的话在一位教师心头盘旋良久!老师怎会为这样的学生而恼怒呢,他在庆幸,得遇如此的学生,自己的生命也必将会亮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