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玩人第二季吧:17铁血军魂——军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08:41

17铁血军魂——军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13纵队。该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由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发展而成的。

1948年2月,大行军区两个旅和由改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的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合编,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曾绍山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独立第1、第2旅改称为第38、第39旅;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改编为第37旅。纵队成立后,即参加临汾战役。5月,华北军区第1兵团成立后,第13纵队属第1兵团建制。6月至7月,参加晋中战役。 10月,参加解放太原外围作战。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序列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第1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韦杰任军长,徐子荣任政治委员,鲁瑞林任副军长,白天任参谋长,郭林祥任政治部主任,刘晓山任后勤部部长。第37旅改称第181师,王诚汉任师长,张春森任政治委员;第38旅改称第182师,王海东任师长,王贵德任政治委员;第39旅改称第183师,钟发生任师长,杨绍曾任政治委员。该军隶属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由华北军区第1兵团改称)建制。4月,参加太原战役。5月下旬,奉命随兵团调归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建制,参加解放西北的作战。6月,郭林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任参谋长。7至9月,参加扶眉、秦岭战役。 11月,改归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指挥,参加解放西南的作战。

1950年2月,该军奉命兼川北军区。第181师兼遂宁军分区;第182师兼剑阁军分区;第183师兼达县军分区;另由第61军抽出部队组成南充军分区。3月以后,第61军执行剿匪作战任务,并组成第3、第4两个“剿匪联防指挥部”,统一领导当地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剿匪斗争。 1951年3月,第181师调归第60军建制,第182师调归第11军建制,第183师编入川北军区所属独立团。 1952年7月,该军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15纵队。该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岳军区所属的部分武装力量。 1940年6月,太岳军区成立,由八路军第386旅兼,属八路军第129师建制。

1941年8月,新成立的八路军太岳纵队兼大岳军区。 1943年3月,晋豫联防区并入太岳军区。军区部队先后参加了沁源围困战、济垣战役、豫北战役等作战, 1945年8月,军区部队参加了战略反攻。 1948年5月,华北军区成立。原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大岳军区部队划归华北军区直属。5月至7月,太岳军区部队改编为第15纵队,列入第1兵团建制。刘忠任司令员,袁子钦任政治委员,方升普任副司令员,熊奎任参谋长。下辖第18、第19、第20军分区部队依次改编为第43、第44、第45旅。 10月至次年4月,参加太原战役。

1949年3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5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隶属第18兵团建制。刘忠任军长、袁子钦任政治委员、方升普任副军长、熊奎任参谋长、高德西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43旅改称第184师,林彬任师长,梁文英任政治委员;第44旅改称第185师,涂则生任师长,孔俊彪任政治委员;第45旅改称第186师,蒲大义任师长,车敏桥任政治委员。4月,太原战役结束后,第62军随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由西北野战军改称)建制,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任务。5月16日,袁子钦调出,鲁瑞林接任军政治委员。6月,部队由太原沿同浦路西进,中旬进抵西安。7月,参加扶眉战役。8月至9月,奉命为第一野战军预备队,调归该野战军第1兵团指挥,参加甘(肃)、青(海)战役,追歼马步芳、马鸿逮所部至青海和县。9月23 日进至岷县、漳县地区,回归第18兵团建制, 11月,第62军所属3个师及西北独立师(由周祥初起义部队改编)随兵团调归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建制,执行解放贵州、云南、四川的任务。12月初,军属各部由驻地分两路兼程南下,越过秦岭,翻过岷山,沿途先后解放了武都、临江、广汉、郸县、灌县等县城。2月8日,第62军奉命组建西康军区及西昌、雅安、康定、昌都等军分区。西康军区由刘忠任司令员,廖志高任政治委员,方升普任副司令员,鲁瑞林任副政治委员,熊奎任参谋长,高德西任政治部主任。军属第184师兼西昌军分区,第185师兼雅安军分区,第186师分兼康定、昌都军分区,2月至3月,军属各部向西康进军,先后解放了雅安、康定,配合第14、第15军发起西昌战役,解放了西康全省(令属四川省一部)。此后,在这个地区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就地展开剿匪和建设西康的工作。

1950年6月中旬,国民党军刘文辉部第24军经过改造后,分别编入第62军。7月始,部队进行整编。第186师第556、第557团和第185师第554团调归贵州军区建制。8月,军独立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独立第1师,归川西军区领导。1951年2月,第184师第550团、第551团和第185师第553团拨归第10军建制。1952年5月,第184师第552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21团,第185师第555团和第186师第558团分别改编为西南军区独立第7、第8团。 1952年7月,第62军军部改编为西康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3纵队。该纵队是由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发展而成的。

1945年9月,冀中纵队由冀中军区第7、第8、第9军分区各3个团,第6和第10军分区各1个团组成。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李志民,下辖第11、第12、第13旅。冀中纵队于1945年9月17日,由冀中河间、天津以西、保定以南地区出发,于10月初到达张家口附近集结。 10月18日,纵队首长率第11旅和第13旅参加绥远战役,解放了绥东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一部。同时,第12旅解放了察南之蔚县、广灵和暖泉镇,肃清了察南残敌。

