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各版本全称:怎样正确补气血——让气血充盈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8:09
一,中华文化底蕴深厚

现代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对过去老辈子是怎样生活的,可能没有了多少了解或记忆。或许说,现代优越的生活所带来的诱惑,把古老而传统的东西丢弃得所剩无几。

前几天,一个外地的老朋友来聊城找我玩,让我陪他到古玩市场去转转。他喜欢古董,我也喜欢研究古董,特别是喜欢收藏钱币。在古玩市场,看到一个清代的“红木”椅子,使我突然打开了一个缠绕在心里几个月的“结”。

古代的“椅子”,是“厅”“堂”的重要用具,无论待客,还是自用,多是这样的“椅子”。而现代呢?办公室、会客室、家庭客厅等,几乎全被“沙发”替代了。沙发可能舒服些,或者上档次,或者时尚。

那沙发好呢?还是椅子好呢?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呢,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秘密。

人坐在沙发上,有一个弊端:膝盖要弯曲很多,腿和上身离的很近,膝盖部位和大腿根部的血液循环就会长时间处于“不通畅”状态。人每天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坐着的,这“相当长”的血液不畅通,会给健康带来多大隐患?

古代人不知道沙发舒服吗?先人不会“傻”到这种程度,这就是传统的养生文化。细心的康友,有兴趣的康友,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对照,太多的“古老”却充满了这种“养生”的智慧。

再看一个生活的实例,外国人发明了“座便器”,坐着很“舒服”。我们大多数也都用上了这种“时尚”,可便秘的人多了。为什么?使不上“劲”。大便的时候要用“劲”,要运“气”,蹲着大便,“封”住了通向腿部的“下行”之气。

祖先不知道“坐”着舒服吗?祖宗们不会“笨”到这种程度。

我们可以和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对比,考究的结果,中华文化的底蕴是最深厚的。我的文章里,处处充满了“爱国”,就源于对祖先的这种智慧,这是发自“骨子”里的敬佩和叹服。

 

 二,补气血  传统的是最智慧的

现在的健康热,保健热,风靡全球。喜欢养生的康友越来越多,补气血是每个人关心的问题。在和康友交流中,这个也是询问最多的问题。

可今天说一点,明天讲一些,始终不能全面地、详尽地给每个康友说得明白,因为我始终不能很好地把这些问题贯穿起来,比较系统地探讨这些问题。

上面这个“椅子”的感想,让我有了一个思路,也就是上面我说的那个“结”。我想,我们应该结合下面这些问题来探讨。

古代人是怎么补气血的?远古时代的先人怎么补气血,我们不知道。但从书籍中,我们能了解,他们总结出来很多“补气”和“补血”的食物。这些经验世代相传,沿用至今,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结论:

1,补气血是以食物为主的。这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由“五谷”生化而来。

2,从这些食物的“性味”属性来看,主要是以“甘”为主。“甘”性食物,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这说明,“补血物质”以能量原料为主。

近代人都知道,“坐月子”主要的食物是什么?鸡蛋,小米饭,红糖。条件允许的,再来个“炖老母鸡”。这些都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什么意思?多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是最好的气血“合成”原料。

这恐怕是最传统的,而却是最“纯真”的补气血之法。不要以为这很简单,不要再想着寻找比这更好的办法。这里面也包含了“深厚”的底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牛是吃草的,它不吃其它东西,可它照样“生血长肉”,照样有使不完的“劲”。牛吃铁了吗?没有。牛吃钙了吗?没有。牛吃B12了吗?没有。牛就是吃的草,草里什么都有,牛需要什么,草就会给“转化”成什么。

人,也是一样。关键是吸收和转化功能是否正常。这就是自然,这都是各自所固有的自然本能。所以,现代人在“补气血”上,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到处寻找“补”的食物,甚至是药物。其实,补血的食物不在多,而在于吸收和利用。现代人“气血虚”,不是吃的问题,而是消化吸收的问题。或者说,是身体的功能出了问题。

因此,吃好三顿饭,就是最好的“补气血”。

 

 三,正确理解“气和血”的关系

吃,是一种享受。可现代人不光活得越来越累,现在连吃,也是越吃越累。有时候,我在想,现代人过得还不如牛。

所以,还拿牛来举例子。过去喂牛,平时都是喂草料,只是在需要干“重活”的时候,喂些“豆”料,特别是黑豆,这样干活有劲。

所谓“劲”,就是能量,力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

人与牛是有些区别的,人干活要有劲,需要吃一些“肉食”,这样才有劲。因为肉食中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能帮助人体吸收和转化。

这是人与牛的自然不同之处。

人吃了食物,主要转化为能量,能量有了“多余”,才会转化成血液,然后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交换)储存,这叫“补血”。

