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泽夫妇合集高清:高考复习 专题整合 文学类文本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55:15

专题整合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纲学习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包括小说阅读在内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三个层级能力的要求:一、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这一层面的具体要求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这一层面的具体要求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三、探究,能力层级为F。这一层面的具体要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命题趋势

2009年福建省新课程语文高考一改过去的考查模式,把原来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而且采用选考的形式,对题型也进行了改革。关于题型,在2009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和20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里,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五选二的选择题,二是简答题;探究的能力考查采用论述题的形式。

    从2009年是福建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其命题方式对以后的高考命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角度看,对于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这种命题思路可能在以后的几年内得以延续。

 

应对策略

最主要的是立足小说文本特征,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这是整体感知小说的基础,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前提,也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要准确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就要理清小说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回答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方面的问题,必须掌握情节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识。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倒叙是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情节安排还包括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

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

    那么该怎样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呢? 首先,答题时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分析环境描写,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思想。要回答好这方面的题目,就必须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基本作用。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其对主题的烘托作用;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映衬人物的心情;⑥暗示人物的命运。

四、领悟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实际上就决定着小说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就必须理解它的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应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再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在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以达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问题,即达到把握主题的目的。

五、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小说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小说在谋篇布局(构思)上的特点表现在作者是否运用了倒叙、插叙、照应、铺垫、明线、暗线等方法,同时要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小说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对比、烘托、讽刺、夸张、先抑后扬等,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例如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鉴赏小说的语言特色,要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进行具体分析。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体会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通过仔细揣摩,细心体味,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小说的语言风格,细心品味小说语言是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是清新明丽,还是古朴典雅。

 

考点解析

一、分析综合

               

(一)分析小说结构,概括小说主题 

1.分析小说结构

    分析小说结构其实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四个环节。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高考试题所选用的小说都是微型小说,而且它们一般采用线式结构、场面式结构、对比式结构等常见的结构形式。从结构把握的层面上看,场面式结构和对比式结构一般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下面主要说说微型小说的线式结构。

线式结构的微型小说在设置情节线索时,可以安排单线情节,也可以安排双线情节。单线情节指的是以一条线索安排故事的发展变化。双线情节指的是写了两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一条情节线索,这两条线索可能平行发展,也可能交叉发展,在作品的最后一个细节单元(也可能在某个特定的细节上),两条线索发生碰撞,交织在一起,形成作品的高潮。

    从结构的要素上看,除了情节外,我们还要关注线索、过渡、照应和伏笔等。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有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扑哧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请分析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情节安排。






解析这篇小说中主人公侯银匠的人生其实带着浓重的凄苦和悲凉,中年丧妻,相依为命的独女又外嫁,因而孤苦无依。但小说却有意淡化了这一切,截取了他在独女出嫁前后的生活片段,借以表现他朴实深沉、精明能干、勤劳善良的特点,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善的启迪。全文围绕侯菊出嫁的中心事件,脉络分明地描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物言行感受,结构严谨。第二段概述父女相依为命和侯菊年少精到的情形,为后文选定佳婿、装扮和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婚后父亲的孤独等情节做好了铺垫;后文又与前文处处照应,使全文浑然一体。这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采用正面刻画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主人公是侯银匠,全文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如女婿人选的选定、陪嫁首饰的加工、送女上轿的热泪、消磨长夜的孤独等情节中人物的言行感受,使这个质朴、善良、精明、勤劳而颇具传统奉献精神的老父形象跃然纸上;但另外三分之二的文字却是对其独女侯菊的刻画,如早早持家、索要嫁妆、手制花轿、出租花轿等情节,直接表现了她精明能干、自尊心强的特质,也以言传身教之功含蓄地折射出主人公的为人。这种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还因以有形写无形而更有情趣。

【正确答案】线索:侯银匠独女出嫁前后的生活状态。情节:侯银匠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精明能干,侯银匠选定佳婿,侯菊装扮和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女儿出嫁后侯银匠的孤独。

【例2】

抻面条

许 行

    他特别喜欢吃面条,一天三顿也不厌 ,不过这可不是粮店里卖的那种面条……

    小时在家里母亲给他擀面条,一碟鸡蛋酱,一盘芽葱,或者黄瓜、水萝卜等小菜,他吃得真香!以后结了婚成了家,妻子摸到了他的脾气,比母亲还下力给他做面条吃。她能擀、能抻,抻出来的面条要粗有粗,要细有细,比从模子里轧出来的挂面还匀溜,吃起来硬实、筋道、口感好,就是到了肚子里也觉得舒服。

不幸,妻子比他先走了。他也六十多了,但身板硬实,牙口好,还是爱吃抻面条。现在续了个后老伴,这个五十刚过的小老太太,就只给他买挂面吃,吃起来真败口!

星期天女儿回来了,一看爸爸瞅着挂面条眼晕、不下筷……她把爸爸的饭碗端过去说:你等一会吃。便扎起围裙下了厨房。和面、揉面、饧面、抻面……大约半个多钟头后,一碗面条端到了爸爸的面前。他一惊,女儿什么时候也学了母亲的手艺?这回他吃着嘴里香,肚里苦,他想起前妻,眼泪含在眼眶里……

    这一切后老伴都看在眼里,心中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她吃罢早饭,便提了一盒点心,到饭馆去向抻面师傅学习。学和面,学揉面,学饧面,学抻面。

    抻面这道关最难过。她人老了,手脚笨了,力气也小了,怎么也弄不到抻面师傅那么灵巧,不是粘连,就是断条,二斤面未抻完便一身汗了。她不得不出个高价,匀了一斤抻面条回去。

    老头子离休后搞史志,天天到班上去。午间回来,一碗抻面摆在面前。

    啊,小凤(他女儿)来了?

    没。我给你抻的。

    你也会抻……

    你别隔着门缝看人。

    老头子吃得很香,这面条跟过去妻子抻的差不多。

    想不到你还有这两下子,这跟她过去抻的一样……”老头子一高兴,有点说走了嘴。

    老太太听了当然有点不是味,这老家伙总想着他的前妻……不过,这毕竟是赞美她,把她说成跟他前妻一样,有啥不好?于是,也很高兴。

    第二天老太太练抻面就更来劲了,她先到饭馆去学一通,又在家里自己和面苦练。可翻来覆去还是抻不好,这大概得费点功夫,不到十天半个月出不了徒……眼看就该做午饭了,没办法还得跑到饭馆去匀人家抻好的面条。好话说了一筐,勉强按成碗的面条价格匀了一斤回来。呵?一上楼房门开着,老头子回来了。这回露馅啦!

    唉,没想到吃一口饭,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老头子明白了后有些过意不去。

    抻面条煮好后,老头子只吃了半碗。不知怎么的,他心里老觉得这抻面条味道有点不对了……他说:

    以后咱们吃烙饼吧!

    这天夜里老太太偷偷抹了半宿眼泪。又一个星期天,老头子女儿回来了。她又要动手给爸爸做抻面条,老太太一把揽过去说:我来!

