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宝贝火焰鼠闪卡:关于保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权问题的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9:53
作者:《中国共…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  点击数:1128  更新时间:2006-5-18 17:31:17
“党对国有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决不能丧失”,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湖南省委《关于100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所作的重要批示。在湖南省委调查的100家国有企业中,有50%的企业党组织保证无力,监督无效,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流于形式;30%的企业党管干部原则难以落实;23%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削弱;80%—90%的企业党务政工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调查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并非湖南一省仅有,而是一个带有共性的全国范围的问题。它说明,党对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正在逐步丧失”。造成这一严重现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又有企业领导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企业党务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要保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权落到实处,必须对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进行剖析,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会真正解决问题的。
一、思想理论上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党对部分国有企业政治领导权丧失的思想根源,必须彻底纠正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偏见
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经济组织,主要目标是盈利赚钱,没有必要设立政治组织,企业保留党组织是个累赘。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在经济理论界一直很有市场,有时还得到某些决策者的认同。在这种舆论氛围下,企业党的工作被淡化、被削弱就势在必然了。因此,必须澄清理论是非,彻底纠正在企业党建工作上的错误认识,这是保证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落到实处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虽然同属于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都是为了使资产增值,获取利润,但却是性质不同的经济组织。不但表现在所有制、分配原则和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而且它们的职能范围和社会属性也不同。国有企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政治属性的经济组织。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国有企业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党和国家左右局势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与社会主义的性质紧紧联系在一起。
其二,国有企业是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与党的性质和党的执政地位紧紧联系在一起。
其三,国有企业承担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
国有企业的两种属性决定其必须同时设立生产经营组织和企业党组织。生产经营组织是适应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设立的,它只能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属性的实现,而无法保证国有企业政治属性的实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风险性、竞争性,促使企业总是优先考虑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即利润的最大化而容易淡化、削弱甚至牺牲其政治属性。如果国有企业不设立党组织或者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那么,不但党会因为脱离自己的阶级基础而失去先进性,而且国有企业的职工群众也会因为失去“政治核心”和“主心骨”而丧失主人翁地位,我们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则会因为失去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也将因此而丧失。因此,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国有企业的党建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国有企业设立党组织,坚持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并非是要否定和脱离企业的经济属性搞“空头政治”,而是为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和服务功能。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以减少失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企业党组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保证企业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企业设立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但不是企业的“累赘”和“包袱”,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
有人提出,“党对企业行使政治领导权有上级党委和政府就可以了,企业党组织发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无所谓”。这种观点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的结果是有害的。这是因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是通过自上而下不同层次来实现的。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企业党组织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导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但都是党的领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党的中央组织对企业的领导主要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确定根本原则,根本方向,是宏观上的政治领导。地方党组织则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指导企业的改革和生产经营,领导企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企业的重要干部。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具有统一性、权威性,离开了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定向、导航和指导监督,企业就会失去方向,失去控制。然而,不论是党的中央组织还是地方组织和政府,都只能在企业的外部间接地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尤其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政企分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设立党组织,那么党对国有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则无法落到实处。这是因为,企业党组织是党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的终端环节和党在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不能没有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免、教育、考核、管理,不能没有企业党组织的参与、把关;理顺职工情绪、化解矛盾、调动职工积极性,离不开企业党组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企业文化,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离不开企业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特别是在企业困难时刻,在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等突发问题面前,更离不开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和党员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企业党组织的这些作用是党的中央组织和各级地方组织及政府所无法替代的。
只有从思想上、理论上彻底纠正对企业党建工作的种种错误偏见,充分认识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极端重要性,才能下大决心,花大气力采取得力措施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批示。
二、国有企业现行领导体制上的弊端是造成党对部分企业政治领导权丧失的客观原因,必须抓住企业深化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厂长负责制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经历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和“两心共存”三个阶段。1991年以后,中央反复强调,要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的指导方针。三句话的方针是对我国近十年来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完全正确的。然而从实际贯彻情况看,三句话当中除厂长负责制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外,其余两句话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基本没有得到落实。企业里基本上是厂长负责制占主导的格局。