当身体需要能量的时候,吃的食物直接转化成能量,这叫“补气”。

当身体需要能量,而身体没有足够的食物可以直接转化的时候,就会动用“储存”,这也是一种“补气”,这叫“血为气母”。

当身体有劲的时候,气强,才能“保质保量”地,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才能“吃饱喝足”欢快地干活,这叫“气为血帅”。

当身体老是动用“储存”,经常处于“透支”状态,这叫“耗气伤血”。

当身体的储存耗尽,食物补养又跟不上,再继续“透支”,这叫“气血双亏”。

 

 四,补气血的误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补气血”的重点,不在“补”上,而在“养”,养即是补,养是最好的补。这是第一个误区,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看“补气血”的时间:

白天身体处于劳作状态,三餐进补的食物主要用于“消耗”,即使有“剩余”也是较少的。所以,白天身体补气血的时间很少或者没有。

那么,要想白天能补气血(或者多补点血),就不要太劳累,中午睡个“午觉”,这就是“以养为补”。

晚上身体处于修补状态,所以身体“补气血”主要在晚上。那么,晚上按时休息,特别是不熬夜、劳神,这就是“以养为补”。

从这点来看,“补气血”不是某阶段的工作,是个要“好好补养,天天向上”的日常工作,这也是我们一个最大的疏忽。

再看药物“补气血”的误区:

“补气血”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补的药物,二是间接补的药物。

直接补血的药物,是按西医“贫血”的原理。血液里红细胞减少,就是贫血,就补上面提到的铁、钙、B12之类。这个问题,我在上面讲了,吃好三顿饭,什么都不会缺。只要经络畅通,各项功能正常,缺什么身体会合成什么。

我们不应该把心思放在“补”上,而是着眼于身体的调理上。

中医的“补气血”,是着眼于身体的调理。这种药物的原理,是以调理身体来达到“食补”的。但是,中药是把“气”和“血”分开来补。看起来都是补,可目的和效果却是大大不同。所以应用起来,就要慎之又慎了。

咱们先说“补气”的药物,补气在治疗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目的是为“补血”打基础。这一点我在其它文章里讲过了,身体康复需要的是补血,康友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什么原理呢?补气的药物,用现代科学的分析,就是引起神经兴奋,细胞活跃,促进了血液循环,身体里的储存能够顺利地转化成能量。这是关键所在,它不是给身体补充能量,而是刺激“存血”化转成能量。就像“抽烟来神”、 “喝酒来劲”、 “运动员服兴奋剂”,这种“补气”是耗费的“血之气”。

如果身体的储存“丰足”的话,这种提取尚可勉强一时。而如果久病虚弱之体,无存可提,那么“像服用人参等补之物”治病,只会短期“见轻”继而是加重,甚或引发其它问题。运动员疾病多,伤残多,就是这个原因。

可见药物补气,只是“权宜之计”,只能偶尔为之。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只要经络畅通,只要功能正常,完全可以不用。充满“一身正气”,何用“补气”?

食物补血就是补气,也是最好的补气。

咱们再看“补血”药物,倍受推崇的就属“阿胶”了。“胶”之物是直接补血吗?不是,是间接补血。它的主要原理,就是“凝血”作用,可以使血液变稠、变粘,可以让伤口愈合的快。可以这样说,它的作用就是“堵漏”的。这边补“血”,那边漏“血”,这血永远补不上。手术康复期,月经淋漓,各种出血症,这些情况用了阿胶肯定好。其它情况呢?就不一定了。现代人,血液本来就粘稠,再这样补法,瘀堵会更加严重,疼痛的会比原来还疼痛,血压高的会比原来还要高。

康友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五,真正的补血

什么是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携氧”和“卸氧”,就是给身体各部位输送氧气的。  

白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御和免疫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液的任务?

血液是个载体,它与各种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携带着“反应物”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位,然后再在不同的部位,以不同的“反应物”与这个部位特定的物质再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需要物质”。

我们在《食疗大纲》里讲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7种。能够把这些营养素全面地“化学反应”到血液里,才是真正的补血。也就是说,血液里的营养物质,要全面,要充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血。

西医上讲的“贫血”,是指血红细胞减少,把红细胞补上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血红细胞管运输,但没有物质“可运输”,光是“空转”,这样不是真正的补血。

中医上讲的“补血”,是吃大枣、阿胶、黑豆、菠菜等,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血。

我们所讲的“血液总量”,也不是单单指的血液的数量(或容量),而是血液里营养物质的含量。

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血液容量,那么往血管里加些水,就把血补上了。这样的话,水分会流失,血压(低压)还会下来。

只有吃好三顿饭,合理地,均衡地吸收全面的营养,让血液里充满各种营养物质,这才是真正的补血。

怎样吃好三顿饭,咱们在《食疗大纲》里,再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