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退税攻略:周志兴:雾都日记——重庆纪行(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6:09:44

周志兴:雾都日记——重庆纪行(2)

发布时间:2011-10-01 09:24 作者:周志兴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898次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今天的重庆,有点雾都的样子了,天上的乌云和浓雾似乎织在了一起,形成巨大的帷幕,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楼宇,间或还飘上几滴细雨。不过,雨中的山城还是别有几番姿色。


  重庆有几位微博约好的朋友约我中午吃饭,他们看到了我在微博上发的帖子,愿意作为原住民,为我提供他们对于重庆的意见,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围脖的作用又显一斑,要谢一下曹国伟和陈彤。


  中午一共有六位朋友和我相聚,除了两位读研的学生外,都是资深的媒体人或独立学者。因为都是共识网的读者,所以,竟然像久违的老友,毫不拘束。上来就直奔主题,说他们爱之深责之切的重庆。喜爱和不满不断交替在他们的言谈话语中,以至于这些以文字和逻辑见长的学者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话语也隐藏了不少的矛盾。


  我们说到了重庆的公租房,交警平台、打黑和唱红歌,对于每一件事情,他们多少都有些不满,公租房的问题,他们认为价格高,交通不便,五年后的价格不清楚;对于交警平台,认为造价高,难以为继;对于打黑,认为有扩大和草率的问题;对于唱红,认为不应当利用工作时间和花大量的经费。总之,对于重庆的许多做法,他们认为有商榷的空间。


  我不意外听到这样的声音,事实上,我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这样的质疑声。对于知识分子来说,特别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责任,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所谓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就是这个意思。况且,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这座城市的进步。


  我非常感谢他们,也非常尊重他们,他们,也是这个城市的脊梁。不过,脊梁这个词前些天被用坏了,委屈他们了。


  下午,先去看了一个公租房项目,位于北部新区的鸳鸯镇的民心佳园,这里,已经盖起了54栋二十多层的高楼,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的负责人说,很多符合条件的居民通过摇号住进了这个小区。小区街道上的人来人往告诉我此说不谬,从这些居民脸上的阳光看,他们的心中也有阳光。


  我参观了其中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的样板间,面积在30多平米到80多平米不等,都是精装修的房屋,布局合理,装修简洁实用。按照每平米十元钱计算,大概每套的租金在300多元到800多元不等。我算了一下,大概相当于北京正常租房价格的四分之一。


  看这些房屋时,我总是想到我们公司的青年男女们,想到他们在北京生活的不易,主要的就是租房的不易,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要用在租房上,还常常和房东产生摩擦。不久前,公司一个员工和房东闹矛盾,竟然只得连夜把家具和被子褥子搬到了公司暂存。要是这些房子能用乾坤大挪移之术搬到北京,那是多大的福音啊!


  原以为这个小区里市中心很远,看了地图才知道,离市中心的解放碑只有九公里,而且有两条轻轨通到这里。


  这位负责人告诉我,重庆计划要修建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这个数字,要占到重庆所有新建房屋的20%以上,让更多的低收入的人能够居有其屋。他说,最近几次摇号,参加摇号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住进公租房的人每个都成了活广告,让其他的符合条件者心生羡慕。


  离开鸳鸯镇,去看交巡警平台。


  不知算不算重庆的首创:在闹市街头,支起一把约五米直径的墨绿色大伞,伞上是几个方向的摄像头,影像直接传到伞下工作平台的电脑,有五个民警在伞下值班,等于是把派出所和交警队搬到了大街上。伞旁边,停着一辆轿车,两辆警用摩托车。市公安局政治部的负责人告诉我,这里的民警是三班倒,处理交通、治安和一切群众需要警察办理的事情。


  这个交巡警平台,不但方便了老百姓,也照顾到了民警的生活,冬天有取暖设备,夏天有冷风设备,有先进的电脑处理系统,也有身份证查验系统。电脑直接联网到公安部的犯罪查询系统,直接可以查询网上通缉的罪犯信息。正在执勤的民警告诉我,他们已经抓获了五名网上通缉的罪犯。


  这样的交巡警平台,重庆要建500个。市局政治部的负责人说,许多市民甚至要求这样的交巡警平台能够建到家门口,他们太需要了!因此,市局专门研制了移动交巡警平台,随时可以配置在需要的地方。


  难怪重庆市民对于治安状况的满意程度很高,人心是一杆秤啊!


  下午还去看了重庆打黑展览,看了两江新区的规划沙盘,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目不暇给。


  如果说,眼前主要是听说重庆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那么,今天下午,我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留在这条道路上的脚印。


  当然还是有疑惑,就是这样能够持续发展,例如,花这么多的钱,重庆的财力能够支撑吗?例如,假如政随人走的话,重庆新政能有多强的生命力呢?


  也许是杞人忧天,但愿是杞人忧天!


