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锻造600到700:新闻撰写技巧4 从表达方式上求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51:01

从表达方式上求新

导语写作除要选好角度外,还要在表达方式上求新。要敢于突破旧模式,打破老框框,努力探索新颖明快的导语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这里介绍的几种导语写作形式,并非固定模式。只是因其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点,才列举出来,以开拓思路,启发大家思考。

点题式 是指在导语写作的关键地方点明主题思想。其特点是开门见山,主题鲜明,使读者一目了然;适合于思想性强、角度选择颇具倾向性的稿件。比如下面这条导语,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本报消息 被北京市延庆县破格录用为公安干警的某部战士郑国庆,10月下旬回部队看望战友。当许多临近退伍的老战士向他打探地方用人信息时,郑国庆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守纪律的兵,最受地方欢迎!”

在退伍军人安置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这名战士能被地方公安部门破格录用为公安干警,实属不易。这里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守纪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这条导语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部队官兵最具优势、最易忽视的方面加以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可见,事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许多情况下,共性甚至大于个性。在导语写作时,只要能抓住其中一两点个性化的东西,整个事物的特点便凸显出来,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入式 是指利用引人入胜的关联事物、局部情节或常识性东西,将受众引入作者表达意图,其特点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适合于非事件性新闻导语的写作,可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比如,消息《13万元买回8个训练日》的导语:“一个训练日到底能值多少钱,恐怕谁也不好说,反正某防化团是掏13万元买回了8个训练日。这笔‘买卖’究竟合不合算?6月2日,该团领导手捧刚刚递上来的阶段训练成绩单喜上眉梢:破财换回战斗力,这笔钱花得值!”就从一个训练日的价值,说到某防化团“训练账”算法,体现出团领导牢固的战斗力观念。

一些经验性消息,因内容抽象,表达上很容易落入俗套,使人感到乏味。比如消息《六连营产营具连续6年无丢失》就是一篇反映营产营具管理的稿件,如果按一般写法,很难写出特色。可它的导语却换了一种手法:“在六连指导员的办公桌上,有一只陈旧的笔筒,但现任指导员刘丙刚已是它的第6任主人了。”从笔筒这一典型事例,引出连队营产营具管理的经验,表达效果自然会好一些。

反衬式 是指通过敏锐的观察,把客观事物中对立的两面,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强列的对比吸引读者注意,使导语富有戏剧性和色彩感。其特点是性质反差强烈,事物特点易于突出。比如消息《士兵一条建议 百万工程上马》的导语:“1月21日,预算110万元的收油泵房改造工程在某油料仓库破土动工。出人意料的是,这项工程的立项竟出自一名普通士兵的建议。”就是将“百万工程”与“士兵建议”两个因素作对比,产生了鲜明的反衬作用。

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采用反衬方式的素材也比比皆是,常见的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美与丑、悲与喜、爱与憎、穷与富、先进与落后、繁荣与荒凉、高尚与卑微、廉洁与腐败、光荣与耻辱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反衬手法运用得好,经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式 通常提供两种以上选择,尔后通过排除其它,肯定一种选择的写法;多在需要强调或澄清某种容易混淆的观念时采用,其特点是态度鲜明,是非观念清晰。比如:“面对进退走留,是以部队建设为重服从部队需要?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斤斤计较?某师109名编余干部毅然选择了前者。”稿件倡导的态度、作者的主观顷向极为明显。

提要式 多用于内容并列的非事件性新闻导语写作,方法是将稿件所要表达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比如《解放军报》曾在10多年前发过一条消息,其导语就采用的这种写法。这条导语是:战士坐在马扎上看什么?战士围在饭桌前吃什么?战士躺在床铺上想什么?在今天结束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基层建设研究会上,政委张明春代表集团军党委提出以上3个问题。

提问式 通过提问引起受众注意,适合于主题单一、一事一报的新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针对性强。这种方式侧重于强调问题,提出的问题多带普遍性,有的只问不答,有的有问有答。像导语“离退休老干部的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困难?春节前夕,军区司政后机关的领导和有关同志带着这些问题,分头走访慰问了所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和干部遗属,积极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受到了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的高度称赞。”在报道走访活动的同时,也向部队提出了一个时期应注意的问题,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设问式 ?自己提问,自己作答,突出的是文章本身提出的问题,强调的是问题的特殊性,而不像提问式那样侧重于问题的普遍性。如:《人民法院报》一篇消息的导语“在医药连锁店里买到了假药,能否获得双倍赔偿?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日前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强调的只是“药店卖假药照样可获双倍赔偿”这一问题的本身。采用这种形式,必须坚持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能像有的文学作品那样,弯弓盘马,引而不发。

类比式 是将某些属性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得出某种结论,引发人们对事物某种属性的深层思考。这种形式多用于调查性新闻,易增强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典型性认识,说服力较强。比如英国《泰晤士报》去年8月曾发了一条题为《10亿英镑用于喝酒 3亿英镑用于买书》的消息,它的导语这样写到:“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大学生花在喝酒上的钱,是他们买书与课程辅导材料的钱的三倍左右。”这条导语通过类比,反映了英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有关导语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还有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但从表达形式上创新,是推动导语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首先要考虑内容的需要。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不仅无助于导语创新,还可能牵强附会,影响表达效果。此外,在采写实践中,应注意创新导语写作的新形式,不断积累导语写作经验。即使同一种形式,也要力求出新,力争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