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际直通车柜台:屠呦呦获奖引发异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56:46

              屠呦呦获奖引发异议

已有 432 次阅读2011-9-25 19:53|个人分类:科学名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项目 办公室 科研人员 青蒿素 科学家

   青蒿素研发时间表

  上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

  1967年 中国启动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

  1969年 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

  1971年 经过反复筛选、试验,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获得成功。

  1972年 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

  1973年 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1984年 科学家们实现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2004年 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获奖之争

     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

  关于青蒿素研究的争议,已持续多年。屠呦呦获奖的消息传出后,业内也不乏异议。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称,关于青蒿素研究的争议已有30年,早期甚至“状告”至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奖励办。其认为,“屠呦呦既不是最先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作用的人,也不是首先分离到抗疟有效单体的人,这些研究成果也不是在她指导下取得的,将功劳全归给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1967年就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键贡献。她透露,这一发明此前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并获香港、泰国等奖项,“但都是颁给集体”。

  “泰国的奖,屠呦呦也以个人名义申报了,但在评审时还是给了集体,可能美国特别强调个人的作用,所以给了个人。”李英认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证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对其他发明环节很难出力。

  对于屠呦呦获奖引发争议的问题,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表示,经查证原始资料,尤其是军事科学院此前保密的材料,最后确定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所取得的成绩无可争议。

  饶毅同时也提出,如果屠呦呦获国内广泛认可、甚至世界肯定,大家不要简单地英雄崇拜,更不应否认其他人的工作,在这背后,还有一群“无名英雄”。

      近40年未得到国内公认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国内屠呦呦名气并不是很大,她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但她默默无闻到现在,终于被国际同行认可。过去因国家特殊情况,不太肯定个人的贡献,所以其成果将近40年在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

 热门报道
  • 屠呦呦获奖 军事医学科学院总结60年抗疟历史 凤凰网 10:50
  • 中国科学家获拉斯克奖 腾讯网 09:57
  • 81岁屠呦呦领取准诺奖 腾讯网 03:58
  • 中医研究员首获美国医学大奖引发业内争议 网易 01:16
  • 中医研究员发现青蒿素首获美国医学大奖 网易 01:11
  • 新华视点:写在屠呦呦登上“拉斯克奖”领奖台之际 21CN 09-24 19:02
  • 屠呦呦获奖: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 腾讯网 09-24 09:48
  • 青蒿素:中药现代化的典范 光明网 09-23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