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疏通服务:香港赤柱监狱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9:33:29
发布:2011-06-08 14:04:52 来源:《民主与法制》旬刊 作者:■ 周 军  浏览:9291次 【大中小】
香港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围绕着“一国两制”的新轴心运转,但它沿用的英美法律制度,与中国内地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别。两者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上的不一致,一直是法律工作者需要探究的新问题。
香港最大的高度设防监狱
当我们一行来到香港湾仔轩尼诗道15号的“温莎公爵”社会服务大厦702室时,香港善导会(相当于内地的“综治委”)吴宏增总干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这是香港一家由警务人员为主、社区福利人员为辅所组成的提供关怀、辅导和矫治服务,协助违法和刑满释放的香港特区公民重新回归社会,提供以预防犯罪为基础的志愿服务机构。该机构每年的经费除由香港政府拨发外,还得到了香港公益金、香港赛马会长期的资金援助。该机构从1957年建立以来,在对香港刑满释放人员、涉嫌触犯法纪人士和违法青少年给予关爱、咨询服务方面,做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们增强了生活的信心,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在香港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香港善导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来到香港赤柱半岛参观。赤柱位于港岛的最南端,浅水湾的东面和石澳的西面。据说,赤柱这个名字来自于从前这个小渔村里一棵巨大的木棉树,每逢木棉花开的时候,远看便如一根赤红的木柱,赤柱因此得名。
我们先去了香港惩教博物馆,对香港监狱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香港惩教博物馆展出了香港旧监狱监管资料、自制武器及违禁品等。馆内还展出了一座模拟绞刑室和两间模拟囚室,博物馆顶部则设有模拟的监狱望台,以突显展馆的主题。除了介绍香港的惩教历史和发展,博物馆内更展览了在囚人员制作的手工艺品,以及介绍了惩教署的惩教及更生计划。
在博物馆的旁边,就是1937年1月投入使用、香港最大的高度设防监狱——赤柱监狱(原香港监狱),主要囚禁男性被判终身监禁及较长刑期者。它称得上是一座国际现代化监狱,白色的电网高墙,周围静悄悄的,监狱的大门紧闭着。在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绝少提起它,也很少有人描述其中的故事。
1982年2月1日,由监狱署易名的惩教署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纪律部队,这个相当于内地“监狱管理局”的部门专责特区的羁管和更生服务。职员编制约6680人,负责管理全港29间惩教设施。其人力资源由纪律人员(军装人员)和文职人员组成。其中纪律人员是惩教署的基本力量,文职人员一部分由港府统一招聘后派驻到惩教署工作,如文员、电脑操作员、政务主任、会计主任等,另一部分则由惩教署自行聘用,如临床心理医生、电讯工程师、炊事员等。纪律人员(军装人员)分为首长级人员、高级官员、部属人员3个职系,共5个职组16个职级。
惩教院所按保安级别划分为三级:低度、中度和高度设防监狱、精神病治疗中心、教导所、劳教中心、更生中心及戒毒所。被判监禁的罪犯会按性别、年龄和保安程度分类,然后送往惩教院所服刑。
具有150年历史的赤柱监狱是以关押重刑犯为主、防卫很严的监狱。我们在进入铁门后,按狱规不准带任何金属物体,警官很有礼貌地叫我们将手表、手机、钥匙等金属物品交给他,然后让我们站上一个金属平台,检查我们身上是否带有违禁物品。
接着,香港善导会的负责人也站上平台作了检查,他说:“这是进入赤柱监狱的惯例,即使香港特区政府的首席长官来视察监狱,也不能免检。”
检查后,警官与监狱长通了电话,才打开第二道铁门。
我们经过第三道铁门才进入监区。副监狱长陪我们在重刑犯监舍前停了下来。果然防卫森严,只见左侧建了一堵厚实、高高的内墙,将监狱分隔成两面,墙外安装了粗粗的电网。死囚、终身监禁等重刑犯就关在这座高墙之内的监舍里,与其他犯人完全隔离。
副监狱长说:“这内墙和电网是犯人闹狱暴动后增建的,配备了严密的现代化监控措施。如今,赤柱监狱已成为高度设防的国际现代化监狱。犯人再也不会出现闹狱暴动的事了。可30多年前的那次暴动事件,血的教训令我们警钟长鸣。”
1973年夏天,赤柱监狱关押的罪犯已达三千多人,而这座监狱的设计标准最多只能收容1538人,监舍里人满为患,空间拥挤。由于监舍之间没有严格的隔离措施,使犯人们有机会在警官不注意的情况下进行秘密串联。那些被判终身监禁的重刑犯,不是面壁痛悔自己所犯的罪恶,而是企图逃出监狱。他们制定了逃出监狱的详细计划,利用工场劳动机会,煽动其他罪犯参与他们的“大逃亡”行动。
这天,带头暴动的重刑犯动手砸了囚室的设施,其他罪犯一拥而上,一时间监舍大乱。他们将一名警官作为人质,企图打开监狱大铁门,进行劫狱大逃亡。由于事件发生后,外围警员反应迅速,包围了监狱所有出口,没有使罪犯的阴谋得逞。
在赤柱监狱的监视中心,硕大的电视屏幕把每个监室、工场、走廊等拍摄得一清二楚,摄像机镜头“关照”了每一个角落,香港警员24小时值班,昼夜监控。
古老刑罚在现代监狱的   历史印迹
要探寻香港监狱的奥秘,笞刑就是极具特点的一例。
笞刑在中国古已有之,始于战国时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针对轻微犯罪而设,或作为减刑后的刑罚。