    老头子和女儿都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老太太熟练的抻面表演。

    老头子这晚心情激动,喝了两盅酒,不免亢奋起来,上床后毛手毛脚帮老太太脱衣服,待脱下衬衫,他怔住了,天哪,老太太两条胳膊肿得像发面馒头了……他一切全明白啦。心中震动非常,紧紧地搂着老太太,眼含热泪,不胜爱怜地抚摸她的胳膊:

    唉,这该死的抻面条呵!……”

    请分析这篇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安排。






【解析】这篇作品写了两个人物:老头子和后妻。老头子从小就喜欢吃抻面条,成家以前是母亲做,成家以后是妻子给他做。后来妻子去世,他找了一个后妻,她不会做抻面条,因而他瞅着挂面条常下不了筷子。女儿星期天回来看到父亲胃口差便亲自动手下厨做抻面条;后妻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背着他暗暗到饭馆里去学抻面。第二天没学好,她买下了饭馆的抻面条。第三天接着又去学。直到下个星期天,女儿过来正想抻面,她一把抢过去,相当熟练地为老头子抻了顿面。他和女儿都惊得睁大了眼睛。当晚睡觉时,他看到了她那条肿得像发面馒头似的胳膊,他这才明白事情的缘由,明白她的一片深情和苦心。作者通过抻面条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把一对老年夫妇那恰如晚霞的爱情有滋有味地表现出来。这篇作品的结构,明显地存在着两条线索:①老头子爱吃抻面条;②后妻暗地里去学抻面条。
抻面条则是两条线索的碰撞点,全篇的两条线索围绕着这一件事情而展开,使得作品结构在这个小篇幅里并不因叙述这两个人的故事而显得臃肿、窘迫。

【正确答案】线索:这则小说围绕抻面条安排了两条线索——老头子爱吃抻面条和后妻暗地里去学抻面条,形成了双线结构。情节:老头子喜欢吃抻面条,后妻不会做抻面条,他因而食欲不好;女儿回来为父亲做抻面条;后妻背着他暗暗到饭馆里去学抻面,一个星期后为老头子抻了顿面,令他和女儿都很吃惊;晚上睡觉时,老头子看到了后妻肿胀的胳膊,明白事情的缘由和她的一片深情和苦心。

【例3】

第一位委托人

[德国]威吉兰兹

    约翰·史密斯的律师事务所里散发着油漆味。他还十分年轻。他的事务所今天早晨才开张,办事处只是一间工作室。此时这位刚刚开业的律师正坐在他的大办公桌后面,等待着他的第一位委托人。

    第一个委托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男人?是一位大企业家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不管他长得是什么模样,不管他是哪儿的人,我决不能让他知道,他是第一位委托人,约翰寻思着。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无论在医生那儿还是在律师那儿,反正都一样。一个才开张的事务所就异常忙碌,这一点肯定会立刻获得人们的信任。

    正在他沉思默想的时候,外面的楼梯上响起了男人的沉重的脚步声,来人慢慢地向等候室走来。约翰满意地听到,门打开了,又关上了。接着,他工作室的半掩的门上响起了敲门声。约翰看见,走进来的是一位灰白头发、衣着朴素的男子。他心想,这是一个普通人,他会给我带来好运的。谁同老百姓一起耕作,谁就会获得丰收。

    请原谅……”来人说。

    约翰迅速地拿起面前还没有同电话线路接通的电话听筒。对不起,请坐一会好吗?我有两个要紧的电话要打。他胡乱拨了个号码,静静地等了一秒钟,然后自报了姓名。

    ……”来人想打断他的讲话。

    约翰挥了挥手:请稍等一会儿,先生。我马上接待您。他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说:是的,我是史密斯律师。我可以同五金工人工会主席费普斯先生讲话吗?他不在?那么是否可以今天晚上六点钟同他会晤?什么?是的,是为了机械工人狄克逊提出权益要求的那件事。您说什么?很抱歉,不行,再早了我不行。今天下午我要等好几位委托人。好吧!那就六点钟。再见!

    律师先生……”来人说。

    好吧,约翰亲切地微笑着说,您要是那么着急的话,我就先办你的事,另一个重要电话我等会儿再打。你要委托我办什么案子,先生?

     来人走近几步,报以同样亲切的微笑:是的,我很着急。您也知道,干什么工作都是这样。我是从邮电局来的,要为您的电话接上线。

    作者为小说最后出乎意料的结尾埋下了哪些伏笔?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结构分析能力。为了让小说最后的情节突转显得合理而不至于突兀,作者在文中多次埋下了伏笔。要求找出这些伏笔,其实就是要求找出那些可以看出结尾的突转是必然的文字。

【答案】为了在结尾揭示来人的身份就是邮局接线员,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安排了三处伏笔:①办公室刚装修好,散发着油漆味;②律师拿起还没有同电话线路接通的电话听筒,胡乱拨了个号码;③来人多次想开口说话。


2
.概括小说主题

    概括作品主题,要求能够概括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见解、观点、主观意图以及抒发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讲,要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如对比、衬托等)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把握小说的主题时,要注意对小说主题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分析,观察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导致了主题的模糊。一般说来,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对这类小说,如果仅用一个主题来分析,或在几种意义中硬行选取一种意义来说明主题,是不可取的。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或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

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等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着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旨的理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一条小小的河流成为了生命的禁区,让只是想下河洗涤身上战灰的战士付出生命代价。这篇小说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控诉了残酷的战争,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正确答案】小说通过双方战士下河洗涤身上的战灰却要付出生命作为代价的描述,控诉了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呼唤和平和幸福的生活。

【例2】

迎宾竹

齐运喜

    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  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红尘宾馆的马经理来了。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眯着眼睛点着头,绕着画台转来转去,不时用手指指点点评论着。马经理不是门外汉,他的评论和夸赞都很中肯,还指出了不足之处,郑副市长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不知马经理是不是有备而来,他欣赏过这幅画后,当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大厅里。 

    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

     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次太低,昨天他下令撤了。许多宾馆落俗挂这个,他们则挂幅迎宾竹,新颖雅致,别具一格。 

    郑副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收2 000元,我多一文也不要。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们送去。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郑副市长乐呵呵地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有客人用饭? 

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不瞒你说,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我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结果你的那幅……”

     淑芬稍一停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肯定名列前茅,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109位,108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三摇头。 

    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给5元的,有给10元的,最高的一个给20元,这才是真实的价格,真实的你!你以为2 000元出售是物有所值,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官衔和权利! 

    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淑芬瞥了他一眼,转身到厨房炒菜去了。不一会儿,淑芬炒了几道菜,又取出一瓶酒。郑副市长慢腾腾地来到餐桌前坐下,发现几道菜都是他最爱吃的,不禁叹息一句:唉,可惜无喜可贺!

淑芬朝他点头一笑:人如其竹,高风亮节,闻过则改,还有比这更值得庆贺的喜事吗? 

