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毕业鉴定:陈健侯先生的“九字”真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58:36

作者:尤志心

《武魂》编者按:

1983年,江苏省开展稀有拳种普查工作,于镇江市发掘出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称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此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孙氏太极拳有明显不同。1985年,中国武术协会和河北孙禄堂家乡也曾分别派人到江苏镇江调查,并为其再传弟子录了像。对于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是否为孙禄堂氏对陈健侯氏的秘传,武术界有争论且未形成共识。但这并不影响一般读者,对“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这一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技艺进行研讨与修习。编辑以为,对于普通的武术修习者而言,某门功夫或某种拳理,学了以后是否对完善自身有用处是第一位的,至于此功、此理的历史沿革、来龙去脉,倒是可以放在第二位、第三位去考虑,甚至不考虑也不大吃紧。当然,这样说并无贬低那些争论者工作价值的意思。只不过求功者自去求功,争论者自去争论,各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大概谁也不至于妨碍谁吧?本文较长,分两期刊出。

先岳父陈健侯是孙禄堂先生的亲炙弟子①,他自得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真传后,就隐居起来,一生实行“六不主义”:不叛师,不辱师门,不急于求成,不好勇斗狠,不伤人,不轻易传人。所以他授徒极少,每收一徒都要进行严格的全面考察,并要用《易经》来推算,看能不能收。一旦授徒,就要举行郑重的拜师仪式,并对他进行严格的“九字”真经的教育。

先岳父陈健侯先生常对他的弟子训戒说:“学武练功要做到:戒定慧。戒为慈孝敬;定为坚贞恒;慧为平直圆。”戒、定、慧共称三学。三学是佛教用语。指学佛者修持的戒、定、慧。⑴戒学:即防止身、口、意三不净业。业,佛教名词,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一般分为三业:身业(行动)、语业(也称口业,言语)、意业(思想活动)。三不净业指违反了佛家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滛,不妄语、不饮酒。⑵定学:即禅定,修持者思虑集中,观悟佛理,灭除情欲烦恼。⑶慧学:即智慧,能使修持者断除烦恼,达到解脱。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内容。

由于佛教内容比较深奥,没有佛学根基的人,不易懂,所以一般对学生只讲九个字。这九个字是:慈、孝、敬;坚、贞、恒;平、直、圆。

据他的关门弟子周生洪讲,先师讲这九个字,每一个字,都要讲一天。九个字,共讲九天。②

本人在1964年正式拜岳父为师,曾亲聆他的教导。虽然由于客观环境限制再加上本人筋骨不太好,没有学成,但这“九字”真经,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慈、孝、敬是儒学与佛学的重要内涵与范畴,是中华传统美德。

慈的基本义是上爱下,父母爱子女。《诗·大雅·皇矣》“克顺克比”。毛传:“慈和徧服曰顺。”孔颖达疏引服虔曰:“上爱下曰慈”。《说文解字》:“慈,爱也。”长辈对晚辈的和蔼、亲切、崇高的爱。

由“慈”的基本义,可引申出多种含义。从慈的构造来说,从心兹声。是从心里发出的的一种真心的爱,要有平等感,要爱人爱物。对学拳的人来说,首先要有一颗慈心,即慈悲之心。为人慈仁笃厚。对人要讲慈爱:仁慈爱人。拳学成后,决不能仗着自己的武功好勇斗狠,随意伤人。与人比武要仁慈谦让;对于别人的不礼貌行为,要慈忍:慈爱忍辱。要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要有慈悲心肠:给人快乐,将人从苦海中拯救出来,悲天悯人,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从爱人进一步引申出爱物,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珍惜万物,爱护生态环境。慈悲为本,道功为根,而“酒、色、财、气”是修练人之大忌。

    “诚于中而形于外”,在练拳的时候,内心的慈爱仁慈之心,要从表情上流露出来,一副仁慈和蔼的脸容,给人和蔼可亲之感。练太极拳要讲究松柔,内紧外松,给人一种慈祥、柔美之感。

    孝的基本含义是孝顺,善事父母。《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六顺也。”孝也是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儒家把孝作为德的根本,以孝统众善。遵守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

首先要有一颗孝心,即对父母师长有孝敬的心意和诚心。要有孝敬父母的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孝的核心是一个“顺”字,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的人之心的美好德行。现指尽心奉养父母师长,顺从父母师长的意志。“天地亲君师”,五者是并列的,对授拳的老师,要表示孝心和敬意,在授拳时,老师愿意教才教,不能要老师教,一切要顺从老师。用你的所有,用你的心灵去照顾师长。

