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奴天下青叶6 9: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5:44
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中医素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时,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炒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是一首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后世将其誉为“治脾圣药”。李东垣善用平胃散,其用方指征为脾病、湿胜、脉缓。《删补名医方论》曰:“名日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可见平胃散治脾之良方,临床应用理应广泛。笔者在临床上喜用平胃散,对于内伤疾病,因补药往往碍脾运,常常先投以平胃散方加消食药以“调脾承气”,后投以补剂,效果甚佳。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病人的体质、发病的气候、季节、地理环境的不同,故所表现出证候也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就不一样。例如,一个患者被诊断为感冒,作为中医大夫,仍不能确定治疗原则和处方。根据所感病邪和病人个体反应的不同,感冒一般分为两个证型,即风热犯卫和风寒束表。前者用辛凉解表法,后者用辛温解表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具有同一性质的证候,则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平胃散治便秘
张某,女,21岁,体胖,便秘4年余,3~4天一次大便,且排便不畅,量少,平时常自觉肚脐周围硬满,喜食肉,食后腹胀,欲食而不能食,小便调,眠可,月经调,量少色暗;舌淡红苔黏脉细弦。证属脾气不足,湿阻胃肠,传导无力。治以运脾化湿,行气通便。处方:生苍术12克,厚朴9克,陈皮9克,炙甘草3克,酒军6克,生山楂9克,5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药后,大便通畅,日1次,腹胀减轻,纳可。嘱其再服7剂,随后告知诸症消失。按  便秘即指大便秘结不通致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 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治疗便秘应辨明虚实寒热(多有实秘、虚秘之分),后予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实热秘为多,但湿秘亦多,且患者多选择三黄片、牛黄解毒片之类,初服疗效甚喜,久服则效不佳,且出现很多弊端。熟不知,热证宜清,湿邪难解,又久服清泄之药、攻伐之剂,致脾肺气虚、精血受伤之自然之理。《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患者脾气不足,复感受湿邪或过食肥甘厚腻,可导致湿邪阻滞胃肠,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得下,致使排便周期延长或排便困难。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将本证分成五类,称为“五秘”,即“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其中的湿秘是指现在常见的因脾虚而导致传导不利的便秘。对于此种便秘,医者在问诊和辨证时,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或者大便的质地来判断是热秘还是湿秘,而非见到便秘就纯用攻下之法,全然不顾患者体质。笔者对于此种便秘投以运脾化湿、行气导滞之平胃散,方中加山楂以醒脾气,消肉食;再佐以酒军通下之力,长期疗效尚可。 平胃散治泄泻
杨某,男,23岁,体瘦,大便不成形伴腹泻一月余,加重两天,现大便臭秽,黏滞不爽,小便色黄;少腹隐隐作痛,按之痛甚,胸部时有不定位隐痛;嗳气频作,纳少,易饥,偶有烧灼感,饥饿痛,舌红苔心腻脉弦缓。证属湿热困脾兼有食积,治以运脾化湿,行气导滞。处方:生苍术12克,厚朴9克,陈皮9克,炙甘草3克,生大黄6克,生山楂9克,3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药后,诸症皆减,停药后两天告知诸症皆无。按  泄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所伤,常易累及脾胃,脾阳不振,湿自内生,而脾喜燥恶湿,得阳始运,遇湿则困,湿邪下注肠道而为泻。《罗氏会约医镜·泄泻》谓:“泻由脾湿,湿由脾虚。”《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说:“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可见,脾虚与内湿互为因果,或因脾虚生湿,或因湿盛困土而致脾虚。如果纯用补剂则会碍脾胃运化,反而加重病情。采取祛湿运脾,使胃气得平,平胃散实为最佳方剂,加以生大黄祛大肠湿热兼以通下,使湿热之邪有出路,邪祛则脾安,随后可投以补剂。 平胃散治咳嗽乔某,男,28岁,咳嗽三天伴有少量痰,加重一天,三天前因食水果,后出现咳嗽,偶感脐下不适,纳食不佳,大便不调,时干时稀,睡眠尚可,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缓。证属湿邪困脾,肺失宣降,治以运脾化湿。处方:生苍术12克,厚朴9克,陈皮9克,炙甘草3克,鸡内金9克,5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药后,告知咳嗽止,食欲佳,大便调。按   《素问·咳论篇》中早已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指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此患者因咳嗽前来就诊,易投以宣降肺气而止咳,而忽略因脾脏受邪而致。临床所见的脾咳并不典型,往往仅仅是饮食欠佳,大便不调,腹部不适,而见不到典型的呕,需医者抽丝剥茧。此患者因食生冷使得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常,遂投以平胃散运脾化湿,行气和胃,咳嗽则止。《内经》中对于脾咳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处方,而脾胃受邪也未必仅仅是平胃散证,也可见到半夏泻心等证,需要灵活加减。笔者遵中医辨证施治,见咳不乱投止咳药,治脾而止咳并非有多高明,已故中医名家焦树德老先生早已提出六腑咳的治疗方药以及大法。咳嗽是呼吸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应谨遵《内经》,辨证施治,明确咳嗽因哪脏受邪而致,而非提及咳嗽就是病位停留在肺。

