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物娘との性活漫画:2010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回顾及2011年政策取向判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17:36
2011-03-15 10:12   来源: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10.3%的高位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重心也由经济刺激转移到扩大内需、促进结构调整和防止通胀上来。政策组合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由极度宽松转为适度,年末趋于稳健。“调结构”的力度明显加大,在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等领域出台了十分严厉的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年,宏观政策将突出“调结构、控通胀、促转型、惠民生”的总体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和延续性,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物价水平合理稳定,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2010年我国宏观政策回顾
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顺利完成了由刺激政策下的快速增长向市场推动下的稳步增长转变,宏观政策的重心相应转移到“调结构”上来,全年政策主基调可分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紧货币、控通胀” 三个阶段。
(一)2010年初至4月中旬继续“扩内需、稳增长”
2010年伊始,宏观经济延续2009年末的快速增长态势,呈现高位开局。但先行指标有所回落,为防止经济二次探底,国家将“扩内需、稳增长”定为这一时期的政策主线。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消费刺激政策,力求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延续家电、汽摩下乡、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拓宽范围、提高额度,刺激国内尤其是农村消费需求。同时为削减过于庞大的流动性规模、抑制投资冲动和价格水平快速上涨,央行别于1月18日、2月25日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公开市场业务维持数周正回购操作,货币政策由极度宽松转为适度。
在“扩内需、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GDP实现了11.9%的高位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回升、三大需求全面恢复,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过度充裕的流动性有所下降,国民经济进一步向好的势头发展。为后期向“调结构”转型奠定了基础。
(二)4月中旬至9月末“调结构、促转型”
自二季度开始,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趋稳,促进结构调整的力度明显加大,以4月中旬房地产“新国十条”政策出台为标志,我国宏观政策主体基调正式转为“调结构、促转型”,在房地产和淘汰落后产能等领域出台了十分严厉的调控政策,同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重启汇率改革,多管齐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一时期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着力点侧重于结构调整。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试点;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纷纷上调10%-20%,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5月10日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50个基点;在国际人民币升值和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改革于6月中旬重启,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货币政策仍较宽松,公开市场数月内净投放资金超万亿,导致流动性过剩加剧,通胀压力显著加大。
4月中旬,国家正式向高房价宣战,密集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条)等十余项政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主要包括通过信贷、限制购买等手段抑制不合理需求,通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限制囤地等手段增加有效供给,同时勒令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规范土地供应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而各地关于开征房地产税的呼声也影响着购房者的心理预期。自5月开始,全国房价出现连续数月的小幅回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初步实现。但由于市场观望情绪严重,流动性严重过剩以及短期内被抑制的需求需要一定程度的释放,9月份全国房价出现反弹。国家因此于9月末再度出台“新五条”等政策控制房价上涨。
二季度国家多管齐下淘汰落后产能:强化主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约束,强制关停部分企业;通过差别电价提高高耗能企业生产成本;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建、扩建项目限制供地;停止年内部分过剩行业的项目审批;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
积极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正式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6大领域,显现了国家大力支持民间投资的决心。民间投资也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2010年民间投资额有望达到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的增长,贡献了40%以上投资增量,较好地支撑了经济持续稳定回升。
利用外资更加注重结构优化。4月中旬《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外资流入“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而2010年底我国将对外资企业征收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外资超国民待遇成为历史。
回顾这半年的结构调整期,在“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基调下,国民经济在二、三季度出现适度回落,但由于经济下行风险始终存在,货币政策未适时收稳,使得流动性过剩和物价上涨势头均未能得到有效遏制,通胀压力持续扩大,CPI未出现预期下降,反而屡创峰值。宝贵的资源品定价机制改革期也因此错过,水、电、气、热价格矛盾未能进一步理顺。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二次调控”后,9-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连续4个月上涨,仍需更严厉的政策调控。同时,在“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巨大压力下,部分地区采取了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极端错误做法,后经国家明令禁止,但收效甚微,这种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的节能减排令人汗颜。
(三)10月起至今“紧货币、控通胀”
四季度,PMI等先行指标保持回升态势,预示“二次探底”风险已彻底消除,国民经济将以高位稳定收关。但由于贷款超发使得流动性依旧保持极度充裕,自然灾害频发推高食品类价格,在翘尾因素有所减弱的情况下,CPI连破4、5大关,通胀压力达到空前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通胀”成为政策主基调,货币政策转为稳健。
为控制通胀,11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采取四大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水平,即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三天后,再度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采取16项措施做好价格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而货币政策逐步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短短4个月内,央行分别于11月16日、11月29日、12月10日、12月20日、1月20日共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达到19%的历史高位。同时,在10月19日和12月25日两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共50个基点。在高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快速刹车对流动性起到显著抑制作用,资本市场价格快速回落。CPI于11月达到5.1%的峰值后,12月回落至4.6%,近7个月来首现回落,全年物价增幅为3.3%。