其次,要有所表现。孝不是空洞的,要有具体的行动。对父母与师长,要有所孝敬,有所表示。

最后,要做到孝睦:孝顺长辈,敦睦亲属。也就是说,师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友爱,决不能互相忌妒。

敬的基本义是尊敬、尊重、恭敬。《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颖达疏:“内谓心也,用此恭敬而远之以直内。”弟子对师父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敬师长,不能有不利于老师的言行,忠于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永不叛师。对师长要尊敬而信任,平时要恭敬奉事,敬慎处事。

其次要敬身:敬重自身。《礼记·哀公问》:“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家语·大婚》:“是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古代往往重文轻武,练武人要自重,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不能做违背人类良知与道德的事。待人要恭敬谦让。再次要敬物。敬物后才能惜物,不浪废资源,一草一木,一粥一饭,都要爱惜。

最后要敬养。师长一旦年老体弱,弟子就有奉养、赡养的义务。

李玉琳是孙禄堂的爱徒之一。他文化不高但为人忠厚,慈孝敬的楷模。年少时从郝恩光习形意拳,并得师爷李存义亲授,形意夫功甚深。郝恩光去世后,李玉琳,变卖家产,将郝的遗体由东北运回河北任邱故里安葬。在安葬礼上,孙禄堂先生说:“郝恩光收你这个徒弟没有收错。孝敬师父,没有辜负师父对你的培育。这样的弟子,我倒愿意收下来。”当时孙禄堂已享有盛名,师兄弟叫李玉琳,赶快拜师,但李想为师父的安葬已变卖了家产,哪里还有拜师礼金,事后师兄弟们,凑足了礼金,才正式拜孙禄堂为师。孙师平时很少亲授,但对李却亲授较多。以后李随孙老南下江南,任上海俭德武术会会长,并在南方开创了基业。李玉琳对孙氏形意、八卦、太极、武当剑、杨式太极等均有较深的研究,晚年尤嗜太极拳,终成为一代武学名师。

从这一个事例说明,过去授徒特别注重弟子的品行,特别是对慈孝敬的孝察。

陈健侯本人对慈孝敬身体力行,对父母百般考顺,在镇江是一个有名的孝子。对孙禄堂老师也孝顺有加,他悉心为孙师治病,还把老师接到家中来居住,谛听老师的教导,对老师的教导,牢记在心,并笃行之。两人订下的六条师徒协约:①永不叛师;②不得私传(师傅批准后才能传人),法不入六耳;③不准要师傅教(意思是只有师傅想教时,才能教;徒弟不能主动提出要师傅教);④每式所教最多不得超过六遍(六次不会,从此就不教);⑤与师打斗,不要怕伤痛;⑥学到真传,不得随意伤人。他一辈子没有违背这六条协约。两人情同父子,孙师离镇回京后,两人还有书信往来。他择徒甚严,收张祚玉为徒,是为因张的武德高尚。张祚玉对老师一贯尊敬。每次进门,都要在楼下大声说:“老师,我是祚玉,求见老师。”陈在楼上回答说:“可以!”他才上楼拜见。老师说话,他都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谛听。解放前有一次国军队伍欲占住陈府,陈心烦夜不能寐。当时张在省建设厅任庶务,即后勤,于是在陈府大门贴上”江苏省建设厅宿舍”字样,队伍看了就没有来占住,这样便保全了陈府。陈、张师徒情深。陈在1969年,文革中仙逝,张冒着风险前往吊唁,送殡。师徒两人情同父子。跟他学健身的弟子胡羡愚、王绛,关门弟子周生洪等均已皈依佛门,一贯行善积德。北方有一位摔跤名家来拜师,因对其品行不甚了了,所以没有收。

总之,慈孝敬是儒家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提倡“仁者爱人”,慈孝敬是爱人的具体表现。每个弟子都要认真地多学一点儒学,读些《论语》《孟子》,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武德作为英雄主义、意志主义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热切的爱国主义。武德者无不轻生死而重名誉。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特别是实战性很强的真传,具有很强的技击功能,如果传授不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太极拳的传授历来有“八不传”的行规,“八不传”的第一条就是对“不忠不孝之人”不传。

慈孝敬不仅是学武应有的基本道德,而且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当今社会,应该大力弘扬慈孝敬文化,发挥这种文化的独特作用,以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坚贞恒是对学武的意志与毅力的要求。