    郑副市长点点头,眉毛往上扬了几下,说:我想通了,还是你做的菜最干净,吃得心安理得,不生病。 

    第二天,郑副市长给马经理挂了个电话,谢绝了他买画的要求。从对方说话的语气上听出,马经理显然很吃惊,说是嫌价钱低可再加钱。 

    几天后,淑芬告诉老郑:我打探过了,红尘宾馆撤下的那幅迎宾松,是赵副市长画的,上个月赵副市长已退居二线。老郑听后,自然几多感慨。 

    半年后,郑副市长在家中无意间翻到一个获奖证书,打开一看,他的百竹图在省里举办的书画赛中获得二等奖呢。(选自《2000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

    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解析】这篇小小说《迎宾竹》写的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一个很传统的话题:一个成功男人离不开一个好女人的支持和帮助。很普通的一个故事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篇充满悬念、又发人深思的小小说,除了作者善于巧妙叙述外,那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尾的作用不可小视。由于这一结尾,副市长妻子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小说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小说的主题不尽一样:(1)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2)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更要警惕手法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同时要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3)领导者的亲属,对领导的工作既要支持和帮助,更要勇于监督,对其错误要敢于批评等。

【正确答案】我认为小说表现的主题是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首先,人物关系上,主人公是郑副市长的妻子淑芬,郑副市长的洁身自好,知错能改,都是从侧面烘托淑芬的形象,从而表现主题的。其次,情节安排上,小说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但小说的转折和重点是妻子淑芬买菜回来怎样做丈夫的思想工作。最后,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往往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通过对小说特征的领悟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从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看,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从情节的安排看,有伏笔、照应、烘托、铺垫、悬念、突转、抑扬、对比等;从叙述的人称看,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以此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下面在几个实例中,结合小说的基本特征着重分析几种主要表现手法在小说中的实际运用。

【例1】

身份证是个大问题

宗利华

    现在,我们让王大进出场。

    王大进出现在桃花谷旅游景点的山坡上。

    桃花谷两侧山坡上贴着一个个蘑菇状帐篷,叫鸳鸯小筑。我们村长儿子懂文学,所以,取的这名很文雅,很作家。

    王大进当然理解不了。他理解不理解也无所谓。一个收破烂的,知道那么多干吗?但王大进脑子不笨。他懂得利用旅游资源。他一边零售矿泉水,还捎带着干老本行,捡破烂。

    今天,王大进却拣到一张身份证。

    王大进眯了眼一端详,面熟。这个叫高明的人上午买过他的矿泉水。王大进记住他了。王大进记住他,是因为他领个漂亮女人。那女人让王大进不敢抬头正视。女人太扎眼,太扎眼的女人任谁都会怦然心动。

    王大进开始在桃花谷找,但没找到,一连三天,王大进急了。他对丢失身份证这事有切肤之痛。王大进结婚那年就发生了这事,想去领结婚证,身份证却不见了。王大进后来让村长出面,请了派出所的李警察。王大进在酒桌上表现得很没出息,他哭了。王大进说你们再不给我办出来,我那孩子就出来了啊。

    因此,王大进有理由着急。

    给人家送去。王大进终于下定决心。

    老婆一听更急了。老婆声音震天,那人是你爹还是你妈?

    王大进一般不和老婆吵,一吵他准吃亏。王大进给她举例说明,你看,咱俩结婚那事。老婆一听,脸就红。老婆说瞧你那份出息。于是,王大进争取到了进城送身份证的机会。

    我们的城市向农民王大进敞开了怀抱。

    王大进站在车站上,肚子很不争气地叫。他本来安排高明满足自己肚子的。他觉得让人家请顿饭吃吃不算过分。其实,王大进好打发,一碗拉面就行了,顶多再喝点二锅头。可王大进走出车站,想法就变了。他想,雷锋做好事盘算人家请客了吗?肯定没有!我王大进也不需要。

    于是,王大进自己去吃了碗面。

    二十分钟后,王大进站在了身份证上的那个地址旁。却傻了眼。那是一堆废墟!

    王大进站在路边,一个人一个人地问,但没人理他。后来,王大进想起了警察。尽管我们的王大进怕警察,但为了解决身份证问题,他豁出去了。接待他的老警察态度挺好,让王大进很激动。王大进从警察那里取得重大进展,他知道高明单位了。马不停蹄赶往高明的单位,可一个女人告诉他,高明不在。问去哪里了,女人眼皮一翻,你问我我问谁去?王大进想要把身份证留下。女人却连连摆手,身份证不是小事,你别放我这儿。

    王大进重又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正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眼睛突然一亮!他在人群中发现了那个很扎眼的女人。王大进就跑过去了。王大进的举动吓了女人一跳。她费了好大劲总算明白怎么回事。明白之后,女人脸上浮起一丝笑。女人说,我给你个地址,你送去吧。刚写下几个字,又沉默一下,干脆,我送你去。

    王大进没意识到那是女人设下的小小阴谋。

    他上楼敲开了一户人家。一个胖胖的女人开门,见了王大进,满脸疑惑。王大进说,我是来送身份证的。

    高明的脑袋从后面出现了。高明知道什么情况后,却说,甭理他,说不定是神经病。说着就要关门。王大进赶紧伸手挡住。王大进说,你咋忘了呢?前几天,你和一女的来我们桃花谷,还买我两瓶矿泉水呢!

    女人把身份证接去,就把狐疑的目光转到高明脸上。王大进看到高明脸上出现了恐惧。女人果然笑了。笑过后,猛地一下就把身份证甩在高明脸上,老虎一般就扑过去了。屋子里响起乒乒乓乓的声音。

    这下大出王大进意外。王大进站在楼道里,摇摇头,然后,下楼。走在街上,他想,早知这样,就不来了。倒给人家添了麻烦。不好,真的不好。

    王大进想的时候,路边一家音响店震天般响着一曲摇滚。王大进觉得自己的思维逐渐融进了城市节奏。完全没注意一辆摩托车在他身后悄然停下。车上一个人提着根棍子就晃过来了。王大进正瞧着音像店那张巨大的海报,后背上就挨了一记闷棍!王大进一下回了身,恍惚看到高明扭曲的嘴脸。脸上却立刻遭了一拳,鼻血就瞬时冒出。王大进的身体像一个装满破布的麻袋弹向了墙角。他双手捂着脑袋,后背上又被狠狠地踩了几脚。

    我们的王大进沿着墙角软软地躺在了地上。

    耳朵里,依然是那震天响的摇滚乐。

1、请分析这篇小说正面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方法。






【解析】这篇小说除了运用行动、心理正面刻画主人公形象,还运用人物对比的方法突出主人公形象。

【正确答案】作者通过主人公王大进在几个事件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体现他老实、热心、可爱的性格特点。从王大进请警察吃饭时酒桌上的表现和言语以及后来他觉得自己给高明添了麻烦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老实巴交却又十分可爱的一面;后来当他捡到高明的身份证,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自己受委屈也在所不辞以及不顾畏惧心理找警察帮忙查找高明下落的表现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热心厚道的一面;在送身份证的途中,王大进本打算让人家请顿要求并不高的饭吃,后来突然醒悟了,竟拿自己和雷锋对比,这些心理活动则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小农思想及单纯可爱的一面。

2、请分析这篇小说塑造主人公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解析】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人物对比的方法。小说中巧妙的对比手法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正确答案】这篇小说巧妙而适当地运用了人物对比的手法,使王大进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高明用假身份证干违背道德的事情,而且还掩盖自己的过错,打了热心的王大进,那个扎眼女人则利用王大进破坏高明的家庭,从扎眼

女人的狡诈、阴险和高明的虚伪与狠毒,我们更能看出王大进的善良与老实厚道。

3、这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有以下的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这篇小说后面两处重复的环境描写反衬、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正确答案】小说后面两处环境描写中,摇滚乐的震天响象征的是大城市的喧闹与嘈杂,这种冷酷的城市环境反衬了王大进无辜被打的悲哀与凄凉,同时也烘托了某些人的阴险与无情,因此它又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2】

生死跳伞

苏景义

    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旅行,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小时,就可达到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给油箱加满了油。

    汤姆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走向了机尾;不一会儿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

    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水性比你好,我先跳了!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我爱他们!当然,撑不到海岸你就跳吧!说完,他就冲出了舱门。

    飞机上就剩下库尔。不一会儿,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在无力地向前滑翔。库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惊,包里没有降落伞,是汤姆的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却是飞不长久的!库尔急得脑顶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能往前开多远就开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滑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出现了。一片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的一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他拎着那个装着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耍弄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了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原委,最后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哪,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没想到我没死!真是上帝保佑!还有,他居然还要我尽可能保住那架破飞机——你的宝贝!哼!