1946年3月,纵队奉命将第11旅旅部及第33团,第13旅的第38团调归冀中军区,同时将教导第二旅第5团、独立团和冀中军区第2纵队所辖之第73、第76、第81团及独立第2 总队编入冀中纵队。6月,冀中纵队改名为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志民,下辖第7旅和第8旅。 1946年7月3日,纵队发起围攻大同战役,攻占大同北关、南关等11处外围据点。当该纵队正准备攻城时,因敌增援,再战不利,遂于9月16日撤围。纵队首长率第8旅及各军区的5个独立旅,发起平汉路破击作战,第8旅连克定兴、固城、北河等据点。第7旅归第1纵队指挥,在怀来地区阻敌向张家口进攻,在南辛堡歼敌第325团、第327团各1个营。 11月3日12月6日,第3 纵队先后在涞水、易县、满城地区歼国民党军第361、第388团及第363团一部,粉碎了敌人的进犯。

1947年1月,察哈尔军区独立第11旅编入第3纵队序列,改为第9旅,同年春,杨成武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郑维山任纵队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

1947年6月中旬至1948年10月底,第3纵队参加青沧战役、第1次和第2次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察南战役、冀东阻击战、平绥东段破袭战等战役战斗。

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隶属华北军区第19兵团建制。郑维山任军长,王宗槐任政治委员,易耀彩任副军长兼参谋长,龙道权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7旅改称第187师,张英辉任师长,刘光裕任政治委员;第8旅改称第188师,宋玉琳任师长,李真任政治委员;第9旅改称第189师,杜喻华任师长,蔡长元任政治委员。第63军组成后, 12月初,参加平津战役,配合第64、第65军将傅作义的第35军包围干新保安,并击溃了向新保安增援之敌第16、第104军。北平和平解放后,第63军干1949年3月奉命入晋,同兄弟部队会攻太原。4月19日,完成扫清城南外围据点的任务;24日,围城部队发起总攻,该军从4处突破敌人的城防,攻入城内,配合友邻部队解放了太原。

1949年6月初,第63军由太原出发,随第19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7月初到达三原、富平地区,至1949年底,第63军先后参加了扶眉战役、陇东追击作战、兰州战役和解放宁夏的作战行动,协同第一野战军主力解放了西北陕甘宁地区。

1950年1月至11月初,第63军在三原、耀县、蒲城地区整训、开荒生产,在黄龙山、马拦山开荒17万亩;同时抽一部分部队参加修建天(水)宝(鸡)段铁路,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1951年2月10日,第63军在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率领下,进至辽宁凤凰城地区集结。 1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在朝鲜,第63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以后的坚守防御作战。涌现出吕玉久、张明禄、张渭良、卢耀文、刘光子、李吉武等功臣和英雄模范人物8000余人。全国有名的战斗英雄郭恩志就产生在这个部队。 1953年9月,第63军从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4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冀晋军区的陈正湘纵队和赵尔陆纵队发展而来的。

1945年8月,晋察军区第3、第4、第5军分区部队各抽调一部分武装力量组建晋察冀军区冀晋(陈正湘)纵队;11月,晋察冀军区又组建另一个冀晋(赵尔陆)纵队。

1945年11月,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整编,冀晋军区的陈正湘纵队、赵尔陆纵队,分别编入第一、第二野战军。 1946年6月,晋察冀军区部队精简整编,陈正湘纵队与赵尔陆纵队一部(另一部调回冀晋军区)合编组成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陈正湘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唐子安任参谋长,李昌任政治部主任。原陈正湘纵队改编为第10旅;赵尔陆纵队改编为第11旅。同时,晋察冀军区成立野战军指挥机构,纵队拨归野战军指挥,参加晋北战役。 11月,第11旅调归察哈尔军区建制, 12月由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教导旅调归纵队建制,改称第11旅。同月,晋察冀军区第二次撤销野战军指挥机构,纵队又归军区指挥。1947年1月,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调归纵队建制,改称第12旅。至此,第4纵队辖第10、第11、第12旅。2至6月间,纵队先后参加了保北、正太、青沧战役。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将军区与野战军分开,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纵队划归野战军建制。陈正湘、胡耀邦调离后,曾思玉、工昭分别接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0月至1948年3月,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大清河北、察南战役。3月,王宗槐调任该纵队任副政治委员。5月华北军区成立后,第4纵队改为华北野战军第4纵队,归第2兵团建制。12月,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隶属第19兵团建制。曾思玉任军长,王昭任政治委员,唐子安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傅崇碧任副政治委员,袁佩爵任政治部主任。范铁民任后勤部部长。纵队所属第10旅改称第190师,陈信忠任师长,边疆任政治委员;第11旅改称第191师,谢正荣任师长,陈宜贵任政治委员;第12旅改称第192师,马卫华任师长,王海廷任政治委员。4月,参加太原战役。6月,随兵团调归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建制,执行解放西北的作战任务。同月,唐子安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傅崇碧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7月至8月,参加扶眉、兰州战役。9月,参加宁夏战役。1950年1月,部队奉命参加天水至宝鸡铁路的修筑工程。 11月,调往山东泰安地区待命。

1951年2月,第64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战斗中涌现出张灿、杨明忠、杜占山、李根葆、黄丑和、刘继和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1953年8月,第64军从朝鲜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