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4蜃楼城机关:中职教育泡沫化泼了产业升级一盆凉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29:02
杨支柱



中国青年报2011年5月30日第11版发表《中职教育“虚胖”前行》、《上中职成为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虚胖”只会毁掉中职教育前途》三篇文章专版论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泡沫,6月2日第二版再次发表对这三篇文章摘要和简评《去哪儿找那么多人读中职》,可见该报编辑和报社领导对于呼吁人们关注中职教育泡沫的迫切心情。

“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45万人左右。而当年,该省参加中考的考生为70万人,其中,45万人选择升入普通高中,就算剩余的学生一个不落都上中职学校,也只完成了招生计划的一半多。更何况,许多没有读高中的学生,直接选择了工作。”(《去哪儿找那么多人读中职》)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今年全国有1750多万初中毕业生,按照高中生、中职生1∶1的比例,中职招生计划设置在820万人是合理的。”(《去哪儿找那么多人读中职》)对于教育部官员的这一辩解,文章批评这是“官生数字”,完全不顾高中录取比例的不断上升(河北2009年已达81.7%)。

报道《中职教育“虚胖”前行》和评论《“虚胖”只会毁掉中职教育前途》批评了中职教育中非常严重的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补贴、浪费校舍和师资等问题。文章还以河北为例提到了初中毕业生源的不断下降:“2009年,教育部给河北省下达了42万的中职招生任务,比2005年增加2万。但全省初中毕业生数已由2005年的138.4万人下降到101.0万人。”

《上中职成为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则介绍了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罗朴尚、魏建国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西部某省41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初中对2216名初二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和跟踪调查。调查显示打算读普高的初二学生占70.3%,其中有199名(13.8%)选择了复读。根据调查得出的学习成绩不佳的穷人孩子读中职或直接就业的结论,可以推知,在非贫困农村或城市初三复读的比例更高。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出生人口为1999年11495247人、1998年14010711人、1997年14454335人、1996年15224282人、1995年16933559人。今年初中的毕业生应该是1995或1996年出生,考虑到有一小部分孩子根本未上学(其中主要是残疾孩子和穷人“超生”而未上户口的“黑孩子”)或者在初中毕业前辍学,“全国有1750多万初中毕业生”的说法可能有水分,或者复读生的比例很高,当然更可能二者兼而有之。河北70万初中毕业生而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45万,本身就强烈地质疑全国820万人中职招生计划人数只是接近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一半,除非“1750多万初中毕业生”这个数字本身有假!

毫无疑问,中职教育的困境将愈演愈烈。初中毕业生的不断下降本身就导致中职生源数量的下降。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读普高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因为孩子越少越滋生望子成龙的期望。这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用工荒”加剧,工资上涨,吸引更多穷人的孩子选择直接就业而不是读中职。事实上,用工荒的发展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技术工人短缺变为普工短缺,甚至普工短缺更加严重。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和评论看到的只是中职教育的泡沫,也就是零门槛入学的高速扩张造成的低质量和假数量;但是我更担心的是中国的用工荒。中职教育的泡沫及其不断加剧不但又一次证明了用工荒的存在,而且给“用产业升级的办法”解决用工荒问题狠狠地泼了一盆凉水。

高等教育大跃进产生的泡沫早已众所周知,连朱镕基前总理都在前不久造访清华大学时说,“我不主张发展这么多大学,这么多大学干什么呀......大学出了不少假冒伪劣,教授都去造假,剽窃论文......”但是跟中职教育的大跃进相比,高等教育大跃进至少没有零门槛,也没有那么数量相当可观的根本不存在的假学生!可见中职教育的泡沫远比高等教育更大。我们就靠这样的教育泡沫实现产业升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再次显示我国的人口总数低于预期,其中0-14岁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可推知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远低于预期(大概只略高于国家计生委长期声称的最佳生育率1.8的2/3)。世界各国有史以来既没有在人口快速老化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的先例,更没有老化人口创造力超过年轻人口的证明。可是我国政府似乎一点也不着急,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中国政府也像那些“跟着感觉走”的非专业知识分子一样,不相信李克强副总理主持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对大范围的感觉本身是靠不住的。放寒假时你从北京大学出发,在北大校园、火车站、农村老家各遇到一个陌生人,你感觉遇到了三个人,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即使人口减少,有“话语权”的城里人也可能把城市化的结果感觉成人口增加,而春节回老家的习惯又让他们感觉农村人口也没减少,因为被感觉对象跟感觉者都在回家的路上或者都回到了农村。

长期以来的片面宣传使中国人本能地相信并厌恶中国人口过多,在这样的信念之下一个人会本能地只感觉到那些生孩子多的人,无视那些没有孩子的人有多少,也无视初育年龄的普遍大幅度提高对于总人口和生育率的影响。

而有关部门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夸大中国的年轻人口数量。计划生育部门需要夸大出生人口数据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从上往下夸大),教育部门夸大学生人数和社保部门夸大需要就业的人数,也是有利可图的(从下往上夸大)。这些部门掌握着远比普通人强大的“话语权”,他们声称的各种数据极大地强化了人们的感觉偏见和对人口普查数据的怀疑。

但是民工荒强烈质疑了社保部的农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难数据,中职招生的尴尬强烈质疑了教育部的学生人数数据,国家计生委的政策生育率数据、计划生育率数据和总和生育率数据本身就打架了二十年。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却可以跟公安部门的户口数据相印证。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数据时说,全国有1300万人没户口,许多人不相信,说中国13亿多人,怎么才1%?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无证寸步难行(无法入学,无法结婚,无法在银行开户,只能打黑工、租黑屋、生黑孩)的国家,6岁以上没有户口的人很少,大体可以跟重报户口、死亡或出国定居未注销户口的相抵。如果把1300万人摊到6岁以下年龄组,则每年高达200多万(占近年每年出生婴儿的14%左右),远远超过了根据国家计生委的计划外生育率(6%左右)推算的数量,还少吗?



新快报201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