坚,坚的第一义是坚决不改变,坚不可摧,坚忍不拔,始终如一。坚的第二义是坚强不屈,有坚劲。坚的第三义是坚贞不渝,节操坚定不变。坚毅,坚定有毅力。坚,就是要有坚心,坚心是朝夕如斯,年年如斯,不及不离,无一日不在此处。也就是孔子所说“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里仁)。它不同于热心,热心是发奋忘食,锐气一过,仍自辍息,一曝十寒,等于不练。要防止对老师信仰不坚。

贞:操守坚定不移,忠贞不二。贞是《周易》中的常用语,其义为正,含有“贞正坚固”之旨。《师》卦《彖传》云:“贞,正也。”用“学拳”譬喻,“贞”字犹言守正,心志坚固,拳必学成。故《易·乾》卦《文言传》云“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意思是说:坚持正固的节操就可以办好事务(学拳)。“元亨利贞。”

贞还有这样一些意思。第一,从心志方面说,具有:贞心,即坚贞不移的心地。贞志,即坚贞的心志。贞至,即坚贞高尚的道德修养。贞介,即方正不阿,正直不阿。贞性,即坚贞不移的禀性;贞烈清白的志节。贞良,意即忠良,忠正诚信。贞恬:志行高洁,淡薄名利。第二,从行为来说,具有贞苦,即坚贞刻苦,学拳练拳要有刻苦精神。贞行,即行为贞洁;贞洁的操行。贞劲,即坚贞刚劲。贞厉,即守持正道,惕厉戒惧,不失常节。贞独,即洁身自好。正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贞厉,即守正,以防危厉。贞疾,守正防疾,可保持长久不灭亡。

《升》卦六五爻的《小象传》:“贞吉升阶大得志也。”意思是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于是沿着阶级步步上升。在学拳练拳过程中,只要坚持“贞”,就能使武艺步步上升。

恒,是六十四卦之一。《易·恒》:“《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恒,长久,固定。意为“恒久”,即教人立身处世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卦辞以“亨通,无所咎害,利于守正,利有所往”,极力赞美恒道可行。“恒”的核心思想是守“正”处“恒”,“人贵有恒”。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在学拳的时候,首先要有恒心。即有持久的心志。《恒卦·上六》:“振恒,凶。”振,动也。引用到学拳上,就是要专一,不能见异思迁,对老师所授之拳,信仰不坚,今天想学这个,明天又想学那个,朝三暮四,其结果必然是“凶”,一样也学不成。其次,要恒固,即有持久不变的不怕吃苦的精神。再次,顺而动为恒。“顺”, 规律的意思。“顺而动”就是按规律来练拳,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否则,就欲速则不达,一事无成。最后,还要有恒德恒操,即恒久不变的德行,一贯的操守。恒以持之,渐以进之先岳父原来学的是少林拳(大红拳、小红拳),已有十几年的功夫,身手敏捷,能手摛过堂双燕。跟孙禄堂学拳时,孙师对他说:“你跟我学,原先学的都要忘掉。”先岳父毅然放弃原来所学,一心学孙师所授之拳,对老师的武功坚信不疑。跟孙师学拳一年多,真学只有大半年(九个月),即学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十六手太极拳)、二路炮捶,并学了推手与散打。有一次,进行散打训练时,孙师一个劈掌,无意中正中陈的左手拇指和食指上,两个手指上的指甲被击碎溅飞在地上。当时陈感到一阵的钻心疼痛,但仍忍住未形于色,却对老师说:“师父,小伤无妨,自备伤药可治,师可无虞,放心授拳,不必介怀。”陈敷以伤药,仍日不间断往国术馆侍教。陈常讲:“唯有坚贞恒方能进孙拳门阶。”

三十六手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是卍字手,要练成极其不容易。一般人,见之即却步。只有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才有可能练成。陈健侯曾一再告诫他的弟子说:“没有坚贞恒,真传学不成。”他的弟子岳沅深,字梦传,吃的苦也最多,练卍字手练得手不能拿碗筷,苦练一年多,终于练成了卍字手。笔者曾看过他练的卍字手,完全符合平直圆的要求,真是漂亮已极。三十六手,陈亲炙到野马分鬃,后面的是向师兄张祚玉学的。他打拳的形态酷肖如师。陈师对他的评价是:品德好,架子最像,可惜形似而神韵不聚。可惜在文革中,被医院误治而英年早逝。



陈健侯先生的“九字”真经22009-12-04 23:41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平直圆组成的。平直圆是最简单的几何线条,一切最复杂的几何图形也是由平直圆三要素组成的。推而广之,世上万事万物,也都是由平直圆组成的。“愚者观其异,智者看观其同。”愚者只看到,世上事物的千变万化,而看不到千变万化中的共同规律。而智者却从这种千变万化中看到了它们共同的规律。这是庄子的《齐物论》的思想。

