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承:日本惊叹:中国模式最终将战胜发达国家资本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8:41

中国克服了三年前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世界上最健康的经济大国,年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与此相反,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陷入了经济停滞和政治混乱的泥沼当中。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国内有人提出了所谓“中国模式”最终将战胜发达国家民主资本主义的观点。中国的远景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经济增长能维持下去吗?

所谓的中国模式有着政治和经济两层意义。政治方面当然是指威权主义国家。不过,与缺乏明确的领导人交接程序的阿拉伯独裁国家相比,中国的制度要优越得多,而且也确实发挥了作用。

 

在中国,党员干部的提拔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人能力。此外,为了防止个人凌驾于领导层之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内部实行了严格的集体决策机制。中国政府也经常能够倾听民众的声音,采取一些亲民政策。

中国模式的另一个层面是经济。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中国过去30年一直追寻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带动了出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再次依靠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受益于巨额的刺激经济措施。

 

自由民主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受制于法治和民主的问责制。与此相对,中国模式有一大优点,那就是能够迅速地决定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并果断地加以实施。

与民主国家印度相比,无论是机场、水力发电站,还是高速铁路和公路,中国的基础设施都要好许多。印度需要达成政治上的共识,解决相关的诉讼问题,还要应付工会和农民组织的抗议。所有这些在中国都可以省去。

 

实际上,不仅印度如此,美国、日本、欧洲的民主政治制度似乎都陷入了严重功能性障碍。

美国背负着巨额的长期债务,但矛盾重重的民主和共和两党却无意采取必要的痛苦举措来解决问题。日本在过去20年一直处于慢性的危机当中。此次的福岛核事故充分暴露出日本政府迟钝而内向的特征。欧洲对待希腊债务问题的态度则揭示出欧盟内部的分裂和行事不果断的倾向。

 

那么所有这一切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呢?

回答显然是“不”。政治制度不能只看短期的业绩,而要从长期来看是否真的能够经受住考验。从长远来看,中国将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课题。

 

如果全世界出现严重的结构性不平衡,那么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模式就会行不通。这种不平衡也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资助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美国消费者,估计不会再次扮演同样的角色。中国正在努力扩大内需以取代出口,但看不出会有多大的进展。

其次,不管是怎样的国家,像中国这样动用巨资,最终总免不了要出现浪费。为刺激经济而投入的资金被大量的办事机构和工厂所挥霍。如今,三峡水库、高速铁路等许多大肆宣传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暴露出了问题。这就是一味追求速度的结果。

 

最后是民主所具有的根本价值。随着教育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增多,人们将越来越无法容忍代替他们决策的威权主义的政府。

眼下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都不希望损害这种新的繁荣。但当经济模式发生动摇时,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或许会发现,他们的热情正在被政治制度所扼杀。

 

不过,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也不应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已走入死胡同,绝对需要领导才能和自我革新。中国模式不仅取决于中国的成功,而且要看与民主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更具魅力。