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刀侠情的所有歌曲:中国饮食—食品溯源系列十二辑【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6:37:17
                                                                          罗宋汤的来历          对于罗宋汤,上海市民一定不陌生。“罗宋”二字本是“Russian”的音译,指的是俄国式的。在十月革命时候,大批俄国人来到上海,不仅带来了伏特加,也带来了俄式西菜。而这道汤,就是从俄式红菜汤演变而来的。
  但俄式红菜汤辣中带酸,酸甚于甜,上海人并不习惯,后来受原料采办以及本地口味的影响,渐渐地形成了独具海派特色的罗宋汤。如今在上海,几乎家家都会做罗宋汤,但做法配料口味又不尽相同。                                                                          夫妻肺片来历 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臭豆腐的来历  臭豆腐,顾名思义是“臭的豆腐”,但它吃起来却很香,有关臭豆腐的由来特别有趣。     相传康熙八年,安徽一位举子王致和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这时路费都花光,只好留京待下次再考。他小时曾做过豆腐,为维持生计,就在当时的“安徽会馆”内做豆腐卖。有一次正在值盛夏,豆腐还剩了好多没卖出去,他一看,发愁了,如果倒掉就太可惜了。这时他突然想起家乡有用它们制成酱豆腐,但怎么作呢?只发试着把豆腐切成小块,加盐国和花椒封在坛子里。时间一长,王致和才想起来,赶忙打开坛子,臭气扑鼻而来,豆腐全变成绿色了!他好奇地尝了尝,味道却鲜美无比。由此,王致和的臭豆腐就这样扬名了。                                                                           撒尿牛丸的来历  “撒尿牛丸”,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华美食,早在清朝顺治年见的江南古镇松江,由王氏家族经过特殊工艺和配方精心研制而成,后因王家后人辗转到香港,逐渐成为港岛名吃。流传至今近二百年,风靡港台东南亚,倾倒无数食客。鸦片战争时期,港式牛丸流传到国外,甚至英国女皇竟将该美食御封为“贡丸”。  港式牛丸在香港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独有的地位。在由著名笑星周星弛主演的《食神》和武打童星释小龙主演的《食神2》影片中,更将此丸的魅力与特色演绎成一段传奇,从而使“撒尿牛丸”掀起一股美食风暴。                                                                             紫苏入菜的渊源 

  传说古代有一名厨,所做的鱼羹与众不同,不但肉嫩可口,还极鲜香,令人百食不厌。有人暗中观察,发现他做菜时总是放一些紫红色叶子,可上桌时怕泄露天机,将叶子全捞出,于是他的秘密被传播开来。

  看来紫苏在鱼羹中起着解腥增鲜提味作用,汉代《七发》赋中的“鲤鱼片缀紫苏”有可能鱼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鱼脍,即鱼生;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便嗜食“生鱼脍”),而紫苏则用来增香去腥。

  日本人吃生鱼片(金枪鱼、鲑鱼及鲤鱼等)时把鱼片放入盘中,再放萝卜丝、紫苏枝、紫苏叶和海草,在另一小碟中放酱油,把芥末、白萝卜末和紫苏花放入酱油中作为佐料,然后把鱼片蘸着这种佐料吃。那萝卜丝及紫苏叶、紫苏花既有爽口去腥作用,也含清毒用意。这跟我国明代的“鱼脍”吃法近似:要放萝卜汁、姜丝、生菜、胡菜,并浇以芥辣与醋。

  日本学者伊藤武在《风味调料趣谈》中提到紫苏,说是对疲劳、感冒、咳嗽、口腔炎、脑贫血、食欲不振、痢疾、精神不安均有疗效,很值得推荐食用。日本人所以对它宠爱有加,因为它是“新建造神社的佛殿中散发出来的,清新的日本遍柏香气”。日本人认为它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得到休息。紫苏是日本代表性风味调料之一,它与意大利细面也很相配。他们在睡前喝杯紫苏茶,精神会安定下来。

  吃蟹时紫苏有了用武之地:叶子加盐及花椒,炒后研末,撒在蟹脐中,捆好,蒸熟,可解毒去腥。

  元代《饮食须知》说到食蟹中毒,可服紫苏汁。清代《调鼎集》中说到蟹与柿同食会引起不适,服大黄、紫苏、冬瓜汁可解。该书又介绍了煮蟹时加生姜、紫苏、桔皮、盐,大滚后即起。蘸用橙桔丝、姜粉与老醋。此外,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

  广东人爱吃禾虫蒸鸡蛋,调料就使用了辣椒、香菜、姜、酱油、胡椒,还有紫苏叶。                                                                                 闲话月饼的来历 月饼最初是给仙人吃的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而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就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闭花羞月”的美女貂蝉拜月的时候,案几上是不是也放着这么几叠月饼呢?

  “月饼”一名来头大,竟是杨贵妃赐名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事实证明美女的魅力是巨大的,这“胡饼”从此被“月饼”替代了。

  这月饼的来历还有个传说,也跟李隆基有关系。说是在一个仲秋之夜,李隆基在宫中赏月,身旁道士罗公远变法术,将手杖扔向云天化为一道长桥,邀皇帝同游月宫。两人走过长桥,眼前忽现一座宫院,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再看宫内仙山琼阁引人入胜。宫中嫦娥命宫女捧上可口仙饼让客人品尝,并观赏了天仙们表演的轻歌曼舞。待回到人间,玄宗就命人照月宫所见所闻一一仿造下来。此后,人间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圆月的“月饼”。

  中秋吃月饼原来是古代庆功宴?

  传说唐高祖武德年间,有边寇犯境。李靖帅师出征,大获全胜,刚好在中秋节那天凯旋回到长安。那天的长安城内外通宵欢庆,有个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当即取出圆饼用手指着明月笑着说:“应将胡饼邀蟾蜍。”然后就将这些饼分给将士们吃了。将士们心情激动,这可是皇帝御赐的东西啊。这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在市井中流传开了。

  中秋月饼的地位是哪朝奠定的?

  虽然在唐朝部分地区就有了月饼,但月饼风靡全国还是在宋朝。为什么呀?这只能说偶像魅力是无穷的。原来北宋皇家喜欢在中秋吃月饼,这样一来各地纷纷效仿,中秋食月就成了全国性习俗。

  月饼是古代地下工作者的好伙伴

  传说元代末年,统治者实行“三家养一元,五家一菜万”的残暴统治压迫,朱元璋组织农民起义,特制了一批大圆饼,里面暗藏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起义,结果起义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朝廷对这有功的月饼大家赞赏,中秋食饼的习俗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还有的说这用月饼夹字条约定起义的不是朱元璋的主意而是张士诚。他利用中秋亲友互赠月饼的习俗,在月饼馅中夹进起义的字条,约齐各地人马在中秋节举事。只是最后坐上皇帝宝座的是朱元璋,这份功劳就被后人算到明太祖头上了。

  还有的说这用饼夹字条的做法可不是明朝人的首创,而是古已有之。那时没有电话电报,两国交战,军队调度都靠传令兵东跑西跑,消息太不安全了。为了防止消息走漏,将帅们想出的一个主意:把纸条卷好放在一个圆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