1异病同治

中医法则

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异病可以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决定于病证,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例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属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常用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

辩证看待

中医学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重视同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重视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以及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所谓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因而可以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可见,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异同。相同的证可用相同治法,不同的证就必须用不同治法,即“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理,感冒病各个不同的证候,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异病同治-临床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呕吐、顽固性膈肌痉挛三病虽表现各不相同,但其总病机不外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可按“异病同治”原则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灵活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病机相同,即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也就是说,异病可以同治主要是因为不同疾病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病机吻合时,便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自从事中医工作以来,跟随家父邵经明教授,始终牢记辨证论治的思想,处方用穴总离不开辨证论治,临床上从不拘泥于某一方只能治某种病,而是着眼于“证”的异同,遵循“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临床案例

现将运用“异病同治”原则,取中脘、内关、足三里为主治疗临床案例,简介如下:女,38岁。胃脘部间断隐痛近6年,加重1周,于1996-04-21初诊。患者近6年来上腹部无规律阵发性疼痛,程度较轻,未引起重视。但症状渐渐加重,常因饮食失宜或劳累而诱发,冬季发作较频,且伴纳差便溏。半年前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先后服用吗丁啉、胃复安、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等药,病情虽有所改善,但终不能治愈。本次发病因工作较忙,加之进食寒凉,胃脘部疼痛较甚,服用上药无效,故前来我院就诊。症状:其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四肢欠温,上腹部轻度压痛,喜暖,舌淡胖、边见齿印,脉沉细。证属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胃气不和。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并配合艾条温和灸。一诊后患者即感胃脘部舒适,疼痛有所改善。1次/d,治疗5次后,胃痛明显减轻,偶有隐痛,无明显畏寒,共针治10次,诸证消失。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继针10次。随访1年病情未有反复。

小结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它是上消化道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故目前治疗本病,首选胃肠运动促进剂,如吗丁啉、胃复安等,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部分患者症状因而得到控制或缓解。但长期使用疗效并不理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脾升胃降保持了中焦气机升降适度,纳运正常。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以脾胃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尤以胃气失和为其关键。不论是何因所致,都伴有气机不畅,脉络阻滞,即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调理气机为其首法。治胃之方,功在于运,运者行也,动也。六腑以通为用,调畅气机,则五脏得藏,阴阳气血平和,疾病得除。所以治胃,皆以行为旨。中脘为任脉穴,交于足阳明胃经,且居胃腑之上,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具有健脾胃、理气机、调升降等作用;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循行于胃心胸部,具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下合穴,配五行乃土中之土穴,善治脾胃病,具有健脾胃、行气消胀、通络止痛等功效。《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即说明足三里治肚腹病效佳。三穴是治疗胃痛的基本处方。该患者有多年的胃痛病史,久病必虚,脾俞、胃俞乃脾胃之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可改善脾胃功能,消除脾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候。脾俞、胃俞配入主穴更能发挥健脾益胃,理气止痛之效。又因遇寒凉易发,故配合艾灸以温阳益胃,散寒止痛。

3异病同治-条件

科学认定

异病就是病症怪异、奇特和伴带有神秘的病症。但是不可可以把所有病症出现的怪异现象定位与异病。 更不可以把一病同治与异病同治混淆视听,不可以合法身份或权威性发言。奇迹每天都在发生,不一定要每次都要亲自眼见,才是事实。王法虽有制约,但它也无法制约奇迹发生。

异病同治条件

异、实综合症,异、虚综合症,虚、实综合症,异、虚、实综合症。具体以患则者的实际病情,采取实际有效的综合(中、西以及其他医种)治疗。

一病(异病)同治

实则是一病多治冠以异病同治实际就是把病情严重化,异病(癔病)本意:病情奇特,病症表现怪异,康属于异病(癔病)表现。看一下他们的异病同治吧。实事求是,不要冠一个炫耀的光环,让人崇拜。集思广益,不以大压小,取长补短,各思其责。众所周知水克火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交通工具日益更新,但是,他还是有不足的地方,这就是利弊共存的事实。