厂长负责制虽然反映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厂长的积极性,提高决策效率,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是十分突出的。其一,现行的厂长负责制集决策权、生产经营指挥权于一身,人、财、物、产、供、销六项大权一人抓,导致权力过度集中,而监督制约机制虚化。在这种体制下,全凭厂长个人素质。如果个人素质好,党性观念强,尚能弥补体制上的缺陷,与企业党组织很好配合,依靠职工群众共同搞好企业。否则,这种体制极易助长厂长独断专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其二,厂长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经营决策、行政管理、生产指挥等工作千头万绪,无暇顾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无法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负责。其三,虽然党章规定,企业党组织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但在《企业法》里,党组织的地位极不明确。由于缺少法律和制度保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十分困难,在一些企业里,厂长不但不支持党组织工作,反而采取种种手段限制、排斥党组织参与决策、实施保证监督。上述种种弊端说明,单纯的厂长负责制是造成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削弱,职工主人翁地位下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抓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企业领导体制。
(一)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把决策权和生产经营指挥权分开,解决厂长个人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的厂长负责制是在“两权分离”的基本原则下建立起来的。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一项重大突破,是《企业法》的核心内容。但当时实行“两权分离”的目的是“强化经营权,弱化所有权”,给企业放权让利,国家和企业之间,并没有核定资产,明晰产权,更没有明确谁在企业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行使监督管理权利。这就必然导致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虚化,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过度强化,加之强调“党政分开”,因而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权力过度集中,而负有“保证监督”职责的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则被淡化、消弱。尽管中央很快采取措施,补充和完善这一体制,但由于没有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没有把决策权和经营指挥权分离,因而,一直未能解决厂长权力过度集中、党政关系不顺的问题。实践证明,要克服国有企业现行领导体制的弊端。必须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同时,强化国家所有权的监督制约机制。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国家和企业之间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构才能把决策机和生产经营指挥权分开。而只有把决策权和生产经营指挥权分开,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才能制约权力的过度集中,为党组织参与决策,实施保证监督提供机会和条件。
(二)必须解决好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衔接和结合问题,保证党组织负责人依法以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和职工利益代表的身份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
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完善股东会(国有独资公司除外)、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等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构。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党组织要对公司实施政治领导,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以兼职方式依法进入公司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才能把党的政策和党组织的主张变为企业的意志,有效地行使保证监督的职责。上级党委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该达成共识,理直气壮地委派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行使保证监督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机构衔接和结合的唯一途径。一些试点单位的经验也证明,这种做法既符合《公司法》的要求,又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因而是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
三、部分企业党务干部素质不高,是造成党对企业政治领导权丧失的主观原因,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
企业党务干部承担着教育、管理、监督企业党员队伍,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四有”职工队伍等重要职责。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能否搞好,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党务干部的素质是否符合党的任务的要求。
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党务干部的素质是好的。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他们当中,有的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愿意履行监督职责,对企业的违纪行为和经营管理者的腐败行为采取听之任之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个别的甚至放弃原则,同流合污。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缺点子、少办法、没有明晰的思路,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推着干,被动应付。有的政治理论水平低,缺乏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脱离企业中心工作孤立地抓党的建设,“党只管党”,或抛开本职工作,跟在行政领导后面直接去抓经济工作,“党不管党”。有的企业党务干部不懂经营管理,不熟悉经济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时,提不出有较高价值的意见,参与水平不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僵化刻板形式主义严重……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对党务工作的看法和党务干部的形象,使企业党组织的威信降低,从而给否定党组织作用、诋毁党的领导的人提供口实。事实说明,企业党务干部素质不高,是导致党对部分企业政治领导权丧失的主观原因,必须在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党对企业实行政治领导需要的高素质的企业党务干部队伍。
1.必须按照“政治素质第一”的原则选拔任用企业党委书记
企业党委书记的职责同企业家不同,企业党委书记既是企业党组织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党对企业实行政治领导的直接责任者。党委书记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和对企业政治领导的水平,因此选拔任用企业党委书记首先要看其政治素质,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表现。同时,企业党委书记必须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清正廉洁,克已奉公,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楷模。除此之外,企业党委书记还必须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具有把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能力素质。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按照上述政治、道德、业务素质要求选拔和培养企业党委书记。有了这样一个党委书记,就能带出一支德才兼备的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就有了保证。
2.必须坚持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选好配齐党务政工干部
过去有的企业在机构改革中专门把身体不好或行政挑选后剩下的素质不高的干部安排到党务政工部门,人为地制造弱党强政的局面。结果不仅导致人们认为在企业做党务工作是次等工作,没人愿干的活,更使一些素质好的党务干部不愿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严重影响了党务干部队伍的质量。要使党务干部队伍人员精干,高效率地工作,必须纠正弱党强政的做法。企业党委要与企业管理者协调好,力争把那些既熟悉生产经营,又善于做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选拔到党务、政工岗位上来。企业党务干部的构成应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专职干部作为一支稳定的力量保证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兼职的党务干部则有利于党务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结合,使党务工作落到实处。
3.必须按照“复合型”干部的目标,加强对企业党务干部的培养教育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必须克服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教育的倾向。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必须把培养既精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生产经营,善长企业管理的“复合型”干部作为培训目标。企业党组织要根据本企业党务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有针对性地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地选送专职党务干部到各级党校学习、轮训。各级党校则要根据“复合型”干部的培训目标,科学地设置授课内容。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经济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内容,以使企业党务干部提高理论素养,改善知识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
4.必须关心爱护党务干部,为他们创造成才奋进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尊重和承认党务干部的劳动成果,在工资、住房、奖金、职称评聘等实际利益方面要与同级行政管理人员同步考虑,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党务干部成才奋进的激励机制,如制定选拔优秀管理人才要经过政工岗位锻炼,对在党务政工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实施重奖,提拔重用等制度,激励党务政工干部提高素质,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