    太极拳是一种复杂的技击运动,千变万化,令人目眩。但在这千变万化中,有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三个字:平直圆。王宗岳《太极拳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这里就包含了平直圆的道理在内。

     首先, 从太极拳的整体来看平直圆。太极拳运动是由三平一直组成的圆周运动。人之周身,可视为内含三平一直,十字坐标的一个大球体。“三平”是指两肩平、两胯平、两漆平;“一直”,是指脊柱直(任脉、督脉直),即从头顶的百会穴到下身的会阴穴连线中点构成人本的中垂线。太极拳又名“中正拳”,做到“三平一直”后,就能就能使整个身体中正,重心下降,下盘稳固。肩与胯保持上下对准的垂直线,符合“上下一线”的要求。两肩齐平(肩的两端与与大椎穴三点成一水平线),防止在转动时出现一高一低,破坏身法的端正要求,失去平衡。练拳时,以四肢各大关节及身体的中轴线为圆心,通过腰带动四肢做弧线运动,同时又以每个局部的中轴为转动轴自身旋转,即形成源动于腰,旋腕转膀,旋踝转腿,系列的空间螺旋运动。

    其次,从对太极拳练习的要领看平直圆。

    虚领顶劲。这是对头部的要求。语出王宗岳《太极拳论》“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十三势歌诀》:“尾閭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具体做法:脊椎松直,两肩平稳端正,竖项,头顶百会略上领起。此外,还要做到:舌顶上颚,耳听八方,目光专注,全神贯注。虚领顶劲是头对脊柱的平衡。做到虚领顶劲后,就能“满身轻利”,全身动作就轻灵、圆活、沉着、稳健,化发自如。这其实是一种圆弧形活动。所以,里面也含有平直圆的原理。

    沉肩垂(坠)肘。这是对上肢的要求。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云:“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也。”孙剑云《太极拳总说》云:“两肩务要松开,下垂。否则气上浮。两肘要向下松垂,两臂自然弯曲。”具体做法:①两肩自然下垂,决不能上耸,同时两肩要微扣(裹肩),向下沉劲。但腋下在留有一鸡蛋大的空间,两肩不能紧贴胸脯。“肘不离肋”,又要“肘不贴肋”。肩与胯要成一条垂直线。②肘垂,即肘始终要微曲,并具有下垂劲,即使手臂上举也要如此,肘尖总是保持对地面的意向。③沉肩垂肘是密不可分的,沉肩是前提,垂肘是后续。只有沉了肩才能做到垂肘。“沉”“垂”中含有一个“直”字;两肩要平,不能一高一低,含有一个“平”;沉肩后,肩胛骨自然成圆形,垂肘后,肘骨也自然成圆形。另外,沉肩垂肘后上肢体的活动就能圆活。所以,沉肩垂肘也含有平直圆的原理。

含(涵)胸拔背。这是对躯干上部的要求。郝月如云:“心以上者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微向前合,谓之涵胸。”具体做法:①含胸就是使胸廓微内收,但不能凹胸。②拔背就是脊柱保持正直,背肌自然松开,微成圆形。③“含胸”与“拔背”完整一体,能含胸自然能拔背,而含胸必须要拔背。含胸拔背时两肩也要平准。含胸拔背不仅可以健身,而且可以化劲发劲。对方的力来,我以含胸化之。拔背改变脊柱生理曲线,使背部肌肉有一定的张力。拳谱云:“力由脊发”,“背不圆,力不全”。含胸是圆弧,拔背是直,两肩要平准这是平。所以,含胸拔背也含有平直圆的原理。

此外,还有“松腰敛臀”“缩胯提谷”“膝屈足抓”等,里面无不隐含平直圆的原理,这里不一一分析了。

    孙禄堂宗师对孙式太极拳提出了“九要规矩”: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趾);三要提(提肛);四要顶(舌顶上腭、顶头、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松肩、松肘);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缩(缩肩根、缩胯根);九要分明(起钻落翻的分明)。这“九要规矩”是把形意、八卦、太极三者融为一体而成,与其他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并不矛盾。这“九要”是一个整体,做到这“九要”,人的身体形态,就处处符合平直圆的要求,做到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盘架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在掌式上,除了窝形掌(掌心内凹)与传统套路相同外,明显不同的一点是有卍字手。所谓卍字手,就是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这卍字手本身就是由平直圆三要素构成的。卍字手的在使用上,变化无穷。卍字手有平、直、横、圆、交,五种基本形式,在用法上有左旋、右旋,上旋、下旋,内旋、外旋等,处处强调螺旋劲。

