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人骑士最新视频:使用养生中药应克服五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6:07:58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且经过不同的方法炮制,若用法用量得当,一般很少发生毒副作用。反之则效果相反,为此应注意克服以下几点:
1、无病服药
首先,应正确认识中草药的毒性。药物的“毒性”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毒性”泛指药物的偏性,即俗话说的“是药三分毒”,意指“药有寒热温凉四气”。祖国药学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故常以药物的偏性纠正机体脏腑功能的偏胜偏衰。例如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的治疗法则选择适当的方剂和药物,利用药物帮助机体纠正脏腑功能偏胜偏衰的病理状况,是祖国传统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狭义的毒性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的。其次,中药的“毒副作用小”只是相对于化学药品而言,有些中药的毒副作用或者尚未被科学证实,或者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也有些药物在历代本草文献中并无有毒的记载,而在近些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传统中医药学讲究“中病即止”,提醒人们不宜长期使用和超剂量服用。
当然,对那些药食两用的药用植物种类长期做食物使用时则是安全的。例如大蒜、大葱、大枣、荞麦、薄荷、小茴香、蒲公英等品种,即使长期服用也不会产生毒副反应。
2、配伍不当
中药配伍讲究配伍原则和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合理,可增强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反之,则会增加毒性,导致不良反应。例如用药禁忌和妊娠禁忌,是古代先贤数千年的用药经验的总结,是人们用药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如果违反“十八反”,可能产生毒副反应。另外,中西药合用不当时,也可能产生毒性。例如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兴奋B受体,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若与洋地黄、地高辛或氨茶碱等西药合用时,则可能使强心作用增强,毒性增加。
3、超时超量
在服用中药时如果不注意剂量,超剂量或长期服用,容易导致体内药物蓄积中毒。如人参为滋补药品,若长期服用可出现纳呆,消瘦等症状。另外,中成药中若含有毒性成分时,更不能随意加量或长期服用。例如牛黄解毒片(丸)处方中含有雄黄,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hs2S2),遇热容易分解成具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故不可超量使用和长期服用。例如,某患者患牙痛、牙龈红肿、恶寒、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医生嘱咐用牛黄解毒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2片。由于患者求愈心切,擅自将服药量改为每次6片,每日5次。连续服用2天后即出现胸闷、胸下痞痛、恶心、呕吐、纳呆、稀便等不良反应。又如马钱子中含番木鳖碱,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用于治疗肢体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症状,中国药典规定常用量为0.3-0.6g,如果用量过大,则很容易产生中毒。
4、滥用偏方
首先应防止误用。中药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加上不少中药外观相似而不易识别,容易出现误服误用。如山豆根和广豆根,山豆根可治疗咳嗽,若以广豆根代替山豆根服用,就容易造成中毒。再如北五加和南五加,南五加为细柱五加的根皮,北五加为植物杠柳的根皮,二者所含成分不同,北五加含有强心苷类成分,如果将北五加作南五加使用,容易导致强心苷样中毒。还有的患者有病不去医院诊治,随便自购药品服用,或过分偏信“民间偏方”,而导致中毒。孰不知,民间偏方和验方大多未经科学的方法验证,有的甚至出现误传,擅自服用很容易引起中毒反应。例如,鄂西北分布的一种“江边一碗水”,有的地方又称八角莲,正确的治疗腰腿痛的使用方法是将其泡酒,取药酒外用,若口服时,每日用量不宜超过3g,连续用药不能超过3天。而医院收治的江边一碗水中毒病例,大多超过此剂量,多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5、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不仅可以降低毒性,而且可以改变药性,提高疗效。如生品乌头有很强的毒性,炮制后,乌头中的毒性成分乌头碱水解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但是,如果炮制不当,水解反应不完全,就会引起不良反应。故某些未经炮制的生品仅限于外用,如半夏、天南星等,必须经过炮制合格后方可供内服,而且不能超过常用剂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