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显示经验条:五年看稿,十年看人———梁衡谈青年记者的成才与新闻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7:39
梁衡(●):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司丽(▲):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您从25岁开始做记者,这么多年来您当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最大的感受是,记者不能忘了群众,不能忘了基层。只有在基层和群众密切联系,才能体现成就感。毛泽东说:为最大多数人服务。而

  记者就是为最大多数受众服务,只有受众最多时,你才有价值。这也是我在新闻定义中,把“受众”加进去的原因(梁衡曾提出“新闻是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的新闻定义———编者注)。但是很多记者对这点很模糊,尤其是机关报的记者容易犯这个毛病,上面说什么他就写什么。记者要多下基层,下基层才能写出东西。很多基层同志都反映:不是我们没新闻,而是你们不来。记者就像采购员一样,你下去就能采购东西,你不下去怎么采购呢?当然,光下去也不行,还要有指导。所以还是要学两个东西,一个是政治上学政策,还有一个是要掌握新闻的一些规律。

  ▲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对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特别重要?

  ●信息—知识—理论,这是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渐深的过程,信息是事物向外界发出的信号,知识是人们对各种信号分析之后得出的认识,理论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系统化,是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认识。任何行业,都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实践不能指导实践,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这是普遍性原理,新闻也是如此。虽然记者的采写工作是表现在信息这一层,但他的认识却要建立在对信息的理解上,也就是要建立在知识层、理论层上。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记者在处理、传递信息的实践中才能摆正方向、分清真伪,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那么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就像一支空有华丽外表却没有墨水的钢笔,是写不出东西来的。记者的根基在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这是记者的工作之本,立身之本。新闻业务知识是记者知识的核心层,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专门知识,不掌握这一知识,就无法在这一行顺利工作。对一个记者而言,其业务知识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懂新闻的个性,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新闻,分清新闻这个行当与其他行当的联系和区别。

  新闻,浅层的意义是给人信息,但最终是通过信息的积累,潜移默化地给人以知识。所以说,作为新闻的写作者,记者首先是杂家,具备广博的知识。从总体来说,记者的工作范围,或者说他关注的范围是整个社会,要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不能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其次,在杂的基础上要专,一专多能。我们现在的媒体是大众化与分众化,报社的结构也有变化,以前是机关报一统天下,现在行业报很多,在综合报纸中也有专版。记者要从较高的层次上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成为这一方面的内行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记者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权威性、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记者成为两用人才,他日后从记者的岗位上退下来,也能成为另一个领域的专家。但记者太专不杂也不行,像有些政法记者法律条文很熟,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就很干,读者不爱看。新闻告诉你一个原理:你的稿子是给大众看的,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

  ▲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还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新闻是信息,表面上看,一个记者传播信息,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个优秀的记者,特别是名垂青史的名记者,仅此还远远不够。名记者首先要有责任心,记者是社会各界的纽带,就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之广泛来说,他仅次于政治家,他的一举一动都连着整个社会,一稿发表,读者上亿。记者工作的时候始终是站在社会的制高点,从政治、政策、全局和社会规律的高度出发向大众提供信息。同时,他还负有开启思想、引导舆论的责任。但凡中外名记者、名编辑,无一不是最大限度地忠实履行这个责任的人。这既是一种使命感,也是一种政治觉悟,也是一种职业道德。记者是以天下为己任,他看到每一个可以为之出力贡献的地方都想一试身手。社会的进步就是他们的惟一心愿,一切自私、狭隘、麻木不仁、浮躁随便的品行在这里都会被剔除掉。

  第二,要勤奋。记者不像其他一些行业,记者的工作比较自由,你自己要不勤奋,就很容易懒散,放纵了自己。记者应像猎人一样,在目标不定的情况下捕捉目标。生物学家法布尔说过,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头脑。这个准备靠无穷无尽的不倦积累,勤奋就成了他的基本的人生态度和起码的工作作风。因此,一切懒惰、散漫、懈怠、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行为在新闻这个行业里也会被一一淘汰。

  第三,要有创新精神。记者去采集新闻就像去采摘蘑菇,你要采一篮子蘑菇很容易,但是你要寻找那个最好的。记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最好”。写最好的稿子,发现最好的典型,用最快的速度报道最好的新闻。一个记者十年后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如果找不出好的东西就太遗憾了。只要你能在思想或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的话,作品是可以被当作里程碑保存下来的。记者从事的虽然是日常程序化的工作,但却要给自己定位在写出里程碑式的作品上。

  ▲您曾谈到过,记者担负有特别的责任,处于特别的位置,享有特别的荣誉,身具五种优势:舆论优势、调研优势、广告优势、自主优势和选择优势。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谈一下记者应该如何利用这几种优势?

