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v1.30攻略:科学发展滇池治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7:49

科学发展观

                    ——滇池治理

摘要

由于经济发展忽视环境污染,导致滇池污染,从中认识科学发展,并开始以科学发展为准心,理论联系实际发展经济。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认识滇池污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科学发展,治理从根本出发,从而科学的治理滇池污染。并从中获得反思,学习和认识科学学发展观。

关键字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滇池污染  滇池治理 科学发展观 学习与思考探究

 

(一)滇池现状

1.滇池简介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最宽处12.5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0.9米,水面30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约163公里,库容15.6亿立方米。汇水区域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区和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嵩明五个郊县区的38个乡镇,总人口246.7万人,是全省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总量占昆明市的80%。滇池具有工、农业生产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又有“高原明珠”之称。在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亘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特别是在绿波荡漾的彼岸,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丽,亦有大海的气魄,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1988年,滇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过去的滇池

  据老一辈人说,在他们还年轻的时候,滇池的水还很清澈,非常适合游泳,每当夏天到来,他们总会去玩水嬉戏。当时鱼的种类繁多,是钓鱼者的好去处。那时:“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的美景他们还可尽收眼底。

3.今天的滇池(现状)

(1)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近年来,滇池变成富营养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

(2)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3)2008年3月以来,昆明气温升高较快,草海温度较往年同期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藻类生长;进入雨季后,昆明雨量集中,入滇河道流量大增,将大量雨污带入草海,给浮萍等生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营养条件;加上草海属于静水环境,且水质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况,更加剧浮萍等生物繁殖。

(4)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是春城人民的母亲湖。滇池是昆明市经济社会赖以发展和支撑的重要水源,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满足昆明市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滇池在承接了整个流域的工农业回归水后,仍然被多次循环重复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61%,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而滇池处在湖泊发育的老年末期阶段,湖水自净能力很差,同时废水的排放也成倍增加,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厚厚的蓝藻、死去的鱼和其它生物随处可见。

这些只是滇池的冰山一角!

  由于滇池的严重污染,滇池日益严重的污染趋势,滇池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可见滇池污染的严重。

 

(二)问题分析

1.污染原因

(1)原因归纳总结

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

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

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

四是农业面源污染;

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

六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更换。

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

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2)具体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人为因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三)问题的解决

1.对以往治理的认识和改革

(1)对以往治理的认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发展经济,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而造成了今天严重的后果。不过还好,政府慢慢的察觉了滇池的不满。在还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之前,有了根本性的认识。并从污染的教训中开始认识到发展要科学,同时还要以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来治理滇池。但是战略和经验上的不足,导致治理慢,投资大,而且污染仍然在延续。

在以往的治理中,主要是打捞水葫芦、蓝藻;清理表面漂浮物;宣传教育等。治标不治本。

(2)对以往治理的改革。对以往的治理方法,我们必须的改革,不然滇池绝污染绝对不能改善。为此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方案,投入到位, 工作扎实, 坚持不懈,结合实际,并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成功。如果在滇池的治理过程中,不能看到或不愿解决滇池治污的主要问题, 导致滇池治污的方略不够科学, 不符合湖泊治污的客观规律, 虽然也下一定决心, 也在努力抓, 成效也有, 但钱花了不少, 效果不好,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以治本), 最终坐失滇池治污的良机。所以,只有联系实际,结合当时的情况,用科学的方法定位准确——正视问题, 方略正确, 并下最大的决心, 采取最坚决的措施, 动员和组织最广泛最强大的力量, 抓住有利时机, 对滇池进行坚决有效的彻底治理,滇池的治理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实现预期目标。

2.治理要有目标

滇池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也不能慢慢来, 错过彻底治理的宝贵时机。滇池治理, 战略规划为要。战略规划应当与全市、全省、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合拍, 放在云南和昆明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大盘子中统一谋划, 并将战略规划量化为工作目标, 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任务量化、层层负责、责任到人、逐年考核、依法保障、如期完成。战略规划要通过量化工作目标来实现。

同时还要有治理目标,我们在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科学和系统的治理方法,同时还要有治理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得治理有计划,有方向,有条理的进行,才能使得治理更加有效和快速。

(1)            近期目标:  一年内完成滇池治理的战略定位、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责任制, 并通过人大批准和立法保障; 完成全民动员和教育,使全体昆明市民都清楚滇池治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个人应尽的义务及工作任务; 实现滇池治污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年度严格考核与工作目标的年内如期完成; 启动“滇池污染底泥清除工程”; 启动“引金入滇”大型引水工程立项; 启动滇池沿岸污染企业摸底调查和异地搬迁方案立项。两年内管住垃圾; 启动“引金入滇”大型引水工程;启动滇池沿岸污染企业异地搬迁。三年内管住污水( 泄入滇池的全部污水和滇池外泄的全部污水都得到达标净化处理) 。四年内实现滇池沿岸和滇池汇水区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全面禁用以及农业耕地和山林农家肥、生物农药的普遍使用; 初步实现滇池沿岸和流域的荒山、荒坡的全面绿化; 基本遏制住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 滇池水质由劣五类提升至五类、四类。