    汤姆的妻子被弄懵了,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可是,他,一直……”接着,她认真翻看着那个包,衣服被倒出来了,便从包底掏出一张纸片。她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好兄弟……”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写着两行极潦草的字:

    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难以逃生;不跳,飞机不堪重负,我们俩都得死……你一个人驾着飞机肯定能滑翔到海岸,相信,会成功的!

(根据苏景义《生死跳伞》改写,原载2005年6月19日《今晚报》) 

1、请赏析这篇小说所运用的悬念法。






【解析】所谓
悬念就是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关子,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韵致无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正确答案】本文运用悬念手法,并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衬托)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显得绚丽多姿。故设悬念,使读者一直读到留下的纸条才知,汤姆在跳伞之际,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为的是不让他跟自己一起跳伞,并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生命,表现了汤姆舍己救人的良苦用心。

2、请赏析这篇小说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解析】直接描写,也称正面描写,指的是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或环境、气氛做直接的描绘,它可以让读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的规模、事件的气氛等。间接描写,即对某一事物不做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对它的印象、感受,或者描写它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表现它的情态特征。这种描写,可激发读者的联想,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丰富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可使人物塑造显得更加富有立体感。

【正确答案】小说首先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直接刻画汤姆形象:危难之际,汤姆关小了油门并安慰库尔说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将操纵杆交给库尔,又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这一些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他临危不乱、迅速抉择的性格特点。其次,小说通过描写库尔危难之际的情绪变化和回到小镇后气急败坏的一系列举止从反面衬托了汤姆临危不乱的性格特征和舍己为人的品格;通过描写妻子儿女见到纸条的反应,突出了汤姆对妻子和孩子们的爱。

【例3】

雪 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 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 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呀?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 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 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 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 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地飞落下来……


1
、请举例分析小说中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安排。



解析伏笔,就是埋伏,对要说的人、事、物,先作一个提示。也就是在一篇文章里,将后面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在前边先作些提示或暗示。伏笔设置巧妙,就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发展合理,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呼应就是对前面伏笔的回应。前有伏笔,后有呼应,才能使文章构成一个血脉一贯的整体。伏笔和呼应是经常连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这篇小说的情节发展虽出人意料,却又步步伏笔,前后呼应,情节构思谨严。如陌生人从楼梯上滚落下来之前,就有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跑得急)和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旧楼梯不结实)作伏笔;开头老俩口别去打搅他的谈话,陌生人实施抢劫过程中,楼上的儿子却一直没有动静,以及陌生人学习也不点灯的抱怨,也为结尾真相大白作伏笔。

2、请分析小说中突转手法的运用。






【解析】所谓
突转,就是情节或人物在发展过程中突然的变化和转折。它的作用是: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逆转法是小小说结局常用的手法。它是指事情的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逆常理常情而行),但又在情理之中(虽逆常理常情却又可能发生)。这样的结尾既能使叙述曲折有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有时还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正确答案】《雪夜》篇幅虽短,情节曲折离奇、出人意料。小说设计了三个出人意料的情节:第一个意外是突然有陌生人蹿进来抢劫;第二个意外是陌生人上楼行凶,却从楼梯上滚落下来;第三个意外是警察上楼竟然找不到儿子,警长说明两位老人早已丧子的真相。一连串的意外使小说跌宕起伏,让人一惊一乍、一喜一忧,引人入

胜。这三个情节特别是作品的结局,给人一种突然转变的奇特感受,富有艺术感染力。


3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暗示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还可以思考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人物的作用。

【正确答案】①开头冬夜雪花的描画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②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③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除了上面的这些,小小说中常用的表现技巧还有巧合法、误会法、抑扬法、一波三折法,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二、鉴赏评价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语言一般具有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的特点。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品味语言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品味语言,还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品味语言,还要注意字句凝练,称谓变化,注意个性化的语言等。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求能够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去分析语句的深刻含意。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求能够分析这类语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的表情达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在考查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词语、句子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

不愿上天堂

[印度]哈里希·约哈里

    从前有个名叫拉拉的商人,他的乐善好施远近闻名。每当圣徒经过他的城镇,他都提供衣食钱物。

    一天,一位道行高深的圣徒来到城里,受到了拉拉的热情欢迎。拉拉以美食招待,并请他留宿家中。圣徒很高兴,临睡前对他说:拉拉,你的义行为你在天堂赢得了一席之地。”“谢谢你这样说,大师,拉拉说,也许有一天我会准备好。”“今天就可以,圣徒说,我马上就带你上天堂。拉拉看起来很痛苦:哦,那是我最大的愿望,但是现在恐怕不可能。”“为什么?”“如你所知,我没有妻子,她几年前就去世了。我儿子才10岁,还需要我照顾。还需要些时间他才能长大到接管我的生意,到那时我会很高兴接受你的邀请。”“你要多长时间才能准备好?拉拉想了一会儿说:15年后他25岁,该能打点生意了。那时我就可以去了。”“就15年吧,圣徒说,到时我会返回,履行我的诺言。

    15年后,圣徒返回拉拉家。门前躺着一条看门狗和一群小狗,当他敲门时,狗摇着尾巴欢迎他。拉拉的老仆一开门,立刻认出了圣徒。欢迎您,先生!仆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老主人不在了,现在是他的儿子照料生意。”“拉拉在哪儿?”“5年前他死于心脏病。但是请进,先生,这房子跟从前一样,门永远为圣徒打开。进来吃顿热饭吧。圣徒进门,狗也跟了进来。圣徒坐着等候时,想到没能送拉拉上天堂,感到非常悲哀。他闭上眼睛冥想,突然意识到拉拉已投胎为身边的母狗。拉拉!他说,你在干什么?”“儿子20岁时,我死于心脏病发作,拉拉说,当时他的新婚妻子怀孕了,虽然他生意做得很成功,但我担心没有人保护房子和他的家人,所以决定回来做条狗。”“我理解,圣徒说,现在你准备跟我走吗?狗叹了口气:非常想跟你走,但恐怕现在不行。这些小狗全靠我,两年后他们会长大,能保卫房子。那时我就自由了。”“好的,圣徒说,两年后我会返回。

    两年后,圣徒重返拉拉家,三个孩子正在和几条狗、还有笼中的一只鹦鹉玩耍,院子显得生气勃勃,一派祥和气氛。圣徒四处寻找,却找不到拉拉投胎的那条狗。老仆迎接他时,圣徒问:这些狗的母亲哪去了?”“一年前被贼杀死了,先生。仆人说,你不知道它死前是怎样英勇地战斗。请进来吃饭吧。仆人将狗和孩子们从圣徒身边赶开,然后去盛饭。只剩下鹦鹉在圣徒身边了,它突然开口说:嗨,欢迎回来。嗨,欢迎回来。圣徒陷入冥想,他确定拉拉投胎成了鹦鹉。嗨,拉拉,他说,你现在没有负担了。房子受到保护,家人也过得很好。是上天堂的时候了。他打开笼子,向鹦鹉伸出手。

    请别带我走!拉拉说,我在这儿挺好。儿子儿媳都很喜欢我,他们会想我的。孙子孙女们喜欢和我说话,用手给我喂食。非常感谢你记得你的诺言,但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上天堂。这个笼子就是我的天堂。很遗憾让你白跑一趟,我不再想要任何不属于我的东西了。如果无牵无挂没有责任,那我干吗还存在?  

