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福德庄园电影:【子木原创】余秋雨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01:35

余秋雨印象

      余君,秋雨,著名作家,但谈起对他的印象,却还要从他的书和文章说起。

      据余君说“这些年来中国大陆报刊间对我进行诬陷和谩骂的文章铺天盖地、成捆成堆。对它们,我一年吃惊,二年愤怒,三年发笑,四年骄傲,却始终未予理睬,只顾用心著述、信步天涯。”这段话录自秋雨《借我一生》附录。

    其实我对秋雨的关注,还要首推《文化苦旅》一书。我对于上述余君所提媒体的攻击、谩骂,未有所闻,也不关注这样的信息。我认为热的东西要冷下来看,冷的东西要热着看,从不追风逐尚。这里的东西一指文化现象,如韩寒现象,如王小平的大成教育等;二指社会热点焦点现象,或炒作或取巧,如演员和导演间的性骚扰等,似乎都是泊来品,一闻就令人厌,但偏偏社会上一些人喜欢,喜欢跟风,喜欢捉影,有些太过无聊。

      最早接触和了解余秋雨,是昔年借读同事的《文化苦旅》一书。从翻开装帧普普通通地一本书,从阅读第一篇文章起,让我跟随秋雨君的思维和行程,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着古典文学之美,浸透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饱餐了自然风光和人文主义相融汇的江河中……回想那些日子,美哉!乐哉!试想在微雨之时,卧听风雨,卧看花落,卧品《苦旅》,是何等之境界;试想在微雪之夜,静听雪落之声,感悟四季之变,体验人生之味,《文化苦旅》令我不饮自醉也;个中趣味,个中意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妙哉妙哉!!文字之魅力,摄人魂魄,夺人耳目,令君顿悟。文字的穿透力,是世上最强的。如孔子之文,可穿透千、万年的时空,光照青史,垂范万古。

      2006年下半年,看到了余君的旅游之书已扩印成四大本:《心中之旅》、《中国之旅》、《欧洲之旅》、《亚非之旅》。这四大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遂搬回宿舍赏析。先从《心中之旅》、再到《中国之旅》,原来只是《文化苦旅》的精装本而已。不过,读时,细细品味,细细体会,细细咀嚼,细细欣赏,倒也在寂寞中,陪我打发了不少的日子。且作为游记类或写景类的文章向***们推赏,也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并引发了学生的阅读热。当然,我也从那时起,开始了我的《教育苦旅》——自己教育思想的沉淀和反思和纪实。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用自我的理解和体验,与学生互动,与同事互动,道也自得其趣。此乃余君之功也。再说《欧洲之旅》、《亚非之旅》读读停停停停读读,图愈来愈美,文愈来愈陋,阅读快感愈来愈少,拖拖沓沓,半年未能竟读。此为以图害意,或者说逐利而为文则难以尽善尽美。读者的眼里也是容不得砂子的,就象酒徒般,张口便是酒中的水分之多寡。哈哈!此为说笑也。其实,也许是自己的学识修养不足所致。把阳春白雪误为下里巴人!!

      后,在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中再见到余君,且得以一睹风采。果有大家之风范。所主持的节目果然有内容,有分量,有内涵,有品味,且能与众学子侃侃而谈,足见其风。稍感美中不足处,此节目学术味太浓,专业性太强,恐不适于广大的受众群体。

      再后,自己开了博,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在搜狐博客上幸遇秋雨之博,欣喜之情不表,忙加了链接。却过几次,感觉是风格同《秋雨时分》,多为一些清谈纷论。也就没了兴趣,现在,余君之博之址也荡然无存了……

      昨晚忽而想此君,今早忙趁天凉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