而香港所施行的笞刑,则源于英国的习惯法。早年间,英国殖民者以笞刑来对付印度等殖民地的罪犯,其后引入香港。1865年,香港正式立法规定:对监管的犯人和使用暴力侵犯他人者,除一般判刑外,更可判处公开笞刑。公开笞刑包括对监狱的犯人违规可使用“打藤”。执行“打藤”前,要先由监狱医官对犯人进行体检,察看他的身体一次所能承受的藤笞数。当行刑开始,犯人光着屁股,双足立地,双手及胳臂伏在一长方形木架上,由狱吏手持藤鞭猛力打犯人臀部。监狱官、监狱医生则在施刑时立于旁侧监打,每打一鞭后由医生把脉,决定是否可以继续受刑。不支者,将留待他日再打,直至打满鞭数为止。按照笞刑惯例,打一鞭,需相隔3分钟再打,否则怕犯人吃不消。犯人被笞刑后由医官先敷以止血药粉,以免被布擦伤创面。在笞刑后的至少10天之内,犯人无法坐躺,必须终日蜷伏,且转身不得,痛苦异常。为了警示犯人并“笞一儆百”,笞刑用的藤条事先全部用药水浸泡过,鞭笞后会在犯人身上留下痕迹,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渐渐褪色。
据载,英国人在管制香港之初,即对中国犯人滥施笞刑。
在20世纪50年代,法律进一步对年轻者使用笞刑作出限制,规定不到14岁者,鞭打不得超过6下;未满16岁者,不得超过12下;17岁至21岁者,不得超过18下。
社会各界对于在犯人中实行笞刑的抨击丝毫没有缓和,且日盛一日。有关立即废止笞刑的呼声、建议、提案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1990年,港英当局正式宣布废除香港司法上的笞刑,撤销赋予法庭权力判处笞刑的法律条款。
赤柱监狱是囚仓,历史上也曾是刑场。过去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是在赤柱监狱内被处决的。该监狱的档案资料显示:自1945至1966年间,共有122名死刑犯在赤柱监狱被枪决,最后一宗死刑的执行是在1966年11月16日。1967年,香港当局按照英国法律,将死刑废除。
对死刑的废除问题,香港市民持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不执行死刑是人道主义的体现;而绝大多数人反对废除死刑,他们认为对那些手段残忍的杀人犯、抢劫犯,应予严厉惩处。否则,香港社会将无宁日。
重回社会的再生之地
香港法律规定,监狱犯人都要从事有益的工作。监狱内有设备完善的工场,由监狱工业组人员管理。劳动种类有制衣、木工、印刷、制鞋、喷漆、家电维修等十多项业务。犯人通常每星期劳动五天、每天六小时,每星期发工资,周薪按不同工种和产量,发给为数不多的港币,作为囚犯受雇于惩教署的酬劳。犯人们的工资,只允许他们在狱中小卖部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剩余的由监狱代为存储,待刑满释放时发给他们。
2011年1月12日,赤柱监狱61名在囚人士在该院所举行的仪式中获颁发学业证书,以表扬他们在学业进修上的努力。过去一年,赤柱监狱有140名在囚人士参与各类学业课程及公开考试。学员报考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商业英语及普通话)、数学、商业财务、商业统计、商业管理、会计及簿记等。其中一名在囚人士获香港公开大学颁授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九龙乐善堂主席张德忠在颁授证书仪式上说,这些成绩展示了所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坚忍毅力,而家人的支持、惩教职员以及在狱中参与义务教学工作的社会团体和义工的鼓励,亦是功不可没。
早在1990年,赤柱监狱的两名犯人,就获得了英国城市工业联合会电信技术考试颁发的优等奖章。他们在全球考生中名列前茅。他们已在不久前,先后刑满出狱,经香港善导会介绍,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成为技术人才。
在监狱文化课堂上,我们见到了一位正在给学员们发作业的犯人,他叫阮鲁山,是该班的班长。他已获得了大学专科学历,目前还在专修电子学、传播理论、微电子系统等多门学科,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取得硕士学位。现在,他仍在监狱服刑。他感慨地对我们说:“我报读的是五年制的电信技术员自学课程,在监狱内读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耐心克服在铁窗下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如情绪困扰和环境影响等,才能攻下难关,取得好成绩。”
目前,在赤柱监狱,有80%的犯人都在根据自身的条件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期望取得由国际认可的学历和专业资格,以期将来回到社会,重新获得就业的机会。
对外国籍囚犯的关押管理,是执行香港刑法制度的特殊侧面。香港监狱当局采取了同样的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囚犯有通信的自由,每月两次各30分钟的家属探望,都给予妥善的安排和关照;对有病的犯人,及时在监狱医院治疗,并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业余时间,还注重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娱乐生活。许多外国籍犯人还努力学习汉语,书写汉文,表示刑满回国后,要做一个与中国增进友谊的使者。
在香港的监狱中,吃、住、看病等,都不用犯人花钱,仅是在监狱内的商店购物要花钱。香港惩教机构为在囚人士提供约70种零食、肥皂等货物。犯人要在商店购物,只能使用在监狱中工作所赚取的工钱购买,不能由亲友在监狱外直接汇钱支付。
离开香港赤柱监狱,已是午后4点多钟了。南国明媚的阳光,依然那么炽热,那么灿烂。愿阳光投洒到大墙里的每个角落,去驱散囚犯们心灵上的阴云,让他们能早日走出铁窗,拥抱光明!
(未经作者同意,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或摘编)
责任编辑: 李旭
【共有 0 条评论信息,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