再次,从太极拳的内功来看平直圆。不管何种太极拳,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规矩),那就是气沉丹田。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但一般是指下丹田,即脐下1.5寸处,又叫气海,泛指小腹部位。气沉丹田就是要实腹。“气沉丹田”的动作过程是双肩松弛(切忌耸肩挺胸),小腹随吸气而凸起(不要用力过猛)使肺部以下的内脏下沉,腾出相应的空间以使肺部能向下扩张从而吸入较多的气。简单地说,是意守丹田,进行腹式呼吸,使气归纳于此,自能气足神旺。习拳者,沉气于此,则屹然不动,不易撼倒。但是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这是道家气功的修练方法。

太极拳内功的修炼方法,是一种逆式呼吸法,即吸气时逐渐收缩腹部,扩张肺部,呼气时放松腹部,使之逐渐隆起。

无论腹式呼吸还是逆式呼吸,气沉丹田也包含平直圆的原理。下丹田是藏精所在,属坎,属水,水要平,不平则下漏。所以气沉丹田首先要站得稳,这是平。直,属离,属火。气直养而无害,缘督以为经。气下沉,“气宜鼓荡”,就是直养,这是直。气沉丹田,小腹要自然鼓起,这就圆。太极拳与气功是相通的,练太极拳到一定境界,小周天、大周天也自能打通。真气在大小周天运行,这本身就是一个圆。

复次,从太极拳的架式来看平直圆。

太极拳的每一式的动作轨迹是弧形旋转,也都要做到平直圆,。以懒扎衣(三十六手)为例。动作过程中有“两手往右(左)平划一弧线”,两手变成卍字手,一手从另一手臂下穿出,“两手以手腕为轴划一立圆”,两手推出,一手成立掌,另一手靠手腕处,沉肩垂肘,两足成丁字步。全身构成了一个平直圆架式。传统套路中的懒扎衣,虽然没有卍字手,但同样有平直圆的动作。

太极拳以练拳为体。初学太极拳,一定要做到中正安舒,轻灵圆活,也就是处处要注意平直圆。此是入门的门径,决不能急于求成。

太极拳除了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外,还有观赏价值。因为它处处符合平直圆的要求,每一架式都是一个很美的立体图形。

最后,从技击来看平直圆。太极拳以练拳为体,推手为用。无论“四正”推手,还是“四隅”推手,在手法、身法上都要做到平直圆。发、拿、化、打为推手的“四要”。“引劲”是为了使对方失去重心,失去平衡(或出现死弯子),也就是失去平直圆,之后就用“拿劲”将对方拿住,再把对方发出。太极拳讲究柔化刚发,即圆化直发。化是圆,发是直。发劲时,首先下盘要平,平则稳。力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发于脊背。由脚而腿而腰而脊背而手指,完整一气。所以无论是在推手还是散打,其全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平直圆。也就是说平直圆要贯穿太极拳技击的全过程,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上下一条线,身随步走,步随身换,左转右旋,进退自如,攻防自主。

陈健侯先生的“九字”真经,是他对太极拳理论的高度概括,既融拳理、易理、佛理、老庄于一体,又简洁易记。从这九个字来看,他授拳始终把培养人的德行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练拳者首先要有慈孝敬的好品德,其次要有坚贞恒的意志与毅力,最后才能讲平直圆的本领。佛家说,戒定慧,“戒才能定”,“定才能慧”,无“定”则不能生智慧。也就是庄子所谓技而近于道者也。练太极拳,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健身强体;第二防身克敌;第三是修养品行,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高尚的情操,铸成伟大的人格,为国为民献身。陈健侯的弟子张祚玉曾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其他的几个弟子,一般都皈依佛门,积善行德,没有一个是好勇斗狠的。这一点,在今天物欲横行,重名重利的大千世界里,对改变社会风气,建立和谐社会,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吧。

(本文经内兄陈登丰、陈登临的审阅)

[]

①陈健侯(18951969),镇江著名中医。清末民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本科毕业。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因精通《易经》,受到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与孙看病而成知交。孙禄堂收他为徒,把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真传秘传给他。详见拙作《孙禄堂授拳陈健侯记实》(《搏击》20057期,《武当》2006年第34期)。

②《镇江广播电视报》主任记者 江宁《访问国际内家拳比赛冠军周生洪》(《镇江广播是电视报》2006630日,《少林与太极》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