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明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回顾2010年末的政策取向,货币政策在半年的空白期后快速收紧,虽然对平抑物价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急刹车”的负面效果将在今后一段时期逐步显现,同时紧提准备金率、缓加息的政策组合将使商业银行经营战略陷入两难,极大刺激银行放贷冲动,1月1日至20日,我国新增贷款已破万亿,为2010年12月新增贷款的两倍,反映出我国政策取向在前瞻性和灵活性上仍有欠缺,政策效果有待检验。
同时,据初步统计,2010年国民经济实现了10.3%的快速增长,其中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高达54.8%,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37.3%,净出口的贡献率是7.9%,外向型经济特征有所减弱,但投资拉动仍占绝对主导地位,扩大内需任重道远。
二、2011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
展望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慢于2010年,而贸易摩擦升级、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更加紧迫。同时,在“十二五”的开篇之年,我国将着力解决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宏观政策将突出“调结构、控通胀、促转型、惠民生”的总体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和延续性,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收入分配等重大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将物价水平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防范日益增加的金融风险,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货币政策趋于稳健,节奏力度将视物价水平和金融风险而定
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总量调控货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极度过剩的流动性,防止通货膨胀加剧,同时也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的货币环境,针对不同行业和项目实施差别信贷。货币收紧的力度视物价水平和金融风险而定。
1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已达到19%的历史高位,再度上调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同时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飚升,空头现象出现,对流动性的强烈抑制作用已经达到,也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选择,因此短期内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全年存款准备金率会有1-2次上调,最高限度达到20%,上调时机可能会选择在二季度物价水平再度高企、金融风险初步显现之时。
继续加息成为必然选择。相对于低利率带来的流动性过度充裕引发物价上涨失控,持续负利率导致人民财富的间接流失,加息引发的热钱流入和信贷放缓已变得微不足道。随着春节将近,节日消费将使物价水平有所反复,若CPI持续保持高位,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将极大。预计全年加息在三次或四次,利率累计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货币供应量增长将保持满足经济目标所需要的速度,预计信贷投放将控制在7-7.5万亿,放缓10%。对不符合国家政策的产能过剩、“两高一资”、房地产等的项目削减或严禁发放新增贷款,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汇率改革稳步推进,升值路径选择将更加波动灵活,预计全年升值6%,年末人民币兑美元在1:6.2 - 1:6.3之间,有利于增加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等的进口,削减巨额贸易顺差。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税制改革突出调结构、惠民生
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在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扶植战略性新型产业,同时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继续探索和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
预计安排9000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中央财政赤字规模略降至7000亿元。财政支持政策将主要集中于消费、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推广实施期延长至2011年底,扩大试点和品种范围、提高最高限价;给与政策优惠刺激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将建材、节能产品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建材和文娱产品下乡,预计每年增加国内消费至少500亿元以上;加大对节能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力度,给与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引导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而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收紧,相关税收优惠、补贴措施逐步取消,同时有望对部分“两高一资”产业反征出口关税。
(二)继续执行房地产业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011年将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力度,控制商品房销售价过快上涨,在部分地区开展房产税试点,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房价继续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房地产调控可能将常态化。将进一步通过信贷、限购、土地供应等手段调控市场;同时在二手市场,可考虑通过租金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鼓励闲置房屋出租,以增加租赁市场供应,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使租赁市场更加规范。
而对于房产税这一焦点问题,重庆市已于2011年初率先推出房产税政策,对存量、增量高档房展开房产税征收。上海也即将推出相关政策。表明酝酿已久的房产税改革试点进入到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房地产调控也已开始由市场层面的调控转入财税层面的调控。房产税的推出将在短期内对房价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不过由于试点范围有限,政策准备期较长,执行难度较大,短期内难以在全国推行。更大程度上是对购房者心理预期产生影响,担心由试点城市向全国范围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减少投资、投机行为,促使房价回归理性。
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成为住房政策的核心环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投入力度将明显加大。2011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同比增长72.4%,而计划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将占主要部分,将有效解决居民居住问题。
(三)收入分配等重点、难点领域体制改革有望破冰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在2011年出台,旨在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加公平,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税收调整将是重要内容。将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贴力度;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税收调节力度,减少贫富差距;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国企上缴红利比重至15%-20%。
同时财政体制改革有望稳步推进,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给与地方更多自主权。坚持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制度,力争消除重复征税;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调整车船使用税征收额度,分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并与乘用车排量挂钩;开征环境保护税,促进环保费改税的完成;进一步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
(经济研究部 贾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