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道天书:浅谈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4:29

浅谈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改革


    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呈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家正大力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目前的中职教学已远远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德育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是不适应经济发展对具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为此不能不使我们对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进行思考,如何进行德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看法。
    一、目前的德育教学模式对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滞后
    德育课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不容置疑,自德育课程开设以来,对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技能型的劳动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历年的德育教学中,尽管我们有许多老师为讲授好该课程而废寝忘食地备教材,备学生,寻找各种典型案例资料,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气氛,这对于上好、讲好德育课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授课老师大多都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来向学生进行德育课教,即使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却不被学生所认可或接受的事实,如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老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或者作认真听课的假状态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课程讲授完了,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由此可见,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如果继续囿于旧一套的课堂教学方法,则势必是事半功倍,达不到开设德育课程的预期目标。如果不对其改革,必将使中职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尽管在这些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德育教学也进行了部分的课堂教学改革,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收效不大。
    二、德育教学旧模式难以打破的原因探究
     德育教学旧模式难打破,其原因复杂且多方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们对其认识不容易,但笔者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课堂教学是从古至今老师授业的法码,我们许多老师仍在死死地抱着它,似乎离开了它就难以授业。如果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师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而不少德育课老师对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特别是他们对教育教学功能的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启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他们对德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认识不足,仍留恋老一套课堂教学模式。
    (二)德育教学与和谐社会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我们的德育课教学,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学生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所学知识,就会感到德育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的削弱了德育课的教育实效。
     (三)教师依赖性思想影响德育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需要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尝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人仍停留在谋求一种“开处方式”的改革,别人怎么改,我就怎么改;别人改什么,我就做什么,仍在等待别人拿出成功的模式供自己模仿,甚至等待学校领导拿出改革方案。
     (四)原有的的教学法考核模式难以突破。
    德育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德育课程陈旧的考核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仍是很大的阻碍。比如我们在有效检测和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方面,仍坚持传统的考核方式——笔试,所以考试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德育教学改革所迈出的步伐不大,最根本问题在于我们自身缺乏主动性、开拓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德育如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摆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如何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认真贯彻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此前提下,大胆改革和积极探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一)以实践为中心,改变德育课教学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的现象。
    以实践为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实践的观点不仅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德育具有实践性,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只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才能将德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就特别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德育课程教学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课程,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德育教学的各门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它也注重或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当然,我们强调德育教学改革,强调德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但并不等于放弃必须的课堂教学形式,只是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而加重实践教学。为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将相当部分课时(如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安排在实践教学上,即活动课、参观访问、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仍是德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主渠道,但我们不应囿于这一形式,应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内容所谓“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而采取更为灵活的讲座式教学、板块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例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着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之路、创业准备、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其他则鼓励学生自学并加之于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谁是教学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老师是教学主体,实行的是“填鴨式”满堂灌教学法。然而在今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而我们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职责就是贵在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特别是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种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探究式学习法,即学习的八步法:设疑、自学、调研、交流、答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实行德育模块教学。
    由于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应突出德育之职业性理念。中职德育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就业、择业、创业等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在中职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才能完成;如果脱离了职业教育环境,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职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基础。用人单位注重员工的职业技术素质,更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品质。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勤业、乐业、敬业的良好职业品德。这种品德的形成,来源于学业生在相应职业岗位中的体验。因此,中职学生德育课要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并贯穿于品德养成的全过程。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业岗位对思想品德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多创造实践空间,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体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笔者大胆建议依据职业教育要求,遵循中职生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形成德育模块教学模式。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围绕“职业与创业”主题,将职业教育课程构成职业和创业两个板块,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创业意识,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我是小老板”等教学活动,进行即兴演讲、辩论、最佳创业方案等比赛。
    (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老师在德育教学中应注意塑造学生的个性,各有鲜明特点。如在礼仪教学中根据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可根据学生特点而因材施教,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形态、口才与语言、礼仪礼节,并表现出各自的气质与特点。心理健康课程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不仅要教会学生的求知心理、健康心理、审美心理,同时也通过对学生心理测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勇于探索与创新。
    (五)改革德育教学考核模式。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克服重卷面成绩轻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一试定成绩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德育教学改革不是一个任课老师随便改改就能获得成功,它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去反复实践和提高,需要有一个和谐环境,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德育教学改革方能成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使德育课充满生命力,才能充分体现德育课教学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