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可以异地年审吗:如何让民间借贷走上阳光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45:28
2011年10月04日 09:48:52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

话题缘起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银行信贷紧缩、通胀压力不减、股市楼市财富效应暗淡的宏观背景下,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最近,全国多地爆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纷纷“跑路”事件。在民间借贷非常红火的温州,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9月22日一天就有9个老板“跑路”,警示民间借贷的危机。民间借贷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民间借贷一系列乱象的背后,一方面折射出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艰;另一方面,如何规范民间金融秩序、化解民间金融风险的问题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如何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以建立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融资、民间借贷等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民间借贷宜“疏”不宜“堵”
最近,市场盛传温州地区民间借贷的债务人“跑路”,引发了人们对于民间借贷是否会造成资金链条断裂的讨论。据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城市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高达年息100%,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去借如此高息的资金,可是他们去借了,说明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
在市场各方利益博弈下民间资金供需两旺
从民间借贷的需求方来分析,在中央政府致力于控制通货膨胀,采取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信贷环境骤然收缩,银行有限的资金当然愿意贷款给央企和国企,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额度无疑被挤压;即使资金额度仍在,也必须小心谨慎地应对还款,否则会被银行收缩或者取消贷款额度。例如,珠三角地区从事出口加工的企业,以往接到欧美进口商的订单后,会向银行申请融资额度,通常是循环信用证贷款,以取得流动资金购置完成订单所需用的原材料和应对雇请工人等开支。可是,由于近期欧债危机深化和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欧美客商不一定能够及时支付珠三角地区出口厂商的贷款,或者改为开出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期票。如果珠三角地区的厂商持续接到订单,现金支出会大增,可是应收账款却是不断增加,而随着银行信用证贷款的期限到期,厂商需要先还银行的钱以保留银行所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的额度,为此厂商要么拿期票到银行进行贴现,要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从民间渠道以高息(通常是月息3%—5%)借取资金。然而,如果外部环境变差,出口企业无法按时收到出口货款以还清民间的高息借贷资金;或者国内市场由于银根持续紧缩而出现局部地区的资金链条断裂,三角债问题将重新浮现,这两种情形都可能使得中小型出口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瓶颈”进一步收缩,这些企业被迫把从民间渠道借来的短期资金当做长期融资来使用,在“利滚利”的放大效应下,借款企业的利息成本不胜负荷,最终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主为了躲债,只有选择“跑路”,而此举又会导致三角债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传导到整个金融系统和信用体系。
从民间借贷的供给方分析,有数据显示,江浙和广东一带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投入高利贷市场,这证明民间资金依然充裕。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把部分资金以委托存款的方式交由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再由它们以高利贷的方式借贷给中小企业,从中赚取高额的息差。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并不属于金融机构,故不受银监部门管辖。至于商业银行跟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的资金瓜葛和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客户收取的贷款基准利率之上的所谓手续费,只要商业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在基准利率之上的7%之内,就不算违规。而对于上述资金瓜葛,似乎银监部门也不愿意太严厉对待,道理也很简单:在银根趋紧的环境下,如果打击高利贷活动政策措施太严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会更加严重。在正规融资渠道以外的民间资金供需两旺无疑是市场各方利益博弈下的结果,当然,由此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的陡然增加也就在所难免了。
微调紧缩性货币政策,疏导民间融资渠道
平心而论,温州企业主“跑路”到目前为止还属于个别事件,尚不足为虑。尤其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主,通常在借贷问题上会采取比较谨慎和保守的态度,这是珠三角地区企业与温州企业有较大不同之处;其次,珠三角地区参与提供高利贷资金的人士也大多属于稳健、保守之列,例如,他们一般不太可能把自己的房产拿到银行抵押,借来资金去投入高利贷市场。可是,如果欧美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继续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银根持续紧张的话,不排除一些地区的企业普遍难以承受民间高利贷之苦而陷入经营困境,无论是破产倒闭还是企业主“跑路”,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导致金融风险增加,我们对此应予以充分重视。
要寻找对策,不外乎两个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微调以及民间融资渠道的疏导。对于前者,央行固然有其难处,现在调整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胀率继续攀升,而继续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造成中小企业大面积经营困难。笔者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况且,央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够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放弃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我国免受输入性通胀之害。可见,微调货币政策势在必行。至于后者,我们以前一向对民间融资渠道采取“堵”的方式,可事实证明,民间融资宜“疏”不宜“堵”,如何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以建立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融资、民间借贷等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者 林江 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