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白马的农民吧:肖擎:屠呦呦获奖争议可以休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18:05
 2011年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拉斯克奖日前揭晓,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获奖,成为该重要奖项历史上第一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屠呦呦获奖的消息在业内引发异议。一种代表性观点是,将功劳全归给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

  青蒿素与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相关。这个项目持续了十几年,聚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之多。在这个意义上,正如屠呦呦本人所说,“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这个奖项是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其中凝聚无数人的付出与贡献,这一点没有疑问。

  但仍有必要指出,在科研价值、科研人员贡献的认定上,此次争议显示了社会观念和认识上的模糊,有必要明确。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古老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也就是说,评审委员会并没有排除群体贡献,但授予屠呦呦个人奖项,则是肯定她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在类似诺贝尔奖这样的评选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获奖者背后都有团队,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个人获奖的认可,这基于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个体在智慧与水平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将古老中医疗法转化为抗疟疾药方面,不是屠呦呦一个人在战斗,其他人作出的贡献也是重要的,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几方面,屠呦呦的贡献无可替代,至为关键、核心的创造与贡献,足以支撑她得这个奖。

  屠呦呦获奖引发争议,是历史问题引起。这个研究项目开始于特殊年代,对集体功劳的强调胜于对个人功劳的强调,无论是论文还是报刊文章,要么不标作者、要么用集体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算是正常现象,这对日后确定科研人员的贡献带来困难,也是青蒿素成就认定引争议的原因之一。

  过去的科研组织体系创造了很多成果,甚至是奇迹。有的领域,对科研人员贡献的认定并不会引起争议,比如中国的核爆炸技术、卫星发射和宇航技术的发展,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其中,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完成的,但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都是不能忽视的引领性人物;有的领域,就像屠呦呦所面临的争议一样,在人的创造与贡献中,观念性、思想性、突破性的贡献并没有与操作性、验证性、辅助性的贡献明确区分。

  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关键性人才、特殊贡献人才因为对国家、世界甚至人类发展事业的重大影响,尤其不可或缺。有独特劳动创造的人才,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的人才,他们应得到应有的褒奖。

  授予屠呦呦拉斯克奖自有其严谨考虑与审慎权衡,不会随随便便选择一个人。我们认为,这个奖项以及其他国际科研评价体系,在科研价值和科研人员贡献上所坚持的原则与方向,促使我们思考,个体的贡献与创造的价值应得到怎样的评价,这么多年,我们讲知识的重要性、创造的重要性,它们应当如何被清晰认定,仍是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