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综合测试卷:佛学:由定而慧,慧是核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23:42

佛陀指出,定是智慧生起的必要条件。一位修行者的成就,取决于戒与定的根基,而这个根基往往是隐性的,当智慧成就的时候,戒与定的作用会凸现出来,但智慧依然是其核心。戒定慧是佛法的全部内容,在戒定慧三者的关系中,戒与定是修慧的必要条件。
但智慧又是独立运作的,它并不完全依赖于戒定;当智慧生起时,它可以独立运作。智慧一旦形成,它可以反过来加强戒与定的能力,而受到加强的戒定,则又回来推动智慧的再次提升。因此,在修行上,必须强调智慧的独立作用与决定作用。这就是说,佛法禅修的重点是智慧。修习戒与定,是为了形成禅修的基础。只有以慧为中心,戒与定才能发挥出它支持和基础的作用。
戒与定是修慧的基础,它们不能独立地有其目的性。如果以戒为目的或以定为目的,那将是错误的修习策略。缺乏智慧内容的修行注定是没有前途的,佛法修习要从这个战略高度来确定戒、定、慧三者的关系——慧是核心,戒与定基础。
智慧应当永远被视为重点,它是修行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虽然我们重视戒定的优势作用,但修习的中心依然应是智慧。修行者的使命就是提起戒定,深入观察,发现实相,获得究竟的智慧。
修行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把戒与定做为纯粹的目的,这种偏颇的修行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修行者没有建立佛法正见,受到一些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错误影响。在一些修行者的观念中,容易把佛法与打坐修定混为一潭,这里需要强调,单纯的打坐与修定不是佛法,在这一点上,修行者要有清醒的意识。佛法是戒定慧,它与其他宗教,其他修定方法的唯一区别在于它经戒定为基础而发展出高度的大智慧。
有些修行者持戒修定很认真,但是他修行的内容中缺少智慧,如果不能把持戒修定的能量集中到提升智慧上,这样的修行终究是没有前途的。说其没有前途,是因为戒与定这二个方面,无论其功力多么深厚,它们终究还不是智慧,如果戒与定最终不能归于智慧的建立,那么这种戒与定的力量终究会在轮回中消耗殆尽,而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智慧。
戒定是基础,智慧是结果。佛法是智慧,戒与定是智慧生起的前提条件。这就象要进行精深的科学研究,你必须借助于显微镜和望远镜,戒与定就是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了它们,修行者可以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在这种深远的观察中,智慧才能生起。
对于现代修行者来说,应该在佛法的正见上多加领会,多下功夫。现在信息很发达,网络传播很广泛,这是很好的条件,修行者可以从中接触到更多的佛法信息。在这种接触中,可以鉴别正法,为自己找到修行的方向,修行中的大方向则是最重要的。
没有掌握佛法正见之人,也许人们很勤奋,但因为方向上的错误,令修行只能在世间的小范围内打转。只知道修定与养静,只是修习专注,而不知观照的对象应该是身心的本质,也不知观照的最终目标是身心的无常、苦、无我。这一类修行者,有时候也会用一些克己的工夫,或多在日间的事理上磨练自己,他们以为这样就是佛法,其实那种修行并不是佛法。虽然静与定的功夫有其意义,但它们的归宿不是智慧。佛法带来的智慧不是世间的聪慧,而是发现身心本质的大智慧。
有些修行人,对国学很有研究,把佛法等同于国学,其实国学虽然有千年深厚的基础,但它依然属于世间的聪慧,还不是佛法的大慧。有些修行者才智精微,而有些修行者谨守戒律,有些耳不闻外界事,口不言他人非,心不思,言不虚,但他们也仅限于此,这样的修习依然是在定与静中,不是佛法的大智慧。这就象学习,他还没有找到所学的核心,只是在一些枝节上用功。
佛法修习,需要在建立大智慧上下功夫,这是虔诚的修行者尤其要注意的。要修有所成,先要找到正见,再次是找到建立智慧的方法,然后才是实际修学。例如佛法的戒定慧三学,如果抓住了智慧这个核心,就可以进入真实的修习,在修习中,如果发现戒与定的功夫不足,再去补足。这样确立修习,一则智慧的重点突出,其次也会明白戒定的基础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修行,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独立的戒与定其实没有多少用处,他在解决生死这些大问题上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它们不与佛法的正见结合起来,戒与定的功夫都是盲目的。

修行的重点非常重要,凡事只要抓住重点,才能解决大问题。所以智者用功,多会找到重点,然后以唯精唯一的方式计划修行。唯精的功夫就是找到佛法的核心,然后在这个核心上用功。所有的博学,慎思,明辨,笃行,都要围绕佛法智慧这个中心。每位修行者的个人能力与知识都要集中用在核心问题上。再次,当修行者找到了佛法核心——四念住,然后集中全力修行,就会产生智慧。

总之,佛法只有一个功夫,那就是通过观察,启发智慧,看破身心,进而解脱知见,最终达到对宇宙本质的通达了知。当然,在找寻修习道路的时候,难免会走很多的弯路,但如果能以智慧为先,修行者最终总会找到佛法之智。守戒、修定、养静,如果这些功夫没有佛法正见为先导,都称不上智慧。

当人们脚踏实际地找到了佛法的正道:戒定慧,他就可以开始修行。先期修习,不要管宁静不宁静,只要围绕四念住这个中心下功夫,就是正确的修习。若在正确的观照时感觉不得力,那就是戒与定的功夫不够了,于是回过头来,再在戒与定上下功夫,这就是正确的路子。其实四念住的修行方法,都是定与慧结合在一起修习的。
修行的战略方针非常重要,只是在戒与定上用功,这样最终总是难以找到智慧。不论用了多少功夫,都在世间的小聪小慧中打转。以定为中心的修习,那样容易失去正确的目标,而内在深处对身心的错误知见依然潜伏在那里无法去除。表面看来,深厚的定力会掩盖身心的烦恼,修行者或以为修行有了成就,其实,那样的表面功夫是无法根除烦恼的源头“无明”。只要无明存在,烦恼和轮回就无法停止,所以,佛法的修行应以智慧为先。如果智慧建立了,戒与定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建立。但以戒定为主,慧未必能建立。

寻找智慧的道路要把握本源,然后从本源上开始用功。那么,什么是佛法的核心和本源呢?佛陀在《大念住经》中反复地讲到:“于是他就内在的身体观察身体,就外在的身体观察身体,同时就内在、外在的身体观察身体。因此,他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于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着,不再贪着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在《大念住经》中,这段固定不变的句式一再地重复;佛陀每讲一个修行方法,其中都有这段固定不变的句式。可以看到,佛陀以重复的方式在强调:观察身、受、心、法的“无常”是佛法的核心,是大智慧,修行者自始至终都要真切地把握住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