(2)            中期目标:  四至八年内实现滇池沿岸污染企业的全部异地搬迁和排污达标升级改造; 十年内完成80% 左右的滇池污染底泥清除工程; 滇池水质由五类、四类提升至三类、二类;远期目标:十至十五年内,“引金入滇”大型引水工程竣工;滇池治污的方略( 包括战略规划、战术措施等) 得到全部有效实施; 滇池治污的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全部完成; 滇池水质由三类二类提升至一类, 实现了滇池治理的预设目标和良性发展。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 有机融入昆明和云南发展建设的战略全局) ,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继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真抓实干, 敢闯新路),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在遵循上述五条基本原则、解决好滇池治污战略问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在坚持以往正确做法的同时, 学习借鉴国内外治理湖泊污染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好滇池治污的战术问题。

3.滇池的具体方案

(1)截污

滇池污染, 一是污水;二是垃圾。所以要从这两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工作。

污水。要采取坚决措施, 治住滇池入口和出口两头的污水, 实现污水的全部达标排放。入口。要在加快新建昆明污水厂的基础上, 做到两点: 其一,全市排放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污水处理厂的净化, 实现达标排放。其二, 污水经过净化之后, 成为“中水”, 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市内绿化、清洁用水, 一滴都不得进入滇池;出口。滇池在引入活水之后, 外泄的所有污水必须在得到净化之后, 才得排入下游河流。这样, 必须在滇池水下泄处的合适地点, 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厂。

垃圾。借鉴发达国家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对昆明的城镇垃圾进行科学的管理。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垃圾分类。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的保证, 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能够自觉地将每天产生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机废物等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二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实施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有用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物的火力发电或无害化堆埋———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

(2)搬迁

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釜底抽薪”,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污染源———这就需要下最大决心, 采取最有力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搬迁一是要选好新址; 二是新企业的治污设施必须达标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三是以搬迁污染企业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统盘谋划昆明经济社会布局, 优化整合昆明工业企业, 提升昆明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

(3)引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如无活水来, 则再治理也是死水一塘。滇池的活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科学规划和项目施工后, 实现了雨污分流, 整个滇池流域和昆明城乡汇水区收集的天然降水及山泉、河流来水; 其二是实施“引金入滇”工程。只要从丽江虎跳峡或昭通乌东德电站大坝引来滚滚金沙江之活水, 滇池水体能得到常态的适时置换, 再加上其它治污措施, 滇池的春天就来临了。此外, 滇中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4,人口占2/5,GDP 占2/3, 工业总产值占4/5, 粮食占2/5, 但滇中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2% , 人均水资源量为1500 多立方米, 仅为全省水资源平均水平的30% 、全国的70%, 远低于国际通行的用水紧张标准。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滇中和昆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而,“引金入滇”工程的实施, 既可解决滇池活水置换问题, 又可解决滇中和昆明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4)掘底

滇池属于浅水性高原湖泊, 多年的污染, 造成湖底污染物淤积, 沉积十分严重。因此, 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分期分批分地域实施好滇池污染底泥清除工程———“水盆干净了, 盆里的水才会干净”。

(5)禁“毒”

  这个“毒”指的是污染滇池湖水的工业污水、工业废弃物, 城乡生活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因此, 在抓好“截污”的同时, 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工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科学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二是要大力提倡和采取有力措施推行使用农家肥、生物农药和无磷洗衣粉, 严格禁止在滇池流域和滇池汇水区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6)绿化

对滇池沿岸和流域的陡坡耕地、荒山、荒坡实行坚决的退耕还林和全面绿化, 保护和涵养水源。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

(7)“严管”

滇池是昆明人民的滇池, 滇池治理, 昆明市民人人有责。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滇池治理, 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规划和立法。滇池治理规划出来后, 要通过立法给予法制上的有力保障; 二是扎扎实实实施这一规划———滇池治理实行严格的治污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 任务分解到各地各单位, 落实到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 进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奖惩———干得好的, 重奖、重用; 完不成任务的, 就地免职; 三是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 确保昆明城镇和农村的所有居民都能自觉依法尽义务、守职责; 确保滇池治污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治污项目上; 确保滇池治理每一个工作目标都能够如期实现。做到滇池治污“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不因执政者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一届又一届班子抓下来, 一代又一代昆明人干下去, 一定能抓出滇池碧波荡漾、水清鱼跃的预想效果来。

(8)“教育”

滇池治理事关春城荣辱兴衰, 因此,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和所有宣传机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 使滇池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共同行动和共同利益所在, 自觉地投入到治理工作中, 尽职尽力, 完成任务; 使全社会都能做到像爱护眼睛一样, 爱护和保护滇池, 自觉地从我做起, 从每一件保护滇池的小事做起。

 

(四)从中的思考

(1)从滇池的污染到治理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2)我们发展的同时,必须得坚持以科学为基础,使得发展更加有效,同时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共进,和谐发展的境界。

(3)在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得,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且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 有机融入昆明和云南发展建设的战略全局) ,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继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真抓实干, 敢闯新路),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4)在此次实践中,我们不仅有了以上认识,我们还学会了现象,分析现象,调查研究现象,以及解决现象中存在的问题的实践问题解决思想,更重要的是从中认识了论文的写作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

[1] 段斌 . 滇池治理的原则、战略和战术问题研究,2008.01.02

[2] 杨健强. 滇池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2000.04.04

[3] 云南日报. 昆明齐心协力治理滇池, 2006.10.17

[4] 赵世民 李发荣. 昆明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对治理滇池的影响分析, 2008.06.03

[5] 胡开林.滇池水治理建议---在云南省“滇池水治理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2007.07.1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