  不过,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官方和民间精英知识分子常常结论不同呢?我想,一方面,也许是沟通不够,不少民间人士没有得到准确的官方信息,而官方也没有考虑到要把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双方有落差;另一方面,也许是官方惯常在宣传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放大成绩部分,这是人之常情。而民间人士,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监督者的目光审视,难免有时苛求,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双方都向对方靠一步,双方都多一些交流,共识也许会多一些。


  我在前一天的座谈会上,曾经讲到过我的这个观点,老百姓也是分层次的,有些人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他们就满足了;有些人并不简单满足于物质的满足,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有“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官方也要理解他们。


  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探索的同时,在互相理解上,能不能也探索一小下呢?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该回北京了,上午有一点时间,还是要去现场看看两江新区,特别是看看龙兴工业园区。


  龙兴原来是一个镇,去年7月中央批准建立两江新区之后,这个镇的农民就面临拆迁问题,因为这里规划了一个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据说拆迁做的不错,但是究竟如何,还是眼见为实。


  大约四十分钟车程,不记得钻过了几个隧道,钻透这连绵的大山,还是要下一点功夫的。不禁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重庆人还真有点愚公精神。


  几十栋大厦已经拔地而起,当地的一位干部,现在是工业区综合部主任向我介绍情况,其实,我从他的衣着和眉宇间,还依稀可以看出农民的形象来。他先带我看了这个拆迁户入住的命名为“和合家园”的小区设计模型,从模型看,这个小区已经是非常精致了。这位主任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万科地产准备到这里开发房地产,但是,他们说,如果他们的产品比不上和合家园的设计,那么就别想卖出去了。


  接着看了样板间,从30几平米的到80几平米的房子,布局很合理。


  我问了几个问题,一是农民买得起吗?二是农民愿意上楼吗?三是没了地,农民干什么?有没有钉子户?


  个子不高,黑黝黝的面孔,穿一身邋遢西装的主任回答得头头是道。


  他说,每个农民可以分到30平方米简装修的住房,按照1900元一平米来计算,而政府补贴是每平米2400元,如果按时搬迁,还可以得到400元的奖励,这样,每平米就是2800元,三口之家可以买90平米住房,30平米的一居室和60平米的两居室各一套,五口之家可以买30平米一套和60平米两套,每个搬迁家庭都可以除自住外,出租一套房屋。国家给予的补贴,每平米还可以余下900元,足以支付买洁具、电器和其他生活用品,还可以余下一些钱;


  现在的农村,连38、61部队都没有了,只剩下99部队,就是说,妇女大都已经到工厂上班了,孩子们都到城里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去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地也大都没有人种了。楼房的条件和社区环境都比农村的房子好的多,所以,在外面打工的青壮年都主张老人搬到楼上住;


  为了让剩余的劳动力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劳动,工业园区现在已经开始对农民进行培训,包吃包住每天还发20元钱,使他们尽快能够适应工业区入驻企业的用工要求。龙兴工业园区和入驻的企业会签一个合同,每个企业必须用不少于全部员工15%的当地农民工。所以,农民的就业问题不难解决。


  至于钉子户,有些农民开始有想法,不愿搬,但是,经过工作,也很快搬了,因为他们觉得条件还可以。


  我发了一条微博介绍这个情况,很快收到不少回复,其中一位这样说:“其实做好了,老百姓不是不讲道理的。我家的耕地都卖出去了,上面建起了工厂,我们也愿意看到家乡土地上繁华起来。”


  也许这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吧!


  中午遇到两江新区的一把手翁杰明,这位年轻的领导干部,曾经编过《和总书记谈心》一书的博士后说了他们的一个“小小的改革”,就是把原先安置用房的划拨用地,改为出让土地,他说,无非是政府不收出让金,让老百姓得到实惠,问题就解决了。


  说是小小的改革,实则大大的思路。


  两江新区一共占地1200平方公里,现在成为一片热土,到处机器轰鸣,到处热气腾腾,再过五年,这里一定是换了模样的地方。


  龙兴园的主任执意让我看看他们规划中的森林公园和影视城,也许是想证明,这里除了工业,还要有文化和环境保护吧!我站在山坡上,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薄雾下,青山绵延,山边绿水缠绕,主任告诉我,那是长江的支流,叫玉林河。山上,树繁叶茂,绿色葱茏。山水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像是一幅水墨画。


  我不禁又有了联想。


  大自然就是这样,有天有地,有河流有山川,有大树有小草,有五彩缤纷的百花,有千回百转的鸟鸣。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要有同一种颜色呢?


  今天是我此次造访重庆的最后一天,说实话,重庆还在雾里。但是,似乎我又能够看到雾中的某些景致了。我想,重庆的干部在做事,在探索,这是看得到的;重庆在关注民生,在治安、住房、拆迁等各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这也是看得到的;大多数重庆的百姓还是满意的,这也是可以看得到的。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样多的质疑呢?首先是对意识形态的质疑,因为过去已经证明了有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是错误了,现在重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在恢复,而且没有一个创新的表达方式;再有,就是重庆的主要领导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和非常高的威望,说话一言九鼎,会给人以人治的担心;三是在宣传和表达上,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分清百姓的层次,没有专门对知识精英作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也没有最大限度地说服持有不同看法的人。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到重庆不过70个小时,不过匆匆一瞥,按理不敢乱说,但是,我想,重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这样简单了,不夸张地说,全中国都在盯着这座山城,我也必须把自己的感想吐出来而已,不吐不快,至于也许有人觉得吐出的东西实在不好闻,我只好道歉在先了。


  终于写完了四篇《雾都日记》,该准备过十一长假了,好好睡一觉!


来源: 共识网 | 来源日期:2011-09-30 | 责任编辑:左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