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怎样祛斑: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克服三种危机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5:51:49
2011年7月21日  咸阳市秦都区应急办  【字体:大中小】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者的各级领导,如果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危机意识,就不可能对于应急管理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不会制定和执行科学的应急预案,不利于应急处置作出快速反应,也不利于采取正确科学的处置措施。危机意识方面存在的欠缺,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软肋,是当前改造和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就要下大力克服三种危机意识。
一、克服缺失的危机意识
缺失的危机意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大敌。出于我们民族长期“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习惯,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发展势头,从上级到基层,从领导到群众,忧患意识普遍缺乏,总是不喜欢将事情从最坏的方面去设想和准备,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希望天下无事。常言说,有备才能无患,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势必造成缺乏敏锐的危机判断能力和处置能力,就不可能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而即使是意识到有可能出现公共危机,制定了应急预案,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不是从心里真正重视,所以很多的预案和措施也往往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并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如果公共管理者不能转换陈腐的思维方式,再好的优秀管理体系和硬件设备都难以发挥作用。这种缺失的危机意识,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的高度重视,应下大力坚决予以克服。
二、克服陈旧的危机意识
除了危机的缺乏之外,现有的很多危机意识也很陈旧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事变中如果照此办理,很可能不但不能消灭灾害,反而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面对越来越现实的恐怖主义威胁,许多基层民警往往遵循一般刑事案件的常识和经验来对付恐怖活动,这只会导致延误时机和灾害的扩大化。另外,中华民族有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一旦遇到恐怖主义袭击,人们会很自然地投入抢救。而现代的恐怖主义分子为了制造恐怖效果,已经突破了道德上的底线,可以自由地屠戮平民。所以恐怖主义分子有时故意先制造规模较小的爆炸,目的就是为了引来更多的围观者和求助者,从而造成更大的恐怖和伤害。这就是利用我们的美德来犯罪,类似这种从分析恐怖分子的立场得出的意识就是我们原来所缺乏的。再如,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将群众的这类行动定性为反对政府、破坏安定团结和稳定,因而处理态度也一般是坚决反对。依照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思维模式,这些群众的抗议活动是维护群众自身权益的正当、合法行为,可以揭露官员行为或政府决策失当,实际上是充当了社会的“减压阀”,消除了不利于稳定的因素,是民主政治体制中的稳定机制。站在不同的角度,处理方式和态度也就会迥然不同。因此,各级应急管理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新方法,新举措,从快纠正过时的危机意识。
三、克服片面的危机意识
传统的危机意识总是认为危机是社会发展不正常的病态现象,是和工作中的重大疏忽有根本的关系,是通过人为努力完全可以避免的。多数领导者认为公共危机就是给政府出难题,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就是捣乱,是试图和政府对立,本身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有生命的,自身有正常的部分,也有病变的部分,这两部分之间应该是不断斗争的,一旦病变的部分在局部或者整体取得优势,就会压制和排挤正常的部分,也就会产生危机。正像健康的人也会时而得病一样,任何正常的社会有机体也会时不时地发生各种危机,而是在各种危机爆发以后,能够尽最大可能将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再进一步就是能够科学地预测到各种危机的爆发,能够将它消灭于无形。而危机的社会影响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公共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面对危机,应该着眼于主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危机诚然是毁坏现状的灾害,但如果处理得好,它又会成为创造新生的契机;危机固然要使人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如果处理得好,它会为人们提供更大的补偿。就像人体生病会将一段时间内体内积攒的各种毒素释放出来一样,公共危机的爆发也可以帮助社会将自身的不安定因素释放出来,这样可以减少或者杜绝根本性的、颠覆性的社会危机的爆发,在无意中充当了社会安全的“减压阀”。因此,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处置各种危机,切不可片面地“一刀切”。
不仅如此,处置公共危机还是政府管理能力在特定的时间中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政府的实际工作水平,高明的政府领导人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尽管为了防治非典,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场特别的战斗也使们收获良多。起到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的作用。“非典肆虐,我们经历了一场磨难,也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升华,中国人民更加团结,中华民族更加坚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 (咸阳市秦都区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宗权)
【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关于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几点思考    (2011-06-07)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中媒体管理的三点思考    (2011-05-23)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强防灾减灾体系...    (2011-05-17)
·应急管理后勤保障问题之我见    (2011-05-06)
·刘铁民:火灾频发暴露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脆弱性    (201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