    圣徒感到震惊,但他尊重拉拉的愿望,不再返回找这个没有时间上天堂的商人。                         (选自2006年5月23日《环球时报》)

1、请谈谈第二段一位道行高深的圣徒来到城里一句中道行高深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品中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道行高深与下文情节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正确答案】道行高深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埋伏和暗示的作用:①道行高深,圣徒才能带拉拉上天堂,从而引出履行诺言的情节,为故事发展作了铺垫;②道行高深,圣徒才能看出拉拉投胎成狗、鹦鹉,从而引出两人的对话,推动故事向纵深发展。


2
、根据你的体会,分析三个孩子正在和几条狗、还有笼中的一只鹦鹉玩耍,院子显得生气勃勃,一派祥和气氛一句的含意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做题时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及其表达意图。

【正确答案】①三个孩子正在和几条狗、还有笼中的一只鹦鹉玩耍表明拉拉的后代已不再需要拉拉的保护和照顾,他们自己能够和谐快乐地生活;②院子显得生气勃勃,一派祥和气氛重在突出生活的美好,暗示这里虽不是天堂但胜似天堂,暗示拉拉不会上天堂;③笼中的一只鹦鹉为下文埋下伏笔。


3
、你认为哪句话最能揭示拉拉的生存目的?试结合拉拉做人做狗做鹦鹉的经历,解释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要求理解并分析文中
如果无牵无挂没有责任,那我干吗还存在这句话的表达意图。

【正确答案】(1)最能揭示拉拉生存目的的是如果无牵无挂没有责任,那我干吗还存在。(2)拉拉认为,自己存在于世就是要负起某些责任。做人时,他以抚养儿子并向圣徒提供衣食钱物为责任;做狗时,他以保护家人、房子和抚养小狗为责任;做鹦鹉时,他以安慰家人、给家人带来欢乐为责任。

【例2】

后 娘

红 柯

    暑假开学,爹给铲子新娶的后娘和后娘带来的那个圆胳膊圆腿儿圆肚肚圆脑袋圆脸盘圆眼睛的五岁小弟弟都走出院子送铲子回学校读高三,后娘很温和地同铲子再见,铲子心里就装进了一个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一直挂在铲子心里,所以铲子的笑脸就多。老师同学都说铲子变了一个人儿,铲子忍不住抿嘴儿笑:当然!爹终于不再孤寂,铲子能一门心思冲高考了!可是,上半学期的一天上午,铲子正由寝室去教室,突见邻居兴堂叔找来。兴堂叔看见他喊:

    铲子——铲子——”

    铲子忙跑过来:叔,你来了?

    我进城买农药,你……你爹让我顺道看看你。

    我爹好吗?

    ……好,你娘对他一千个好哩。

    ……后娘好吗?

    好,好呀。可是……”

    咋?

    你娘她……她不要你了。她不许你回家去。

    可我想爹呀。

    想也别回。你娘说你要回去,她就走。你爹让你千万别回家去.

    铲子的眼一潮。他九岁上就没了妈,他多想有爹又有妈呀。可是,铲子得听话,铲子心疼爹。铲子潮着眼说:我不回家,一定不回。

    兴堂叔的眼也潮。兴堂叔叫声铲子呀,从兜里掏出一沓钱说:这是你爹捎给你的一千块钱。省些用,够到高考了。

    铲子不由瞪大眼睛:爹哪来这么多钱?

    他把你家的牛卖了。为这,你娘生了好大的气呐!眼下总算好了。铲子,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考上呀。

    铲子接过钱,喊声爹呀!眼圈儿红起来。

    兴堂叔小心地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照片儿捧给铲子:铲子,这是你爹的照片。想爹了,就看上一眼吧。

    铲子双手接过照片,眼泪一下子淌下来。铲子淌着眼泪对兴堂叔深鞠一躬。

    兴堂叔重重拍了下铲子的肩:孩子,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考上呀!一定别回家去呀!

    兴堂叔走了,铲子一口气跑回座位,泪水一下子打湿几本书。他一时真有点儿抹不过弯儿呢,那轮太阳还在呢……可钱和照片实实在在地揣在兜里。他抽泣一下,狠狠把照片和钱捏一下,那轮太阳就被捏出了心窝儿。铲子想:她不要我就不要吧,只要要爹就行。再抽泣一下,慢慢擦干眼泪。可是,卖了拉犁的牛,爹该平添多少苦和累呀!他仿佛看见瘦削的爹在田里弯成了一只硕大的虾。

    铲子拼命嚼书,每天都对自己说:只许胜不许败。

    高考后,铲子在城里打工,上大学不能再全指望爹了。

    录取通知书拿到手,铲子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儿:也许拿了通知书回家她不会骂的?这个想法儿一旦出现便难以克制。他进村时正值晌午头儿,正是人家各自坐在自家院子的树荫里吃午饭的时间。毒辣辣的太阳把没树荫的土地、房屋晒得白花花,灼死人。铲子紧阵儿脚,走到自家院门口树荫下。不灼热了,舒服了许多,铲子又害怕起来:万一惹了她咋办?只一会儿,铲子就拿定主意:不管咋的都要看一眼爹。他壮下胆,几步跨进院子大喊:————”

    没人应声!

    他这才觉出院子很静,院子里因少了那头牛显得很空落,在原来拴牛的地方坐着一个剥花生的小男孩。小男孩的脸瘦瘦的,胳膊细细的,干瘪的小手像是根本就捏不开花生壳儿。小男孩听见喊,猛地抬头。小男孩的脸怔怔的,两只眼睛格外大。

    小男孩突然明白了什么,哇地哭起来:哥,哥……咱爹早死了……娘不许给你说。

    铲子愣住了。看着破旧的屋子,看着屋子上升起的黑黑的炊烟,铲子的泪涌出来。

1、小说开头圆胳膊圆腿儿圆肚肚圆脑袋圆脸盘圆眼睛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正确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写出了小男孩的健壮与可爱,与结尾处对小男孩脸瘦瘦的,胳膊细细的,干瘪的小手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加反衬出后娘对铲子的爱:后娘为供养铲子读书,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甚至不惜劳累亲生儿子。

2.根据原文,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具体含意。

      (1)春天的太阳一直挂在铲子心里。

      (2)狠狠把照片和钱捏一下,那轮太阳就被捏出了心窝儿。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做题的关键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带有借喻修辞手法的词语。

【正确答案】(1)后娘的形象和母爱一直保留在铲子心里,让他感到温暖。(2)后娘不让自己回家的绝情与冷酷让铲子心寒,于是下定决心忘掉她。


                   

(二)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欣赏作品的形象

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意义。

欣赏小说形象,可以从下面的几个角度入手:

   (1)从分析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2)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鉴赏人物形象,也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鉴赏人物性格,离不开表现他们性格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上,亦即从某人与其他人构成的各种事件上去看他们各自的行为,并从他们不同的行为上透视他们的思想感情倾向。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

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3)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

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应注意的问题: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③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④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请看下例。

高尚的施舍

    ①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母亲指着门前一堆砖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吧。

    ②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③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

    ④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⑤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⑥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您!

