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隐形药水配方:新闻撰写技巧8 透视导语杂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8:23

透视导语杂症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曾文英

新闻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也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的作用: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受众观赏整篇新闻。然而,笔者在编辑新闻中,经常发现一些记者撰写的新闻导语不符合要求,下面列举和分析的是几种较典型的导语杂症:

一、打呼噜声

题目: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

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厅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

上例的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似鼾声一声刚停又一声起……既浪费宝贵的版面,又使受众阅(听)而生厌。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记者片面地理解标题和导语的要求,认为两者都应对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予高度概括,而忽视了行文上不容存在的弊病——语句和意思的重复。为了避免标题和导语重复,记者在撰写导语时,要么直接点明消息的中心思想,如上例的导语可以改写成“在昨日的座谈会上,县领导希望老同志要一如既往地支持部门开展工作”;要么直接描述会议气氛,以此激发受众对新闻主体的兴趣。

 二、头晕目眩

1、题目:ХХ部门再创佳绩

导语:去年,ХХ部门克服困难,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努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做到了质量、效益和经济水平同步提高。

2、题目:ХХ医院军医到ХХ镇义诊

导语: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ХХ医院医疗队一行12人,来到ХХ镇,为群众进行为期两天的义诊活动。

纵观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去年”、“年初”、“最近”、“近日”、“日前”的时间用语时常出现在事件性的导语中,有时在同一栏目(或同一版面)上竟有好几条这样的新闻。别说受众被搞得头晕脑胀还不弄清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就是记者对自己撰写的新闻也未知其“新”在哪里,不然怎会出现含糊其词?为了使“去年”、“年初”、“最近”、“近日”、“日前”让位,请准确时间“升帐”,除了增强时效观念,不写“旧闻”外,还要讲究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诸如,刚了解到的过去的但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处理时,要不直接点明新闻发生的具体时间,要不加上“记者今天从ХХ部门获悉……”、“昨日,ХХ部门发布的去年……”等字样,以此拉近新闻发生和报道的距离,增强其时效性。

三、苍白无力

题目:ХХ县涌现一批农村廉政先进单位

导语:在昨日召开的全县农村廉政监督小组职能发挥经验交流会上,ΧΧ镇、ΧΧ镇、和ΧΧ镇ΧΧ村、ΧΧ镇ΧΧ村等单位,分别在会上作了有关农村廉政监督职能方面的经验介绍。

这类较为典型的“八股式”导语,虽各种要素齐全,但语言枯燥乏味。这大多是记者惯于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之故。要在短短的导语中表达完整内容,人物事一一罗列清楚,势必致使语段累赘、繁杂。实践告诉我们,在导语中,只要有一两个富有概括的要素也就足够了,关键是这一两个要素应有概括力和感染力。如,至今仍为西方新闻学家所称道的“日本投降了”这则导语,只有三个英文词,译成中文也只有五个汉字。此则导语仅交代两个要素,可谓惜墨如金,但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脸部肿胀

题目:县召开春运表彰会

导语:今年春运期间,我县交通运输部门和各运输企业,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安全教育,加强运输市场市场和综合监控管理,严格开展车船及配套设施安全质量检修,合理安排运力,圆满地完成了今年春运工作任务。

这类空而不实的导语,表面上看似乎很有分量,其实是费话一堆,毫无新意,让受众摇头不止。出现此毛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记者缺乏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其次是主观上存在着“老好人(只说好话,不说坏话;爱说套话,不说实话)”的思想,再者上一些干部喜欢讲空话、听“大话”。因而,有些记者违背了新闻导语应该“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的新闻事实最先披露出来”的要求,致使此类现象的发生。事实上,只要我们克服不良的倾向,写作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什么收效就写什么,导语也就不难写了。

新闻导语长仅一段,短则一句,但要求高度概括、十分凝练不是容易之事,还须记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大胆实践,尽量减少或避免出现上述的种种毛病,使新闻的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便深深地打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