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手机:啼笑皆非的语文“课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31:46

啼笑皆非的语文“课改”

作者:唐晓敏   2011-10-03 07:44 星期一 晴  
     唐晓敏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题目是:“课改十周年 一线教师称小学低年级识字量过大”,说道:广西自治区政府和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义务教育课改十周年”调研组,到南宁市十四中初中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等学校调研,了解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几位担任语文科教学的老师向调研组反映,实施课改后,“碰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要求识记和书写的汉字数量过大,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压力。”
  识字量究竟是多少呢?文中说道,有教师讲:“低年级的识字量太大了,一册书有250个是要求会写的字,要认的字有300到400个。”
  这个消息,让人啼笑皆非。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小学时期识字量太少。大大少于古代。古时的语文教育,大致是用一年时间,完成近2000字的识字量,而且还是难认难写的繁体字。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同样是2000字,却得用三年时间。
  有人说,现在的识字与古时的识字不一样,古时孩子只认识了字,但不同意思。现在是“四会”,即对生字能够“会读、会写、会理解、会运用”。
  古时的孩子识字只会读而不理解,不会用?恐怕不是。陆定一曾说:“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六岁能文,我们一个也没有。”既然能够作文,至少说明孩子理解了也能够运用所学的字词吧。
  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就是语文教育,数千年来,我们的先人在语文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的语文教改,应该认真总结、吸取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在识字教学方面,尤其应当是这样,因为西方没有汉字,怎样教汉字,他们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可惜的是,当前的语文教改,却是一味的西化!这样的“课改”,真真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