    ⑦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力气挣的工钱。

    ⑧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⑨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⑩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着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的那堆砖就在屋前屋后搬来搬去.

    ?年后的一天,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我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了。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摘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请从人物言行、情节、环境三方面综合分析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从分析人物描写切入:第③段,当乞丐认为受到刁难时,母亲做出示范,故意用一只手搬,并以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反问乞丐,说明母亲颇讲教育方法,善于启发;第⑤⑥段,当乞丐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时,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又递给乞丐20元钱,说明母亲心地善良;第?段,当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我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时,母亲却断然拒绝,强调自己和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说明母亲自立自强,不图回报;第段,母亲让独臂董事长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说明母亲人格高尚。

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本文前面讲的是母亲帮助一位乞丐,唤醒了他自强自立品质的故事,表现了母亲的乐于助人、唤醒人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的高尚品质;后面讲的是乞丐成为董事长后来回馈母亲时,被母亲以个个都有两只手的话语拒绝了,这说明母亲自立自强、不图回报的高尚人格。

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在文中是不理解母亲行为的——乞丐来乞讨,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可母亲让乞丐把砖或屋前或屋后搬来搬去,再给他们钱,这体现了母亲唤醒乞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品质的教育意识。乞丐也在与母亲的交往中发生着变化——乞讨不成,开始生气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后来表示不会忘记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再后来成为公司的董事长,这些也体现母亲善于唤醒乞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品质的教育意识。

【正确答案】心地善良、善于启发、自强不息、人格高尚。


                 

2、赏析作品的内涵

    小说的内涵,大致指的是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所传达出来的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塑造人物表现出来的赞赏、贬斥的态度和喜怒哀乐的情绪,作品的主旨和写作意图,作品中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所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等。

    赏析作品的内涵,要求分析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注重读者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请看下例。

乌 米

[俄]阿··高尔基

    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荫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

    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要求能够通过作者所描述的歌声看出主人公的心理世界以及作者通过主人公歌声的描述所想要表达的意图。

【正确答案】(1)忧怨中充满希望。

(2)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使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综合审美效应,并就作品突出表现的某些方面作简要赏析。

请看下例。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不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寓庄于谐指的是通过轻松诙谐的方式揭示严肃的人生道理的一种写作手法,要赏析作品创作的这一特点,就要把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

【正确答案】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
三)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本考点突出对审美素养的考查,要求对作品蕴涵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揣摩作者这样表述的审美效果,并指出其具体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表达自己的审美态度。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高考小说的选文一般都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做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有的材料关注生命与环境,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这些都折射出作家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所以,我们要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和评价上。

    评价小说主题,首先应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明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其次,所作出的评价要客观,要根据客观事情进行公正的评价,而不能只是根据自身的情感喜好;第三,评价要求全面,切忌以偏赅全。

请看下例。

打电话

付君锋

     这是去年春节时我在火车站看到的一幕。

     在人潮如流的火车站的公用电话亭里,一个青年打工者,坐在破旧的旅行箱上面,一只手拿着崭新的、记得密密麻麻的电话本,一只手拿着话筒,正在打电话。

    喂,您好!请麻烦叫赵波接电话好吗?他不在?那麻烦您再找一下行不行?我有急事找他,很紧急的事!不好找?那您知道他还有别的联系方式吗?哦,真对不起。估计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说不定?一般是什么时候?晚上?好,我晚上再打,谢谢您啊!

    哗哗哗地翻电话本,又找出一个号码,拨通了:是陈小涛吧,我托你的事……现在工作不好找?哦,工资低一点也行,活儿累点也不算啥,我都没问题!我是今天夜里的车,买不到票,我都来三天了,人太多了,大概后天早上到,我找你还打这个电话行不行?那好,麻烦你操个心,谢谢!谢谢!

挂了电话,他望着火车站广场上的人潮发了一会儿愣,然后又翻电话本,拨通一个电话:喂,是小三吗?哦,对不起,我找王三强接电话,谢谢!喂,小三,你上班了没有?已经上班了,怎么样?你们厂还能进人吗?初二人就满了!唉,早知道就不在家过年了。我就知道不好找……你帮我留个心,我到了再给你打电话,好了,再见了!

    喂,是陈军吗?他又拨了一个电话,陈军,是这样的,我准备到广州去打工,可到了火车站,买不到票,一住就是三天,我身上的钱花完了,你能不能借我点钱用,一百块钱就行。那边的工作我已经找好了,一个月1 200元,拿了工资我就寄还给你的!你还不相信我?你现在离火车站最近,我只有找你了。你……哦,那就算了吧,我再想想办法。

看来他真的很糟糕,还没到目的地,身上的钱就花光了,工作又没有着落。我寻思着怎么帮帮他,他对着话筒又说了起来:妈,我已经到了,今天早上就到了,已经住在厂里了,真的!您放心!没事的,您看我一到就给您打电话。工资?不低,一个月1 500元呢!哎呀,别罗嗦了。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路上累得很,我要洗澡去,洗完澡再好好睡上一觉,好了,长途电话费很贵,我挂了啊,妈。

    我向他走去,他又拨通了一个电话,顿时,他满脸都洋溢着喜悦:秀秀,我已经到了,工作也找好了。不是他联系的,也不是他……是我一个小学同学帮忙联系的……你不认识。这厂还可以,挺大的,挺气派!你放心,我会好好干的!工资可能是1 800元,以后还会加的。等我拿了工资,一定会接你过来的!我的电话?我刚到还没问……宿舍里也没有,不过我会经常打给你的。我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今年要挣好多的钱,年底回去咱们就结婚……

他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旁若无人地讲着话,像真的已经成就了一番伟业,全然忘了只有一张单程车票属于他。我站在他的身边,越看越觉得他像个英雄,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小说结尾通过的口吻,说主人公青年打工者”“像个英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做题的关键是抓住
青年打工者面对困境时的精神面貌以及这种精神的引领作用。

【正确答案】小说中的青年打工者是千千万万出门务工人员的代表,他面对困难没有轻言放弃,没有灰心丧气,他的心中充满了乐观和自信,正是有了这种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他成了处在困境之中的人们的榜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时代精神。所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三、探究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作品的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作品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就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请看下例。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叮叮口当口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他现在怕忙了吧!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    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从遗璞村人的思想观念和性格特点中你可以看出哪些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讨。要从作品中看出蕴涵其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就要先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然后看看它们是否具有群体的代表性。

【正确答案】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对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有一块孕璜遗璞祖祖辈辈引以为傲;③阿Q精神: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以省城老贾和其他一些大人物来过遗璞村为骄傲;以省城老贾要为村里这块石头写些文章为骄傲;④大男人思想:当不满意女人的言语时,男人便张口就骂;⑤愚昧和屈从:婆娘们除了能重复别人的观点外,没有自己的认识;遭到男人叱责时便不再言语;⑥依赖思想: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⑦年轻一代自立自强和变革的精神:年轻人不等不靠,炸开遗璞修筑水渠。(或蛮干和不动脑筋;年轻人不懂得保护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炸开遗璞修筑水渠。)(如有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该探究点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要了解作者生存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应把文章放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切忌单纯以读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去分析小说。

    第二、一定要结合小说的思想内涵,真正结合小说的深刻内涵和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进行准确地分析,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请看下例。

抉 择

郭 泉

    再次踏上家乡的热土,高振田的心情万分愉悦。这次有机会回老家完全是因公出差,公司准备在A城筹建分公司。高振田理所当然地被委以重任,公司希望他考察一下A城这个市场,掌握并反馈第一手资料。对于公司的委派,高振田欣然接受,毕竟他也想为家乡做出点贡献。  

    高振田伸手叫了辆出租车,地点是提前预订好房间的A城宾馆。路上,出租司机问是不是来A城旅游观光的,高振田随口应了句是,眼睛却透过车窗张望着街上的风景。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司机摇下玻璃探出头去问拦车的人到哪里,说的是普通话,拦车的人说到A城火车站,说的是A城方言,司机说正好顺道,上车吧,那人问多少钱,司机说十块,那人还道:八块钱,去不去?

