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附魔怎么练:晋王献之书法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21:03
王献之《廿九日帖》《思恋帖》(作者:王献之)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作者:王献之)
·王献之《鹅群帖》(作者:王献之)
·王献之《东山松帖》(作者:王献之)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作者:王献之)
·王献之《鸭头丸帖》(作者:王献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作者:王献之)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横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撰稿人:李艳霞)  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晋 王羲之 小楷《黄庭经》(停云馆帖)(国家图书馆藏)
1

2

3

4

5

6

7

8

千古称奇的书法神品
 
 

王献之(344年至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7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长。幼时从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称为“破体”,历史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上海博物馆珍藏有王献之传世墨宝《鸭头丸帖》,是他的行草书代表作。此帖为绢本墨迹,纵26.1厘米横26.9厘米。《鸭头丸帖》幅上有宋徽宗时“宣和”、“政和”印,帖本幅有虞集题记三行,帖前有王肯堂题“晋尚书令王献之鸭头丸帖”签。帖后有宋高宗、王肯堂、董其昌、周寿昌、江标等跋语,是一件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
《鸭头丸帖》仅二行十五字,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是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这短短的十五个字,带给我们的确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书法艺术感染力。
全帖笔法灵动劲利,潇洒飘逸,有若水银泻地般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其中每一字都以侧取势,又无一不正,结体洒脱秀美,偃仰生姿,可谓匠心独运。用墨也是枯润有致,浓淡分明。展视此卷,但觉笔致纵逸不羁,气势贯通如虹,节奏起伏变化,神韵流美自然,令人欣赏。吴其贞在《书画记》里称其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唐代张怀在《书议》中说:“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为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间……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纵观此卷,当能体会个中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