  ●舆论优势,指的是你掌握传媒,你说一句话,和街上的老百姓说一句话不一样。记者要珍惜这个权利,要把这个权利用好用足。比如我参加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挂牌,作为一个记者,第一反应就是要把他们宣传出去,我供职于舆论工具,我后面是《人民日报》。广告优势就是要爱惜自己的名声,记者就是一个天然的自我广告,比如我们写一篇稿子,下文还没有写,先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调研优势是指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累素材,不仅是新闻素材,而且要积累跟新闻相关的、能作为多面手的素材,比如政治、文学、艺术等。自主优势,就是要发挥你的特长、个性,搞清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我善于写什么,我是否适合做记者,适合做什么样的记者?选择优势则是说,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记者是一个“十字路口”的行业,可以接触很多东西,就是你不改行,也会有很多发明创造。圆珠笔的发明者就是一个记者,在战场上觉得用钢笔不方便,就发明了圆珠笔。

  一个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提出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五年看稿,十年看人”。毕业参加工作五年之内,他的稿子行不行,就可以看出来了。十年之后,就可以选择有没有更好的、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这样他就会有一个很充实的、很有意义的人生。

  ▲学校教育在培养名记者方面应该怎样做?

  ●大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想,一是知识。你以后想当一个名记者,你有这个理想,然后你要有起码的知识。在知识和理想平台上起飞,能飞到什么程度就要看自己了。可以尽早地接触社会,比如请一些专家、学者去学校讲课,或者到社会上参加实践,都是可以的。

  学生阶段主要是接受基本的知识教育。但是新闻学的师资方面要改革,如果新闻类毕业生留校后就教书,教一辈子书,这样的话会影响教学质量,他自己都没有实践经验,谈何去教学生?在教师这个层面进行社会交流,可能是改革目前新闻教学的好方法。但是这也有困难,这个提法好像提了很久,却没有人愿意去,很多名记者不愿意去当老师,同时,干得好的人,不一定适合教书。在全国范围内使师资有个合理的交叉互补,这是个难题。还有教材改革也应多加点实例,实践性强些。

  ▲的确是这样。我们也听到有种说法:“在新闻单位里,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您怎么看呢?

  ●新闻毕竟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一般来讲,在新闻单位里硕士和本科就足够了,博士主攻方向是学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记者都培育成博士生,从国家的培育成本来说未免太高了。

  ▲那么新闻单位所需人才与高校新闻专业的培养之间的差异怎样弥补呢?

  ●事实上,新闻单位每年招的人不一定全是新闻系的,新闻单位完全用新闻系的学生不一定很合适。因为新闻是以新闻业务为主干的,还要辅以其他的知识,新闻业务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平台。比如《人民日报》的经济部,可以让学经济的人去补新闻知识,也可以让学新闻的去补经济知识,双方是互相的,既可以从专业知识出发,也可以从新闻来补专业,两个渠道,谁也代替不了谁。新闻专业的学生要补专业,就要多读书。知识丰富一点,思维敏捷一点。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学新闻不是仅仅做新闻,肯定要涉及其他知识。

  ▲作为新闻单位的负责人,您比较喜欢要新闻院系的学生还是非新闻院系的学生?●我觉得当一名记者,要具备两种东西: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思维。不管学什么专业,新闻单位在招聘时都看重这两点。如果一个人思维很活跃,那么专业就会学得很顺利。同理,专业学习也是一个训练思维的过程,学得很深的话,就会把你的思维训练得很清晰。学新闻的人,可能知识面广,但在专业上又有所欠缺。但非新闻专业的,可能在把稿子写好这个方面又差些,他们要读新闻,读写作。所以说,各有利弊。

  ▲您刚才谈到了大学中的理想教育,但是我们知道,有些年轻记者刚刚走出校门时很有责任心,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却渐渐地改变了,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每个行业都有这个问题,这就是青年人怎么对待理想、人生、挫折的问题。我当记者一段时间后在党校学习,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天生我才,才当发光。不附不屈,慨当以慷。”那时我就受了点挫折,但我以这首小诗自勉,时刻警惕不使时光虚掷。我还有一句座右铭:“报国之心不可无有,治学之志不可稍怠”。报国无门的事情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做你可以做的事情,“穷则独善其身”。我还写过:“能工作时就工作,不能工作时就写作。”两者结合起来,读书、积累、思索。思索是一个人的权利,即使你在监狱,也不可能夺取你思想的自由。如果一个人把人生设计到这种程度了,那你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记者的成才无分环境优劣,关键是自己如何适应环境。凡想有创造的人都会碰到阻力,人总有理想,无论大小,理想的实现是奋斗的结果。奋斗就是克服逆境。

  ▲现在不少记者或新闻院校的“准记者”是80后一代了,您认为“80后”们从事新闻工作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你们的优势在于开放,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信息和知识比我们这代人要丰富。但社会责任感可能欠缺一些,这可能和这代人没怎么吃过苦有关,缺乏一种共同凝聚的东西。因此,这一代记者更要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它包括传播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这样,记者才能除了业有所成以外,在人格上也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