司机抓抓后脑勺说:上车吧。  

    他们说的都是A城方言。高振田听着打心里觉得舒坦。回家好啊!回家就是好!  

    A城宾馆到了,司机赶忙下了车帮高振田把行李搬出来,高振田问:多少钱,师傅?司机说四十。  

    高振田有点诧异,问:请问是怎么算的?司机指了指车里的里程表,说是按里程走的。  

    噢,行,给。高振田掏了四十块钱出来,谢谢啊,师傅。  

    出租车绝尘而去,高振田早已计算了一遍,按照这个价位,刚才那位拦车的人至少应该付二十块钱方能到火车站,怎么八快钱就搞定了?是计价方式不一样,还是这只是个巧合而已?迈着稍微沉重的步伐,高振田慢慢地走向A城宾馆。

晚上,远在公司所在地的家人打来电话,告诫他回到家乡应该说家乡话,以免上当吃亏。高振田似乎有点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付四十块钱的出租车费了,但他还是希望这只是个巧合而已,毕竟每一个城市都有它风景的败笔,高振田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天高振田按计划考察分公司的几个选址。忙忙活活就到了傍晚时分,他想吃原汁原味的水煮鱼头,于是就近找了一家大排档,点上一盘,畅快淋漓地吃了一回。结帐时,打量着衣着光鲜、西装笔挺的高振田,老板问:先生是外地人吧?高振田说是来A城旅游的,昨天刚到。老板点了点头说:祝您玩得开心。  

高振田说:谢谢,多少钱?老板坚定地说:三十。高振田心里颤抖了一下,指着桌上的菜单说:上面不是标价十八吗?

噢,那是以前的价格,现在鱼涨价了,很贵的。我现在正准备改一下菜单呢。老板忙解释道。  

    高振田走出大排档,就近用A城方言问了一个家乡人,回答:是十八块钱一盘。高振田心里失落落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宾馆的。  

    第三天,高振田在考察关于这一个行业的相关供应商时,偶然看到一大群人正围在马路中间。他走了上去,明白是一场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及车主呆呆地被围在那里,等候处理。从车牌和车身能看出是外地的私家车。它撞着了一位中年男子。交警正颐指气使地维持着交通秩序。中年男子双手摸着腰部作痛苦状,正在跟其中一个交警用A城方言叙述着事发经过并要求肇事车主赔偿医疗费,交警也用方言不停地重复说:你放心啦,本地人啦,还能吃亏?  

    高振田心情沉重地离开了事故现场。  

    两天后,公司方面打来电话询问A城是否适合开公司。高振田手握着话筒,哼哼叽叽了半天,硬是吐不出一个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12期)

1、请根据小说所提供的信息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





【解析】此题考查探讨作品创作背景的能力。做题前要先梳理故事情节,然后从情节发展中看出背后的现实逻辑。关键要抓住高振田的公司准备在A城筹建分公司、高振田在A城的遭遇、在A城筹建分公司的可能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开放合作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狭隘封闭的地域观念、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欺负外地人的落后思想仍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存在,这种不与时俱进的做法已经影响到当地的发展步伐。

2、作者欲借这篇小说表达怎样的思想?   





【解析】此题考查探讨作品创作意图的能力。答题的前提也是先梳理故事情节,然后从情节之间的联系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性。其实小说中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一般存在着相对应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城本来有得到筹建分公司的机会,但由于当地人对外乡人的欺诈,使这一机会极可能失去。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狭隘的区域观念和落后的欺生思想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打破它们,才能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和谐地发展。

 

(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自主性的阅读体验,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阅读小说我们往往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本主旨的归纳,事实上,读小说就是审美过程,就是对生活重新体验的过程,因此,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下面可以介绍几种独到的阅读方法:

1、从醒目的标题解读。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它以最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

2、从含蓄的结尾解读。结尾常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含蓄、余味无穷的结尾,常常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小说是情节因素较强的文学体裁,作者常常借助悬念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调节疏密,以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在作品某一部分揭示出矛盾的端倪,而又把它闲置起来,暂不予解答,故意在读者心中造成疑问,引起猜测、期待、疑虑等心理情绪,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3、从精彩的高潮解读。小说的高潮是文章最精彩、最动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是矛盾最尖锐、最突出的地方,常常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考生答题时候要注意: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绝不是不要文本,考生要有牢固的文本意识。不管是个性化阅读还是有创意的解读,都要以对文章的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

4、立意明确,层次分明。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要有理有据,语言表达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请看下例。

这次我演什么角色?(节选)

[美国]库·冯尼格

    哈里·纳什是一个五金行的小职员,也是业余剧团——北克劳弗尔德假面假发俱乐部的演员,成功扮演过很多角色,但他对自己的演技很不自信,每次导演邀请他时,他都会凄苦地问:这次我演什么角色?他从不参加任何会议,因为要是手里不拿着剧本,他从来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他还没有结婚,他不同女孩子出去闲逛——就连要好的男朋友也没有。

    海伦·肖是一家电话公司的女职员,长期摆着同一副笑脸。应酬查询电话费顾客的职业生活,把她训练成了电话公司的一架殷勤有礼的自动机器。她能享受到的作为一个人的乐趣,大概就是被某个电影明星惠顾的幻想。

    哈里·纳什与海伦·肖都被邀请出演《欲望号街车》,哈里扮演剧中的丈夫,海伦扮演剧中的妻子。同台演出使她萌发了追求哈里的决心。一次演出结束后,哈里面对到台上来祝贺的观众又准备逃走,海伦把他留了下来,说有礼物送给他。

    海伦拿着礼物走回来。礼物是一本小蓝书,带有一条当书签用的大红缎带。这是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里非常尴尬,除了谢谢两个字以外再也想不到要说什么。

    夹着书签的那一页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海伦说。

    唔。哈里说。

    你不想看看我喜欢的是哪一场吗?她问道。

    哈里无可奈何地把书翻到夹着红带子的一页。

    海伦凑到他身边来,读了一行朱丽叶的台词。“‘告诉我,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为什么到这儿来?’”她读道,“‘花园的墙这么高,是不容易爬上来的;要是我家里的人瞧见你在这儿,他们一定不让你活命。’”她指着下面的一行。现在看看罗密欧说什么。她说。

    唔。哈里说。

    你读读罗密欧的话。海伦说。

哈里清了清喉咙。他不想读这个剧,但却不能不读。“‘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他用平常说话的语气读道。但是他的声调一下子变了。“‘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他朗读道,身子挺直起来,一下子年轻了八岁;他变得又英武又洒脱。“‘爱情的力量能做到的事,我都会冒险尝试,’”他大声念道,“‘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要是他们瞧见了你,’”海伦说,她带着他向舞台一边走去。

    “‘唉!’”哈里说,“‘你的眼睛比他们二十柄刀剑还厉害。’”在海伦的带领下,他俩走向舞台的下场门。“‘只要你用温柔的眼光看着我,’”哈里说,“‘他们就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我怎么也不愿让他们瞧见你在这儿。’”海伦说。这是我们听到的最后一句话。这两人从舞台上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演员们举办的茶话会两个人都没有参加。一个星期以后这两个人结婚了。

    他们生活得好像满幸福,尽管有时候表现得有些古怪;这就要看这一时期他们一起朗读的是什么剧本了。

    “上个星期,”她说,“我同奥瑟罗结了婚;浮士德使劲和我谈恋爱,后来我又被巴里斯诱拐走了。你说我是不是咱们这里最幸福的姑娘?”

