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魔人柳暗花溟txt:[原创]北京,你好“独”!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4:08

北京,你好“独”!

 


乔志峰

 


北京拟规定旅游客车司机须北京户口。“校车”座椅全部要装安全带,旅游客车司机须北京户口,驾驶员连续行驶3小时应停车休息……“十一”黄金周来临之际,北京市地方标准《旅游客运服务规范》开始在市质监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10月1日《北京晚报》)

 


开个车也需要“北京户口”?如果没有猜错,这恐怕是出于“安全”考虑。可是,此举在给予了“北京人”以绝对信任的同时,却对“外地人”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甚至是歧视。而类似的做法在北京其实一直都存在——一些单位在安排会计等“重要岗位”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必须有北京户口。现在,这种扎眼的条款居然出现在了相关部门制订的《旅游客运服务规范》上,真让人忍不住想问问:北京到底是北京人的北京,还是中国人的首都?北京,你到底有多“独”?!

 


一,限车限房禁止群租,“北漂”请卷铺盖走人

 


2月16日,北京市出台楼市调控15条细则,要求外地人购房须提供5年纳税证明。北京房协副秘书长陈志对此表示,这并不是排外政策。他说,这体现出政府希望留住人才在北京长期奋斗,使这些人才在推动北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梦想。(2011年2月17日《北京日报》)

 


茅台涨价是为了“兼顾消费者的利益”,五粮液提价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北京“纳税购房”居然是为了“留住人才”。这三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却有一个共同点——明明伤害了对方的利益,却非要摆出一副“为你着想”的嘴脸来。

 


“纳税购房”是为了“留住人才”,说这话的人自己相信吗?安居才能乐业,连买个房子的资格都没有,你还怎么让外地人才安心工作、长期留京?以前北京对外地人购房不设限的时候,曾造就了一个世界独有的奇观:很多外地人“暂住”在自己花钱买的也拥有房产证的房子里。现在好了,很多外地人干脆连“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的机会也没了。这才叫干脆,这才叫一了百了。

 


不管承认不承认,我们的某些城市管理者动不动就喜欢拿外地人开刀已成常态。以北京为例,就在去年年底出台的北京治堵方案中,非京籍外地人也必须需有五年以上纳税证明方能参与摇号购车。再联系到此前将外地流动人口从地下室赶出来等一系列举措,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所谓限购、治堵、安全等等神马都是浮云,对外地人“不断设限”、令其“无立锥之地”才是真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京人优先”便成了常态。这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其他各种待遇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部委在京的岗位都要求报考者具有“北京户口”,北京户籍子女更是享有上名牌大学、进国家机关工作等方面的特权。这无所不在的“户籍歧视”、害人害己的“户籍歧视”,不知何时才能从国人的生活中消失!

 


记得2008年的时候,联合国人居署的年度报告指出,通过对衡量城市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指数以及住房等指标的比较,中国一些城市在世界上不平等程度较低,其中北京在城市平等方面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我们的首都喜获“世界之最”,当时我很是欢欣鼓舞。可是,从最近的一些现象来看,某些部门的做法是否正与“平等”两个字渐行渐远呢?

 


二,城市的“仁政”何时眷顾外地老人

 

从2009年元月1日起,北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始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免费坐公交、逛公园的优待,让不少老人在新年第一天收获好心情。(2009年1月2日《北京晨报》报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关爱老人,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和优惠,确实是“仁政”,也确实值得媒体广泛报道、值得社会各界为之叫好。可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北京的这项“仁政”并非十全十美:其所关爱的,只是“北京老人”,特指拥有北京户口的老人——不仅不包括外地来京旅游的老人,也不包括长年在北京生活但没有北京户口的老人。

  

一位朋友曾叹着气向我诉苦,当北京这项“仁政”刚刚公布时,他上小学的儿子欢呼雀跃地拿着报纸给爷爷奶奶看,嘴里还喊着“特大喜讯”。可老人看了报道后摇头苦笑:“孩子,人家说的是北京人,跟咱外地人无关。”朋友说,连续几天,他发现老人和孩子都为此闷闷不乐。“我在北京工作生活10多年了,没有北京户口的苦头吃得太多了。无论自己受多大委屈,我都能忍,可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和孩子跟着我受委屈。”朋友为此很苦恼。我也不好劝他,因为我知道,他更大的苦恼还在后头——孩子马上要上中学了,没有户口,够他折腾的了。

  

关于户口尤其是北京户口的问题,社会各界讨论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在此不再赘述。有多少生活、工作在北京的外地人,因为户口而饱受折磨呢?又有多少老人跟随没有户口的子女在北京生活,也跟着忍受委屈呢?又有多少孩子,在北京出生、在北京上学,却依然是“外地人”呢?具体数字我没统计过,但相信数量绝对不会小。户口问题据说很重大、很复杂,近期内很难得到解决。解决不了就解决不了吧,这么多年我们都忍了。不过,还是希望北京一类的城市在施行某些“仁政”的时候,能够考虑和眷顾一下外地户口的老人和孩子。毕竟,古圣先贤说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没有说“老吾老以及北京之老、幼吾幼以及北京之幼”吧?

 


三,甲流疫苗“北京人优先” 

 


2009年,北京甲流肆虐。当年11月7日人民网报道,为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北京市拟在保证重点人群优先接种的基础上,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人群扩大到所有北京市居民。凡具有本市户籍、3岁以上的北京市民均可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甲流第二波来势汹汹,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流感病毒,全民备战的情景令人恍若回到2003年的非典时期。在全国人民都对甲流疫苗翘首期盼的时候,北京宣布将给所有的北京市民免费进行接种。北京人,果然好福气啊!并且,这个所谓的“北京人优先”是真正的“北京人”优先——疫苗是“凭北京户口供应”的,不仅北京之外的人民无福消受,即使那些长年在京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也与此项“仁政”无缘! 

 


或许有人会说,北京施此“仁政”花的是地方财政,当然要优先惠及“北京人”。这样说或者是无知,或者是强词夺理。谁说那些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没有纳税?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纳税额都不亚于甚至高于真正的北京人。为何纳税的时候没有人给外地人打折,一到享受福利的时候却要“打折”或干脆将他们排除在外呢?

 


接种疫苗也要“北京人优先”,难免让人产生北京人金贵、外地人“不值钱”的感觉,再次折射出当前户籍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病。其实,不管是拥有北京户口的北京人,还是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大家都生活在北京屋檐下,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如果外地人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而感染疾病,我不信北京人就能独善其身!在教育、住房、就业等其他方面搞“北京人优先”,北京人确实是能够得到实惠的;但接种疫苗也要玩“北京人优先”,却不仅是对外地人的歧视,也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