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娟的微博:时代最早的一幅健身图:马王堆《导引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54:03
1974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里发掘到一大批帛书和竹简,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帛书中发现一幅《导引图》。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认为它属于西汉早期的导引图
1974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里发掘到一大批帛书和竹简,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帛书中发现一幅《导引图》。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认为它属于西汉早期的导引图,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幅健身图。     吐故纳新 熊经鸟伸。
所谓导引,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早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为了表示欢乐、祝福和庆功,往往学着动物的跳跃和飞翔姿势舞蹈,后来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医疗方法。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段文字表明“尧”的时代已知道跳舞可以舒筋壮骨,强壮身体,并用来治疗寒湿痹症,筋骨酸痛等病症了。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导引吐纳的养生家,《老子》一书中记载有“吹”、“呴”(嘘)等有关导引的呼吸方法。《庄子·刻意第十五》更加明确地提出:“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黄帝内经》中也记载有许多导引的内容。《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乔。故导引、按乔者亦从中央出也。”其意是说,当时居住中原地区的人民,由于地处卑湿,缺乏运动,容易得肌肉痉痹等病症,而当地人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来治疗这类疾病。《灵枢·病传篇》中写道,“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饮药之一者。”可见,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将导引列为医疗中的一种方法了。
《汉书·艺文志》中看到有一部名叫《黄帝杂子步(导)引》十二卷,又据《汉书·张良传》记载:“良从入关,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淮南子·精神训》中记载的导引术式有熊经、鸟伸、鬼浴、援(猿)蹬、鸦视和虎顾等六种名称,表明汉代我国的导引已有相当发展了。

马王堆的《导引图》
马王堆三号墓内的《导引图》发现以前,人们对于古代导引的了解,仅限于部分简略的文字记载和个别的图书存目。马王堆三号墓内发掘到的导引图,真实地反映了二千二百年前我国汉代人民锻炼身体和防治疾病的生动情景,给人们提供了有关导引疗法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幅《导引图》画在一幅高约50厘米,长约100厘米的缯帛上,图中现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图像,分绘成上下4层,其中有男(22人)有女(22人),有老有少,个别人像还手持器物。图像均为工笔彩绘,以黑色线条勾画轮廓,填以朱红或青灰带蓝色彩。从《导引图》所绘的人像及所着服饰来看,多为庶民阶层。画像大多着褶(音者)裤式戒装,即是一种无絮的短袍;有的着裙襦式衣裳,即单层的连衣连裙式服装;或穿短裤短裙,男女均绾发或戴巾帻(类似现在的便帽),穿角形鞋履或赤足,亦有裸身的,与四川成都凤凰山出土汉代画像砖中收割的农民服饰相同。这幅《导引图》反映了当时的妇女也己普遍采用这种保健操了。
由于该图在出土前浸泡在地下积水中,有若干画面已残缺,致使有些图形和文字已不能识别,其中能看出文字的有31处。根据能辨的图形与文字分析:
有几处是描绘呼吸运动的,如“卬(仰)谑”,是表示仰身鸣叫的意思,仰身时双手向后举,胸部扩张,这一动作能加强对心肺功能的锻炼。图中所注的“信”“"字与"呻”通,信字前缺一“鸟”字,“鸟呻”"即是学着鸟叫的意思。“猿脖”是猿猴哨叫的声音。“木侯(淋猴) 讙引房中”,“讙”也有喧叫的意思,故这两个字,均取象于猿猴,学着猿猴仰天长哨的意思。
有几处是肢体运动方式,除极个别为蹲跪(坐)式外,其余均为立式运动。如上肢运动有“龍(龙)登”,冲击运动(全身运动)有“ 鸇”(音毡,鸥类猛禽);扩胸运动有“卬(仰)谑”;体侧运动有“堂(螳)狼(螂)”;腹背运动如“俩(懑)厥”;其他尚有踢腿运动,体转运动,跳跃运动不明显,如"引项"与"坐引八维"仿佛作跳跃状。
《导引图》中画有按各种动物姿态进行锻炼的运动方式,其中除了虎式与鹿式运动因文字残缺不能确认外,其他动作,如鸟式就有“鸟信(伸)”、“ 鸇”、“鹞背”、“鹤口”4种;熊式有“熊经”;猿式有“沐猴”、“猿谑”;可见华佗的五禽戏与马王堆的《导引图》,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
《导引图》所描绘的人像,除徒手操作外,还发现使用棍杖、圆球状、盘形状与袋形状的辅助锻炼身体用的器械。图中的棍杖式运动,作屈身转体运动状,双手持杖,左上右下,文字说明为“以丈(杖)通阴阳”。盘形器械运动见于《导引图》的“螳螂”,作体侧运动,双手斜举,双目注视盘状物。球形运动文字说明已残,似作折腰式转体运动,脚下有一球状物,已残缺。这种球状运动类似古代的"蹋(或作踏)鞠"(音菊,皮球之类),这是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它既作为保健运动,又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袋式器械运动在《导引图》中作低头慢步状,双手持一袋状物,上绘小圆圈,类似象征性小石子。
根据《导引图》可以辨识的文字记载,表明当时应用导引术已能治疗多种疾病--“烦”、“痛明”、“引(耳)聋”、“覆(腹)中”、“引臻(膝)痛”、“引肤责(积)”、“"民中”、“灵(热)中”、“温病”、“引项”、“引痹痛”、“引颓(疝)”等,说明当时人民应用导引来治疗四肢运动器官病、消化系统病、五官耳目病以及某些传染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