    我说我想是这样的。我还说城里大多数女性也都是这样的。

    “她们本来也是有这样机会的。”她说。

    “她们多数人受不了那种兴奋劲儿,”我说。我告诉他俱乐部    又请我导演一个剧。我问她和哈里能不能参加演出。她笑容满面地说:“这次我演什么角色啊?”

    哈里和海伦一个星期以后结婚了,你认为他们的婚姻会幸福吗?试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体验文本,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做题的关键是从小说主人公的生活细节中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

【正确答案】(示列一)不会。因为哈里是一个极为不自信的人,而海伦也只有靠扮演剧中的角色才能感觉到幸福;文中所说的“他们生活得好像满幸福,尽管有时候表现得有些古怪;这就要看这一时期他们一起朗读的是什么剧本了”、“我同奥瑟罗结了婚;浮士德使劲和我谈恋爱,后来我又被巴里斯诱拐走了”,便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可以说他们的婚姻是以扮演戏剧里的角色维持着的,脱离现实,非常脆弱,不可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示例二)会。因为海伦是一个主动、热情的人,她总是能从角色的扮演中得到生活的幸福,哈里在她的鼓励之下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文中所说“他朗读道,身子挺直起来,一下子年轻了八岁;他变得又英武又洒脱。”便表明了这一点;只要他们维持共同的爱好,把戏中的幸福当作生活的幸福,就能够获得长久的幸福。

 考场样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荒漠一夜

付浩勇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已在大漠的荒滩里跋涉了整整一夜。

     他蠕动着苦涩僵硬的舌头,舔了舔嘴唇上的干血泡,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梁,不由回望一眼身后伴随的追敌——晨雾里闪着两点绿光的饥饿的野狼,心里又掠过一阵恐惧和绝望。昨天下午为了拍摄沙漠上的绿洲,他离开了驼队,深入到荒滩深处。当黄昏降临的时候,沙梁上传来一声凄凉血性的狼嚎声,他回首寻望,蓦然发现了暮色里浮动着两点闪亮的寒光,倏地,疲惫夹带饥饿一同向他袭来……

    整整一夜,他别无选择,慌惶地在大漠里奋力前进。途中,他为补充体力,备带的干粮吃完了,水壶里的水喝干了,肩上压着沉沉的摄影机和行囊背包。但他不忍心将拍到的海市蜃楼般的别致风景一掷了之,那可是他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然而,野狼显然盯上他了。将他视成大漠里唯一的补充营养的佳肴,他只好拼力地在沙漠里走着。他心里明白,在荒漠里,缺水是最大的灾难,野狼同他较量的是毅力和意志,自己若是稍有松懈,在沙梁上倒下,野狼就会冲上前,挥舞双爪,将他撕成碎条,充饥解渴,而他拍摄的荒漠上的别致风景将化为乌有。

    他回望野狼时,明显发现野狼浑身抽搐,脊梁的骨节更加突起,干瘪的肚皮贴在沙土上。喘气声越来越粗重,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长……渐渐地,野狼举步维艰,停下来了。他心里不由掠过一阵狂喜,野狼终于撵不上自己了。少顷,又听到野狼嚎叫一声,发现它转头调向,灰溜溜地往回逃窜。他不由挺直身躯,英雄般地傲立在沙梁上,似乎嘲笑野狼意志的崩溃瓦解。

    当野狼的背影逃遁远去,他又一下子瘫倒在沙梁上,他该往哪里走?何方才能寻到驼队?哪里才有水源?严重的缺水,他已鼻孔出血,七窍冒烟,四肢乏力。忽而,他转念回想,猝然想到,野狼的转向莫非预告着前方是一条通向大漠腹地的死亡之路?于是,他意识到只有重新振作,尾随野狼,或许才有可能离开大漠,找到驼队,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

    他挺起疲惫的身躯,沿着野狼逃遁的方向赶去。他既不能尾随太近,那样会惊扰它;当然又不能太远,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迷失跋涉的方向。

    芨芨草是大漠里跋涉者的救命圣草,沙梁坎下,野狼过处,芨芨草已被啃尽,他随踪而来,只好刨出草茎,细嚼取湿。野狼困乏了,停下来回头对峙地盯着他;他也停下来,机警地准备应对野狼的反扑。有多少回,狼跑他奔,狼歇他停。有几阵子,狼的双腿摇摆踉跄,迷迷茫茫地迈步,他就像虚脱一般神情恍惚,晕晕蒙蒙地跟着……

    狼撵人整整一夜,人追狼足足一天,又是日头西斜的时候,终于,沙梁坎下出现了一片罕见的沙洲——那是内陆河被沙漠侵袭后仅剩的一汪清水。

    野狼仿佛忘却了疲惫,奋着四蹄奔过去。

    他喜出望外,狠狠地咬了一下血唇,忽而,一阵熟悉的驼铃声响过,昨天同行的地质勘探队出现在前方。他顿时泪水漾出眼眶,朦胧中,他看见两名地质队员正端枪向着喝水的野狼瞄准,他声嘶力竭地喊:别打它,没有它,我走不出荒漠,是它救了我的命……

    声落枪响,野狼猝然倒在水边,枯瘦的四肢一动不动。

    他一个踉跄,向前一个滚翻,昏了过去。

    小说中反复强调“拍摄”“别致风景”的事情,这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就文中画线句具体说明。(6分)






【正确答案】
①拍摄别致风景是“他”独自行动的动机,为遇到狼的情节作铺垫。

②“他”不忍抛下摄影机和行囊背包,是“他”被狼逼近的重要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是“他”在野狼逃遁时及时醒悟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小说情节发生转折(人追狼)。(每点2分)

【现场抽样】第一处说明了他离开驼队并陷入困境的原因。

  第二处为下文他努力坚持终于战胜了狼提供了依据。

  第三处为下文他尾随狼最终找到驼队得以生存提拱依据。

【点 评】该题为分析情节作用题,主要分析各情节间的关联性,每一句的分析包括两个要点:对下文情节的概述、对情节展开的具体作用。由此可见,第一处只概述了下文情节,未指出具体作用;第二、三处虽概述了下文情节并指出了作用,但太笼统,不具体。故只得3分。

分析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作用一定要准确、具体,使用专业术语,如为下文×××情节作铺垫、设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把×××情节推向高潮,使×××情节发生了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