4异病同治-网友观点

不同疾病中医辨证看法

尽管某些人连举例也找不出恰当的,我还是要说明一下,异病同治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其道理是在于药物的多种药理作用,比如阿司匹林可以用来止痛退热(而不是治感冒),也可以用在冠心病和脑血栓的治疗中,是因为阿司匹林不仅有消炎退热的作用,还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中医所说的异病同治不是这么回事,是指不同疾病在中医辨证看来是同样的证,就可以用同样的治疗,比如胃炎和胃癌早期症状可能完全一样,中医就可以用同样的药物治疗,并且自认为同样有效,其实是绝对不可能的。可能对于某些症状,比如上腹部烧灼感,少数胃癌病人对一些胃粘膜保护剂短期反应与胃炎相似,但这绝对不能算有效,有效地治疗必定是建立在正确的诊断基础上,只有诊断正确了,治疗才可能真正有效。

并非所有症状都适合

还举胃病的例子,有的溃疡型胃癌病人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溃疡呈现愈合表现,但是绝对不可能治愈,溃疡必定还会复发,并且进展,如果不治疗最后只能是全身转移,失去根治机会,所以对胃溃疡必须常规活检,排除恶性才可以进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否则就有可能误诊。而对于良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复发。如果按照中医的异病同治,对胃癌病人必定会延误诊治。

5异病同治话蚂蚁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新淮村36岁的杨怀良,1984年患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僵直、卧床不起,家里倾其所有四处求医不见好转,后来连吃饭都要母亲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这样的情况在就诊前已持续11年之久.1995年,从<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看到报道南京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主任、蚂蚁药疗专家吴志成的事迹,心头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于是,他给吴教授写了一封求医信,吴教授接到信后将自己研制的"蚂蚁类风湿灵"免费给他1个疗程(3个月).杨怀良服用后奇迹出现了,不仅能自己吃饭,还能在室内拄着拐杖行走.后又坚持服用了3个月,杨怀良能自食其力,早出晚归卖报纸、修自行车.由于长年累月的劳累,2001年9月他不幸患了乙肝,日渐消瘦、乏力、头晕、厌油、恶心,转氨酶超过正常人的3倍.他再次向吴老求治,吴老又送给他1个疗程的"蚂蚁乙肝宁",3个月后,他不仅肝功能恢复正常,而且"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病情稳定,每天照常劳动。作 者: 吴斌 作者单位: 南京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 刊 名: 解放军健康  6异病同治妙手回春

按摩祛病痛,仁义留人间

一部电影《刮痧》让全世界友人领略了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随之而来全世界也掀起了中医发展的一个新高潮。按摩作为中医瑰宝之一,非用药物而病体康复于须臾,符合了当今人们追求的绿色环保、回归自然的健康理念,同时又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驱病魔于挥掌弹指之间,其神奇疗效令世人赞叹称奇! “谭氏中医按摩”是哈尔滨历史最悠久的一家专门从事中医推拿按摩的医疗机构,1954年开业至今已有55年历史。主治医师谭福臣更是从事中医按摩六十余载,手法独到、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类由于外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骨损伤和后遗症,以及各类“白领病”、“老年病”、“电脑病”、中风症后康复等疑难杂症。谭医师诚信待人、辨证施治,秉承“按摩祛病痛,仁义留人间”的宗旨,坚持宏扬祖国传统医学,充分发挥个人特色医术,提高疑难杂症的疗效,竭诚为患者解除病痛。

辨证施治异病同治

作为一名致力于中医按摩领域半个多世纪的老大夫,谭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特色手法治疗与病人心理调整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识病有道、洞悉病微,充分体现传统医学的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优势,使患者痛苦减轻到最低,早日恢复健康。同时谭医师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发病原因、预防手段、保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不但能充分了解病情,配合日常治疗,益于早日康复,而且掌握适合自己个人情况的健康保健知识,充分体现谭氏中医的人文关怀和医者父母心的救死扶伤观念。 当记者问及当今中医按摩市场的局面时,谭医师回答说:“当前推拿师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个别推拿师未经培训就上岗,据报道近几年因推拿手法不当造成的延误患者病情和致残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一少部分人没有把推拿按摩当作为人们解除病痛的事业,简单的把推拿按摩当作挣钱的手段欺骗患者,这种卑劣的行径被所有医者所不齿。”谭医师谈到这时也是倍感气愤,并建议广大患者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