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厄祖玛特:【子木原创】望乡,柳如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56:21

望乡,柳如烟

     昔日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国庆长假,众人各奔游程。我亦踏上回家的路。一路走来,看厌了路旁起伏的苍山,无聊地承受着无边的绿意,心儿乏了,微微合上有些倦怠的双眼,心中茫茫然。似乎在寻找,似乎在等待,我不知道,只好本能地思索着……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一夜,早晨从朦胧中醒来,偶一抬头,景象大异:远远的横卧着几个小村,村边薄雾徜徉,宛若白练环绕。田野里显得格外空旷,成熟的玉米、大豆、高粱不见踪迹,想来皆入仓矣。唯有被秋霜染过的墨绿靛紫的棉田,犹如饱经沧桑的老公般倔强地立在诺大的野外。近处的田地早早地被勤劳的人们,打出了笔直的畦埂,一方一方,状如井字,一直延展至天际,田里亦有早起的乡亲,或耕或种或收或运,忙得不亦乐乎!我被这幅朴实的北方秋野水墨画感染了,情绪也起了些微波动。

       路边的杨树,或成行或成林,密密地斜织在田间地头,我知道,这是北方目前种植最为广泛地速生杨,与我极不喜欢,如同方便面。目光滑过片片杨林,摹地,我紧紧地盯住依偎在杨树林边的稀稀疏疏的一棵,亦或三株两株的柳树,嘴角微微翘起,我感觉我在笑。精神再次亢奋,似乎寻找到了家乡的踪迹。我想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吧!

       我知道,离家不远了。

       依依杨柳,勾起如烟的往事。童稚时,最亲切的植物莫过于柳树。年年春到的消息无疑柳是使者,不信:农谚说六九七九,隔河看柳吗?其实,儿童盼春,莫不是从柳梢儿觉察到的,先是隐隐约约地一抹儿绿,近看却实在太淡,只能说柳条儿更柔了,柳条皮儿泛着浅浅的鹅黄。儿时的我强烈地感觉到春的气息,开始在漫漫的田野河道,挖野菜、砸河冰、捉游鱼……是柳解放了春天,是柳迎来了春天,足见柳比花儿更加可怜。

       柳叶眉儿开了,柳枝儿舞了,柳笛儿响了,柳树扯开了春天的大幕,万物欣欣然。白天,约上一二小友,手执三四柳条,鞭赶五六只山羊,拐七八道弯,路过九曲桥,来到十里洼,成千上万地青草,我们、羊儿尽情地享受这无垠的绿色和无尽的惬意。静静躺在干净地坡地上,春日的太阳暖暖地均匀地铺在身上,脸儿痒痒地,眨吧眨吧眼睛,直视着温和地太阳。蓝天、白云、河堤、麦田皆入眼底,可谓不知日月。有时忽被高声惊起,羊儿已不知何时,跑到麦田里山吃海嚼,主人痛骂不止。有时,一觉醒来,羊儿不知所踪,惊得一身冷汗,急急寻来,却见早已吃饱的羊儿悠闲自在地卧在沟底小憩,真真是恼煞了几位小友……

       月儿爬上柳梢头,正是农家小伙伴的快乐时。在朦朦胧胧的月色里,西邀东拽,不时,亮堂堂的街上就人声鼎沸起来。男孩子最喜欢地游戏就是玩打仗,事先有利索的爬到柳树上,扯下一堆柳条儿,每个人都会给自己编一个漂亮的柳条帽,当然,这是跟电影中的解放军叔叔们学来的。战斗打响了,双方打得难分难解,直至精疲力竭时,一方求饶方罢。但总有余味未尽之感。在咿咿呀呀地柳笛声中,不情愿地走进了黑黝黝的家。

       柳儿给我一个美丽的童年。今生不再缺憾。少年时代生活虽清苦,家居虽简陋,却也能安其身,乐其事。现在想来,似与五柳先生颇有点渊源了。

       少时不识愁滋味,及至初中外出求学之时,初尝别离之愁。每每周末返校,必会在母亲的再四的叮嘱声中,兄弟二人携手前行,再回首,村口的柳树下,总能看到依柳眺望的母亲。

       及长,求学、远游、定居皆离老家而去,而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柳树情结。当然古人亦有折柳送别之典。或许柳又有留之谐音之故。我想古人的村头阡陌驿道河堤或许尽是柳吧!要不,为何柳在古代诗词中占有那么大的比重呢!大运河的隋柳,杭州的苏堤的烟柳,渭城离亭的雨中柳……

       记得父亲去世后不久,我们兄弟几人回到老家,计划把几处宅基地上的几十年来不能成材的杂树尽数买掉,重新栽上速生杨。记得当时家中的堂兄弟说,柳树越来越少了,无论如何是要保留两棵老柳树,于是,两棵老柳就成了幸存者。我们这里在老人去世后,由孝子贤孙人人手执一柳棒,又叫哭丧棍。于丧事毕,插于坟墓的边缘,我想那也是取了留连留子孙之意吧!无端地悲伤起来,我又想到父亲坟前的那排柳,何时再返青啊……

       柳树,包含我一生的情;柳条,挥之不去的愁绪;柳笛,承载我童年的梦想;柳棒,凝结了我一世的痛苦;柳絮,随我漂泊天涯海角。

       多情的柳,梦牵梦绕的柳,今生你注定是我魂。你会陪我走完一生的漫漫长路。每当想起你,我就感到温暖,不再孤单。

   夕阳晚照,我就是故乡的一棵柳,依然斜立村头盼人归……

后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说是无情道有情。”——唐·刘禹锡·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